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093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用于将电路基板彼此连接或将电路基板和电线连接,并由相互嵌合的I对连接器构成。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例如,在手机等的小型电子设备中,为了将电路基板彼此连接或将电路基板和电线连接,使用由相互嵌合的I对连接器构成的电连接器组件。在图9中显示了现有示例的电连接器组件(参照专利文献I)。图9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将电路基板(图中未显示)彼此连接,并由相互嵌合的插头连接器110和插座连接器120构成。·插头连接器110具备绝缘性的第I壳体111和安装于第I壳体111的多对金属制的第I接触件112。各第I接触件112具备固定于第I壳体111的固定部113、从固定部113延伸的接触臂114以及从固定部113延伸的基板连接部116。接触臂114从固定部113延伸至上方(图9的箭头A方向),进而折回并弯曲至下方(图9的箭头a方向)而形成,在其顶端设有锁定用突部115。基板连接部116焊接于一方的电路基板(图中未显示)上。另一方面,插座连接器120具备将插头连接器110容纳的绝缘性的第2壳体121和安装于第2壳体121的多对金属制的第2接触件122。各第2接触件122具备固定于第2壳体121的固定部123、从固定部123延伸的接触部124以及从固定部123延伸的基板连接部126。接触部124构成为从固定部123大致直线状地延伸至下方(图9的箭头a方向),并与第I接触件114的锁定用突起115接触。在接触部124的顶端,设有锁定用突起125。在插头连接器110和插座连接器120嵌合时,该锁定用突起125与第I接触件112的锁定用突起115相互弹性地卡合而防止两连接器110、120的脱离。基板连接部126焊接于另一方的电路基板(图中未显示)上。依照图9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100,通过插头连接器110的第I接触件112和插座连接器120的第2接触件122的卡合,从而能够锁定两连接器110、120的嵌合。另外,作为将电路基板彼此连接的电连接器组件,例如,已知图10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参照专利文献2)。图10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200由相互嵌合的第I连接器210和第2连接器220构成。第I连接器210具备绝缘性的第I壳体211和安装于第I壳体211的多对金属制的第I接触件212。各第I接触件212具备基部213和从基部213延伸至上方(图10的箭头B方向)并固定于第I壳体211的固定部214。另外,第I接触件212具备从基部213延伸至内侧进而延伸至上方(图10的箭头B方向)的接触臂215和从基部213延伸至外侧的基板连接部218。再者,第I接触件212具备从固定部214延伸至上方(图10的箭头B方向)的锁定片216,在该锁定片216的顶端,设有锁定用突起217。基板连接部218焊接于一方的电路基板(图中未显不)上。
另一方面,第2连接器220具备与第I连接器210嵌合的绝缘性的第2壳体221和安装于第2壳体221的多对金属制的第2接触件222。各第2接触件222具备固定于第2壳体221的固定部223、从固定部223延伸的接触部224以及从固定部223延伸至外侧的基板连接部225。接触部224构成为从固定部223大致直线状地延伸至下方(图10的箭头b方向)并与第I接触件212的接触臂215接触。另外,在第2壳体221的侧壁,设有锁定用槽226。在第I连接器210和第2连接器220嵌合时,第I接触件212的锁定片216的锁定用突起217进入该锁定用槽226,防止两连接器210、220的脱离。基板连接部225焊接于另一方的电路基板(图中未显示)上。依照图10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200,将机械地锁定于锁定用槽226的锁定片216设于第I接触件212。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第I连接器210和匹配侧的第2连接器220的嵌合保持力。