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线接口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61000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网线接口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连接器结构,尤其涉及ー种用于薄型笔记计算机外接网络接ロ的薄化网线接口座。
技术背景 现今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等电子装置已普遍存在于社会上各个角落中,且因因特网蓬勃发展,让使用者若欲获得实时信息、传输文件或邮件等即可透过电子装置链接于网络进行作业,并藉由网络来搜寻各种信息、实时通讯或在线游戏等。再者,由于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之发展趋势皆趋向于轻薄短小设计,以致使电子装置内部电路板上之电子组件构造则必须配合其縮小且更为精密,整体的结构强度亦需随之予以强化,而一般电子装置大都会利用连接器来达成与电路板的连接,且连接器可提供网络插头接设于其内,并与复数讯号端子连接,藉此将讯号透过电路板传送至控制电路中,使电子装置链接于网络进行作业。而随着电子装置的体积越来越微小,便发展出各种不同型式之连接器,且插头型式一般可分为电话、传真机等使用之R J — I I插头及可供电子装置链接于网络、多功能事务机等使用之R J — 4 5插头,但因R J系列之连接器系标准规格并具有一定的体积,而现今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等电子装置的厚度设计要求却小于R J系列之连接器,使电子装置整体厚度将变得无法更为轻薄,而为了改善上述之问题,遂有厂商设计出ー掀盖式连接器,其系于基座上为利用枢轴枢设有ー盖板,并于基座与盖板之间形成有可供复数端子穿设之插槽,当网络插头欲插入于基座之插槽内吋,即可掀翻于盖板以枢轴为轴心向上开启呈ー倾斜角度,藉此提供网络插头斜插方式插入于插槽内,但因此种掀盖式连接器之盖板在开启时常会因向上掀翻的力量太大,造成枢轴跳脱于盖板上之轴孔,而使盖板与基座形成分离,整体结构较不稳定,此外,盖板闭合时虽可使插槽内部空间变小,以缩小连接器整体高度,惟该盖板开启时为呈ー倾斜角度,故在网络插头斜插于插槽内时将会占用一定之高度,使掀盖式连接器整体使用上仍会占用较多的空间,则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重新设计来加以有效解決。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g在提供一种网线接口座,解决该类连接器的装接和应用稳定性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网线接口座,包括座体、活动座、定位机构及屏蔽壳体,所述座体具有基部,所述活动座设于基部的滑动空间之中,座体外部罩覆设有具开ロ的屏蔽壳体,该活动座具有底板及两侧壁围成的对接空间,复数对接端子定位于活动座中,且活动座一侧接设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为包括有外壳体及外壳体上枢接的旋动体,所述外壳体的两侧边板内侧朝向活动座的对接空间延伸设有受压弹性变形的悬空状卡制体;所述旋动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有插接ロ,旋动体内侧设有可限位部,且旋动体相对内侧设有用于卡制体横向卡持其中的凹部。进ー步地,述座体的侧臂内侧设有轨槽,并于座体与活动座之间设有用于活动座复位的弹性组件,活动座的侧壁上设有导杆,循环滑移定位于轨槽中。进ー步地,所述活动座的两侧壁设有定位槽,并于定位机构的外壳体ニ侧边板前方于定位槽均设有轴部,且轴部上枢接有呈现开启或闭合状态旋转切換的旋动体。更进一歩地,所述轴部设为凸柱,并于凸柱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旋动体具有呈Π形状的框架,并于框架ニ侧端部设有枢接用轴孔,所述扭簧的两端接脚分别弹性撑抵于活动座的定位槽及旋动体的框架上。更进一歩地,所述定位槽外侧设有缺槽,且旋动体各凹部下方设有卡勾。进ー步地,所述活动座两侧边板的各卡制体端部具有弹性变形的弹臂。进ー步地,各所述弹臂设有向内斜的弯折段。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网线接口座,提供了薄化电子设备外接RJ-45插头或RJ-Il插头的可行连接方案,且能有效防止连接器插槽的跳脱,提高了网线电连接的稳定性。

