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键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7091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键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键盘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发光键盘装置。
背景技术
配合参阅图1,为现有的发光键盘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该发光键盘装置80包含一背光模块800及一按键模块。该背光模块800包含至少一发光单元810、一导光板820、一反光片830及一遮光片840。该发光单元810设置于该导光板820的至少一侧,并朝向该导光板820出射光线, 以点亮该导光板820。该反光片830设置于该导光板820的一下表面,用以将由该导光板820下表面出射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820,藉以提高整体光线的使用效率。该遮光片840设置于该导光板820的一上表面,且该遮光片820对应该按键模块 900的设置位置而具有至少一第一穿孔842,供光线穿透该些第一穿孔842以点亮该按键模块 900。该按键模块900包含一底板910、至少一按键单元920、一薄膜电路板930、至少一弹性件940及一支撑板950。该底板910于对应各该按键单元920设置位置处冲设成型有至少一第二穿孔912, 以及多个固定元件914,其中该第二穿孔912对应该第一穿孔842设置。该按键单元920包含一键帽922及一架桥924,该架桥924的一侧设置于该底板 910,且固定于该固定元件914,另一侧则连接于该键帽922。该薄膜电路板930设置于该底板910下方,该薄膜电路板930使用可透光材质制成,且预先设置有多个电路布线(图未示)及至少二接点932。该弹性件940设置于该底板 910且对应于该键帽922下方,该弹性件940使用可透光材质制成。该支撑板950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930下方,且具有至少一第三穿孔952,该支撑板950以支撑该底板910、该按键单元920、该薄膜电路板930及该弹性件940,并避免使用者下压时而损坏该背光模块800,其中该第三穿孔952对应该第二穿孔912设置。由该发光单元810出射的光线是入射于该导光板820,该导光板820将该入射的点光源转换为面光源并经由该遮光板840的该第一穿孔842传递至对应的按键单元900,以点亮该键帽922。当该按键单元920受力下压时,该弹性件940受该键帽922下压作用向下变形并碰触该薄膜电路板930,以敲击该薄膜电路板930使产生对应该按键单元920的信号。为使得该按键单元920的达到发光效果,设置于该导光板820的该遮光片840的该第一穿孔842必须相对应该按键单元920设置,并由于该遮光片840远离于该按键单元 920,使得该遮光片840对位不易,而提高整体制作困难度,并致使良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现有技术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制备过程更为简易并可有效地提高良率的发光键盘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键盘装置,包含一键盘模块及一背光模块,其中,所述键盘模块包含一底板,包含至少一第一穿孔;至少一按键单元,对应地设置于该第一穿孔上方,该按键单元包含一相对于该底板上下运动的键帽及一设置于该键帽下方的连接机构;一薄膜电路板,设置于该底板下方;一遮光层,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的至少一侧,该遮光层具有至少一相对应于该第一穿孔的出光部;一支撑板,设置于该遮光层下方,该支撑板具有至少一相对应于该出光部设置的第二穿孔;所述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设置于该支撑板下方;至少一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导光板的至少一侧并朝向该导光板出射光线。上述的发光键盘装置,其中,该遮光层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的上方。上述的发光键盘装置,其中,该遮光层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的下方。上述的发光键盘装置,其中,该遮光层包含—第一遮光层,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上方,该第一遮光层具有至少一上出光部;及一第二遮光层,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的下方,该第二遮光层具有至少一下出光部。上述的发光键盘装置,其中,该键盘模块还包含一弹性件,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且位于该键帽下方。上述的发光键盘装置,其中,该连接机构为剪刀脚结构,该剪刀脚结构包含两相交错且互相枢接的一第一支架及一第二支架。上述的发光键盘装置,其中,该背光模块还包含一反光片,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下表上述的发光键盘装置,其中,该底板还包含有多个固定元件。