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缆并接全绝缘套管及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046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缆并接全绝缘套管及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电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双缆并接全绝缘套管及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制造输配电装置产品技术中还大量采用以SF6气体为主绝缘的配电装置,金属箱体内的各种电器元件均裸露于SF6气体中,并接的双电缆一端与箱体内的导体连接,另一端穿过箱体,箱体与双电缆之间的密封性一定要保证,不能使SF6气体泄露, 同时双电缆与其它电器元件之间的气体绝缘距离要大,这样就使金属箱体积很大,密封性要求高,加工工艺复杂,致使金属箱体的造价高,维护检测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缆并接全绝缘套管,其体积小、现场施工安装方便、采用固体绝缘方式与其它电器元件之间的布置距离变小,使配电装置的箱体体积变小,节省造价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双缆并接全绝缘套管,其中该绝缘套管由水平放置的圆管和垂直设于圆管下方靠右侧的竖管一体构成,所述竖管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和位于矩形左右两端形状对称的两个半圆围成的形状,所述圆管的内腔壁左端面设有第一环状凹槽,所述圆管和竖管均为固体绝缘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包括并接双电缆,其中还包括所述绝缘套管、软连接、螺杆、电缆套管和封堵,所述并接双电缆安装于所述竖管的内腔,所述并接双电缆的下端穿过所述竖管,所述并接双电缆的上端通过螺栓和螺母与软连接的下端连接,所述软连接的上端伸入所述圆管的内腔,所述圆管的左端插接电缆套管,所述圆管的右端安装封堵,所述螺杆垂直穿过所述软连接的上端,所述螺杆的左端与电缆套管的右端连接,所述螺杆的右端与封堵的左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其中所述电缆套管由连接头和阶梯杆构成,所述连接头由三个从左向右呈渐扩的第一、二、三圆柱杆构成,所述第一圆柱杆的左端面设有通入第二圆柱杆的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二圆柱杆的左端面设有第二环状凹槽,所述第二、三圆柱杆之间光滑过渡,所述阶梯杆由三个从左向右呈渐缩的第四、五、六圆柱杆构成,所述第四圆柱杆位于所述第三圆柱杆的右侧,所述第四圆柱杆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三圆柱杆的横截面积,所述第四圆柱杆的左端面设有第三环状凹槽,所述第五圆柱杆插接于所述第一环状凹槽上,所述第六圆柱杆位于所述圆管的内腔,所述第六圆柱杆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第一环状凸棱,所述第六圆柱杆的右端设有与所述螺杆左端螺接的第二螺纹槽。本实用新型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其中所述封堵由三个从左向右呈渐扩的第七圆台杆、第八、九圆柱杆构成,所述第七圆台杆的左端面设有通入第八圆柱杆且与所述螺杆右端螺接的第三螺纹槽,所述第八圆柱杆插接于所述圆管的内腔右端,所述第八圆柱杆的左端面设有第四环状凹槽,所述第九圆柱杆的左端面抵在所述圆管的右端面上。本实用新型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其中所述螺杆的外表面中部螺接一第二螺母, 位于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软连接之间的螺杆上安装有平垫圈和弹簧垫圈,所述软连接的上部左侧抵在所述第六圆柱杆的右端面上。本实用新型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其中所述软连接的下端插置于并接双电缆之间的上端,位于所述并接双电缆左侧的螺栓杆上安装有第二平垫圈,位于所述并接双电缆右侧与螺母之间的螺栓杆上安装有第三平垫圈和第二弹簧垫圈。