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4-435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0403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图9和图10所示的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100、200中,存在以下的问题点。S卩,在图9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100的情况下,在插头连接器110和插座连接器120嵌合时,锁定用突起115和锁定用突起125相互弹性地卡合而防止两连接器110、120的脱离。在此,由于具有锁定功能的第I接触件112的锁定用突起115和第2接触件122的锁定用突起125弹性地卡合,因而能够提高插头连接器110和插座连接器120的插拔耐久性。但是,具有锁定功能的第I接触件112的接触臂114延伸的方向为从固定部113起的上下方向(图9的箭头Aa方向),第2接触件122的接触部124延伸的方向为从固定部123起的下方向(图9的箭头a方向)。这些方向与插头连接器110和插座连接器120的嵌合方向(图9的箭头Aa方向)大致一致。因此,不能减小电连接器组件100的嵌合方向(箭头Aa方向)的高度。另外,在图10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200的情况下,在第I连接器210和第2连接器220嵌合时,锁定用突起217进入锁定用槽226,防止两连接器210、220的脱离。在此,由于具有锁定功能的第I接触件212的锁定片216弹性地位移,因而能够提高第I连接器210和第2连接器220的插拔耐久性。但是,即使在该电连接器组件200的情况下,具有锁定功能的第I接触件212的锁定片216延伸的方向也为从固定部214起的上方向(图10的箭头B方向)。该方向与第I连接器210和第2连接器220的嵌合方向(图10的箭头Bb方向)大致一致。所以,即使在电连接器组件200的情况下,也不能减小电连接器组件200的嵌合方向(箭头Bb方向)
的高度。近年来,在手机等的小型电子设备中,期望即使在将电路基板彼此连接或将电路基板和电线连接的电连接器组件中,也将I对连接器的嵌合方向的高度降低化。
所以,本发明是鉴于这些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达成电连接器组件的嵌合方向的降低化并且插拔耐久性高的电连接器组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组件为由相互嵌合的I对连接器构成的电连接器组件,上述I对连接器之中的一方的连接器具有绝缘性的第I壳体和安装于该第I壳体的第I接触件,该第I接触件具备固定部、接触部、基板连接部以及锁定臂,该固定部固定于上述第I壳体,该接触部从该固定部延伸,该基板连接部从上述固定部延伸,该锁定臂从上述固定部延伸并在上述I对连接器嵌合时将上述I对连接器之中的另一方的连接器锁定,该锁定臂沿与上述I对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挠曲,并且,上述锁定臂从上述固定部延伸的方向与上述I对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方向大致垂直。另外,在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组件中,优选上述固定部具备水平部、基部以及侧板部,该水平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该基部从该水平部的大致中央部下降,该侧板部从·上述水平部的端部下降并固定于上述第I壳体,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基部的侧缘起沿与上述I对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方向大致垂直的内方向延伸,上述基板连接部从上述基部的下端起沿与上述I对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方向大致垂直的外方向延伸,上述锁定臂从上述侧板部起沿与上述I对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方向大致垂直的内方向延伸。再者,在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组件中,优选上述I对连接器之中的另一方的连接器具备绝缘性的第2壳体和第2接触件,该第2壳体在一端具有电线被导出的电线导出口,该第2接触件安装于该第2壳体,连接至上述电线并与上述第I接触件的接触部接触,在上述第2壳体的上述电线导出口的附近,设有卡止于上述锁定臂的卡止部。此外,在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组件中,优选上述卡止部被设于上述第2接触件的锁定增强部增强。发明效果