上述的发光键盘装置,其中,该导光板包含一入光面,该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入光面并朝向该入光面出射光线。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该发光键盘装置的该透光片是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的至少一侧,该遮光片的该出光部可以通过该底板的该第一穿孔或该支撑板的该第二穿孔以定位,使制备过程更为简易并可有效地提高良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现有的发光键盘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光键盘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发光键盘装置的局部剖视图;[0039]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发光键盘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80发光键盘装置800背光模块810发光单元820导光板830反光片840遮光片842 第一穿孔900按键模块910 隔板912 第二穿孔914固定元件920按键单元922 键帽924 架桥930薄膜开关层932 接点940弹性件950支撑板952第三穿孔本实用新型10、30、50发光键盘装置100、300、500 按键模块110、310、510 隔板112、312、512 第一穿孔114、314、514 固定元件120、320、520 按键单元122、322、522 键帽124、324、524 连接机构125、325、525 第一支架126、326、526 第二支架130、330、530 弹性件140、340、540 薄膜电路板 142、342、542 接点150、350、550 遮光片152,352 出光部[0076]160、360、560 支撑板162、362、562 第二穿孔200背光模块210发光元件220导光板222入光面224出光面226反射面230反光片552第一遮光层553上出光部554第二遮光层555下出光部
具体实施方式
配合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光键盘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该发光键盘装置10包含一按键模块100及一背光模块200。该按键模块100包含一底板110、至少一按键单元120、一弹性件130、一薄膜电路板140、一遮光片150及一支撑板160。该底板110可以为一铝金属板,且其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穿孔112及具有多个固定元件114。该按键单元120包含一键帽122及一连接机构124,该连接机构IM设置于该底板 110与该键帽122之间,且该连接机构124的一侧固接于该固定元件114,另一侧用以连接该键帽122底部,使该键帽122可以相对于该底板110上下移动。于本实施例中,该连接机构1 为剪刀脚结构,该剪刀脚结构包含两相交错且互相枢接的一第一支架125及一第二支架1 构成。该键帽122大致呈矩形,但并不以此为限。该键帽122至少包含一可透光的区域,且该键帽122的上表面形成有至少一字符符号,以供使用辨别该按键单元120。该弹性件130设置于该底板110与该键帽122之间,用以提供键帽122被按压时复位的弹力。该薄膜电路板140使用可透光材质制成,且该薄膜电路板140预设有多个电路布线(图未示)及于该弹性件130的设置处的对应设置有二接点142。当该按键单元120未受力下压时,该二接点142为相互不接触。当该按键单元120受力下压时,该弹性件130受该键帽122下压作用向下变形并碰触该薄膜电路板140,以使该薄膜电路板140的二接点 142相连接而导通,以传递对应被按压的该键帽122的字符符号的信号。该遮光片150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140上方,且该遮光片150具有至少一出光部 152,该出光部152相对应于该第一穿孔112设置,于本实施例中,该遮光片150通过胶材以黏贴于该薄膜电路板140。当光线传递至该遮光片150时,该遮光片150使部分光线通过该出光部152并传递至该键帽122。该支撑板160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二穿孔162,该第二穿孔162对应该出光部152设置,该支撑板160支撑该底板110、该按键单元120、该弹性件130、该薄膜电路板140及该遮光片150,并可避免使用者因按压过力而损坏该薄膜电路板140及该背光模块200。
