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958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对板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板对板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板对板电连接器一般应用于连接两个柔性电路板(FPC或FFC),其一般包括相互嵌合的一第一座体和一第二座体,其中,所述第一座体焊接于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座体焊接于另一柔性电路板上。随着电子元件朝越来越精密的方向发展,所述板对板电连接器的电性连接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一种常见的板对板电连接器,包括相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多个第一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中,所述第一端子弯曲形成一弹性接触部,所述弹性接触部的自由端设有一接触点;所述第二连接器中设有一内凸部以及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分别于所述内凸部两侧面形成一接触面与一突起部;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配合时,所述接触点与所述接触面弹性抵接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导通;同时,所述第二端子上的所述突起部,恰可卡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中的内壁凹槽中,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相互卡扣,以保证两所述导电端子对接的稳固。上述板对板电连接器具有以下弊端(1)通过所述突起部恰可卡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中的内壁凹槽中,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固定,这样,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导电端子需要经过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中的内壁的摩擦,然后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中的内壁凹槽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需要比较大的插拔力,所述第一端子容易损耗;( 由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第二端子只有一个接触部位,当所述板对板电连接器在搬动过程中受到震荡时,可能造成两所述导电端子之间失去接触,这样,影响了所述板对板电连接器的电讯传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创作一种新型的板对板电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良好的弹性接触实现稳固的电性接触的板对板电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创作提供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座体,具有一第一基部,自所述第一基部设有至少一插接头,于每一所述插接头上布设有至少一第一端子,每一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二第一接触部分别布设于所述插接头两相对侧;一第二座体对应配合所述第一座体,具有一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凹设有至少一插槽对应收容所述插接头,至少一第二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基部上,每一所述第二端子设有二弹性臂分别位于所述插槽的两相对侧,且所述二弹性臂分别朝所述插槽中央弯折有一弹性接触部以导接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电连接器之所述二弹性臂分别位于所述插槽的两相对侧,一所述第一接触部对应抵接于一所述弹性接触部,使得所述第一端子被所述第二端子夹持,所述第一座体可以以较小的阻力插入所述第二座体并形成两个接触部位,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良好弹性接触有利于达到稳固的电性接触的效果。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电连接器的分解图;[0010]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座体的示意图;[0011]图3为图1所示的第一-端子的立体图;[0012]图4为图1所示的第二端子在端子槽的示意图;[0013]图5为图1所示的第二端子的立体图;[0014]图6为图1所示的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的装配图;[0015]图7为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端子的示意图。[0016]具体实施方式
的附图标号说明[0017]第一座体100第一基部1第一顶面11[0018]第一底面12插接头13固定部14[0019]第一端子2第一焊接部21焊接面210[0020]内第一接触部22弯折部23外第一接触部M[0021]凸点25凹部沈[0022]第二座体200第二基部3第二顶面31[0023]插槽33固定槽;34端子槽35[0024]第一容纳部351第二容纳部352凹陷部353[0025]第二端子4主体部41第一弹性臂42[0026]第一弹性段421第一连接段422第二接触段433[0027]干涉部44过渡部45[0028]第二弹性臂43第二弹性段431第二连接段432[0029]第二接触段433第二焊接部4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的板对板电连接器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电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一第一座体100和一第二座体200,所述第一座体100包括一第一基部1和多个第一端子2镶埋成型于所述第一基部1,所述第二座体200包括一第二基部3和多个第二端子4安装于所述第二基部3。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座体100大致呈纵长形。所述第一座体100的所述第一基部1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顶面11和一第一底面12,所述第一底面12凸出延伸形成二插接头13,所述插接头13大致呈长方体形状,所述第一底面12上还凸出设置有多个固定部 14。所述插接头13与所述固定部14在所述第一底面12上均相对于所述第一座体100的纵轴线呈对称设置。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端子2大致呈现P型,包括一第一焊接部21,所述第一焊接部21延伸形成二第一接触部,为便于叙述,定义其中之一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内第一接触部22,定义另一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外第一接触部24。所述第一焊接部21垂直弯折形成所述内第一接触部22,所述内第一接触部22垂直弯折形成一弯折部23,所述弯折部23再弯折形成所述外第一接触部对,所述外第一接触部M没有与所述第一焊接部21接触,且所述外第一接触部M凸出形成一凸点25。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端子2固定于所述插接头13上,且所述第一端子2 的部分表面显露于所述插接头13。所述第一焊接部21具有一焊接面210,所述焊接面210 与所述第一基部1的所述第一顶面11平齐,以便于焊接在柔性电路板(未图示)上。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座体200大致呈纵长形,所述第二座体200的所述第二基部3具有相对的一第二顶面31和一第二底面(未图示)。