依照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组件,锁定臂沿与I对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挠曲,因而能够提高I对连接器的插拔耐久性。另外,锁定臂从固定部延伸的方向与I对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方向大致垂直,因而能够达成I对连接器的嵌合方向的高度即电连接器组件的嵌合方向的降低化。


图I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但是,共同地显示了电线。图2是沿着图I的2-2线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剖面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I的2-2线的剖面图。图4是从表面侧观看图I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时的立体图。图5是在图4所示的插座连接器中将一侧的插座连接器卸下而分解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从背面侧观看图I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时的立体图。但是,共同地显示了电线。图7是将作为图6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的、连接电线之前的插头连接器插入成形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图6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的I对插头接触件的立体图。图9是现有示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剖面图。图10是现有的另外 的示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图I乃至图8进行说明。图I乃至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I在将手机等的小型电子设备的电路基板(图中未显示)和电线W电连接时使用。在此,电连接器组件I由相互嵌合的插座连接器(一方的连接器)10和插头连接器(另一方的连接器)40构成。电线W连接至插头连接器40。另一方面,插座连接器10贴装在电路基板上。通过将插头连接器40嵌合于插座连接器10,从而将电线和电路基板电连接。在图I乃至图3中,由箭头Zz方向表示插座连接器10和插头连接器40的嵌合方向,由箭头Xx方向和箭头Yy方向表示与该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与该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之中的箭头Xx方向与插座连接器10的宽度方向相同,箭头Yy方向与垂直于该插座连接器10的宽度方向的方向相同。以后,以该箭头Xx方向、Yy方向以及Zz方向为前提进行说明。如图4和图5所不,插座连接器10具备插座壳体(第I壳体)20和安装于该插座壳体20的I对插座接触件(第I接触件)30。在此,如图4所示,插座壳体20通过将绝缘性的树脂成形为大致矩形形状而形成。在插座壳体20,连接器容纳凹部21形成为在插座壳体20的顶面开口。连接器容纳凹部21容纳插头连接器40的后述的壁部52、隆起部53以及插头接触件60的接触部63。另外,在插座壳体20的顶面,形成有将插头连接器40的平板状部51容纳的凹部22。而且,在插座壳体2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箭头Xx方向的两端部),设有I对插座接触件安装部26。在各插座接触件安装部26的箭头Yy方向的两侧部,设有用于将后述的各插座接触件30的侧板部31c压入固定的I对压入用槽24。而且,从各压入用槽24向着插座壳体20的箭头Xx方向内侧,形成有锁定臂插入用槽25。另外,在各插座接触件安装部26的下方部,设有从该插座接触件安装部26向着箭头Xx方向外侧突出的突起23。另外,在插座壳体20的连接器容纳凹部21的底壁21a,在嵌合的插头连接器40的I对隆起部53所位于的部分,形成有I对贯通孔27。这些贯通孔27为了沿嵌合方向降低电连接器组件I并同时充分地确保插头接触件60和插座接触件30的嵌合长度而形成。另外,如图I、图4以及图5所示,I对插座接触件30设置于插座壳体20的宽度方向两端,即箭头Xx方向的两端。设置于插座壳体20的宽度方向一端的插座接触件30和设置于宽度方向另一端的插座接触件30成为对称形状且为相同形状。因此,关于插座接触件
