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连接器及连接器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防止误插入结构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
背景技术:
对于电源装置等,在将提供电能的导线等进行连接时,有些情况下会使用插入式连接器。插入式连接器是将例如连接着导线的针式插头等插头插入插座或插口插座等的插口之中而进行连接的装置。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下述例子为了防止插头对插口的误插,在插头或者插口上沿着其周围方向设置一组间隔地配置的键,同时,在插头或者插口上,与该组键相对应地在周围方向上配置了一组键槽。
当插头插入插口时,以该组键的位置与设在插口上的一组键槽的位置相对应地插入。这样,只有在键与键槽的模式相吻合时,插头才有可能插入插口。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特开平04-259769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0-2082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解决的问题但是,这样的例子中,对于连接器,当插头插入插口时,为了对准键与键槽的位置,有时候需要大幅地旋转插头。这时,插头上所连接的导线等会出现大幅扭转的状态。导线被大幅扭转会导致导线的负担加大,进而导致导线劣化,这是不好的现象。本发明是基于上述问题所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防止误插入的同时,在插头插入插口时插头等不必大幅旋转的连接器。为了解决问题的手段作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第一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这种连接器具有插头和插口,为了防止误插入而在上述插头或上述插口中的一方上沿周围方向上间隔地设置多个突起部,在另一方上设置嵌入上述多个突起部的多个沟槽部,其特征是在周围方向上错开地设置多组上述多个沟槽部。第一发明的连接器中,插头或插口上设置了多组沟槽部,因此在插头插入插口的时候,将插头对着插口相对地旋转,即可以多个角度插入。也就是说,有多少组沟槽部就容许有多少个插头对于插口的周围方向的插入角度。因此,这样的具有防止误插入结构的连接器,具有使插入时插头等所连接的导线的扭转角度变小,使导线的负担减小的优点。作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第二发明,提供了由多个权利要求I记载的连接器所组成的连接器组,其特征是将在第一连接器的插头或插口的一方上所设置的多个突起部的位置模式,设置为不同于其余的连接器的插头或插口的一方上所设置的多个突起部的位置模式,并且,将上述第一连接器的上述插头或上述插口的另一方上所设置的多组上述沟槽部,配置成使任意的多个沟槽部的位置模式与上述其余的连接器的上述插头或上述插口上所设置的多个突起部的位置模式不一致,从而使上述其余的连接器的插头或插口上所设置的多个突起部无法嵌入。第二发明的连接器组中,由于将在第一连接器的插口等上设置的多组沟槽部,配置成使其余的连接器的插头等上所设置的突起部无法嵌入,因此使第一发明的连接器的效果,即插头插入插口时可以多个角度插入的结构得到了维持,同时能够防止误插入。第二发明的连接器组中,可以从例如下面的模式f4中选择多个模式,设定各个连接器的插头或插口上的突起部的个数、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沟槽部的个数、相邻沟槽部间的角度。模式I :突起部的个数2个、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180°、沟槽部的个数10个、相邻沟槽部间的角度 40°、30。、40。、40。、30。、40。、30。、40。、40。、30。模式2 :突起部的个数3个、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120°、沟槽部的个数6个、相邻 沟槽部间的角度 75°、45°、75°、45°、75°、45°模式3 :突起部的个数2个、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90°、沟槽部的个数8个、相邻沟槽部间的角度 30°、40。、50。、40。、70。、40。、50。、40。模式4 :突起部的个数2个、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60°、沟槽部的个数6个、相邻沟槽部间的角度 80°、60。、50。、60。、50。、60。另外,还可以从下面的模式广4中选择多个模式,设定各个连接器的插头或插口上的突起部的个数、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沟槽部的个数、相邻沟槽部间的角度。模式I :突起部的个数2个、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180°、沟槽部的个数4个、相邻沟槽部间的角度75°、105。、75。、105。模式2 :突起部的个数3个、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120°、沟槽部的个数6个、相邻沟槽部间的角度 75°、45°、75°、45°、75°、45°模式3 :突起部的个数2个、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90°、沟槽部的个数4个、相邻沟槽部间的角度75°、90。、105。、90。模式4 :突起部的个数2个、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60°、沟槽部的个数4个、相邻沟槽部间的角度105°、60°、135°、60°再有,还可以从下面的模式广4中选择多个模式,设定各个连接器的插头或插口上的突起部的个数、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沟槽部的个数、相邻沟槽部间的角度。