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483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池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讯用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便于制作、成型容易的电池连接器。
技术背景在许多电子产品(例如电脑笔记本)中需要配备电池,电池与产品本体之间的连接不同于常规的电源插座,其通常包括一绝缘座体以及安装在座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 座体的背面设置安装有用于容置端子的端子槽,所述座体的正面形成有与端子槽对应的插槽,该插槽通过分隔栏分隔形成。装配时,电池上的若干供电端子将分别插入座体的插槽内,从而令供电端子与座体的导电端子形成电性接触,实现电池对产品本体的供电。为了确保供电端子与导电端子之间形成稳定的接触,目前的导电端子采用U形结构设计,即导电端子主体呈U形。见图1所示,目前的导电端子8包括基板81和由基板81 两侧向前延伸形成的两个接触臂82、83,该基板81和两个接触臂82、83构成U形的端子主体。导电端子8的一侧向下延伸一焊接脚84,该焊接脚84穿过座体与电路板连接。当导电端子8插入座体的端子槽中后,其两个接触臂82、83刚好位于插槽的两侧,以对插入槽内的电池供电端子进行夹持。通常,两接触臂82、83并不是平行设置的,其为了更好的对供电端子进行夹持,两接触臂在82、83与基板81弯折的过程中将会形成一定的夹角。但是同样由基板81两侧向前弯折形成的两个固定脚85、86则是相互平行,垂直插入端子槽内。由上所述可以看出,导电端子8采用的U型设计为由后向前弯折成型,即由基板81 左右两侧由后向前弯折形成对应的一组接触臂82、83和一组固定脚85、86。这样导致基板 81的面积较长,其自身的抗弯折应力较大,同时,其弯折方向导致弯折时模具不易成型。再者,现有的导电端子8采用了两个固定脚,这样不仅不便于装配,而且浪费材料。另一方面,由于接触臂、固定脚弯折时角度存在差异。由于基板81左右两侧弯折部的材料内应力作用,将导致两固定脚85、86弯折后向外扩展,这样当把导电端子8插入端子槽时,由于固定脚85、86的外扩,操作人员或设备无法顺利的令固定脚85、86插入端子槽对应的插槽中,影响生产流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节省材料,而且便于成型、成型后形状稳固、便于装配的电池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电池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以及安装在座体内的多数个端子,所述座体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容置端子的端子槽, 座体的正面形成有与端子槽对应的插槽,该插槽通过分隔栏形成;所述的端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该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的前端形成有相对的凸起部,所述的端子通过分隔栏上形成的缺孔令第一、第二接触臂上的凸起部显露于插槽内,所述的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后端的上部通过基板连接,所述的端子于第一触接臂或第二接触臂的后端的下方形成有与第一接触臂、第二接触臂同向延伸的固定脚以及一个向下延伸的焊接脚。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基板呈向上隆起的η形。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接触臂的侧面向下形成一触臂延伸部, 该触臂触臂延伸部经过弯折后向下延伸形成焊接脚,所述的触臂延长部沿第一接触臂伸展方向延伸形成固定脚。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接触臂的侧面向下形成一触臂延长部, 该触臂延长部经过弯折后向下延伸形成焊接脚,所述的触臂延长部沿第二接触臂伸展方向延伸形成固定脚。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的下侧面分别形成有与端子槽固定的卡钩。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端子槽的两侧形成有与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插嵌配合的右导槽和左导槽,其中沿右导槽向下形成有延长槽,该延长槽向下贯穿座体底面形成焊接槽,所述的延长槽向座体正面方向延伸形成有一固定槽。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端子槽内上端与座体一体成型有一凸块,该凸块与端子槽顶端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基板的横槽。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横槽的深度与端子中基板的宽度相当。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凸块横截面呈T形,即该凸块下端一体成型有加强筋。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凸块下方形成有一肋臂。