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265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接器件,尤其涉及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转接装置结构复杂,连接不牢固。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接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接装置,包括壳体,电路板、电源接口、电话线接口、转接口,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所述电源接口、所述电话线接口、所述转接口均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源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电话线接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转接口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设有安装孔,所述壳体设有壳体安装孔,该转接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壳体安装孔将所述壳体和所述电路板固紧在一起。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为螺丝钉。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所述上壳体设有第一上凹槽,所述下壳体设有第一下凹槽,所述第一上凹槽和所述第一下凹槽组成第一开口 ;所述上壳体设有第二上凹槽,所述下壳体设有第二下凹槽,所述第二上凹槽和所述第二下凹槽组成第二开口 ;所述上壳体设有第三上凹槽,所述下壳体设有第三下凹槽,所述第三上凹槽和所述第三下凹槽组成第三开口。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转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的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第三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位置处,所述第二盖体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位置处,所述第三盖体位于所述第三开口位置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还包括供电模块、通讯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一端与所述电源接口相连,所述供电模块另一端通过电源线与所述转接口相连;所述通讯模块一端与所述电话线接口相连,所述通讯模块另一端通过信号线与所述转接口相连。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接口为六芯的电话线接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因为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源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电话线接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转接口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内,通过壳体对电路板进行固定,结构简单,连接效果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接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装置的原理框图。[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语音网关的原理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语音网关与转接装置工作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接装置100,包括壳体,电路板1、电源接口 11、电话线接口 12、转接口 13,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所述电源接口 11、所述电话线接口 12、所述转接口 13均连接在所述电路板1上,所述电路板1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源接口 11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电话线接口 12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所述转接口 13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内。所述电路板1设有安装孔14,所述壳体设有壳体安装孔23,该转接装置100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安装孔14和所述壳体安装孔23将所述壳体和所述电路板 1固紧在一起。所述连接件可以为螺丝钉。所述壳体由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组成,所述上壳体21设有第一上凹槽对,所述下壳体22设有第一下凹槽25,所述第一上凹槽M和所述第一下凹槽25组成第一开口 ;所述上壳体21设有第二上凹槽沈,所述下壳体22设有第二下凹槽27,所述第二上凹槽沈和所述第二下凹槽27组成第二开口 ;所述上壳体21设有第三上凹槽,所述下壳体22设有第三下凹槽观,所述第三上凹槽和所述第三下凹槽观组成第三开口。该转接装置100还包括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的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第三盖体, 所述第一盖体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位置处,所述第二盖体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位置处,所述第三盖体位于所述第三开口位置处。通过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第三盖体防止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位置落灰。如图2所示,所述电路板1还包括供电模块15、通讯模块16,所述供电模块15 — 端与所述电源接口 11相连,所述供电模块15另一端通过电源线与所述转接口 13相连;所述通讯模块16 —端与所述电话线接口 12相连,所述通讯模块16另一端通过信号线与所述转接口 13相连。所述转接口 13为六芯的电话线接口,该六芯的电话线接口为六芯的RJll接口。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语音网关200,该无线语音网关200包括网络控制单元6、语音控制单元7、工控单元8、无线控制单元9,所述网络控制单元6 —端与所述网线接口 3相连,所述语音控制单元7 —端与无线语音网关的电话线接口 4相连,所述网络控制单元6另一端与所述工控单元8相连,所述语音控制单元7另一端与所述工控单元8相连,所述工控单元8与所述无线控制单元9相连。通过网线接口 3与电脑相连,无线语音网关的电话线接口 4为六芯的RJl 1接口,无线控制单元9能够收发无线信号。该无线语音网关的电话线接口 4还与供电单元99相连。现有技术中的无线语音网关都是基于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接入点是一种单跳网络,在这种单跳无线网络中,如果固定的AP发生故障,那么该网络中所有的无线设备都不能进行通信。而且从物理角度而言,无线接入点是一种长距离的连接,随着通信距离的增长,无线信号不但会衰弱而且会相互干扰,从而降低数据通信的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无线语音网关能够提供一种多跳网络和以一条条较短的无线网络连接代替以往长距离的连接解决方案,不仅能避免单点故障,还具有动态自组织、自配置、自维护等突出特点。利用无线mesh的自组织、自配置、自维护的特点可在短时间内快速部署一套无线通讯系统。每个无线语音网关只需要接上电源和一个普通的模拟电话就可以免费互相拨打电话,用户只需配置无线的IP地址即可。不仅能快速部署一套无线通讯系统, 无需额外的设备,而且还能无限扩展无线节点。如图4所示,电源77与转接装置100的电源接口 11相连进行供电,模拟电话88通过电话线与转接装置100的电话线接口 12相连,转接口 13通过六芯电话线与无线语音网关的电话线接口 4相连,利用转接口 13的其中四根线提供电源,这四根线中两条作为正极连到无线语音网关200的电路板上的电源正极,另外两条作为负极连到无线语音网关200 的电路板上的电源负极,中间的两条依旧作为电话信号线。通过转接装置100为无线语音网关200提供电能,无线语音网关200无需单独接电源,转接装置100不但给无线语音网关 200提供了电能,而且也提供了电话信号。通过电脑访问无线语音网关并配置好无线的IP地址,彼此间即可通过拨打对方无线IP的最后一个数字来通话,例如,对方无线IP为10. 130. 1. 50,即在电话上拨打50即可接通对方。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路板、电源接口、电话线接口、转接口,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所述电源接口、所述电话线接口、所述转接口均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源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 所述电话线接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转接口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有安装孔,所述壳体设有壳体安装孔,该转接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壳体安装孔将所述壳体和所述电路板固紧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螺丝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所述上壳体设有第一上凹槽,所述下壳体设有第一下凹槽,所述第一上凹槽和所述第一下凹槽组成第一开口 ;所述上壳体设有第二上凹槽,所述下壳体设有第二下凹槽,所述第二上凹槽和所述第二下凹槽组成第二开口 ;所述上壳体设有第三上凹槽,所述下壳体设有第三下凹槽,所述第三上凹槽和所述第三下凹槽组成第三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的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第三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位置处,所述第二盖体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位置处,所述第三盖体位于所述第三开口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供电模块、通讯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一端与所述电源接口相连,所述供电模块另一端通过电源线与所述转接口相连;所述通讯模块一端与所述电话线接口相连,所述通讯模块另一端通过信号线与所述转接口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口为六芯的电话线接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接装置,包括壳体,电路板、电源接口、电话线接口、转接口,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所述电源接口、所述电话线接口、所述转接口均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源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电话线接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转接口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因为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源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电话线接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转接口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内,通过壳体对电路板进行固定,结构简单,连接效果好。
文档编号H01R31/06GK202206451SQ20112034377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4日
发明者李志军 申请人:深圳市简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