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源转换器及插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转换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转换器及其插套。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家用电器日益普及, 电源转换器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电源转换器插孔多为万用孔或多用孔,虽然可以使用多个国家的插头,同时国标两极插头可以用于两极带接地的插孔,但是该种插孔孔型较大,不符合我国及其他国家的安全标准要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现在国家已经明确禁止使用多用孔和万用孔,因此,转换器只能使用国家规定的标准孔型,这样两极插头不能再连接到两极带接地的插孔,也不能同时使用部分其他国家的插头。现在转换器只有两极插孔或两极带接地插孔,即两极插孔转换器只能与两极插头配合,而两极带接地插孔转换器只能与三极插头配合,目前的转换器均不能分别与两极插头和三极插头配合,造成材料的浪费。针对上述缺陷,现在市场上的出现了一种具有两极插套和两极带接地插套的电源转换器产品,其两极插套和两极带接地插套是独立布置的,插套需要单独冲压成型,在生产过程中分别装配焊接,增加了锡焊焊点,不但生产效率低、增加生产工艺的难度,而且生产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均较高。两极插套和两极带接地插套通过焊接连接,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较低。因此,如何降低转换器插套的生产工艺难度,提高生产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转换器及其插套,以降低转换器插套的生产工艺难度,提高生产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套,包括两极插套,其具有第一 L极插套和第一 N极插套;两极带接地插套,其具有与所述第一 L极插套呈一体式结构的第二 L极插套、与所述第一 N极插套呈一体式结构的第二 N极插套及E极插套,所述第二 L极插套、第二 N极插套和E极插套至少一个为双拱夹持式扁形插套。优选的,在上述插套中,所述两极插套的插合面与所述两极带接地插套的插合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优选的,在上述插套中,所述E极插套位于所述第一 L极插套和第一 N极插套的一侧,或所述E极插套位于所述第一 L极插套和第一 N极插套之间。优选的,在上述插套中,所述双拱夹持式扁形插套具体包括“U”形铜基板;[0015]夹板,其设置于所述“U”形铜基板一侧的两平行的铜基板本体上,且分向所述“U” 形铜基板的同一方向延伸。优选的,在上述插套中,所述第二 L极插套、第二 N极插套或E极插套为双拱夹持式扁形插套。优选的,在上述插套中,所述第一 L极插套和所述第一 N极插套为双用插套或扁形插套。优选的,在上述插套中,所述第二 L极插套的根部与所述第一 L极插套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二 N极插套的根部与所述第一 N极插套的侧面连接。优选的,在上述插套中,所述第一 L极插套的根部与所述第二 L极插套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 N极插套的根部与所述第二 N极插套的侧面连接。一种电源转换器,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若干个插套,所述插套至少包括一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插套。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套,包括两极插套,其具有第一 L极插套和第一 N极插套;两极带接地插套,其具有与所述第一 L极插套呈一体式结构的第二 L极插套、与所述第一 N极插套呈一体式结构的第二 N极插套及E极插套,所述第二 L极插套、第二 N极插套和E极插套至少一个为双拱夹持式扁形插套。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极插套的第一 L极插套和第一 N极插套分别与两极带接地插套的第二 L极插套和第二 N极插套设计成一体式结构,可相应地减少加工装配工序,而且由于减少焊接点,减少了焊锡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的污染,同时增加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插套,两极插套和两极带接地插套连成一体,可以实现同一个电源转换器两极插头和两极带接地插头分别使用的目的,节省了塑胶材料的使用,提高了利用率。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转换器插孔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转换器插孔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插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插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转换器及其插套,以降低转换器插套的生产工艺难度,提高生产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00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转换器插孔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转换器插孔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插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插套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套,包括两极插套和两极带接地插套。其中,两极插套具有第一 N极插套14和第一 L极插套1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L极代表火线,N极代表零线。两极带接地插套具有与第一 N极插套14呈一体式结构的第二 N极插套11、与第一 L 极插套15呈一体式结构的第二 L极插套12及E极插套1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 E极代表接地线,一般E极插套13位于第二 N极插套11和第二 L极插套12 —侧的中间位置。第二 N极插套11、第二 L极插套12和E极插套13至少一个为双拱夹持式扁形插套。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其两极插套可位于两极带接地插套的一侧,如图1所示,将上述插套装配于电源转换器中后,其两极插孔102位于两极带接地插孔101的一侧。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其两极插套和两极带接地插套位置重合,即两极带接地插套E极插套13位于两极插套的第一 N极插套14和第一 L极插套15 之间。如图3所示,在上述插套装配于电源转换器中后,两极带接地插孔101的E极插孔位于两极插孔102的第一 N极插孔和第一 L极插孔之间。本实用新型不对两极插套和两极带接地插套的排列位置进行限定,只要两极插套的第一 N极插套14和第一 L极插套15分别与两极带接地插套的第二 N极插套11和第二 L极插套12为一体式结构即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极插套的第一 N极插套14和第一 L极插套15分别与两极带接地插套的第二 N极插套11和第二 L极插套12设计成一体式结构,可相应地减少加工装配工序,即可通过一次装配便将两极插套的第一 N极插套14和两极带接地插套的第二 N极插套11装配在电源转换器壳体的相应位置上;同理可通过一次装配便将两极插套的第一 L 极插套15和两极带接地插套的第二 L极插套12装配在电源转换器壳体的相应位置上。