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4245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特别是具备正极板和负极板隔着隔膜卷绕的截面为长圆形的发电元件组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驱动用二次电池,众所周知,有将作为发电元件组的正极和负极双方的板(正负极板)、使正负极板之间隔离的隔膜和电解液收容在金属或树脂制的密闭电池容器中,具有固定于电池容器的与构成发电元件组的两极导通的外部端子的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是这种二次电池中代表性的。
以往,锂离子二次电池较多呈圆柱状的外观,而出于大输出、大容量的要求考虑, 将数十或过百的单电池组合构成电池组或电池模块搭载在车辆上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安装密度(体积容量密度),研究了方形的单电池。
例如,在日本国特开2000-150306号公报公开的电池或电容器中,对收容有电极体(以下称为发电元件组)的方形铝制的外壳本体的开口部覆盖外壳盖,经由垫片卡紧而密闭。外壳盖为酚类树脂制造,在两端部贯穿设置有用于附设集电端子部件的端子附设孔, 在中央部形成有用于注入电解液的电解液注入孔。发电元件组具有在叠层端部未涂敷活性物质混合物且仅集电箔的部分叠层的集电箔叠层部(以下称 为未涂敷部),在与夹着未涂敷部的夹紧集电部件和外部端子之间导通。未涂敷部分别各在3处(参照日本国特开 2000-150306号公报,图4、符号14)在夹着集电箔的方向被施力并电阻焊接。
或者,例如,在日本国特开2007-226989号公报公开的方形电池中,在两端部形成有芯体露出部(以下称为未涂敷部)的电极组(以下称为发电元件组)被收容在长方体状的金属制外装罐中。发电元件组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隔着由微多孔膜构成的带状隔膜,将其涡旋状地卷绕后对最外周以胶带固定并压成扁平状。在其一端部形成有正极未涂敷部, 在另一端部形成有负极未涂敷部。正极、负极的未涂敷部被集束并分别与正极、负极集电体 (以下称为连接板)焊接。即,在将未涂敷部压在连接板的本体部的状态下照射激光束,使未涂敷部与连接板以规定长度被激光焊接。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处于充电或放电状态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荷通过正负极的各电极箔的露出部 (以下称为未涂敷部)连接板的接合部,同时在正极板、负极板的各厚度内在主面方向上移动。正极板、负极板内的电荷的分布不一定均匀,有集中在与未涂敷部的连接板的接合部的倾向。这是由于在带状的发电元件组中,例如电荷从负极板一侧向正极一侧移动时,在宽度方向中心附近与发电元件组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地移动,与此相对,随着接近正极侧接合部,分别向最近的接合部改变方向。
由于在这样的部分(接合部)电流密度比其他部分高,发热量增大,温度局部性地上升。锂离子二次电池温度越高,特性劣化越容易发展,所以接合部附近的活性物质会选择性地提早劣化。
另一方面,如果未涂敷部的带状长边方向的整体区域存在无数的接合部或整体区域存在接合部,则电流密度变得均匀,发热被抑制为最小限度。但是,出于制造上的观点并不是现实的措施。因此,使接合部数量有限的上述公报的技术出于制造上的观点是适当的。
但是,在上述日本国特开2000-150306号公报中,由于不确定相互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在各3处通过焊接接合,各接合部附近的电流密度不均等,不能应对上述问题。此外, 日本国特开2007-226989号公报中,由于保留一定长度地通过激光焊接接合,焊接所需的时间长,热能作用于发电元件组,发电元件组的结构部件中特别不耐高温的隔膜可能会损伤。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课题为提供能够将因温度而发生的劣化抑制在最小限度的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截面为长圆形的发电元件组,其将在沿着长边方向的一侧具有活性物质混合物的未涂敷部的正极板和在沿着长边方向的一侧具有活性物质混合物的未涂敷部的负极板,隔着隔膜且以使上述正负极板的未涂敷部相互配置在相反侧的方式卷绕;电池容器,其收容上述发电元件组;正负极连接板,其一侧与位于上述发电元件组的上述正负极板绕回而成的弯曲部之间的平面部的端部的上述正负极板的未涂敷部分别接合;和正负极外部端子,其固定于上述电池容器,分别与上述正负极连接板的另一侧连接,上述发电元件组的平面部在平面视图中,上述正负极板的未涂敷部与上述正负极连接板的一侧的接合部位的数量各为两个,上述两个接合部位之间的距离, 大于上述发电元件组的上述正负极板卷绕的最内周的长度的1/4,且小于上述发电元件组的上述正负极板卷绕的最外周的长度的1/4。