图I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ー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侧视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座与定位机构退出时的立体外观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座与定位机构退出后的立体外观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座与定位机构收合时的立体外观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座与定位机构收合后的立体外观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ー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如图I至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ー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及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为包括有座体I、活动座2及定位机构3,其中该座体I为具有一基部I I,并于基部I I ニ侧同向延伸有侧臂I 2,且ニ侧臂
I2与基部I I之间形成有可供活动座2往复位移的滑动空间I O及位于滑动空间I O底部的镂空部I O I,而座体I与活动座2之间定位有可带动活动座2复归至原位的弾性组件I 3,且座体I其中ー侧臂I 2内侧处设有具定位端I 4 I的轨槽I 4,并于座体I外部则罩覆定位有屏蔽壳体4。[0027]该活动座2为具有底板2 I,并于底板2 I ニ侧处皆形成有侧壁2 2,且ニ侧壁22与底板2 I之间为形成有对接空间2 O,而活动座2的底板2 I上定位有呈弯折状的复数对接端子2 3,且对接端子2 3—侧处的接触部2 3 3为位于对接空间2 O处,而另侧处则由对接空间2 O处伸出连接至可为ー软性电路板(F P C)或软性平面扁平电缆(FF C)的连接单元2 4上,再于活动座2其中ー侧壁2 2上设有ー导杆2 5,另于活动座2的ニ侧壁2 2前方处设有可供定位机构3结合的定位槽2 2 1 ,且各定位槽2 2 1外侧处皆设有缺槽2 2 2。该定位机构3为包括有外壳体3 I及旋动体3 2,其中外壳体3 I为罩覆定位于活动座2底部,并于外壳体3 I所具的ニ侧边板3 I I前方位于定位槽2 2 I处皆设有具凸柱3 I 2 I的轴部3 I 2,且凸柱3 I 2 I上套设有扭簧3 I 2 2,此外,外壳体
3I的ニ侧边板3 I I后方相对内侧处朝活动座2的对接空间2 O方向皆向前延伸设有呈悬空状的卡制体3 I 3,并于卡制体3 I 3的端部接近轴部3 I 2处皆具有相対的弹臂3 I 2 I,且各弹臂3 I 2 I接着边板3 I I连接处向内斜伸有弯折段3 I 2 2,而外壳体3 I的轴部3 I 2上则枢接有旋动体3 2,且旋动体3 2与外壳体3 I之间形成有ー插接ロ 3 O,此旋动体3 2为具有呈π形状的框架3 2 O,并于框架3 2 O ニ侧前方端部处皆设有可枢接于凸柱3 I 2 I上的轴孔3 2 O I,且框架3 2 O内侧中央处设有限位部3 2 I及位于限位部3 2 I ニ侧所向后弯折延伸的导轨片3 2 11,再于框架3 2 O内侧位于卡制体3 I 3处则设有相対的凹部3 2 2,且各凹部3 2 2外侧处皆设有可旋动扣持于缺槽2 2 2内的卡勾3 2 2 1。当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先将活动座2由座体I的基部I I与ニ侧臂I 2间所形成的开ロ处推入于滑动空间I O内,并使活动座2底板2 I上的复数对接端子2 3所连接的连接单元2 4为穿出滑动空间I O的镂空部I O I处而露出于座体I的外,再将连接单元2 4另端插接部与默认传输接ロ(如连接器或传输座等)形成电性连接,或是可透过默认传输接ロ与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再者,座体I的基部I I前方处凹设有限位槽I I I,并于活动座2的底板2 I后方处凸设有定位柱2 I 2,并使弹性组件I 3—端为穿入于限位槽I I I内,而另端则套设于定位柱2 I 2上呈一定位,此外,活动座2于侧壁2 2上的导杆2 5—端为定位于侧壁2 2外侧处的穿孔2 2 O内,而另端则位于轨槽I 4内呈ー循环滑移定位,续将定位机构3的外壳体3 I为罩覆定位于活动座2底部,并使旋动体3 2的框架3 2 O为以轴孔3 2 O I枢接于外壳体3 I位于轴部3 I 2上的凸柱3 I 2 I,即可将凸柱3 I 2 I上的扭簧3 I 2 2为以ニ端的接脚分别弹性撑抵于活动座2侧壁2 2上的定位槽2 2 I及框架3 2 O上,而使旋动体3 2具有弹性复位的功能,同时藉由边板3 I I抵持于旋动体3 2的轴孔3 2 O I周缘处,用以防止旋动体3 2旋转时退出于轴部3 I 2上的凸柱
3I 2 I外的情况发生,以此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座2底板2 I位于对接空间2 O后方处设有贯穿至外部的复数穿槽2 I I,且各穿槽2 I I ー侧前缘处皆凸设有挡块2 I I I及阻挡面2 I I 2,而底板2 I上的复数对接端子2 3皆具有基部2 3 I,并由基部2 3 I 一侧处所具的弾性部