30的形状,仅说明设置于插座壳体20的宽度方向一端(图5的右端)的插座接触件30的形状和构造。如图4和图5所示,插座接触件30具备固定部31、I对接触部32、基板连接部33以及I对锁定臂34,并通过将金属板冲裁和弯曲加工而形成。
固定部31固定于插座壳体20,并如图I、图4以及图5所示,具备沿水平方向(箭头Xx方向和箭头Yy方向)延伸的水平部31a。固定部31具备从水平部31a的箭头Yy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侧缘下降的基部31b。另外,固定部31具备从水平部31a的箭头Yy方向的两端部下降的I对侧板部31c。如图4和图5所示,固定部31的水平部31a载置于插座壳体20的插座接触件安装部26的上表面。另外,设于固定部31的各侧板部31c进入设于插座接触件安装部26的侧部的压入用槽24而被压入固定。再者,开口 35以跨越基板连接部33的方式形成于基部31b。如图I和图4所示,插座壳体20的突起23进入该开口 35。由此,将插座接触件30支撑。另外,如图I和图5所示,I对接触部32的各个以从基部31b的侧缘沿与两连接器10、40的嵌合方向(箭头Zz方向)大致垂直的内方向(箭头X方向)延伸的方式弯折形成。如图5所示,各接触部32具备臂部分32a、支撑部32b以及接点32c。臂部分31a从基部31b的侧缘沿箭头X方向延伸,支撑部32b设于臂部分32a的顶端。接点32c设于支撑部63b的顶端。在此,支撑部32b具备从臂部分32a的顶端延伸至下方的下方延出部分、从下方延出部分的下端弯折至箭头Yy方向内侧(相对的接触臂侧)的弯折部分以及从弯折部分上升的上升部分。弯折部分的按压面,在接触部32沿下方位移时,被插座壳体20的·连接器容纳凹部21的底壁21a支撑。另外,接点32c位于支撑部32b的上升部分的上端,并设于接触部32的顶端部分。接点32c在其截断面接触于插头接触件60的弯曲成U形状的各接触部63的两侧面。另外,如图I和图5所示,基板连接部33以从基部31b的下端沿与两连接器10、40的嵌合方向(箭头Zz方向)大致垂直的外方向(箭头X方向)延伸的方式弯折形成。基板连接部33形成为大致矩形平板状,并焊接于电路基板(图中未显示)上。再者,如图I和图5所示,I对锁定臂34的各个从I对侧板部31c的各个沿与两连接器10、40的嵌合方向(箭头Zz方向)大致垂直的内方向(箭头X方向)延伸。如图4和图5所示,如果这些锁定臂34插入从两压入用槽24延伸的锁定臂插入用槽25且侧板部31c被压入固定,则顶端成为从第I壳体20突出的状态。锁定臂34构成为沿与两连接器10、40的嵌合方向(箭头Zz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箭头Yy方向)挠曲。这些I对锁定臂34之中的与插座连接器10的宽度方向垂直的箭头Yy方向近前侧(图I、图4以及图5的近前侧)的锁定臂24具有在两连接器10、40嵌合时将插头连接器40锁定的功能。SP,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2和图3中,显示了设置于插座壳体的宽度方向另一端的插座接触件30的锁定臂34),该箭头Yy方向近前侧的锁定臂24,在两连接器10、40嵌合时,被后述的设于插头连接器40的凹形状的卡止部54卡止而将插头连接器40锁定。另一方面,该箭头Yy方向相反侧的锁定臂24不具有将插头连接器40锁定的功能。从强度的观点出发,该箭头Yy方向单侧的锁定臂24的保持力足够。另一方面,将锁定臂24设于该箭头Yy方向两侧,使设置于插座壳体20的宽度方向一端的插座接触件30和设置于宽度方向另一端的插座接触件30为左右对称形状且为相同形状,谋求零件的共通化。接着,如图6和图7所示,插头连接器40具备插头壳体(第2壳体)50和安装于该插头壳体50的I对插头接触件(第2接触件)60。如图6和图7所示,插头壳体50具备沿薄壁的水平方向(箭头Xx方向和箭头Yy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部51。插头壳体50通过将绝缘性的树脂成形而形成。如图I所示,插头壳体50的平板状部51,在插头连接器40与插座连接器10嵌合时,容纳于在插座壳体20的顶面形成的后述的凹部22。在平板状部51的背面(在图6中,背面侧朝向上方),在中央竖立了具有焊接用开口 52e的四边形状的壁部52。