电池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1559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池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连接器,尤指一种易于组装电池连接器。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安装于电子产品内用于连接电池与电路板的电池连接器也被广泛运用。相关现有技术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76956号所示,该专利揭示了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若干第一端子、一导接件及若干第二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和左、右两侧壁,基部和左、右两侧壁围合成收容空间,左、右两内侧壁上均开设有前后延伸的第一接合部。第一端子装设于绝缘本体上。导接件具有一主体部,主体部收容于绝缘本体之收容空间内。主体部开设有若干端子槽,第二端子固持于导接件的端子槽内。 主体部的左、右两侧面处凸设有第二接合部,第二接合部卡持收容于第一接合部内。但是,由于绝缘本体的第一接合部与导接件的第二接合部沿前后方向相互卡持, 因此,第一接合部与第二结合部在制造时需要较高的精度,对生产制造要求较高且组装较为不便。鉴于以上问题,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池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其易于制造及组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包括设有收容空间的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容置于收容空间内的导接件、收容于导接件内且与导电端子配接的对接头及固持绝缘本体和导接件的定位装置。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转轴,所述定位装置套设于转轴且可绕转轴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所述转轴及定位装置的精度要求较低,生产制造较为简单且组装较为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对接头连接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未连接的立体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未锁扣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6]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电池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固持于绝缘本体1上的导电端子2、位于绝缘本体1的侧墙12(容后详述)中的定位装置3、与绝缘本体1对接的导接件4、容置于导接件4内的对接头5及与对接头5相连的线缆6。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一呈矩形状的基部11、自基部11相对两侧垂直延伸形成的两侧墙12、连接两侧墙12的端墙13、自端墙13顶部向外延伸形成的凸板14及位于端墙13 中部处且与端墙13和凸板14相连的凸块15。所述基部11、两侧墙12及端墙13围合形成一收容空间10,所述凸块15位于收容空间10之外。所述端墙13设有两通孔131,所述通孔131贯穿凸块15且与收容空间10连通。所述基部11紧邻端墙13对应于通孔131设有两梯形凸台111,所述梯形凸台111位于收容空间10内且其上表面与通孔131下表面齐平。 所述侧墙12远离端墙13的一端设有凹槽121,所述凹槽121内设有转轴122。所述导电端子2由金属板冲压成型,其包括固持部21、自固持部21向下延伸形成的焊接部22、自固持部21向前延伸形成的接触部23及位于固持部21和接触部23交界处且沿远离焊接部22的方向延伸的倒刺M。所述焊接部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接触部23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接触部23的端部及顶部设有倾斜面(未标号)。所述定位装置3有两个且位于绝缘本体1的侧墙12的凹槽121中,其设有大致呈 “U”形的枢接部31、自枢接部31 —端弯折延伸形成并遮蔽于枢接端31上方的挡板部32及自挡板部32 —侧缘延伸形成的卡持块33。所述枢接部31的另一端朝向挡板部32延伸且其端部与挡板部32有一段距离。该距离小于转轴122的直径。所述导接件4大致呈长方体状,其包括顶壁41、底壁42、前壁43、后壁44及两侧壁 45。所述顶壁41临近侧壁45两侧设有凹陷部411,所述凹陷部411边缘靠近后壁44处设有卡持槽412。卡持槽412与组装后的定位装置3的卡持块33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顶壁 41中部设有一两侧相互对称的开槽413。所述开槽413内设有朝向前壁43延伸的抵持片 414。所述导接件4设有贯穿前壁43且开口对应于梯形凸台111呈梯形状的两对接孔431 及自后壁44挖空形成的两容置腔441。所述开槽413及对接孔431与对应容置腔441连
ο所述对接头5为两个,其包括一平板状基体51、自基体51两侧弯折延伸形成的翼部52、自翼部52弯折延伸形成的夹持臂53、与基体51另一侧相连的第一环扣部M及与第一环扣部M相连的第二环扣部55。所述基体51设有一撕破弹性片56,所述弹性片56向上向后延伸。所述两夹持臂53相互靠近且前端部设有相对向内拱起的凸包57。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100的结构,下面介绍该电池连接器100的组装以便进一步明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组装时,首先将导电端子2自通孔131组装于绝缘本体1上,则导电端子2的固持部21固持于通孔131内,焊接部22自通孔131延伸出绝缘本体1外以与电路板(未图示) 焊接,接触部23延伸入收容空间10内且下端缘抵持于梯形凸台111。定位装置3安装至绝缘本体1的侧墙12的凹槽121内,定位装置3的枢接部31套设于转轴122上,定位装置3 可绕转轴122在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旋转。线缆6与对接头5相连,对接头5的第一环扣部M卡扣住线缆6的金属部分,第二环扣部55卡扣住线缆6的绝缘皮,线缆6与对接头5稳定固持而结合为一体。对接头5自导接件4的容置腔441的开口安装至容置腔441 内,直至弹性片56容置于开槽413而与抵持片414相互抵持。此时,对接头5稳定固持于容置腔441内,夹持臂53位于对接孔431的两侧。在导接件4组装入绝缘本体1前,定位装置3位于开启位置,参图5所示,挡板部32及卡持块33远离收容空间10而位于收容空间10两侧呈垂直状,从而让位于导接件4,导接件4可以轻松组装至绝缘本体1的收容空间 10,参图6所示。然后,定位装置3自开启位置旋转至闭合位置,参图1所示。此时,挡板部 32及卡持块33位于收容空间10上方呈水平状。卡持块35卡持于导接件4的卡持槽412 内,从而导接件4被锁扣在绝缘本体1的收容空间10内。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3自导接件4的对接孔431穿入至夹持臂53之间,夹持臂53夹持住接触部23且夹持臂53前端的凸包57与接触部23接触,从而实现导电端子2与线缆6的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端子2与对接头5具有一配接方向,所述配接方向与定位装置3的旋转方向所定义的平面垂直。两定位装置3分别位于导接件4两侧且旋转方向相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包括设有收容空间的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 容置于收容空间内的导接件、收容于导接件内且与导电端子配接的对接头及固持绝缘本体和导接件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转轴,所述定位装置套设于转轴且可绕转轴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和对接头具有一配接方向,所述配接方向与定位装置的旋转方向所定义平面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具有套设于转轴上的枢接部及自枢接部延伸以扣合于导接件的挡板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部自枢接部一端弯折延伸并遮蔽于枢接部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的另一端朝向挡板部延伸但与挡板部有一段小于转轴直径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挡板部在开启位置时,其位于收容空间两侧边,当挡板部在闭合位置时,其位于收容空间上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部在开启位置时为竖直状, 在闭合位置时为水平状。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部的一侧缘延伸设有卡持块,所述导接件设有卡持槽,卡持块与卡持槽卡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有两个,其分别位于导接件的两对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定位装置的旋转方向相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包括设有收容空间的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容置于收容空间内的导接件、收容于导接件内且与导电端子配接的对接头及固持绝缘本体和导接件的定位装置。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转轴,所述定位装置套设于转轴且可绕转轴旋转。所述转轴及定位装置的精度要求较低,生产制造较为简单且组装较为方便。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2042703SQ20112001510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8日
发明者张汉明, 胡楠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