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696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子卡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二合一电子卡连接器。背景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01911091号专利揭示了一种多合一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容置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组及枢转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形成有在一侧开口的收容空间,所述导电端子组在开口方向上分别横向分布用于连接不同的电子卡,所述遮蔽壳体设有若干组电子卡固持结构用于固持电子卡。上述电子卡连接器虽能兼容不同规格的电子卡,但在使用过程中,不同规格电子卡均从遮蔽壳体一侧插入并由不同电子卡固持结构固持,一旦操作出现失误或者力道不合,插入的电子卡极容易损坏遮蔽壳体上的电子卡固持结构,也可能造成对电子卡的损伤, 从而造成对电子产品的整体伤害。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克服前述缺陷的电子卡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二合一电子卡连接器。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及枢接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与基部一体成型的侧部,其中第一端子组安装于绝缘本体基部上,第二端子组安装于绝缘本体侧部上,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主体部及分别自主体部两侧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侧翼,两侧翼之间形成有第一插口,其中一侧翼上开设有与第一插口延伸方向相正交的第二插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从遮蔽壳体前端及一侧分别开设第一插口、第二插口用于插接不同规格电子卡,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遮蔽壳体结构过于复杂的缺陷。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遮蔽壳体打开时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遮蔽壳体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电子卡A与遮蔽壳体的配合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电子卡B与遮蔽壳体的配合图。图7是图1所示虚线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安装于绝缘本体10内的第一端子组30、第二端子组40及可枢转枢接于绝缘本体10上的遮蔽壳体 20。所述绝缘本体10与遮蔽壳体20构成电子卡收容空间5。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基部11、设于基部11两侧的侧部12及形成于两侧部12后端的枢接部13,所述侧部12包括侧壁121及与侧壁121相对的开放部14,所述开放部14 的水平位置低于绝缘本体10基部11的水平位置。所述第一端子组30安装于绝缘本体10 的基部11上,所述第二端子组40安装于绝缘本体10的侧壁121上,又因为侧壁121与开放部14相对,由此,第二端子组40位于开放部14相对面。所述电子卡连接器100还包括有一组开关端子50,所述开关端子50包括分别安装于绝缘本体10侧壁121、基部11上的第一开关端子51、第二开关端子52,所述第一开关端子51位于第二开关端子52上方,初始状态下,第一开关端子51与第二开关端子52处于断开状态。所述开放部14中间外侧设有一个凸块141,该凸块141靠近收容空间5 —侧为弧状结构,开放部14远离枢接部13 —侧设有卡扣部143。所述第一端子组30在绝缘本体10基部11上前后两列排布,两列端子之间靠近开放部14 一侧设有延伸槽142,所述延伸槽142的水平位置与开放部14持平。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所述遮蔽壳体20包括主体部21及自主体部21两侧弯折延伸形成的侧翼22,所述侧翼22后端形成有对应绝缘本体10枢接部13的枢轴23,所述主体部21邻近枢轴23的后端形成有抵挡部25。所述侧翼22继续向收容空间5弯折延伸形成有回型部221,遮蔽壳体20在两侧翼22之间的前端设有第一插口 9、在对应绝缘本体10 开放部14 一侧的侧翼22中间设有与第一插口 9延伸方向相正交的第二插口 8,即开放部 14位于对应遮蔽壳体20第二插口 8的侧部12,又因为第二端子组40位于开放部14的相对面,由此,第二插口 8位于绝缘本体10上第二端子组40的相对面。所述第一插口 9与第二插口 8分别用来插接不同的电子卡。所述第二插口 8由位于上方的主体部21及位于下方的支撑部24构成,该支撑部24位于遮蔽壳体20第二插口 8的回型部221处,所述支撑部24前端对应绝缘本体10卡扣部143处向外延伸形成卡勾246。所述支撑部24呈片状结构,支撑部24中间位置处对应绝缘本体10凸块141处向外横向延伸有弹片244,所述弹片244外端缘凹陷形成对应凸块141弧形结构的弧形结构,并由此形成推入点241及阻止点242,所述推入点241向外延伸的长度小于阻止点242向外延伸的长度。所述支撑部24 在推入点241 —侧设有缺口 245。所述支撑部24向收容空间5延伸形成有一延伸片243。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介绍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100的使用方法及原理。第一电子卡A最佳实施例为SIM卡(下称卡A),所述卡A首先从遮蔽壳体20第一插口 9插入遮蔽壳体20内,所述遮蔽壳体20的回型部221限制卡A的左右及上下方向的位置,抵挡部 25限制卡A前后位置,然后,转动闭合遮蔽壳体20至绝缘本体10,使卡A与第一端子组30 连接,同时,卡A将向下压第一开关端子51,使第一开关端子51与第二开关端子52接触导通而实现开关功能。