壁部52具备沿平板状部51的宽度方向(箭头Xx方向)延伸的前壁52a、相对于前壁52a平行地延伸的后壁52b以及沿相对于前壁52a和后壁52b垂直的方向(箭头Yy方向)延伸的左壁52c和右壁52d。另外,在平板状部51的背面,在平板状部51的箭头Yy方向的大致中间部,设有分别从左壁52c和右壁52d向外方突出的I对隆起部53。各隆起部53从平板状部51的背面隆起至比左壁52c和右壁52d稍微更高的位置。I对隆起部53从箭头Yy方向的相同位置沿箭头Xx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相对于平板状部51起到像梁那样的功能,增强平板状部51的机械强度。壁部52和I对隆起部53,在插头连接器40与插座连接器10嵌合时,容纳于在插座壳体20形成的连接器容纳凹部21。而且,如图I、图6以及图7所示,I对电线导出口 55以沿箭头Yy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于插头壳体50的后壁52b。I对电线导出口 55以相互连通的方式被切口。
另外,如图I、图6以及图7所示,在插头壳体50的后壁52b的I对电线导出口 55的附近,形成有I对凹形状的卡止部54。各卡止部54相对于电线导出口 55而设于箭头Xx方向的外侧。而且,如图I乃至图3所示,各卡止部54在插头连接器40嵌合于插座连接器10时卡止I对锁定臂34之中的箭头Yy方向近前侧的锁定臂24。接着,如图7和图8所示,I对插头接触件60沿平板状部21的宽度方向(箭头Xx方向)并列而安装于插头壳体50。如图8所示,安装于平板状部51的宽度方向一侧(图7的上侧)的插头接触件60和安装于宽度方向另一侧(图7的下侧)的插头接触件60为对称形状。如图8所示,各插头接触件60具备增强部61、电线连接部62、接触部63以及锁定增强部65。各插头接触件60通过将金属板冲裁和弯曲加工而形成。增强部61形成为沿水平方向(箭头Xx方向和箭头Yy方向)延伸的大致平板状,但是,被设于前后方向(箭头Yy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接触部63前后地分断。后侧的增强部61a从接触部63的根部延伸至后侧,其后端如图6和图7所示地插入成形于插头壳体50的平板状部51。由此,将薄壁的平板状部51增强。另外,前侧的增强部61b从接触部63的根部延伸至前侧,其侧部(在宽度方向一侧的插头接触件的情况下,为右侧部,在宽度方向另一侧的插头接触件的情况下,为左侧部)插入成形于插头壳体50的平板状部51。由此,将薄壁的平板状部51增强。另外,各插头接触件60的电线连接部62经由从前侧的增强部61b的侧部(在宽度方向一侧的插头接触件的情况下,为左侧部,在宽度方向另一侧的插头接触件的情况下,为右侧部)延伸的连结部64而延伸。电线连接部62形成为平板状,并从连结部64以沿着平板状部51的表面的方式与增强部61平行且向着后方(箭头y方向)延伸。如图6和图7所示,连结部64和电线连接部62的一部分插入成形于插头壳体50的平板状部51。由此,将薄壁的平板状部51增强。而且,如图7所示,电线连接部62的剩余部分配置于插头壳体50的焊接用开口 52e的位置。而且,如图6所示,在电线连接部52上,焊接了电线W的芯线Wl0另外,如上所述,各插头接触件60的接触部63设于增强部61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前侧的根部连结至前侧的增强部61b,后侧的根部连结至后侧的增强部61a。接触部63在前侧的增强部61b和后侧的增强部61a之间弯曲成U形状而形成。接触部63从前侧的增强部61b起在前侧的根部弯折而上升,在U形状的顶面弯曲而下降,在后侧的根部弯折而到达后侧的增强部61a。各插头接触件60的接触部63配置成覆盖各隆起部53。但是,各接触部63的最外侧(在宽度方向一侧的插头接触件的情况下,为最右侧,在宽度方向另一侧的插头接触件的情况下,为最左侧)的角部被隆起部53的绝缘材料覆盖。而且,插座接触件30的I对接触部32接触于弯曲成U形状的各接触部63的两侧面(前表面和后表面)。再者,各插头接触件60的锁定增强部65从后侧的增强部61a的后端延伸。如图3所示,锁定增强部65插入成形于插头壳体50的后壁52b的卡止部54的附近并起到将卡止部54增强的功能。如图3和图8所示,锁定增强部65具备从后侧的增强部61a的后端部侧缘(在宽度方向一侧的插头接触件的情况下,为左侧缘,在宽度方向另一侧的插头接触件的情况下,为右侧缘)上升的立起部65a。另外,锁定增强部65具备从立起部65a的上下方向(箭头Zz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延伸至前方(箭头Y方向)的第I增强部65b和从 立起部65a的上端延伸至后方(箭头y方向)的第2增强部65c。