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连接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是基板沿两侧弯折后向前延伸形成,并且基板仅仅设置于两接触臂后部的上端,这样基板的面积大大减小了,其自身应力也就相应减小,避免出现由于基本自身应力过大导致接触臂、固定脚张开而影响产品的装配。2、由于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是基板沿两侧弯折后向前延伸形成,即本实用新型采用由接触臂的侧面进行弯折,而非目前由接触臂后端进行弯折的方式,这样在有利于模具的成型,并且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改变焊接脚的位置。3、由于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的夹持方向的应力是沿水平方向上向两侧张开, 而基板弯折方向的应力是竖直方向上向两侧张开,这两种应力不重合,克服接触臂、固定脚受基板弯折应力容易变形的情况。4、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二接触臂中的卡钩对称分布,使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受力均勻,改善产品功能;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单个固定脚和焊接脚,不仅节省材料,而且便于装配。5、本实用新型对端子槽也做出了相应的改进,在座体上的端子槽内一体成型有一 T字型的凸块,该凸块与座体顶端形成一横槽,该横槽的深度与端子中基板的宽度相当,大大增加了端子与端子槽相接的稳固性。

图1是现有电池连接器中导电端子的立体图;[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座体的后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端子的立体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端子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端子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座体2端子21第一接触臂210凸起部[0034]211卡钩212触臂延长部22第二接触臂220凸起部[0035]221卡钩23基板24固定脚241卡钩[0036]25焊接脚3端子槽31左导槽32右导槽[0037]33延长槽34固定槽35焊接槽36横槽[0038]4分隔栏41缺孔5插槽6凸块[0039]61加强筋7肋臂8导电端子81基板[0040]82、83接触臂84焊接脚85、86固定脚11 插柱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见图2-9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采用绝缘材质制作的座体1以及安装在座体1内的多数个端子2。其中,端子2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成型。见图2-6所示,具体而言,所述的座体1底面的两端一体成型有插柱11,以便座体 1稳定固定在电路板上。座体1呈长条形,其背面设置有用于容置端子2的端子槽3,于座体1的正面形成有与端子槽3对应的插槽5。该插槽5通过分隔栏4分隔形成。所述的座体1上的端子槽3与插槽5连通,于端子槽3的两侧形成有对称的左导槽31和右导槽32,其中沿右导槽32向下形成有延长槽33,该延长槽33沿座体1底面贯穿形成焊接槽35,该延长槽33向座体1正面方向延伸形成有一固定槽34。所述端子槽3内上端与座体1 一体成型有一凸块6,该凸块6与端子槽3顶端形成有横槽36。所述的凸块6横截面呈T形,即该凸块6下端一体成型有加强筋61。所述的横槽36用于容置端子2中的基板23,该横槽36的深度与端子2中基板23的宽度相当。在端子槽3内、所述的凸块6下方形成有一肋臂7。见图5、7、8、9所示,端子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接触臂21和第二接触臂22,该第一接触臂21和第二接触臂22的前端形成有相对的凸起部210、220。第一接触臂21和第二接触臂22之间的夹角略小于90度,以便与电池的供电端子插入时,第一接触臂21和第二接触臂22可对电池的供电端子形成夹紧功效。在座体1的分隔栏4上形成有缺孔41,当端子2插入端子槽3内后,第一、第二接触臂21、22上的凸起部210、220通过缺孔41将显露于插槽5内。[0049]上述的第一接触臂21和第二接触臂22后端的上部通过基板23连接,所述的端子 2于第一触接臂21后端的下方形成有与第一接触臂21同向延伸的固定脚M以及一个向下延伸的焊接脚25。具体而言,第一接触臂21的后端向下延伸形成一触臂延长部212,该触臂延长部212下侧经过弯折一定角度后向下延伸形成一焊接脚25。该触臂延长部212前侧沿第一接触臂21伸展方向延伸形成一固定脚M。第一接触臂21相对触臂延长部212的一侧面形成有与端子槽3中右导槽32紧固的卡钩211。第二接触臂22的侧面对应上述卡钩 211的位置形成有与端子槽3中左导槽31紧固的卡钩221。固定脚M下侧面形成有与端子槽3中固定槽34紧固的卡钩Ml。上述的固定脚M虽然与第一接触臂21是同向延伸,但是二者的延伸角度存在一定差异。由上所述可以知道,第一接触臂21和第二接触臂22之间的夹角略小于90度,即第一接触臂21并非垂直向前延伸,其应当向第二接触臂22方向形成一定角度的偏转,而固定脚M是垂直向前延伸,以便于直接插入固定槽34中。装配时,将端子2由座体1背面开设的端子槽3插入,端子2中具有一定夹角的第一接触臂21和第二接触臂22沿着右导槽32、左导槽31向座体1内部插入。