该背光模块200包含至少一发光元件210、一导光板220及一反光片230。该背光模块200用以提供该发光键盘装置10所需的光源,并将该光源通过该第二穿孔162传递至该薄膜电路板140,再由该出光部152传递至该键帽122,以点亮该键帽122。该导光板220包含一入光面222、一出光面224及一反射面226,该出光面224邻接于该入光面222,该反射面226相对于该出光面224并邻接于该入光面222,该反射面226 设置有多个导光粒子(图未示),该些导光粒子可以散设该光线,使光线均勻地分布于整个导光板220。该发光元件220设置于该入光面222并朝向该入光面222投射光线,其中该发光元件210可以为发光二极管。入射于该导光板220的光线经由该些导光粒子以散射至该出光面224,并由该出光面224出光。由该导光板220出射的光线经由该第二穿孔162传递至该薄膜电路板140,并经由该出光部152传递至该键帽122,以点亮该键帽122。该导光板210使用透光材质,如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合成树脂、丙烯 (acryl)、聚碳酸酯(PC)、聚酯(PET)、聚烯烃(Polyolefines)或玻璃,以射出成型、蚀刻、热压成型或裁切加工等方式制作而成的板块。该反光片230设置于该导光板220的该反射面226下方,用以将由该反射面216 外溢的光线反射回该导光板220,以提高整体光线的使用效率。配合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发光键盘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该发光键盘装置30包含一按键模块300及一背光模块200。该按键模块300包含一底板310、至少一按键单元320、一弹性件330、一薄膜电路板340、一遮光片350及一支撑板360。该底板310设置有至少一第一穿孔312及多个固定元件314。该底板310为金属板,且于本实施例中,该底板310为铝金属板。该按键单元320包含一键帽322及一连接机构324,该连接机构324设置于该底板 310,且该连接机构324的一侧固接于该固定元件314,另一侧用以连接该键帽322底部,使该键帽322可以相对于该底板310上下移动。于本实施例中,该连接机构324为剪刀脚结构,该剪刀脚结构包含两相交错且互相枢接的一第一支架325及一第二支架326构成。该键帽322至少包含一可透光的区域,且该键帽322的上表面形成有至少一字符符号,以供使用辨别该按键单元320。该弹性件330设置于该底板310与该键帽322之间,用以提供键帽322被按压时复位的弹力。该薄膜电路板340使用可透光材质制成,且该薄膜电路板340预设有多个电路布线(图未示)及于相对应该弹性件330的设置处设置有二接点342。当该按键单元320受力下压时,该弹性件330受该键帽322下压作用向下变形并碰触该薄膜电路板340,以使该薄膜电路板340的二接点342相连接而导通,并产生对应于被按压的该键帽322的字符符号的信号。该遮光片350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340下方,且该遮光片350具有至少一出光部 352,该出光部352相对应该第一穿孔312设置,于本实施例中,该遮光片350通过胶材以黏贴于该薄膜电路板340。该支撑板360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二穿孔362,该第二穿孔362对应该出光部352设置,该支撑板360支撑该底板310、该按键单元320、该弹性件330、该薄膜电路板340及该遮光片350,并可避免使用者因按压过力而损坏该薄膜电路板340及背光模块400。该背光模块200包含至少一发光元件210、一导光板220及一反光片230。该导光板220包含一入光面222、一出光面2M及一相对于该出光面的反射面226,该反射面2 设置有多个导光粒子(图未示),该些导光粒子可以散设该光线,使光线均勻地分布于整个导光板220。该发光元件220设置于该入光面222并朝向该入光面222出射光线,其中该发光元件210可以为发光二极管。该导光板220引导由该入光面222入射的光线,该光线经由该些导光粒子以散射该出光面出光,该光线经由该第二穿孔362、该出光部352传递至该薄膜电路板340,再传递至该键帽322,以点亮该键帽322。该反光片230设置于该导光板220的该反射面2 下方,用以将由该导光板220 的该反射面2 外溢出的光线反射回该导光板220,以提高整体光线的使用效率。配合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发光键盘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该发光键盘装置50包含一按键模块及500 —背光模块200。该按键模块500包含一底板510、至少一按键单元520、一弹性件530、一薄膜电路板M0、一遮光片550及一支撑板560。该底板510设置有至少一第一穿孔512及多个固定元件514。该按键单元520包含一键帽522及一连接机构524,该连接机构5M设置于该底板510,且该连接机构524的一侧固接于该固定元件514,另一侧用以支撑该键帽522,使该键帽522可以相对于该底板510上下移动。于本实施例中,该连接机构5 为剪刀脚结构, 该剪刀脚结构包含两相交错且互相枢接的一第一支架525及一第二支架5 构成。该键帽 522至少包含一可透光的区域,且该键帽522的上表面形成有至少一字符符号,以供使用辨别该按键单元520。该弹性件530设置于该底板510与该键帽522之间,用以提供键帽522被按压时复位的弹力。该薄膜电路板540使用可透光材质制成,且该薄膜电路板540预设有多个电路布线(图未示)及于相对应该弹性件530的设置处设置有二接点M2。当该按键单元520受力下压时,该弹性件530受该键帽522下压作用向下变形并碰触该薄膜电路板M0,以使该薄膜电路板MO的二接点542相连接而导通,并产生对应于被按压的该键帽522的字符符号的信号。该遮光片550包含有一第一遮光层552及一第二遮光层554,该第一遮光层552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MO的上表面,且该第一遮光层552具有至少一上出光部553,该上出光部553相对应设置于第一穿孔512设置。该第二遮光层5M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540的下表面,且该第二遮光层5M具有至少一下出光部555,该下出光部555相对应于该上出光部 553设置。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遮光层552及该第二遮光层5M印刷于该薄膜电路板MO, 或者,该第一遮光层552及该第二遮光层5M可以通过胶材以黏贴于该薄膜电路板M0。该支撑板560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二穿孔562,该第二穿孔562对应该上出光部553