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双缆并接全绝缘套管安装于并接双电缆的外面,使并接双电缆与其它电器元件之间的绝缘距离变小,且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套管本身结构简单体积小巧,这样就使得配电装置内的电器元件布置紧凑,减小了配电装置箱体的体积,节省了成本,由于在施工安装时不用考虑漏气中毒等问题,安装时将与电缆连接的隔离开关设备设置为接地状态,这样就可以直接将电缆及配电装置箱体内的其它电器元件安全安装, 且安装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缆并接全绝缘套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缆并接全绝缘套管的主视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内腔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双缆并接全绝缘套管是由水平放置的圆管1 和垂直位于圆管1下方靠右侧的竖管2 —体加工面成,竖管2的横截面为矩形和位于矩形左右两端形状对称的两个半圆围成的形状,圆管1的内腔壁左端面加工有第一环状凹槽 11,圆管1和竖管2均为环氧树脂固体绝缘材料制成。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包括并接双电缆3、绝缘套管 4、软连接5、螺杆6、电缆套管7和封堵8,并接双电缆3安装于绝缘套管4的竖管2内腔中, 并接双电缆3的下端穿过竖管2,并接双电缆3的上端通过螺栓31和螺母32与软连接5的下端连接固定,位于并接双电缆5左侧的螺栓31杆上安装有第二平垫圈33,位于并接双电缆5右侧与螺母32之间的螺栓31杆上安装有第三平垫圈34和第二弹簧垫圈35。设置第三平垫圈34和第二弹簧垫圈35是利用其缓冲作用保证螺栓31和螺母32的紧固性。软连接5的下端插置于并接双电缆5上端之间。软连接5的上端伸入圆管1的内腔,螺杆6垂直穿过软连接5的上端。电缆套管7由位于左部的连接头71和位于右部的阶梯杆72 —体加工面成,连接头71由三个从左向右呈渐扩的第一圆柱杆711、第二圆柱杆712和第三圆柱杆713构成, 第一圆柱杆711的左端面加工有通入第二圆柱杆的第一螺纹槽7111,设置第一螺纹槽7111 是在隔离开关单元的软连接和电缆套管7通过螺栓连接时作为螺栓安装槽所用,第二圆柱杆712的左端面加工有第二环状凹槽7121,第二圆柱杆712和第三圆柱杆713之间光滑过渡,阶梯杆72由三个从左向右呈渐缩的第四圆柱杆721、第五圆柱杆722和第六圆柱杆723 构成,第四圆柱杆721位于第三圆柱杆713的右侧,第四圆柱杆72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三圆柱杆713的横截面积,第四圆柱杆721的左端面加工有第三环状凹槽7211,第五圆柱杆722 插接于圆管1的第一环状凹槽11上,第六圆柱杆723位于圆管1的内腔,第六圆柱杆723 的外表面加工有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第一环状凸棱7231,第六圆柱杆723的右端加工有第二螺纹槽7232,螺杆6的左端与第二螺纹槽7232螺接。封堵8由三个从左向右呈渐扩的第七圆台杆81、第八圆柱杆82和第九圆柱杆83 构成,第七圆台杆81的左端面加工有通入第八圆柱杆82的第三螺纹槽811,螺杆6的右端与第三螺纹槽811螺接。第八圆柱杆82插接于圆管1的内腔右端,第八圆柱杆82的左端面加工有第四环状凹槽821,第九圆柱杆83的左端面抵在圆管1的右端面上。螺杆6的外表面中部螺接有第二螺母61,位于第二螺母61与软连接5之间的螺杆 6上安装有平垫圈62和弹簧垫圈63,设置平垫圈62和弹簧垫圈63是为了保证电缆套管7 和第二螺母61之间的软连接5被夹紧。软连接5的上部左侧抵在第六圆柱杆723的右端面上。使用时,将电缆套管7的左端与隔离开关单元的软连接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螺栓螺接于第一螺纹槽7111内即可。本实用新型双缆并接全绝缘套管安装于并接双电缆3的外面,使并接双电缆3与其它电器元件之间的绝缘强度提高,减小了相互之间的绝缘距离,且本实用新型全绝缘套管本身结构简单、体积小巧,这样就使得配电装置内的电器元件布置紧凑,减小了箱体的体积,节省箱体造价成本,由于在施工安装时不用考虑漏气中毒等问题,安装时将与并接双电缆3连接的隔离开关设备设置为接地状态,这样就可以直接将并接双电缆3及配电装置箱体内的其它电器元件安全安装,且安装方便;本实用新型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在绝缘套管 4的圆管1的内腔左端加工第一环状凹槽11、在第二圆柱杆712上加工第二环状凹槽7121、 在第四圆柱杆721的左端面加工第三环状凹槽7211及在封堵8的左端面加工第四环状凹槽821均是为了提高该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的爬电距离,这样可提高电器性能,并且提高电器的运行安全性。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缆并接全绝缘套管,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套管由水平放置的圆管(1)和垂直设于圆管(1)下方靠右侧的竖管( 一体构成,所述竖管O)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和位于矩形左右两端形状对称的两个半圆围成的形状,所述圆管(1)的内腔壁左端面设有第一环状凹槽(11),所述圆管(1)和竖管( 均为固体绝缘材料制成。