此时,左导槽 31、右导槽32之间的凸块6和肋臂7将对第一接触臂21和第二接触臂22起着反压制的效果,而且位于第一接触臂21和第二接触臂22下侧面的卡钩211、221卡于右导槽32、左导槽 31内,使第一接触臂21和第二接触臂22稳固地镶嵌于右导槽32、左导槽31内。端子2中的基板23嵌入横槽36中,其宽度与横槽36的深度相当,插入后保持座体1的背面平整。与此同时,端子2上的触壁延伸部212、固定脚34和焊接脚35分别插设于端子槽 3中的延长槽33、固定槽34和焊接槽35中。固定脚34下侧面形成的卡钩241卡于固定槽 34内,大大增加了端子2与端子槽3相接的稳固性。待座体1安装使用时,将穿过焊接槽 35的焊接脚35插入电路板上的焊盘中,经焊锡固定于电路板上。当端子2完全插入座体1 时,第一接触臂21和第二接触臂22上的凸起部210、220将通过分隔栏4形成缺孔41显露于插槽5内。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电池上的若干供电端子将分别对应地插入座体1的插槽5 内,第一接触臂21和第二接触臂22的凸起部210、220可对电池的供电端子形成有夹紧功效,从而令供电端子与座体1的导电端子2形成电性接触。上述实施例中,固定脚M、焊接脚25由第一接触臂21向下延伸形成,其也可以由第二接触臂22向下延伸形成,其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以及安装在座体内的多数个端子,所述座体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容置端子的端子槽,座体的正面形成有与端子槽对应的插槽,该插槽通过分隔栏形成;所述的端子相对设置有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该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的前端形成有相对的凸起部,所述的端子通过分隔栏上形成的缺孔令第一、第二接触臂上的凸起部显露于插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后端的上部通过基板连接,所述的端子于第一触接臂或第二接触臂的后端的下方形成有与第一接触臂、第二接触臂同向延伸的固定脚以及一个向下延伸的焊接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呈向上隆起的η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接触臂的侧面向下形成一触臂延长部,该触臂延长部经过弯折后向下延伸形成焊接脚,所述的触臂延长部沿第一接触臂伸展方向延伸形成固定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接触臂的侧面向下形成一触臂延长部,该触臂延长部经过弯折后向下延伸形成焊接脚,所述的触臂延长部沿第二接触臂伸展方向延伸形成固定脚。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的下侧面分别形成有与端子槽固定的卡钩;所述的固定脚下侧面形成有与端子槽固定的卡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槽两侧形成有与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插嵌配合的右导槽和左导槽,其中沿右导槽向下形成有延长槽, 该延长槽向下贯穿座体底面形成焊接槽,所述的延长槽向座体正面方向延伸形成有一固定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槽内上端与座体一体成型有一凸块,该凸块与端子槽顶端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基板的横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槽的深度与端子中基板的宽度相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块横截面呈T形,即该凸块下端一体成型有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块下方形成有一肋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连接器,该电池连接器的座体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容置端子的端子槽,座体的正面形成有与端子槽对应的插槽,该插槽通过分隔栏形成;所述的端子相对设置有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该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的前端形成有相对的凸起部,所述的端子通过分隔栏上形成的缺孔令第一、第二接触臂上的凸起部显露于插槽内,所述的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后端的上部通过基板连接,所述的端子于第一触接臂或第二接触臂的后端的下方形成有与第一接触臂、第二接触臂同向的固定脚以及一个向下延伸的焊接脚。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因基板内应力过大导致的加工困难、难以装配的问题,并且可节省材料。
文档编号H01R13/20GK202196912SQ20112029574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5日
发明者杨军, 程梦丽, 蔡佳谚 申请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