所述第二顶面31凹设有二插槽33用于容置所述插接头13,所述第二顶面31还凹设有二固定槽34用于容置所述固定部14。所述第二基部3上设有多个端子槽35,所述端子槽35与所述插槽33部分重合,每一所述端子槽35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插槽33两侧的一第一容纳部351和一第二容纳部352, 所述第一容纳部351和所述第二容纳部352之间还存在一凹陷部353,所述凹陷部353由所述插槽33对应的所述第二顶面31向下凹陷形成。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端子4包括一平直的主体部41,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所述弹性臂,为便于叙述,定义其中之一所述弹性臂为第一弹性臂42,定义另一所述弹性臂为第二弹性臂43。所述主体部41的一端延伸形成一所述第一弹性臂42,所述主体部41 的相对于所述第一弹性臂42的另一端连接一所述第二弹性臂43,且所述第二弹性臂43为所述主体部41的一侧刺破后卷曲形成;所述第一弹性臂42具有第一弹性段421弯折连接于所述主体41,由所述第一弹性段421朝所述第二弹性臂43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连接段422,所述第一连接段422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段423 ;所述第二弹臂43具有第二弹性段431弯折连接于所述主体41,由所述第二弹性段431朝所述第一弹性臂42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段432,所述第二连接段432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段433,且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段422与所述第一弹性段421形成圆弧状的一体,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段432与所述第二弹性段431形成圆弧状的一体;所述第一弹性段421和所述第二弹性段 431均可称为弹性接触部,那么,每一所述弹性接触部为圆弧状。所述主体部41的相对于所述第一弹性臂42的另一端延伸形成一干涉部44,所述干涉部44用于将所述第二端子4固定于所述第二基部3,所述干涉部44靠近所述第二弹臂43且所述干涉部44弯折延伸形成一过渡部45,所述过渡部45再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焊接部44,所述第二焊接部44大致平行于所述主体部41。如图1和图4所示,每一所述第二端子4收容于一所述端子槽35,其中,所述第一弹性臂42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纳部351,所述主体部41收容于所述凹陷部353,所述第二弹性臂43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纳部352。所述干涉部42卡持于所述第一容纳部351以将所述第二端子4固定于所述端子槽35。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座体100由上而下组装入所述第二座体200,从而组成所述板对板电连接器。如图6所示,所述插接头13收容于所述插槽33。所述内第一接触部22 与所述第一接触段423压缩接触,所述弯折部23设于所述插接头13的下方且抵接于所述第二端子4的所述主体部41,所述外第一接触部M的所述凸点25与所述第二接触段433 压缩接触。[003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板对板电连接器具有以下优点(1)所述内第一接触部22与所述第一接触段423压缩接触,所述弯折部23与所述主体部41接触,所述外第一接触部M的所述凸点25与所述第二接触段433压缩接触,这样,所述第一座体100和所述第二座体200具有三个接触点,因此,能够保证电讯信号有效地传递。(2)所述第一接触段423和所述第二接触段433受所述第一端子2挤压,所述第一弹性段421和所述第二弹性段431变形,分别向外偏转,这样,所述第一弹性臂42和所述第二弹性臂43提供了足够的弹力,使得所述第二座体200对所述第一座体100的夹持力增强,有利于所述第一座体100和所述第二座体200的紧密配合,达到稳固的电性接触的效
^ ο(3)所述第二弹臂43由所述主体部41的一侧刺破后卷曲形成,所述第二弹性臂 43与所述主体41之间没有多余的空隙,使得所述第二端子4结构紧凑,便于所述第二端子 4安装于所述端子槽35。(4)如图7所示,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外第一接触部24可以不设置所述凸点25, 而是设置凹部26,使得所述第二接触段433压接于所述凹部沈,这样,所述接触段433比较不容易从所述凹部26移除,有利于所述第一端子2和所述第二端子4保持相对固定状态。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座体,具有一第一基部,自所述第一基部设有至少一插接头,于每一所述插接头上布设有至少一第一端子,每一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二第一接触部分别布设于所述插接头两相对侧;一第二座体对应配合所述第一座体,具有一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凹设有至少一插槽对应收容所述插接头,至少一第二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基部上,每一所述第二端子设有二弹性臂分别位于所述插槽的两相对侧,且所述二弹性臂分别朝所述插槽中央弯折有一弹性接触部以导接所述第一接触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镶埋成型于所述第一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弯折部设于所述插接头的下方且抵接于所述第二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设有一主体部, 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所述弹性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弹性臂其中之一定义为第一弹性臂,另一所述弹性臂定义为第二弹性臂,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形成一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为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延伸形成一干涉部,用于将所述第二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二基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弹性接触部为圆弧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其中之一所述第一接触部具有一凸点,以与所述第二端子其中之一所述弹性臂导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其中之一所述第一接触部具有一凹部,以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其中之一所述弹性臂导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座体,具有一第一基部,自第一基部设有至少一插接头,于每一插接头上布设有至少一第一端子,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二第一接触部分别布设于插接头两相对侧;一第二座体对应配合第一座体,具有一第二基部,第二基部凹设有至少一插槽对应收容插接头,至少一第二端子安装于第二基部上,每一第二端子设有二弹性臂分别位于插槽的两相对侧,且二弹性臂分别朝插槽中央弯折有一弹性接触部以导接第一接触部。板对板电连接器通过良好的弹性接触实现稳固的电性接触。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103202SQ20112015121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5日
发明者彭治国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