模式I :突起部的个数2个、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180°、沟槽部的个数8个、相邻沟槽部间的角度 45°、30。、75。、30。、45。、30。、75。、30。模式2 :突起部的个数3个、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120°、沟槽部的个数6个、相邻沟槽部间的角度 75°、45°、75°、45°、75°、45°模式3 :突起部的个数2个、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90°、沟槽部的个数6个、相邻沟槽部间的角度 70°、90°、70°、40°、50°、40°模式4 :突起部的个数2个、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60°、沟槽部的个数6个、相邻沟槽部间的角度 80°、60。、50。、60。、50。、60。更进一步,还可以从下面的模式广4中选择多个模式,设定各个连接器的插头或插口上的突起部的个数、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沟槽部的个数、相邻沟槽部间的角度。模式I :突起部的个数2个、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180°、沟槽部的个数10个、相邻沟槽部间的角度 37°、33°、30°、50°、30°、37°、33°、30°、50°、30°模式2 :突起部的个数3个、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120°、沟槽部的个数9个、相邻沟槽部间的角度 43°、33°、44°、43°、33°、44°、43°、33°、44°模式3 :突起部的个数2个、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90°、沟槽部的个数10个、相邻沟槽部间的角度 50°、28°、39°、23°、28°、39°、30°、33°、57°、33°模式4 :突起部的个数2个、相邻突起部间的角度60°、沟槽部的个数8个、相邻沟槽部间的角度 28°、60°、28°、60°、36°、60°、28°、60°
上述结构的连接器组,其第一连接器的插头或插口与其余的连接器的插头或插口之间,多个突起部的位置模式与任意的多个沟槽部的位置模式相互不吻合。因此,即使第一连接器的插头或插口与其它的连接器的插头或插口相对地旋转,突起部也不能嵌入沟槽部,插头无法插入插口之中。进一步地,由于第一连接器上任意的多个沟槽部的位置模式相对于其余的连接器上的任意的多个突起部的位置模式,至少一个沟槽部总是以特定的角度进行了偏移,所以在不适当的插入时,可以避免通过使突起部的变形等产生的强行插入,确保可靠地防止误插入。发明的效果通过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在防止误插入的同时,插头插入插口时插头等不必大幅度旋转的连接器等。
图I为针式插头10与插座20连接的示意图;图2为针式插头10与插座20相连接的插入式连接器I的示意图;图3为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键槽部28嵌合的示意图;图4为针式插头10与插口插座30连接的示意图;图5为针式插头10与插口插座30相连接的插入式连接器2示意图;图6为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键槽部35嵌合的示意图;图7为关于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示意图;图8为关于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键槽部28的模式的示意图;图9为关于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键槽部28的模式的示意图;图10为关于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键槽部28的模式的示意图;图11为关于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键槽部28的模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连接器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I至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进行说明。如图I、图2所示,作为连接器的插入式连接器I由作为插头的针式插头10和作为插口的插座20构成,通过将针式插头10插入插座20进行连接。本实施方式的插入式连接器I是用于大电流的插入式连接器,插座20被安装在图中未示出的箱体等的上面,也就是所谓的面板安装型。针式插头10由插针11、针帽12、弹簧针13、针盖本体14、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盖螺帽16、连接完成位置槽17、盖帽18等构成。插针11设为一根,其插入侧的端部大致为圆柱状。另外,所谓的插入侧,对于构成针式插头10的各个构件来说,是指将针式插头10插入插座20时朝向插座20的一侧,对于构成插座20的各个构件来说,是指将针式插头10插入插座20时朝向针式插头10的一侧。对于将针式插头10插入插口插座30的插入式连接器的例子将随后进行说明,但是对于这时的插入侧而言也是同样的。插针11的插入侧的前端,设置着具有头部12a和轴部12b的针帽12,其中,针帽 12设置为其轴部12b在插针11的轴方向上插入。另外,针帽12被弹簧针13所固定,弹簧针13设置为贯穿插针11的插入侧前端以及针帽12的轴部12b。另外,在插针11的与插入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电线导线40通过压接的方式连接在插针11上。针盖本体14的形状大致为圆柱状,设置在插针11的轴方向的周围。