2.—种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包括并接双电缆(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 所述绝缘套管G)、软连接(5)、螺杆(6)、电缆套管(7)和封堵(8),所述并接双电缆(3)安装于所述竖管O)的内腔,所述并接双电缆(3)的下端穿过所述竖管O),所述并接双电缆 (3)的上端通过螺栓(31)和螺母(3 与软连接( 的下端连接,所述软连接( 的上端伸入所述圆管(1)的内腔,所述圆管(1)的左端插接电缆套管(7),所述圆管(1)的右端安装封堵(8),所述螺杆(6)垂直穿过所述软连接(5)的上端,所述螺杆(6)的左端与电缆套管 (7)的右端连接,所述螺杆(6)的右端与封堵⑶的左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套管(7)由连接头(71)和阶梯杆(7 构成,所述连接头(71)由三个从左向右呈渐扩的第一、二、三圆柱杆(711,712,713)构成,所述第一圆柱杆(711)的左端面设有通入第二圆柱杆的第一螺纹槽(7111),所述第二圆柱杆(712)的左端面设有第二环状凹槽(7121),所述第二、三圆柱杆(712,71;3)之间光滑过渡,所述阶梯杆(7 由三个从左向右呈渐缩的第四、五、六圆柱杆 (721,722,723)构成,所述第四圆柱杆(721)位于所述第三圆柱杆(713)的右侧,所述第四圆柱杆(72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三圆柱杆(713)的横截面积,所述第四圆柱杆(721)的左端面设有第三环状凹槽(7211),所述第五圆柱杆(722)插接于所述第一环状凹槽(11)上, 所述第六圆柱杆(72 位于所述圆管(1)的内腔,所述第六圆柱杆(723)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第一环状凸棱(7231),所述第六圆柱杆(723)的右端设有与所述螺杆(6) 左端螺接的第二螺纹槽(723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8)由三个从左向右呈渐扩的第七圆台杆、第八、九圆柱杆(81,82,8;3)构成,所述第七圆台杆(81)的左端面设有通入第八圆柱杆(8 且与所述螺杆(6)右端螺接的第三螺纹槽(811),所述第八圆柱杆(8 插接于所述圆管(1)的内腔右端,所述第八圆柱杆(8 的左端面设有第四环状凹槽(821),所述第九圆柱杆(8 的左端面抵在所述圆管(1)的右端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6)的外表面中部螺接一第二螺母(61),位于所述第二螺母(61)与所述软连接( 之间的螺杆(6)上安装有平垫圈(6 和弹簧垫圈(63),所述软连接(5)的上部左侧抵在所述第六圆柱杆(723) 的右端面上。
6.如权利要求2、3、4、5之一所述的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连接(5) 的下端插置于并接双电缆(5)之间的上端,位于所述并接双电缆(5)左侧的螺栓(31)杆上安装有第二平垫圈(33),位于所述并接双电缆(5)右侧与螺母(32)之间的螺栓(31)杆上安装有第三平垫圈(34)和第二弹簧垫圈(35)。
专利摘要一种双缆并接全绝缘套管及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属于导电连接装置领域,该装置包括绝缘套管等,绝缘套管由圆管和竖管一体构成,竖管横截面为矩形和位于矩形左右两端形状对称的两个半圆围成的形状,圆管内腔壁左端面设有环状凹槽,圆管和竖管均为固体绝缘材料制成,并接双电缆安装于竖管内腔,并接双电缆下端穿过竖管,并接双电缆上端通过螺栓螺母与软连接下端连接,软连接上端伸入圆管内腔,圆管左端插接电缆套管,圆管右端安装封堵,螺杆垂直穿过软连接上端,螺杆左端与电缆套管右端连接,螺杆右端与封堵左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体积小、现场施工安装方便、采用固体绝缘方式与其它电器元件之间的布置距离变小,使配电装置的箱体体积变小,节省造价成本。
文档编号H01B17/58GK202307373SQ20112030524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9日
发明者张焕粉, 曹寒滨, 额尔敦宝力高 申请人:北京清畅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