如图3所示,第I增强部65b将形成为凹形状的卡止部54的底侧(在图3中,为右侧)增强,第2增强部65c将卡止部54的上侧(在图3中,为下侧)增强。接着,说明电连接器组件I的组装方法以及插头连接器40和插座连接器10的嵌合方法。首先,将构成插座连接器10的插座接触件30的基板连接部33焊接在电路基板(图中未显示)上。由此,插座连接器10贴装在电路基板上。接着,如图6所示,从插头连接器40的电线导出口 55使2根电线W的一端位于电线连接部62上,并从焊接用开口 52e将这些电线W的芯线Wl焊接在电线连接部62。然后,如图I所示,将插头连接器40的壁部52、隆起部53以及插头接触件60的接触部63插入插座连接器10的连接器容纳凹部21内。由此,如图I乃至图3所示,插座连接器10的锁定臂34被插头连接器40的卡止部54卡止,插头连接器40和插座连接器10嵌合。在该两连接器10、40嵌合时,插座连接器10的锁定臂34被插头连接器40的后壁52b暂时地挠曲至后方(箭头y方向)。然后,如果进一步嵌合而插头连接器40的卡止部54到达锁定臂34处,则锁定臂34挠曲至前方(箭头Y方向)而恢复成原来的状态,被卡止部54卡止。由此,插头连接器40被插座连接器10锁定。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组件I的情况下,锁定臂34构成为沿与两连接器
10、40的嵌合方向(箭头Zz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箭头Yy方向)挠曲。因此,即使相对于插座连接器10而插拔插头连接器40的次数变多,对于锁定臂34的功能也不产生障碍,能够提高两连接器10、40的插拔耐久性。另外,锁定臂34从固定部31 (侧板部31c)延伸的方向与两连接器10、40彼此的嵌合方向(箭头Zz方向)大致垂直。即,各锁定臂34从I对侧板部31c的各个沿与两连接器10、40的嵌合方向(箭头Zz方向)大致垂直的内方向(箭头X方向)延伸。因此,能够达成两连接器10、40的嵌合方向的高度即电连接器组件I的嵌合方向的降低化。而且,如果插头连接器40和插座连接器10嵌合,则插头接触件60的各接触部63的U形状两侧面与插座接触件30的I对接触部32的接点32c接触。由此,电线W和电路基板电连接。此外,在将插头连接器40和插座连接器10嵌合之后,有时候电线W被作业者拉扯,两连接器40、10的嵌合被解除。在此,在电线W被拉扯时,如果从拉扯电线W的部分至将两连接器40、10锁定的部分的距离短,那么,施加于将两连接器40、10锁定的部分的弯矩变小。因此,该情况下,难以解除两连接器10、40的嵌合。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组件I中,卡止于锁定臂34的卡止部54设于在插头壳体50设置的电线导出口 55的附近。因此,将两连接器40、10锁定的部分接近将电线W导出的部分,能够极力缩短从拉扯电线W的部分至将两连接器40、10锁定的部分的距离。所以,能够减小在电线W被拉扯时施加于将两连接器40、10锁定的部分的弯矩,即使电线W被拉扯,也能够防止不慎的嵌合解除。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组件I中,卡止部54被设于插头接触件60的锁定增强部65增强。因此,即使反复进行两连接器10、40的插拔,也难以损伤卡止部54,能够进一步提闻插拔的耐久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发明不限于此,能够进行各种的变更、改良。例如,将锁定臂34设于插座连接器10侧的插座接触件30,并将卡止部54设于匹配侧的插头连接器40侧的插头壳体50,但是,也可以与之相反,将卡止部设于插座连接器10侧的插座壳体20,并将锁定臂设于插头连接器10侧的插头接触件60。另外,固定部31具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31a、从水平部31a的大致中央部下降的基部31b以及从水平部31a的端部下降并固定于插座壳体(第I壳体)20的侧板部31c。但是,固定部31具备具有固定于插座壳体(第I壳体)20的功能的构成即可,不限于具备这些水平部31a、基部31b以及侧板部31c的构成。另外,接触部32从基部31b的侧缘沿与I对连接器10、40彼此的嵌合方向(箭头Zz方向)大致垂直的内方向(箭头X方向)延伸,但不限于此,为从固定部31延伸的构成即可。另外,基板连接部33从基部31b的下端沿与I对连接器10、40彼此的嵌合方向(箭头Zz方向)大致垂直的外方向(箭头X方向)延伸,但不限于此,为从固定部31延伸的构成即可。再者,锁定臂34延伸的方向为从侧板部31c起与I对连接器10、40彼此的嵌合方向(箭头Zz方向)大致垂直的内方向(箭头X方向),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从固定部31起与I对连接器10、40彼此的嵌合方向(箭头Zz方向)大致垂直的内方向(箭头X方向)和外方向(箭头X方向)中的某一方向。另外,说明了所谓的基板对电线的电连接器组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能够适用于基板对基板的电连接器组件。符号说明