针盖本体14的插入侧的端部外周面上设有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如图7(a)所示,沿着针盖本体14的周围方向间隔180°设置着2个,这2个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形成一组。但是,构成一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个数、其间隔角度等的位置模式,对于只要是设置多个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情况,就不仅限于上述内容。盖螺帽16的形状大致为圆柱状,设置在针盖本体14的轴方向的周围、插入侧的端部,其内周面与针盖本体14隔开。该内周面上切削有母螺丝。盖帽18的形状大致为圆柱状,在插针11的与插入侧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在插针11以及电线导线40的轴方向的周围。插座20由插口 21、带式结合件22、插口帽23、螺栓24、螺帽25、垫圈26、插口盖本体27、键槽部28、安装部29等构成,通过安装部29安装在图中未示出的箱体等的上面。插口 21的插入侧的端部为圆柱状。插口 21的插入侧端部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为了使与上述的插针11的接触更加可靠的带式结合件22。插口 21的插入侧的前端设有插口帽23。另外,插口 21与插入侧相反一侧的端部与螺栓24相连,在螺栓24上使用螺帽25和垫圈26,安装着图中未示出的母线等。插口盖本体27的形状大致为圆柱状,其设置在插口 21的轴方向的周围,在插入侧的端部,其内周面与插口 21隔开。插口 21与插口盖本体27之间能插入上述针式插头10的针盖本体14。同时,该插口盖本体27的内周面上设置了多个键槽部28。该键槽部28是可以与上述针式插头10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相嵌合的沟槽。另外,插口盖本体27的插入侧端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上述针式插头10的盖螺帽16的内周面的母螺丝相螺合的公螺丝。图3是针式插头10与插座20连接时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键槽部28相嵌合的示意图。图3 (a)是图2的A-A线的剖面图,图3(b)是从上方看的针式插头10与插座20的连接的示意图。在图3(a)上,省略了插针11和插口 21等的图示。如图3(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键槽部28,沿着插口盖本体27内周面的周围方向错开角度地配置28a 28e的5组键槽部28,其中每组键槽部28包括沿着插口盖本体27的内周面的周围方向间隔180°地设置的、使一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可以嵌入的2个键槽部28。针式插头10连接到插座20时,一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键槽部28的任意一组(图3(a)中为28a)相嵌合。但是,对于构成一组键槽部28的键槽部28的个数、以及它们的间隔角度等的位置模式,是按照与一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位置模式相对应的要求而确定的,因而并不限于此例。另外,对于在周围方向上错开设置的键槽部28的组数,在多组设置的限制方面,不限于上述的内容。另外,如图3(b)所示,在针式插头10的针盖本体14的外周面、插座20的插口盖本体27的外周面上、分别形成了作为进行上述嵌合时用以确定位置基准的位置确定标志41、42 (42a^42e)。在插口盖本体27上形成的多个位置确定标志42a 42e,分别与上述的键槽部 28的各组28a 28e相对应,通过将针盖本体14的位置确定标志41对准插口盖本体27的位置确定标志42a 42e的任意一组的位置,同时将针式插头10插入插座20,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对准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键槽部28的位置进行嵌合。上述的安装部29是设置在插口盖本体27的外周面上的板状部件,用于采用螺丝等将插座20安装在图示中没有显示出来的箱体上。将针式插头10连接到插座20时,将针盖本体14的外周面上设置的一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位置对准插口盖本体27的内周面上设置的任意一组键槽部28的位置,使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沿着键槽部28导入而将插针11沿着插口 21的内周面插入。这样,插针11接触到插口 21的带式结合件22使两者间成为可以通电的状态。将盖螺帽16旋转使其内周面的母螺丝与插口盖本体27的外周面上设置的公螺丝相螺合,即可使针式插头10固定在插座20上而不会脱落。另外,这时连接完成位置槽17处于可以看见的状态。这样,连接完成位置槽17就起到了在视觉上确认针式插头10与插座20的连接状态的作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由于在插座20上沿周围方向错开角度地设置了 28a 28e的5组键槽部28,所以可以按5个角度将针式插头10插入插座20。因此,在插入时,即使针式插头10与插座20的角度有偏离,只需将针式插头10稍做旋转就可以插入,所以可以减少连接时的电线导线40的扭转,具有减轻导线负担的优点。下面,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进行说明。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插入式连接器2由作为插头的针式插头10与作为插口的插口插座30构成,通过将针式插头10插入插口插座30进行连接。本实施方式的插入式连接器2是用于大电流的插入式连接器,是将针式插头10连接到连接有电线导线50的插口插座30上,也就是所谓的串联式连接。