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813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稳定电性连接软性传输单元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按,连接器是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和其它电路组件的连接装置。因此,广泛地运用于人类生活周遭的各种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手机以及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一般的连接器是焊固于电路板上,利用其连接端子与电路板上经电路布局的接触端接触,以形成电气连接,然而在某些运用上,连接器是作为固定另一电路组件,例如固定软性排线的用途。因此,连接器是介于软性排线及印刷电路板之间,作为电气讯号的转接。一般传统用来固定软性排线的连接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有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以及上盖,上盖可相对于绝缘本体旋转移动而产生开启与闭合的状态,当上盖开启时,可将软性排线插入于绝缘本体中,当上盖闭合时,可将软性排线电性搭接于导电端子上并且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然而,此种利用上盖抵压软性排线使其电性连接导电端子的连接器,由于上盖是枢设旋转于导电端子上,有时还是会产生软性排线与导电端子之间电性接触不良与不可靠的问题,所以容易导致有客诉问题的产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提高软性排线与导电端子之间电性连接的可靠性,从而减少因软性排线与导电端子之间电性连接可靠度不高而导致的客诉问题。现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数个端子插槽,且在该绝缘本体的两侧各设有一凹槽,该凹槽连通于该容置空间;数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这些端子插槽中;二弹性件,分别安装于该凹槽中,每一弹性件设有一按压部、一固定部、一止退部及一偏置部,该按压部、该固定部、该止退部与该偏置部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该按压部延伸凸出于该绝缘本体外,该固定部干涉固定于该绝缘本体内,该止退部延伸至该容置空间内,该偏置部是提供该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以及一金属壳体,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上。该偏置部包括一第一弯折部、一平台部及一第二弯折部,该平台部位于该第一弯折部与该第二弯折部之间,该止退部设置于该平台部上。该偏置部的该第二弯折部设有一孔洞以将该第二弯折部分成一左半部与一右半部,该左半部与该右半部分别嵌合固定于该凹槽内的一左沟槽与一右沟槽内。该止退部通过一延伸部连接于该偏置部。
3[0013]该金属壳体设有数个接地弹片,该些接地弹片朝着该些端子插槽的方向延伸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些接地弹片与该些导电端子是上下相对设置并形成一缝隙,该缝隙可供一软性传输单元插设,借以使该软性传输单元被该些接地弹片与该些导电端子上下挟持,该软性传输单元面对于该金属壳体的该些接地弹片设有一金属层,该金属层用以与该些接地弹片搭接。该按压部的下方设有一止挡部,该止挡部是形成于邻近该凹槽之该绝缘本体的上表面。该弹性件的该按压部、该固定部、该止退部与该偏置部是为金属冲压一体成型的结构。该止退部位于该按压部与该固定部之间且连接于该偏置部。该按压部位于该偏置部的顶端,该固定部位于该偏置部的底端,该止退部邻近于该偏置部的中间。该按压部位于该偏置部的顶端,该固定部位于该偏置部的底端,该止退部邻近于该偏置部的中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连接器是在绝缘本体的两侧凹槽内组装设有一体成型的可上下变形移动的弹性件,其可在软性传输单元插入于容置空间内时, 直接将软性传输单元干涉固定于绝缘本体上,弹性件可用来取代现有连接器的上盖来达到卡合锁定与解除锁定软性传输单元的目的,如此可以解决现有连接器容易产生的软性排线与导电端子之间电性连接的可靠度不佳,所导致的连接器容易产生客诉的问题。此外,金属壳体上设有接地弹片可搭接于软性传输单元上的金属层,之后再透过此金属壳体的接地部接地,即可达成防止外界电磁波干扰的效果。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软性传输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在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是中的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是中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3是中的金属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3是中的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3是中的弹性件的侧视示意图。图8是图2是中的连接器除去金属壳体的右侧部分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此连接器1包含绝缘本体2、二弹
4性件3、数个导电端子4以及金属壳体5,其中绝缘本体2具有一容置空间20及数个端子插槽沈,且在绝缘本体2的两侧各设有一凹槽22,凹槽22连通于容置空间20,导电端子4安装于端子插槽26中。二弹性件3分别安装于凹槽22中,每一弹性件3设有一按压部31、 一固定部35、一止退部36及一偏置部37,按压部31、固定部35、止退部36与偏置部37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按压部31延伸凸出于绝缘本体2外,固定部35干涉固定于绝缘本体2 内,止退部36延伸至容置空间20内,偏置部37是提供弹性件3的弹性回复力,金属壳体5 安装于绝缘本体2上。在本实施例中,偏置部37是构成弹性件3的主体部分,其包括有一第一弯折部32、 一平台部33及一第二弯折部34,平台部33位于第一弯折部32与第二弯折部34之间,止退部36设置于平台部33上,其中第一弯折部32与第二弯折部34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弹性件3的弹性变形移动之用,平台部33的功能主要是利于金属冲压一体成型止退部36之用。 另外,偏置部37的第二弯折部34还设有一孔洞340以将第二弯折部34分成一左半部341 与一右半部343,左半部341与右半部343是可分别嵌合固定于凹槽22内的一左沟槽221 与一右沟槽223内,且位于容置空间20内的止退部36通过一延伸部331连接于位于凹槽 22内的偏置部37的平台部33。