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419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是世界各国重点扶持的新能源产业,近几年来世界光伏发电产业均以30%的速度高速增长。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12GW,其中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超过9GW,占整个市场的四分之三以上。目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平均为17%左右,光伏发电成本为1. 3 2. 0元/度,相对于民用电价格,其成本依然过高,难以并网发电。进一步降低太阳能电池发电成本,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据计算,电池效率每提高1%,等效于发电成本降低 7%。与理论极限效率相比,目前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有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和工艺流程相对简单。电池正面的基本结构为在 η型Si扩散层上用PECVD方法沉积SiNx薄膜为减反射层,并对Si起钝化作用;再用丝网印刷法形成Ag栅网电极,为电池前电极。太阳能电池对前电极有两方面的要求其一,不能遮挡入射光以保证大部分入射光进入ρ-η结,目前栅网前电极的覆盖表面积约6 10%,使太阳能电池的有效面积减小,从而转换效率降低,如果进一步提高入射光的利用率,则需要减小栅网前电极的尺寸和密度;其二,要对光生载流子有充分的收集,使用栅网前电极的结果是,光生载流子必须在Ρ-η结表层作横向运动,这带来了额外的串联电阻,增加了电子-空穴复合率,使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下降,如果进一步提高载流子的收集效率,则需要增加栅网前电极的尺寸和密度。这是两个互相矛盾的要求,极大制约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电池背面的工艺十分简单,直接将铝浆印刷在整个背面,烧结后形成电池背电极。 由于电池背面的硅片表面没有钝化,有大量缺陷态存在,因此电子-空穴对复合率很高, 降低了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成为影响电池性能的重要瓶颈之一。背面钝化层对于增加电池效率、提升电池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上热氧化S^2可对硅表面进行钝化,但热氧化SiO2难以进行单面生长,会对电池正面产生影响,降低器件性能。SiNj^膜可以用于对硅的钝化,但是将这种薄膜应用到背面钝化时,由于存在“寄生效应”(Parasitic Effect), 会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也有人研究用Al2O3薄膜进行背面钝化,但依然存在“寄生效应”。而且,Si02、SiNx、Al203都是绝缘材料,不能导电,从而会增加电池的串联电阻,限制了其钝化作用。因而,电池背面钝化层技术至今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增加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升电池性能而提供一种新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本实用新型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依次包括Al电极、背面ZnO基薄膜层、ρ型Si基体层、η型Si扩散层、正面ZnO基薄膜层和Ag主电极粗线。[000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正面ZnO基薄膜层和背面ZnO基薄膜层为ZnO、ZnMgO, ZnCdO, ZnBeO 或 ZnCaO 薄膜。上述的ZnO、ZnMgO, ZnCdO, ZnBeO 或 ZnCaO 薄膜可以 H 掺杂或 H 与 B、Al、Ga、In、 Sc、Y、Si、Ge、Sn、Ti、Zr、V、Nb、Cr、Mo、W、F、Cl、I、Ce、Dy 和 Er 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共同掺杂所形成的透明导电薄膜。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正面ZnO基薄膜层电阻率为10_3 10_5 Ω cm,可见光透射率大于85%,厚度为30 150纳米。所述的背面ZnO基薄膜层电阻率为10 —1 10 —5 Ω cm, 厚度为10 5000纳米。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Al电极为线状电极或点状电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在η型Si扩散层上直接沉积正面ZnO基薄膜层,为透明导电薄膜,可同时作为电池前电极、减反射层和钝化层。其一,正面ZnO基薄膜层作为电池前电极,替代现有的金属栅网电极,从而使整个电池的正面均成为有效受光面积,达到入射光利用率最大化,同时光生载流子无须再在ρ-η结表层作横向运动,大大提高其收集效率,这一方案完全解决了上述栅网金属前电极的缺点,可大幅增加电池转换效率;其二,正面ZnO基薄膜层作为减反射膜,并具有显著的硅表面钝化和体钝化作用,从而可作为减反射层和钝化层,完全替代 SiNx薄膜,其减反射性能和钝化性能均优于SiNj^膜,可提高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 提升电池性能;其三,采用正面ZnO基薄膜层替代目前制备流程中减反射膜SiNx与正面电极两步工艺,可以达到减反射膜和前电极的一体化,显著降低产品成本。2)在ρ型Si基体层上直接沉积背面ZnO基薄膜层,可作为钝化层。