针式插头1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所以对图示等附上相同的符号,因而省略说明。插口插座30是由插口 31、带式结合件32、插口帽33、插口盖本体34、键槽部35、盖帽36等所构成。插口 31的插入侧的端部形成大致的圆柱状。插口 31的插入侧端部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为了使与上述插针11的接触更加可靠的带式结合件32。插口 31的插入侧的前端上设置插口帽33。另外,插口 31的与插入侧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压接连接着电线导线50。插口盖本体34的形状大致为圆柱状,其设置在插口 31的轴方向的周围,在插入侧的端部,内周面与插口 31隔开。从而在插口 31与插口盖本体34之间,可以将上述针式插头10的针盖本体14插入。另外,在该插口盖本体34的内周面上设置有键槽部35,这个键槽部35是可以与上述针式插头10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相嵌合的沟槽。另外,插口盖本体34的 插入侧端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上述针式插头10的盖螺帽16的内周面的母螺丝相螺合的公螺丝。图6是针式插头10与插口插座30连接时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键槽部35嵌合的示意图。图6(a)是图5在B-B线上的剖面图,图6(b)是从上方看的针式插头10与插口插座30的连接的示意图。另外,在图6(a)上,省略了插针11和插口 31等的图示。如图6(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键槽部35,也是沿着插口盖本体34的内周面的周围方向错开角度地配置35a 35e的5组键槽部35,其中每组键槽部35包括沿着插口盖本体34的内周面的周围方向间隔180°地设置的、使一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可以嵌入的2个键槽部35。针式插头10连接到插口插座30时,一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键槽部35的任意一组(图6(a)中为35a)相嵌合。但是,对于构成一组键槽部35的键槽部35的个数、以及它们的间隔角度等的位置模式,是按照与一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位置模式相对应的要求而确定的,因而并不限于此例。另外,对于在周围方向上错开设置的键槽部35的组数,在多组设置的限制方面,不限于上述的内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b)所示,也在插口插座30的插口盖本体34的外周面上,形成了确定位置标志43 (43a 43e),这些标志成为了进行上述嵌合时确定位置的基准。在插口盖本体34上形成的多个确定位置标志43a 43e,分别与上述的键槽部35的各组35a^35e相对应,通过将针盖本体14的确定位置标志41的位置对准插口盖本体34的确定位置标志43a 43e中的任意一组的位置,同时将针式插头10插入插口插座30,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对准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键槽部35的位置进行嵌合。上述的盖帽36的形状大致为圆柱状,设置在插口 31的与插入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并设置为覆盖插口 31及电线导线50的轴方向的周围。将针式插头10连接到插口插座30时,将针盖本体14的外周面上设置的一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位置对准插口盖本体34的内周面上设置的任意一组键槽部35的位置,使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沿着键槽部35导入而将插针11沿着插口 31的内周面插入。这样,插针11接触到插口 31的带式结合件32使两者间成为可以通电的状态。将盖螺帽16旋转使其内周面的母螺丝与插口盖本体34的外周面上设置的公螺丝相螺合,即可使针式插头10固定在插口插座30上而不会脱落。另外,与第一的实施方式相同,这时连接完成位置槽17处于可以看见的状态。通过这种实施方式,也可以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减轻导线扭转的作用。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图7 (a)所示的将沿着针盖本体14的外周面上以180°的间隔角度设置的两个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作为一组的例子作了说明,但是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配置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如图7(b)所示,将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以120°的间隔角度设置3个,以这3个作为一组,也可以如图7(c)所示,以90°的间隔角度设置2个作为一组,还可以如图7(d)所示,以60°的间隔角度设置2个作为一组。如此,可以对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所设置的个数及其间隔角度等的位置模式进行适当的设定。对于插座20和插口插座30,将具有与这种位置模式相对应的位置模式的一组键槽部28(35),在周围方向上错开地配置多个组,按上述方式可以将键槽部28(35)设置为多组。下面,对本申请发明的连接器组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同时,下面以由针式插头10与插座20所组成的插入式连接器I为例,对连接器组进行说明,由针式插头10与插口插座30所组成的插入式连接器2的情况也与之相同。