第二电子卡B最佳实施例为Micro SD卡(下称卡B),所述卡B的插入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在遮蔽壳体20打开状态下,从第二插口 8插入遮蔽壳体20内,由遮蔽壳体20的主体部及支撑部24限制其位置,所述延伸片243向 收容空间5内延伸用以进一步保持卡B 的位置,然后将遮蔽壳体20转动闭合至绝缘本体10,使卡B与第二端子组40接触连接,即从第二插口 8插入的电子卡与第二 端子组40对应连接;其二是在遮蔽壳体20闭合状态下, 卡B从遮蔽壳体20的第二插口 8直接插入收容空间5内并与第二端子组40接触导通。请参阅图3及图7所示,所述遮蔽壳体20枢接于绝缘本体10上,在遮蔽壳体20 闭合于绝缘本体10上后,所述遮蔽壳体20需要向前推动以使遮蔽壳体20与绝缘本体10 卡合。当遮蔽壳体20向下转动闭合至绝缘本体10上时,所述绝缘本体10上的凸块141位于遮蔽壳体20上的缺口 245位置处,当遮蔽壳体20向前推动时,弧形凸块141将越过遮蔽壳体20弹片244的推入点241进入弹片244的弧形结构内,所述阻止点242将阻止凸块进一步运动,在完全插入时,会有明显的扣合手感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同时遮蔽壳体20 上的卡勾246卡合入绝缘本体10的卡扣部143内。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100通过从遮蔽壳体20前端及一侧分别开设第一插口 9、第二插口 8用于插接不同规格电子卡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遮蔽壳体20结构过于复杂的缺陷。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及枢接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与基部一体成型的侧部,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端子组安装于绝缘本体基部上,第二端子组安装于绝缘本体侧部上,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主体部及分别自主体部两侧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侧翼,两侧翼之间形成有第一插口,其中一侧翼上开设有与第一插口延伸方向相正交的第二插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对应遮蔽壳体第二插口的侧部设有开放部,所述开放部的水平位置低于绝缘本体基部的水平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第二插口位于绝缘本体上第二端子组的相对面,从第二插口插入的电子卡与第二端子组对应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第一插口插入的电子卡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端子组对应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侧翼向内弯折延伸形成有用于固持电子卡的回型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第二插口处的回型部设有支撑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遮蔽壳体第一插口插入的电子卡为SIM卡,遮蔽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SIM卡先插入遮蔽壳体,遮蔽壳体转动闭合至绝缘本体,使SIM卡与第一端子组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遮蔽壳体第二插口插入的电子卡为Micro SD卡,遮蔽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Micro SD卡插入遮蔽壳体后,遮蔽壳体转动闭合至绝缘本体,使Micro SD卡与第二端子组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遮蔽壳体第二插口插入的电子卡为Micro SD卡,遮蔽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MicroSD卡插入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侧部上的第二端子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还包括一开关端子组,所述开关端子组包括安装于基部上的第二开关端子及安装于第二开关端子上的第一开关端子,所述插入的电子卡向下压第一开关端子并使其与第二开关端子电性导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及枢接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与基部一体成型的侧部,其中第一端子组安装于绝缘本体基部上,第二端子组安装于绝缘本体侧部上,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主体部及分别自主体部两侧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侧翼,两侧翼之间形成有第一插口,其中一侧翼上开设有与第一插口延伸方向相正交的第二插口,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可兼容不同规格电子卡,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H01R13/516GK202111286SQ20112010566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2日
发明者张汉明, 王晓辉, 胡楠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