此外,按压部31位于偏置部37的顶端,固定部35位于偏置部37的底端,止退部 36邻近于偏置部37的中间,止退部36位于按压部31与固定部35之间且连接于偏置部37, 且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的按压部31、固定部35、止退部36与偏置部37是为金属冲压一体成型的结构。值得一提的是,按压部31的下方设有一止挡部观,该止挡部观是形成于邻近凹槽22的绝缘本体2的上表面,如此当按压部31在操作下压时,会受到止挡部28的支撑保护而不会产生弹性件3永久变形与强度降伏的情况发生。导电端子4的前端具有一接触端41,导电端子4的后端具有一焊接端42,接触端 41位于容置空间20内,焊接端42延伸凸出于绝缘本体2外。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容置空间20中的导电端子4的接触端41是与软性传输单元6电性连接,凸出于绝缘本体2外的导电端子4的焊接端42是用以与电路板(未图示)焊接固定。金属壳体5组装于绝缘本体2上,其整体主要由一框体50及数个接地弹片52所一体成型组成。框体50包围绝缘本体2外周围,其包括上壳502、下壳504及连接上壳502 与下壳504之后壳506,后壳506抵靠于绝缘本体2后侧并设有数个接地弹片52,接地弹片 52弯折穿过绝缘本体2的孔洞M后朝着端子插槽沈的方向延伸设置于容置空间20内,且接地弹片52与导电端子4是呈上下相对设置并形成一缝隙(未图示),该缝隙可供一软性传输单元6插设,借以使软性传输单元6被该些接地弹片52与导电端子4上下挟持,软性传输单元6面对于金属壳体5的接地弹片52设有一金属层(未图示),该金属层是是用以与该些接地弹片52电性搭接。在本实施例中,此软性传输单元6是为软性排线(FFC),此金属层是为铝箔,然不限于此,软性传输单元6亦可为软性印刷电路板(FPC),此金属层亦可为银胶涂层。另外, 本实施例是以绝缘本体2的容置空间20与软性传输单元6互相连接的方向设定为前方,因此容置空间20的开口是位于绝缘本体2的前侧,而在绝缘本体2两侧的凹槽22的开口是位于绝缘本体2的后侧,且弹性件3与金属壳体5是自绝缘本体2的后侧组装于绝缘本体 2上。
5[0037]软性传输单元6设有一缺口 62,当软性传输单元6插入容置空间20内时,止退部 36可干涉于软性传输单元6的缺口 62,借以将软性传输单元6固定于绝缘本体2。止退部 36透过按压部31的向下施力作用后可从容置空间20弹性变形移动至凹槽22中,如此缺口 62不再干涉于止退部36,而软性传输单元6则可脱离于绝缘本体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之连接器其是在绝缘本体两侧的凹槽内装设有一弹性件, 借由控制此弹性件的上下变形移动,来达到挟持固定软性传输单元的目的,此种上下挟持固定的方式比较不会影响到软性传输单元与导电端子之间的电性连接的可靠度,因此可以解决现有连接器容易产生的软性排线与导电端子之间电性连接的可靠度不佳,所导致的容易产生客诉的问题。此外,弹性件是为金属冲压一体成型的结构,且其为设置于绝缘本体两侧的小体积组件,如此可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再者,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在金属壳体上还设有数个接地弹片,接地弹片与导电端子之间形成的缝隙可用来挟持软性传输单元, 如此不但可以达到软性传输单元与导电端子之间稳固地电性连接关系外,并且还可达到将接地弹片紧密搭接于软性传输单元上的金属层的目的,之后再透过此金属壳体之接地部接地,即可达成防止外界电磁波干扰的效果。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数个端子插槽,且在该绝缘本体的两侧各设有一凹槽,该凹槽连通于该容置空间;数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中;二弹性件,分别安装于该凹槽中,每一弹性件设有一按压部、一固定部、一止退部及一偏置部,该按压部、该固定部、该止退部与该偏置部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该按压部延伸凸出于该绝缘本体外,该固定部干涉固定于该绝缘本体内,该止退部延伸至该容置空间内,该偏置部提供该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以及一金属壳体,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偏置部包括一第一弯折部、一平台部及一第二弯折部,该平台部位于该第一弯折部与该第二弯折部之间,该止退部设置于该平台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偏置部的该第二弯折部设有一孔洞以将该第二弯折部分成一左半部与一右半部,该左半部与该右半部分别嵌合固定于该凹槽内的一左沟槽与一右沟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止退部通过一延伸部连接于该偏置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设有数个接地弹片,该些接地弹片朝着该些端子插槽的方向延伸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些接地弹片与该些导电端子呈上下相对设置并形成一缝隙,该缝隙供一软性传输单元插设,借以使该软性传输单元被该些接地弹片与该些导电端子上下挟持,该软性传输单元面对于该金属壳体之该些接地弹片设有一金属层,该金属层用以与该些接地弹片搭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按压部的下方设有一止挡部,该止挡部形成于邻近该凹槽的该绝缘本体的上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的该按压部、该固定部、该止退部与该偏置部为金属冲压一体成型的结构。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止退部位于该按压部与该固定部之间且连接于该偏置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按压部位于该偏置部的顶端,该固定部位于该偏置部的底端,该止退部邻近于该偏置部的中间。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按压部位于该偏置部的顶端,该固定部位于该偏置部的底端,该止退部邻近于该偏置部的中间。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二弹性件及金属壳体,其中绝缘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数个端子插槽,且在绝缘本体的两侧各设有一凹槽,凹槽连通于容置空间。弹性件安装于凹槽中,弹性件设有一体成型的按压部、固定部、止退部及偏置部,按压部延伸凸出于绝缘本体外,固定部干涉固定于绝缘本体内,止退部延伸至容置空间内,偏置部提供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金属壳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
文档编号H01R13/62GK202150588SQ20112021849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林志杰, 蔡旺昆, 韦冠仰 申请人: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