这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由4个插入式连接器I所构成。对于每个插入式连接器1,图8所示为针式插头10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插座20的键槽部28的配置模式的组合,各个插入式连接器I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插座20的键槽部28的组合,从(a) (d)各图所示的4种模式之中选择。各图的左侧表示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右侧表示键槽部28。对于各插入式连接器I的针式插头10和插座20,由于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和键槽部28以 外的结构与前述内容一样,因此省略说明。 由多个插入式连接器I所组成的连接器组,将第一插入式连接器I上的插座20的键槽部28,配置为使其余的插入式连接器I上的针式插头10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无法嵌入。也就是说,在插座20上,不是仅设置一组位置模式与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相对应具有与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一组配组的位置模式相对应的位置模式的键槽部28,而是将其在周围方向上错开地旋转着设置多组。因此,第一插入式连接器I的插座20上所设置的多个键槽部28当中的任意多个组合而成的位置模式,就会与其余的插入式连接器I的针式插头10上所设置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位置模式相一致,从而导致其余的插入式连接器I的针式插头10可能嵌入作为第一的插入式连接器I的插座20的可能性。针对于此,本连接器组设定了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各个插入式连接器I相互之间的插座20的键槽部28的位置、以及针式插头10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位置模式。对于这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所设置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键槽部28的配置模式的组合情况,依照图8进行说明。在图8(a)所示的模式I中,针式插头10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个数为2个,相邻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之间的角度(相邻突起部间角度)为180°,插座20的键槽部28的个数为10个,相邻的键槽部28之间的角度(相邻沟槽部间角度)分别为40°、30°、40。 、40。 、30。 、40。 、30。 、40。 、40。 、30。。在图8(b)所示的模式2中,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个数为3个,相邻突起部间角度为120°,键槽部28的个数为6个,相邻沟槽部间角度分别为75°、45°、75°、45°、75。 、45。。在图8(c)所示的模式3中,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个数为2个,相邻突起部间角度为90°,键槽部28的个数为8个,相邻沟槽部间角度分别为30°、40°、50°、40°、70。 、40。 、50。 、40。。在图8(d)所示的模式4中,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个数为2个,相邻突起部间角度为60°,键槽部28的个数为6个,相邻沟槽部间角度分别为80°、60°、50°、60°、50。 、60。。
在图8所示的模式I至4中,在各个模式的插入式连接器I中,插座20的任意的多个键槽部28所形成的位置模式,都设置为与不同模式的插入式连接器I中的针式插头10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位置模式不一致,进一步地,总要使至少一个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相对于键槽部28错开10°以上。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在插入式连接器I上,为了防止误插入,在针式插头10上设置一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此同时,在插座20上设置将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嵌入的一组键槽部28。而且,由于在周围方向上错开设置着多组键槽部28,因此将针式插头10插入插座20时,将它们相对地旋转即可从多个角度进行插入。由此,这种误插入防止构造型连接器在插入时可以减小插头等所连接的导线的扭转角度,具有减少对导线的负担的优点。将插座20换成插口插座30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而且,由多个插入式连接器I所组成的连接器组,由于将作为第一个第一插入式连接器I的插座20上设置的多组键槽部28组,配置为使其余的插入式连接器I的针式插头10上设置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无法嵌入,因此使作为上述的连接器的效果,也就是说即,插头插入插口时可以多个角度插入的结构得到了维持,同时又可以防止误插入。 例如,通过从图8所示的模式中选择出来的连接器组的各个插入式连接器I上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和键槽部28的配置的组合,即使将第一插入式连接器I的针式插头10相对于其余的插入式连接器I的插座20进行旋转,也不会使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位置模式与任意多个键槽部28的位置模式相匹配。