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367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侦测端子组的同轴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业界出现的一种具有侦测端子组的同轴电连接器,如中国公告号为 CN2760788Y的专利说明书及附图3中揭示一种具有侦测端子组的同轴电连接器,包括一金属壳体1,一绝缘体2,一端子座3,所述端子座3包括一胶芯31,胶芯31设有一收容腔311, 一侦测端子组包括一固定端子33以及一可动端子32收容于所述收容腔311内,所述绝缘体2设于所述端子座3的所述收容腔311上方,所述金属壳体1设有一底板11覆盖于所述绝缘体2的上方,由底板11向上延伸一套接部13,由所述底板11两侧分别向下弯折延伸一包覆部111以及一抵止部112包覆于所述绝缘体2的外围,所述固定端子33位于所述可动端子32的上方且相互抵接以实现侦测功能,在该电连接器中,所述金属壳体1的所述套接部13因是由所述底板11向上延伸,故远离了所述固定端子33,所述包覆部111和所述抵止部112是位于所述固定端子33两侧的所述胶芯31外围,也远离了所述固定端子33,而所述底板11位于收容腔311正上方,所述固定端子33又是位于所述收容腔311的上方,故所述底板11与所述固定端子33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该同轴电连接器在使用中,因为有电流流过所述固定端子33,会产生一电场,所述金属壳体1的所述底板11靠近所述固定端子33, 故会在电场中会产生干扰,影响信号传输中的高频性能。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高频干扰影响的电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向上开口的一收容腔,一固定端子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底部,一移动端子设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位于所述固定端子上方,一金属外壳,设有一底板,所述底板覆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方。进一步,所述移动端子设有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连接一顶接部,所述顶接部向前连接一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向前连接一悬臂,所述悬臂与所述固定端子接触。进一步,所述固定端子设有一接触面,所述接触面可与所述移动端子接触,所述接触面的相对另一面为焊接面。进一步,所述收容腔内向下贯穿底部设有一通槽,所述固定端子设于所述通槽中。进一步,所述固定端子嵌入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中。进一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顶接部之间设有一基部,所述收容腔的内底面向上凸伸一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所述基部。进一步,所述收容腔的内底面向上凸伸一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支撑所述抵接部。进一步,所述顶接部与所述抵接部之间设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二支撑部。进一步,所述固定部通过至少一连接臂连接所述顶接部。进一步,所述连接臂为一对并位于所述顶接部外围,且所述连接臂的内侧与所述顶接部的外侧设有一定间距。进一步,所述抵接部向所述收容腔内底面弯折,所述抵接部向下弯折延伸所述悬臂。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朝所述收容腔内向下设有一下压部,所述下压部抵压于所述抵接部上。进一步,所述顶接部为一向上的弧状,所述收容腔的内底面向上凸设一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顶接部正下方。进一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顶接部之间设有一向下凸起的下压支撑部。进一步,所述底板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收容腔上下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固定端子设于绝缘本体收容腔的底部,金属外壳的底板覆设于绝缘本体上方,远离了固定端子,从而在电连接器使用中,电流流过固定端子产生电场,而金属外壳的底板相距较远不会在电场中产生高频干扰,不会影响信号传输中的高频性能。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形状、构造、特征及其功效皆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对接插头插入前的剖面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对接插头插入后的剖面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对接插头插入前的剖面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对接插头插入后的剖面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对接插头插入前的剖面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对接插头插入后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的附图标号绝缘本体1上盖体11基座12圆柱套接部110插接孔111底盘112扣持块113下压部1130收容腔120第一支撑部121第二支撑部122通槽123扣持槽124凸台125定端子2接触面21焊接面22移动端子3固定部31焊接部32基部33顶接部34连接部35[0043]抵接部36悬臂37连接臂38下压支撑部39金属外壳4底板41圆形通孔42圆柱形套筒部43包覆部44抵止部4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一固定端子2、一移动端子3和一金属外壳4。请参照图1、图3和图4,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一上盖体11和一基座12,所述上盖体11设有一圆柱套接部110,所述圆柱套接部110中心设有插接孔111上下贯通所述上盖体11,所述圆柱套接部110下端设有一底盘112,所述底盘112底面向下延伸多个扣持块 113,所述基座12设有一收容腔120,所述收容腔120的内底面向上凸伸相距一定距离且相对的一第一支撑部121和一第二支撑部122,所述插接孔11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2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122之间的正上方处,所述收容腔120于所述第二支撑部122的一侧向下设有一贯穿底部的通槽123,所述基座12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21的一侧设有一扣持槽124。