其一,ZnO基薄膜用于背面钝化层,能够有效消除电池背面的硅表面态和体缺陷态,钝化效果好,工艺简单,可以大幅度降低电子_空穴复合率,增加电池转换效率;其二,由于ZnO基薄膜背面钝化层的引入,电池背面硅表面具有清晰的界面,可以提高光的内部反射率,形成二次吸收, 进一步增加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其三,ZnO基薄膜层具有高的电导率,导电性能好,不会增加电池的串联电阻,有利于提升电池性能。3)正面ZnO基薄膜层和背面ZnO基薄膜层可以为相同的薄膜,可采用同一种薄膜沉积方法双面同时镀制而成,技术成熟,工艺简单,成本低,良品率高。4)采用该新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所需要的生产流水线,可无需使用PECVD和丝网印刷技术,与现有工艺相比,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5)与现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相比,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工艺简单,光电转换效率显著增加,电池性能和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依次包括Al电极1、背面ZnO基薄膜层2、ρ型Si基体层3、η型Si扩散层4、正面ZnO基薄膜层5和Ag主电极粗线6。所述的正面ZnO基薄膜层5和背面ZnO基薄膜层2包括ZnO、ZnMgO、ZnCdO、ZnBeO或 ZnCaO 薄膜,为 H 掺杂或 H 与 B、Al、Ga、In、Sc、Y、Si、Ge、Sn、Ti、Zr、V、Nb、Cr、Mo、W、F、 Cl、I、Ce、Dy或Er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共同掺杂所形成的透明导电薄膜。所述的正面ZnO基薄膜层5电阻率为10 —3 10 —5 Ω cm,可见光透射率大于85%,厚度为30 150纳米。所述的背面ZnO基薄膜层2电阻率为10 — 1 10_5 Ω cm,厚度为10 5000纳米。所述的Al电极1为线状电极或点状电极。实施例1 在ρ型Si基体层3制绒后,通过扩散方法在其上形成η型Si扩散层4 ;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η型Si扩散层4上沉积H与Nb共同掺杂的ZnO透明导电薄膜,为正面ZnO基薄膜层5,在ρ型Si基体层3上沉积H与( 共同掺杂的ZnO透明导电薄膜,为背面ZnO基薄膜层2 ;利用蒸发方法分别真空蒸镀Ag主电极粗线6和Al电极1,Ag主电极粗线6沉积时采用掩膜版技术,Al电极1沉积前先将背面ZnO基薄膜层2刻蚀开孔,Al电极1形成为点状电极。所生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为If 21%。实施例2 在ρ型Si基体层3制绒后,通过扩散方法在其上形成η型Si扩散层4 ;利用CVD 方法,在η型Si扩散层4和ρ型Si基体层3上,双面同时沉积H与Al共同掺杂的ZnO透明导电薄膜,形成正面ZnO基薄膜层5和背面ZnO基薄膜层2,背面ZnO基薄膜层2沉积时采用掩膜版技术;然后再用蒸发方法分别真空蒸镀Ag主电极粗线6和Al电极1,Ag主电极粗线6沉积时采用掩膜版技术,Al电极1形成线状电极。所生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为18 2洲。实施例3 在ρ型Si基体层3制绒后,通过扩散方法在其上形成η型Si扩散层4 ;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η型Si扩散层4和ρ型Si基体层3上,双面同时沉积H与( 共同掺杂的 ZnMgO透明导电薄膜,形成正面ZnO基薄膜层5和背面ZnO基薄膜层2,背面ZnO基薄膜层 2沉积时采用掩膜版技术;然后再用蒸发方法分别真空蒸镀Ag主电极粗线6和Al电极1, ^Vg主电极粗线6沉积时采用掩膜版技术,Al电极1形成线状电极。所生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为19 23%。
权利要求1.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Al电极(1)、背面ZnO基薄膜层O)、P型 Si基体层(3)、η型Si扩散层(4)、正面ZnO基薄膜层(5)和Ag主电极粗线(6)。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面ZnO基薄膜层(5) 和背面SiO基薄膜层(2)为aiO、ZnMgO, ZnCdO, ZnBeO或SiCaO薄膜。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面ZnO基薄膜层(5) 电阻率为10_3 10_5Qcm,可见光透射率大于85%,厚度为30 150纳米。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面ZnO基薄膜层(2) 电阻率为KT1 1(Γ5 Ω cm,厚度为10 5000纳米。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l电极(1)为线状电极或点状电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依次包括Al电极、背面ZnO基薄膜层、p型Si基体层、n型Si扩散层、正面ZnO基薄膜层和Ag主电极粗线。本实用新型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稳定性高、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可以提高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文档编号H01L31/0216GK202084570SQ20112005986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9日
发明者叶志镇, 吕建国, 黄继杰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