进一步地,这些任意多个键槽部28的位置模式,相对于上述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位置模式,至少有一个键槽部28总是以特定的角度错开,因此,在进行不适当的插入时,可以避免通过使突起部的变形产生的强行插入的现象,使防止误插入变得更加可靠。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由4个插入式连接器I所组成的连接器组进行了说明,但是连接器组并不限于此,构成连接器组的插入式连接器的个数可以是2个、3个等,4个以上的个数也是可以的。这种情况下,例如在由2个插入式连接器I所组成的连接器组中,对于各个插入式连接器I上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和键槽部28的模式,可以选择图8(ar(d)所示的模式I至模式4当中的任意两个。另外,连接器组上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键槽部28的配置模式的组合也不仅限于图8所示的情况。图9表示了连接器组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设置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键槽部28的配置模式的组合。在图9(a)所示的模式I中,针式插头10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个数为2个,相邻突起部间角度为180°,插座20的键槽部28的个数为4个,相邻沟槽部间角度分别为75° ,105° 、75° ,105° 。在图9(b)所示的模式2中,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个数为3个,相邻突起部间角度为120°,键槽部28的个数为6个,相邻沟槽部间角度分别为75°、45°、75。、45°、75。 、45。。在图9(c)所示的模式3中,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个数为2个,相邻突起部间角度为90°,键槽部28的个数为4个,相邻沟槽部间角度分别为75°、90°、105°、90°。在图9(d)所示的模式4中,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个数为2个,相邻突起部间角度为60。,键槽部28的个数为4个,相邻沟槽部间角度分别为105°、60。、135。、60。。
在图9所示的模式I至4中,也与图8所示的例子相同,在各个模式的插入式连接器I中,插座20的任意的多个键槽部28所形成的位置模式,都设置为与不同模式的插入式连接器I中的针式插头10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位置模式不一致,进一步地,总要使至少一个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相对于键槽部28错开15°以上。这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也可以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组相同的作用及效果。图10进一步表示了连接器组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设置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键槽部28的配置模式的组合。在图10(a)所示的模式I中,针式插头10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个数为2个,相邻突起部间角度为180°,插座20的键槽部28的个数为8个,相邻沟槽部间角度分别为45。 、30。 、75。 、30。 、45。 、30。 、75。 、30。。
在图10(b)所示的模式2中,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个数为3个,相邻突起部间角度为120°,键槽部28的个数为6个,相邻沟槽部间角度分别为75°、45°、75。、45°、75。 、45。。在图10(c)所示的模式3中,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个数为2个,相邻突起部间角度为90°,键槽部28的个数为6个,相邻沟槽部间角度分别为70°、90°、70°、40°、50。 、40。。在图10(d)所示的模式4中,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个数为2个,相邻突起部间角度为60°,键槽部28的个数为6个,相邻沟槽部间角度分别为80°、60°、50°、60°、50。 、60。。在图10所示的模式I至4中,也与图8、图9所示的例子相同,在各个模式的插入式连接器I中,插座20的任意的多个键槽部28所形成的位置模式,都设置为与不同模式的插入式连接器I上的针式插头10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位置模式不一致,进一步地,总要使至少一个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相对于键槽部28错开10°以上。在这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中也可以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组相同的作用及效果。图11进一步表示了连接器组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设置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键槽部28的配置模式的组合。在图11(a)所示的模式I中,针式插头10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个数为2个,相邻突起部间角度为180°,插座20的键槽部28的个数为10个,相邻沟槽部间角度分别为37。 