请参照图1、图3和图4,所述固定端子2嵌入成型于所述通槽123中,其设有一朝向所述收容腔120内的接触面21,所述接触面21可与所述移动端子3接触,所述接触面21 的相对另一面为焊接面22,所述焊接面22暴露于所述通槽123的外面可与电路板(未图示)焊接。请参照图1、图3和图4,所述移动端子3设于所述收容腔120内并位于所述固定端子2的上方,其设有一固定部31,所述固定部31 —端弯折延伸一暴露于所述基座12外底面的焊接部32可与电路板(未图示)焊接,另一端向前延伸一基部33,所述基部33向下倾斜延伸一顶接部34,所述顶接部34向上弯折延伸一弯折形的连接部35,所述连接部35延伸一抵接部36,所述抵接部36向下延伸一悬臂37,所述固定部31设于所述扣持槽124中, 所述上盖体11的底盘112设于所述基座12的上方,所述底盘112上的一所述扣持块113 扣持于所述扣持槽124中以夹持固定所述移动端子3的所述固定部31,相对的另一所述扣持块113设于所述基座12的通槽123的上方并与所述固定端子2之间设有一定空间,所述上盖体11的所述插接孔111与所述基座12的所述收容腔120上下相通,所述基座12的所述第一支撑部121支撑所述基部32,所述基座12的所述第二支撑部122支撑所述抵接部 36,所述连接部35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二支撑部122,所述悬臂37可与所述固定端子2的所述接触面21相接触。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金属外壳4设有一底板41,所述底板41设有一圆形通孔 42,所述圆形通孔42向上延伸一圆柱形套筒部43,所述底板41相对应所述基座12不设有所述通槽123和所述扣持槽IM的两侧向下弯折一包覆部44,所述包覆部44向内弯折一抵止部45,所述金属外壳4包覆于所述上盖体11和所述基座12的外围,所述底板41覆设于所述上盖体11的上方,所述圆柱形套筒部43套设于所述上盖体11的所述圆柱套接部110 外围,所述圆形通孔42与所述插接孔111以及所述收容腔120上下相通,所述包覆部44包覆于所述基座12的两侧,所述抵止部45卡持于所述基座12外底面上以固持所述金属外壳 4和所述基座12。[0054]请参照图3和图4,当对接插头未插入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移动端子3的所述悬臂37与所述固定端子2的所述接触面21相接触,当对接插头插入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移动端子3的所述顶接部34受到插头的施加力后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抵接部36沿所述基座12的所述第一支撑部121转动,所述移动端子3的所述悬臂37在所述抵接部36转动时的带动下向上运动远离所述固定端子2的所述接触面21,并与之分离,从而可知,对接插头已插入,以次来达到侦测的作用。请参照图5、图6和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一固定端子2、一移动端子3和一金属外壳4,其中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固定端子2以及所述金属外壳4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作详细说明,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移动端子3的结构,故以下对所述移动端子3作一详细说明。请参照图5,所述移动端子3设于所述收容腔120内并位于所述固定端子2的上方,其设有一固定部31,所述固定部31 —端弯折延伸一焊接部32可与电路板(未图示)焊接,另一端向前延伸一基部33,所述基部33向前延伸两连接臂38,所述两连接臂38的末端朝向所述两连接臂38之间延伸一半圆形的顶接部34,且所述顶接部34的半圆形外侧与所述两连接臂38的内侧设有一定的间距,所述顶接部34向前延伸一抵接部36,所述抵接部 36向下延伸一悬臂37。请参照图6和图7,当对接插头未插入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移动端子3的所述悬臂37与所述固定端子2的所述接触面21相接触,当对接插头插入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移动端子3的半圆形的所述顶接部34受到插头的施加力后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抵接部36 沿所述基座12的所述第一支撑部121转动,所述移动端子3的所述悬臂37在所述抵接部 36转动时的带动下向上运动远离所述固定端子2的所述接触面21,并与之分离,从而可知, 对接插头已插入,以次来达到侦测的作用。请参照图8、图9和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一固定端子2、一移动端子3和一金属外壳4。请参照图8至图10,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一上盖体11和一基座12,所述上盖体11 设有一圆柱套接部110,所述圆柱套接部110中心设有插接孔111上下贯通所述上盖体11, 所述圆柱套接部110下端设有一底盘112,所述底盘112底面向下延伸多个扣持块113,所述一扣持块113上向下延伸一下压部1130,所述基座12设有一收容腔120,所述收容腔120 的内底面向上凸伸一凸台125,所述收容腔120于所述凸台125的一侧向下设有一贯穿底部的通槽123,所述基座12于相对所述通槽123的另一侧设有一扣持槽124。请参照图8、图9和图10,所述固定端子2嵌入成型于所述通槽123中,其设有一朝向所述收容腔120内的接触面21,所述接触面21可与所述移动端子3接触,所述接触面 21的相对另一面为焊接面22,所述焊接面22暴露于所述通槽123的外面可与电路板(未图示)焊接。请参照图8、图9和图10,所述移动端子3设于所述收容腔120内并位于所述固定端子2的上方,其设有一固定部31,所述固定部31—端弯折延伸一暴露于所述基座12外底面的焊接部32可与电路板(未图示)焊接,另一端延伸一顶接部34,所述固定部31与所述顶接部34之间设有一向所述收容腔120内底面凸起的下压支撑部39,所述顶接部34位于所述基座12的凸台125的正上方,所述顶接部34延伸一向所述收容腔120底面弯折的抵接部36,所述抵接部36向前延伸一悬臂37,所述固定部31设于所述扣持槽124中,所述上盖体11的所述底盘112设于所述基座12的上方,所述底盘112上的一所述扣持块113扣持于所述扣持槽124中以夹持固定所述移动端子3的所述固定部31,相对的另一所述扣持块113的所述下压部1130抵于所述移动端子3的所述抵接部36正上方,所述上盖体11的所述插接孔111与所述基座12的所述收容腔120上下相通,所述悬臂37可与所述固定端子2的所述接触面21相接触。