23 2连续弯折有至少ー个位于穿槽2 I I内的转折段2 3 2 I,再朝对接空间2 O内向下斜伸有可由前方的卡持端2 3 3 I抵持于挡块2 I I I内侧处的接触部2 3 3,且对接端子2 3远离接触部2 3 3另侧处的定位部2 3 4则可利用表面黏着技术(S M T )或穿孔焊接的方式与连接单元2 4上对应的接点2 4 I形成电性连接。[0032]如图5和图6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座与定位机构退出时的立体外观图及退出后的立体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可由手动的方式直接扳动或按压于活动座2上,并带动活动座2挤压弹性组件I 3呈ー弹性变形,且该活动座2继续推入的过程中,其导杆2 5便会沿着座体I侧臂I 2内侧处的轨槽I 4作一循环滑移抵持及定位的动作,使活动座2位于座体I的滑动空间I O内作横向往复滑动位移,当活动座2带动导杆2 5沿着轨槽I 4脱离定位端I 4 I的限制吋,即可放开活动座2藉由释放挤压中的弹性组件I 3带动活动座2横向退出于座体I的滑动空间I O,便完成第一次按压定位动作,并使定位机构3的旋动体3 2以外壳体3 I的轴部3 I 2为轴心朝外侧作旋转而呈现开启的状态。当旋动体3 2旋转的过程中,可透过凹部3 2 2下方处的卡勾3 2 2 1分别旋动扣持于活动座2各侧壁2 2对应的缺槽2 2 2内,用以限制旋动体3 2以外壳体3 I的轴部3 I 2为轴心朝外侧作旋转最大的角度范围,并使旋动体3 2与活动座2形成一垂直角度,且该旋动体3 2与外壳体3 I之间所形成的插接ロ 3 O空间则变大,以利于外部电连接器5所具的R J -45插头5 I (如图9和图10所示)由插接ロ 3 O处横向插接于活动座2的对接空间2 O内,并与复数对接端子2 3形成电性对接状态。如图7和图8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座与定位机构收合时的立体外观图及收合后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使用者欲将活动座2自座体I的滑动空间
IO内收合时,仅需先扳动于定位机构3的旋动体3 2以外壳体3 I的轴部3 I 2为轴心朝内侧作旋转呈现闭合状态,再按压一次活动座2并带动活动座2挤压弹性组件I 3呈ー弹性变形,同时藉由活动座2ニ侧边处所凸设的滑块2 2 3分别沿着ニ侧臂I 2上的导轨
I2 I滑动位移的导引与限位作用,使活动座2滑移过程中平稳顺利,当导杆2 5滑移至轨槽I 4的定位端I 4 I吋,即可放开活动座2收合至座体I内部而呈现闭合状态,便完成第二次按压定位动作,以此二次按压方式,让使用者可透过按压于活动座2位于座体I内的滑动空间I O作横向往复滑动位移,辅助活动座2顺利的完成收合或退出,整体高度降低且更为薄型化,以符合产品轻薄短小的设计需求。如图9和图10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及第九图的局部放大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为可应用于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或其它电子装置6上,而电子装置6上的本体6 I与座体I可为一体成型或分开组构而成,且活动座2上的复数对接端子2 3连接的连接单元2 4即可透过默认传输接ロ与本体6 I内部的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用以进行传输外部网络讯号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供应电源的使用。当使用者为以手动方式扳动于活动座2或二次按压时,便可将活动座2自座体I的滑动空间I O内退出,且该活动座2滑移的过程中,由于各对接端子2 3为定位于活动座2的底板2 I上,即可透过连接単元2 4来延长对接端子2 3与电子装置6内的电路板连接的距离,以防止对接端子2 3在活动座2滑移的过程中所造成电性连接失效的情况发生,藉此确保讯号传输的稳定性,当活动座2横向退出后,再将外部电连接器5的R J —
45插头5 I为由插接ロ 3 O处沿着导轨片3 2 I I横向插接于活动座2的对接空间2 O内,并与复数对接端子2 3形成电性对接状态。当外部电连接器5插接的过程中,可由R J — 4 5插头5 I前缘推顶于定位机构3的外壳体3 I ニ侧边板3 I I相对内侧处的卡制体3 I 3的弹臂3 12 1上,并挤压卡制体3 I 3产生朝外侧弹性变形,即可透过各卡制体3 I 3横向卡持于旋动体3 2内侧处相対的凹部3 2 2内来达到旋动体3 I朝内侧旋转的阻挡定位,用以防止R J — 4 5插头
5I插接时可能产生旋动体3 2倾倒所造成无法顺利推入活动座2的对接空间2 O内的情况发生,使R J — 4 5插头5 I—次插接到位,并与复数对接端子2 3形成良好的电性对接,藉此确保讯号传输的稳定性,再将R J —4 5插头5 I上的弾性扣片5 I I为稳固扣持于旋动体3 2的限位部3 2 I内呈一定位,便可藉由连接単元2 4连 接至电子装置6上进行讯号传输、沟通处理等动作。由于外部电连接器5的R J — 4 5插头5 I高度为小于R J — I I插头的高度大小,当R J — I I插头横向插入活动座2的对接空间2 O内时,便会挤压复数对接端子