由于第一 N极插套14和第二 N极插套11设计成一体式结构,第一 L极插套15和第二 L极插套12设计成一体式结构,可相应地减少连接第一 N极插套14和第二 N极插套 11及第一 L极插套15和第二 L极插套12的焊接点,故而减少了焊锡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环境的污染,同时增加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插套,两极插套和两极带接地插套连成一体,可以实现同一个电源转换器两极插头和两极带接地插头分别使用的目的,节省了塑胶材料的使用,提高了利用率。两极插套的插合面与两极带接地插套的插合面可位于同一平面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套可适应分别三极插头和两极插头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 N极插套11和第二 L极插套12呈倒“八”字排列,且E极插套13置于第二 N极插套11和第二 L极插套12开口较大一侧的中间位置,这和普通两极带接地插套的形状类似,本文不再赘述。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 N极插套14和第一 L极插套15可为双用插套,以适应目前绝大部分插头的插接。如图2所示,其中,第二 N极插套11、第二 L极插套12和E极插套13中至少一个为双拱夹持式扁形插套。在图2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 N极插套11、第二 L极插套12 和E极插套13均为双拱夹持式扁形插套。双拱夹持式扁形插套具有“U”形铜基板,在该“U”形铜基板一侧的两平行的铜基板本体上分别设有向“U”形铜基板的同一方向(例如可向“U”形铜基板的上方或下方)弯曲并延伸的夹板,“两平行的铜基板上的夹板用于与插头的极片电连接,通过控制两侧夹板之间的最小距离,保证与插头配合的稳定性。双拱夹持式扁形插套的两平行铜基板上可分别具有两个夹板,当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夹板的数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极带接地插套还可为其它类型的扁插套,如图4所示的E极插套13采用品口夹持式扁形插套,如图5所示的E极插套13采用破口夹持式扁形插套。当然第二 N极插套11和第二 L极插套12也可采用品口夹持式扁形插套或破口夹持式扁形插套。如图4所示,品口夹持式扁形插套的两侧均具有向下弯曲的弧形板,即品口夹持式扁形插套一般具有如下结构铜基板,在铜基板的两侧分别切割矩形板,并保持该矩形板的根部与铜基板的侧边连接,然后将铜基板两侧的矩形板沿其与铜基板的连接位置向铜基板的同一方向(例如可向铜基板的上方或下方)弯曲成弧形板,铜基板两侧的弧形板用于与插头的极片电连接,通过控制两侧弧形板之间的最小距离,保证与插头配合的稳定性。品口夹持式扁形插套的一侧具有两个弧形板,另一侧具有一个弧形板,当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弧形板的数量。如图5所示,破口夹持式扁形插套一般具有铜基板,在铜基板上切割两条割线,两条割线不能贯穿铜基板,使得两割线之间形成的夹板不会由铜基板上脱离。将该夹板向铜基板的一侧牵拉,使得铜基板和夹板之间形成与插头上的极片电接触的插缝。通过控制铜基板与夹板之间的最小距离,保证与插头配合的稳定性。第一 N极插套14和第一 L极插套15可为双用插套,还可为扁形插套,本实用新型不对第一 N极插套14和第一 L极插套15的类型作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 N极插套14的根部与第二 N极插套11的侧面连接,相应的,第一 L极插套15的根部与第二 L极插套12的侧面连接。也可使第二 N极插套11的根部与第一 N极插套14的侧面连接;第二 L极插套12的根部与第一 L极插套15的侧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制。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插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极插套,其具有第一 N极插套(14)和第一 L极插套(15);两极带接地插套,其具有与所述第一 N极插套(14)呈一体式结构的第二 N极插套 (11)、与所述第一 L极插套(1 呈一体式结构的第二 L极插套(1 及E极插套(13),所述第二 N极插套(11)、第二 L极插套(1 和E极插套(1 至少一个为双拱夹持式扁形插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极插套的插合面与所述两极带接地插套的插合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E极插套(13)位于所述第一N极插套 (14)和第一 L极插套(1 的一侧,或所述E极插套(1 位于所述第一 N极插套(14)和第一 L极插套(15)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拱夹持式扁形插套具体包括 “U”形铜基板;夹板,其设置于所述“U”形铜基板一侧的两平行的铜基板本体上,且分向所述“U”形铜基板的同一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N极插套(11)、第二 L极插套(12) 或E极插套(1 为双拱夹持式扁形插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极插套(14)和所述第一 L极插套(1 为两极双用插套或扁形插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N极插套(11)的根部与所述第一 N极插套(14)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二 L极插套(1 的根部与所述第一 L极插套(1 的侧面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极插套(14)的根部与所述第二 N极插套(11)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 L极插套(1 的根部与所述第二 L极插套(1 的侧面连接。
9.一种电源转换器,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若干个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至少包括一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插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套,包括两极插套,其具有第一L极插套和第一N极插套;两极带接地插套,其具有与所述第一L极插套呈一体式结构的第二L极插套、与所述第一N极插套呈一体式结构的第二N极插套及E极插套,所述第二L极插套、第二N极插套和E极插套至少一个为双拱夹持式扁形插套。本实用新型可相应地减少加工装配工序,而且由于减少焊接点,减少了焊锡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的污染,同时增加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插套,两极插套和两极带接地插套连成一体,可以实现同一个电源转换器两极插头和两极带接地插头分别使用的目的,节省了塑胶材料的使用,提高了利用率。
文档编号H01R27/00GK202103211SQ201120229378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丁曦明 申请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