请参照图8、图9和图10,所述金属外壳4设有一底板41,所述底板41设有一圆形通孔42,所述圆形通孔42向上延伸一圆柱形套筒部43,所述底板41相对应所述基座12 不设有所述通槽123和所述扣持槽IM的两侧向下弯折一包覆部44,所述包覆部44向内弯折一抵止部45,所述金属外壳4包覆于所述上盖体11和所述基座12的外围,所述底板41 覆设于所述上盖体11的上方,所述圆柱形套筒部43套设于所述上盖体11的所述圆柱套接部110外围,所述圆形通孔42与所述插接孔111以及所述收容腔120上下相通,所述包覆部44包覆于所述基座12的两侧,所述抵止部45卡持于所述基座12外底面以固持所述金属外壳4和所述基座12。请参照图9和图10,当对接插头未插入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移动端子3的所述悬臂37与所述固定端子2的所述接触面21相接触,当对接插头插入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移动端子3的所述顶接部34受到插头的施加力后向下移动抵压于位于其正下方的所述基座 12的所述凸台125上时,所述下压支撑部39抵压于所述基座12的内底面上,以使所述移动端子3的所述固定部31不发生转动,更好的固定于所述上盖体11和所述基座12之间,而所述下压部1130位于所述抵接部36的上方,当所述顶接部34不能再下压时,所述抵接部 36向前滑动从而带动所述移动端子3的所述悬臂37向上运动远离所述固定端子2的所述接触面21,并与之分离,从而可知,对接插头已插入,以次来达到侦测的作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所述固定端子设于所述基座收容腔的底部,所述金属外壳的所述底板设于所述基座的上方与所述固定端子间设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在电连接器在使用中,电流流过所述固定端子产生电场,而所述金属外壳的所述底板相距较远不会在电场中产生高频干扰,不会影响信号传输中的高频性能。2.所述固定端子设于所述基座的所述收容腔底部的所述通槽中,减少了所述基座的底壁所占用所述收容腔的空间,而所述移动端子的所述悬臂位于所述固定端子的上方的所述收容腔中,增大了所述移动端子与所述固定端子分离后所述悬臂的活动空间,使其断开更彻底,侦测效果更为准确。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向上开口的一收容腔,一固定端子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底部,一移动端子设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位于所述固定端子上方,一金属外壳,设有一底板,所述底板覆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端子设有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连接一顶接部,所述顶接部向前连接一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向前连接一悬臂,所述悬臂与所述固定端子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设有一接触面,所述接触面可与所述移动端子接触,所述接触面的相对另一面为焊接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内向下贯穿底部设有一通槽,所述固定端子设于所述通槽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嵌入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中。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顶接部之间设有一基部,所述收容腔的内底面向上凸伸一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所述基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的内底面向上凸伸一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支撑所述抵接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接部与所述抵接部之间设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通过至少一连接臂连接所述顶接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为一对并位于所述顶接部外围,且所述连接臂的内侧与所述顶接部的外侧设有一定间距。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向所述收容腔内底面弯折,所述抵接部向下弯折延伸所述悬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朝所述收容腔内向下设有一下压部,所述下压部抵压于所述抵接部上。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接部为一向上的弧状,所述收容腔的内底面向上凸设一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顶接部正下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顶接部之间设有一向下凸起的下压支撑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收容腔上下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向上开口的一收容腔,一固定端子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底部,一移动端子设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位于所述固定端子上方,一金属外壳,设有一底板,所述底板覆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将所述固定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收容腔的底部,所述金属外壳的底板覆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方,远离了所述固定端子,从而减少高频干扰影响。
文档编号H01R13/516GK202308411SQ2011203976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9日
发明者林文伟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