8及该下出光部555设置,该支撑板560支撑该底板510、该按键单元520、该弹性件530、该薄膜电路板540及该遮光片550,并可避免使用者因按压过力而损坏该背光模块200。该背光模块200包含至少一发光元件210、一导光板220及一反光片230。该导光板220包含一入光面222、一出光面224及一相对于该出光面的反射面226,该反射面226 设置有多个导光粒子(图未示),该些导光粒子可以散设该光线,使光线均勻地分布于整个导光板220。该发光元件220设置于该入光面222并朝向该入光面222投射光线,其中该发光元件210可以为发光二极管。该导光板220引导由该入光面222入射的光线,该光线经由该些导光粒子以散射该出光面出光,该光线经由该第二穿孔562及该下出光部555传递至该薄膜电路板540,再经由该上出光部553传递至该键帽522,并点亮该键帽522。该反光片230设置于该导光板220的一反射面226下方,用以将由该导光板220 的该反射面216出射的光线反射回该导光板220,以提高整体光线的使用效率。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发光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键盘模块及一背光模块,其中,所述键盘模块包含一底板,包含至少一第一穿孔;至少一按键单元,对应地设置于该第一穿孔上方,该按键单元包含一相对于该底板上下运动的键帽及一设置于该键帽下方的连接机构;一薄膜电路板,设置于该底板下方;一遮光层,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的至少一侧,该遮光层具有至少一相对应于该第一穿孔的出光部;一支撑板,设置于该遮光层下方,该支撑板具有至少一相对应于该出光部设置的第二穿孔;所述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设置于该支撑板下方;至少一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导光板的至少一侧并朝向该导光板出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层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层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层包含一第一遮光层,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上方,该第一遮光层具有至少一上出光部;及一第二遮光层,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的下方,该第二遮光层具有至少一下出光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键盘模块还包含一弹性件,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且位于该键帽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机构为剪刀脚结构,该剪刀脚结构包含两相交错且互相枢接的一第一支架及一第二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含一反光片,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还包含有多个固定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包含一入光面,该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入光面并朝向该入光面出射光线。
专利摘要一种发光键盘装置,包含一键盘模块及一背光模块,该键盘膜组包含一底板,包含至少一第一穿孔;一设置于该第一穿孔上方的按键单元,该按键单元包含一键帽及一设置于该键帽下方的连接机构。一设置于该底板下方的薄膜电路板;一遮光层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的至少一侧,且具有至少一相对应于该键帽设置的出光部;一支撑板设置于该遮光层下方,且具有至少一相对应于该出光部设置的第二穿孔。该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及至少一发光元件,该导光板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下方;该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导光板的至少一侧并朝向该导光板出射光线。
文档编号H01H13/83GK202067711SQ20112018248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钟易谌 申请人:群光电子(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