I :电连接器组件
10 :插座连接器(一方的连接器)
20 :插座壳体(第I壳体)
30:插座接触件(第I接触件)
31:固定部 31a :水平部31b :基部31c :侧板部
32:接触部
33:基板连接部
34:锁定臂
40 :插头连接器(另一方的连接器)50 :插头壳体(第2壳体)
54:卡止部
55:电线导出口·60 :插头接触件(第2接触件)
65 :锁定增强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由相互嵌合的I对连接器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I对连接器之中的一方的连接器具有绝缘性的第I壳体和安装于该第I壳体的第I接触件, 该第I接触件具备固定部、接触部、基板连接部以及锁定臂,该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I壳体,该接触部从该固定部延伸,该基板连接部从所述固定部延伸,该锁定臂从所述固定部延伸,并在所述I对连接器嵌合时将所述I对连接器之中的另一方的连接器锁定, 该锁定臂沿与所述I对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挠曲,并且,所述锁定臂从所述固定部延伸的方向与所述I对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方向大致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具备水平部、基部以及侧板部,该水平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该基部从该水平部的大致中央部下降,该侧板部从所述水平部的端部下降并固定于所述第I壳体, 所述接触部从所述基部的侧缘起沿与所述I对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方向大致垂直的内方向延伸, 所述基板连接部从所述基部的下端起沿与所述I对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方向大致垂直的外方向延伸, 所述锁定臂从所述侧板部起沿与所述I对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方向大致垂直的内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I对连接器之中的另一方的连接器具备绝缘性的第2壳体和第2接触件,该第2壳体在一端具有电线被导出的电线导出口,该第2接触件安装于该第2壳体,连接至所述电线并与所述第I接触件的接触部接触, 在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电线导出口的附近,设有卡止于所述锁定臂的卡止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被设于所述第2接触件的锁定增强部增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达成电连接器组件(1)的嵌合方向的降低化且插拔耐久性高的电连接器组件(1)。电连接器组件(1)由相互嵌合的1对连接器(10)、(40)构成。一方的连接器(10)具备第1接触件(30)。第1接触件(30)具备锁定臂(34),该锁定臂(34)从固定部(31)延伸,在1对连接器(10)、(40)嵌合时将另一方的连接器(40)锁定。锁定臂(34)沿与1对连接器(10)、(40)彼此的嵌合方向(箭头Zz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箭头Yy方向)挠曲。锁定臂(34)从固定部(31)延伸的方向与1对连接器(10)、(40)彼此的嵌合方向(箭头Zz方向)大致垂直(箭头Xx方向)。
文档编号H01R13/639GK102906945SQ20118002648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8日
发明者小林胜彦 申请人: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