、33。 、30。 、50。 、30。 、37。 、33。 、30。 、50。 、30。。在图11(b)所示的模式2中,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个数为3个,相邻突起部间角度为120°,键槽部28的个数为9个,相邻沟槽部间角度分别为43°、33°、44°、43°、33。 、44。 、43。 、33。 、44。。在图11(c)所示的模式3中,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个数为2个,相邻突起部间角度为90°,键槽部28的个数为10个,相邻沟槽部间角度分别为50°、28°、39°、23°、28。 、39。 、30。 、33。 、57。 、33。。在图11(d)所示的模式4中,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个数为2个,相邻突起部间角度为60°,键槽部28的个数为8个,相邻沟槽部间角度分别为28°、60°、28°、60°、36。 、60。 、28。 、60。。在图11所示的模式I至4中,也与图8至图10所示的例子相同,在各个模式的插入式连接器I中,插座20的任意的多个键槽部28所形成的位置模式,都设置为与不同模式的插入式连接器I上的针式插头10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的位置模式不一致。这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也可以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组相同的作用及效果。这样,就可以按照既维持在插头插入插口时可以多个角度插入的结构、同时又可以防止误插入的目的,适当地设定连接器组上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与键槽部28的配置模式的组合。至此,通过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的连接器等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例子。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能够在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性思想的范畴内得到各种的变更例或修改例,这种情况是显而易见的,对此,则理所当然地被理解为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性范畴。例如,在各个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误插入,前面已经说明了在作为插头的针式插头10上设置突起部、在作为插口的插座20或插口插座30上设置沟槽部的情况,也可能是与之相反的情况。另外,对于各个实施方式,虽然通过用于大电流的插入式连接器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其他种类的连接器上也可以适当地使用上述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和键槽部28的结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和键槽部28的结构之外的各个结构,也不限于上述的情况,可以做适当的变更。符号的说明1、2.........插入式连接器10.........针式插头11.........插针14.........针盖本体15.........针式插头键突起部20.........插座21、31.........插口27、34.........插口盖本体
28,35.........键槽部30.........插口插座40,50.........电线导线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其具有插头和插口,为了防止误插入,在上述插头或上述插口的一方上沿周围方向间隔地设置多个突起部,在另一方上设置嵌入上述多个突起部的多个沟槽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接器上,沿周围方向错开地设置多组上述多个沟槽部。
2.由多个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所组成的连接器组,其特征在于,将在第一连接器的插头或插口的一方上所设置的多个突起部的位置模式,设置为不同于其余的连接器的插头或插口的一方上所设置的多个突起部的位置模式,并且,将上述第一连接器的上述插头或上述插口的另一方上所设置的多组上述多个沟槽部,配置为使任意的多个沟槽部的位置模式与上述其余的连接器的上述插头或上述插口上所设置的多个突起部的位置模式不一致,使上述其余的连接器的上述插头或上述插口上所设置的多个突起部无法嵌入。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在防止误插入的同时,在将插头插入插口时不必将插头等做大幅度旋转的连接器等。插入式连接器1由针式插头10和插座20构成,针式插头10与插座20相连接。针式插头10的针盖本体14上,在周围方向上间隔地设置多个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在插座20的插口盖27上,沿周围方向上错开地配置28a~28e的多组键槽部28,每组键槽部28与沿周围方向与多个间隔的针式插头键突起部15相嵌合。也可以将插座20换作插口插座30。
文档编号H01R13/64GK102714376SQ20118000625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1日
发明者山崎干夫, 山田大辅, 松本晓, 武田隆 申请人:古河电气部件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Ntt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