23的接触部2 3 3而连动弹性部2 3 2呈连续弯折状的转折段2 3 2 I呈ー弹性变形,并由接触部2 3 3向下抵持于挡块2 I I I后方处的倾斜状阻挡面2 I I 2上形成挡止定位的效果,故使R J — I I插头不能继续推入于对接空间2 O内,藉此可有效防止不同规格的R J — I I插头因误插时所造成复数对接端子2 3受到不当挤压产生的结构性破坏或型变,从而可确保整体讯号传输的质量与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防呆功能。此外,当外部电连接器5拔出时,可使R J — 4 5插头5 I沿着定位机构3的外壳体3 I ニ侧边板3 I I相对内侧处的卡制体3 I 3的弹臂3 I 2 I抵持位移,且待RJ 一 4 5插头5 I退出至适当位置,便可藉由弹臂3 I 2 I所具的弹性恢复カ带动于卡制体3 I 3复归至原位,也可有效防止卡制体3 I 3受到不当挤压所产生扭曲或变形的情况发生,并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且可避免因结构强度不足所衍生弹性疲乏、裂痕或断裂等问题。再请如图2、图6、图8、图9、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为针对座体I内部的活动座2上结合有定位机构3,并于定位机构3的外壳体3 I前方处的轴部3 I 2上枢接有旋动体3 2,且外壳体3 I ニ侧边板3 I I后方相对内侧处朝活动座2的对接空间2 O方向皆向前延伸设有卡制体3 I 3,当外部电连接器5的插头5 I插接的过程中可推顶卡制体
3I 3横向卡持于旋动体3 2内侧处相対的凹部3 2 2内来达到旋动体3 2朝内侧旋转的阻挡定位为其重点,使插头5 I可一次插接到位,并确保讯号传输的稳定性者。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介绍,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施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网线接口座,包括座体、活动座、定位机构及屏蔽壳体,所述座体具有基部,所述活动座设于基部的滑动空间之中,座体外部罩覆设有具开ロ的屏蔽壳体,该活动座具有底板及两侧壁围成的对接空间,复数对接端子定位于活动座中,且活动座一侧接设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为包括有外壳体及外壳体上枢接的旋动体,所述外壳体的两侧边板内侧朝向活动座的对接空间延伸设有受压弹性变形的悬空状卡制体;所述旋动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有插接ロ,旋动体内侧设有可限位部,且旋动体相对内侧设有用于卡制体横向卡持其中的凹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网线接口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侧臂内侧设有轨槽,并于座体与活动座之间设有用于活动座复位的弹性组件,所述活动座的侧壁上设有导杆,循环滑移定位于轨槽中。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网线接口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的两侧壁设有定位槽,并于定位机构的外壳体ニ侧边板前方于定位槽均设有轴部,且轴部上枢接有呈现开启或闭合状态旋转切換的旋动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ー种网线接口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部设为凸柱,并于凸柱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旋动体具有呈π形状的框架,并于框架ニ侧端部设有枢接用轴孔,所述扭簧的两端接脚分别弹性撑抵于活动座的定位槽及旋动体的框架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ー种网线接口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外侧设有缺槽,且旋动体各凹部下方设有卡勾。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网线接口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两侧边板的各卡制体端部具有弹性变形的弹臂。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网线接口座,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弹臂设有向内斜的弯折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网线接口座,于座体内部为形成有可供活动座往复位移的滑动空间,并于活动座上定位有复数对接端子,且活动座前方处结合有定位机构,而定位机构为包括有外壳体及外壳体上枢接的旋动体,并于外壳体二侧边板后方内侧处朝活动座的对接空间方向皆向前延伸设有呈悬空状的卡制体,当外部电连接器插接时,即可透过插头推顶外壳体的卡制体横向卡持于旋动体内侧处的凹部内来达到旋动体朝内侧旋转的阻挡定位,用以防止插头插接时旋动体倾倒所造成无法顺利推入活动座内的情况发生,使插头可一次插接到位并与复数对接端子形成良好的电性对接,藉此确保讯号传输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H01R13/516GK202363662SQ20112044841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4日
发明者刘显钧 申请人:昆山上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