本发明中,优选构成正负极板的未涂敷部的集电箔,在发电元件组的平面部的端部接触而被集束。此外,优选两个接合部位之间的距离,在正负极板的未涂敷部之间相同。 而且,优选正负极板的未涂敷部与正负极连接板的一侧通过超声波焊接而接合。此外,优选正极连接板和正极外部端子以及负极连接板和负极外部端子,分别由单一部件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使发电元件组的平面部在平面视图中,正负极板的未涂敷部与正负极连接板的一侧的接合部位的数量各为两个,设定两个接合部位之间的距离,大于发电元件组的正负极板卷绕的最内周的长度的1/4,且小于发电元件组的正负极板卷绕的最外周的长度的1/4,由此能够获得使集电箔的整体区域中均等地流过电流,使电流密度变得均匀,防止发电元件组内的局部的发热和随之引起的局部的温度上升,抑制因温度而发生的发电元件组的部分劣化的效果。


图I是本发明能够应用的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发电元件组的一部分展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负极外部端子附近的密封状态的截面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发电元件组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组装状态的截面图,(A)表示超声波焊接前的状态,(B)表示超声波焊接后的状态。
图7是表示发电元件组的正负极板的未涂敷部的接合位置的平面图,(A)表示正负极板卷绕的最外周一周,(B)表示正负极板卷绕的最内周一周。
图8是发电元件组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混合动力电动车使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
(结构)
<整体结构>
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30(以下简称为二次电池30)具有作为电池容器、对角部实施倒圆(R付)的方形(矩形)的通过深冲压法使深度尺寸比开口部的短边尺寸大的有底的电池罐I和平板状的电池盖3。在电池盖3的两端部贯穿设置有圆形的贯通孔3A、3B,在贯通孔3A、3B中,隔着密封部件13A、13B分别插有正负极的外部端子4A、 4B。此外,在电池盖3上形成有用于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口 20,注液口 20被注液栓22密封。 电池罐I、电池盖3均用铝合金制作。
如图2所示,在电池罐I的与底面IA相对的面一侧形成开口 11。被电池罐I和电池盖3划分的长方体状的空间内,发电元件组6和电池盖组件12用作为接合部位的接合部 8A1、8A2、8B1、8B2接合并一体化的发电元件组件50,从开口 11 一侧插入并被收容。电池罐 I和电池盖3构成为轮廓部分一致,轮廓部分无间隙地被焊接密封。
〈发电元件组〉
如图3所示,发电元件组6使正负极板6E、6D夹着隔膜6C扁平状地卷绕。正负极板6E、6D具有在正负极集电箔上涂敷有活性物质混合物的涂敷部6F、6G。在正负极板6E、 6D的沿着长边方向的一侧,分别形成有未涂布活性物质混合物的未涂敷部6A、6B。
未涂敷部6A、6B以发电元件组6的宽度方向上相互为相反一侧的方式位于发电元件组6的与卷绕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部。未涂敷部6A、6B与未涂敷活性物质混合物相应地,与涂敷部6F、6G相比厚度较小。此外,发电元件组6为了在后述的组装工序(组装流程) 中能够不困难地插入并收容在电池罐I内,形成有具有正负极板6E、6D绕回的弯曲部6R和位于弯曲部6R之间的大致平坦的平面部6P的扁平涡旋状(截面长圆形)。
<正负极连接板>
如图2所示,正负极的连接板5A、5B具有形成有圆孔并沿着电池盖3的内底面的水平状的安装部51 (连接板的另一侧),从安装部51大致直角地弯曲,沿着电池罐I的较窄侧面ISl朝向底面IA延伸设置至发电元件组6的下部侧的侧面部52A、52B ;和在侧面部 52A、52B的下半部朝向发电元件组6、即沿着电池罐I的较宽侧面1S2大致直角地弯曲的接合面53A、53B (连接板的一侧)。接合面53A、53B分别在两处接合部8A1、8A2和8B1、8B2与发电元件组6的未涂敷部接合(详情在之后叙述)。正极一侧的连接板5A用铝合金制作,负极一侧的连接板5B用铜合金制作。其中,接合部8A1与接合部8B1、接合部8A2与接合部 8B2分别位于相同的高度位置。
<盖组件>
盖组件12是对于电池盖3使密封部件13、外部端子4A、4B、连接板5A、5B机械地一体化而成的组件。外部端子4A、4B贯通贯通孔3A、3B并分别与正负极的连接板5A、5B的安装部51A、51B连接。如图4所示,在负极一侧,在电池盖3的贯通孔3B安装密封部件13, 对负极连接板5B和负极外部端子4B配置为从上下夹住密封部件13,以使密封部件13以规定量压扁的方式进行压缩,同时使负极连接板5B的安装部51上形成的圆孔中预先贯通的负极外部端子4B的圆筒状下端部向外侧弯曲而构成卡紧部4Ba。由此,使各部件一体化,确保机械强度。此外,对卡紧部分4Ba的周边部实施点焊,确保电导通从而使电流流过焊接部 4Bb。此外,正极一侧也是相同的结构。
通过密封部件13A、13B,实现电池盖3与外部端子4A、4B或与连接板5A、5B的电绝缘,同时防止二次电池30内的电解液经过贯通孔3A、3B漏出、或水分等从外部浸入二次电池30内,确定二次电池30内部的气密。正极一侧的外部端子4A用铝合金制作,负极一侧的外部端子4B用铜合金制作。密封部件13用作为绝缘性树脂的聚苯硫醚(PPS)制作。
〈发电元件组件〉
如图2所示,发电元件组件50是使发电元件组6的正负极未涂敷部6A、6B与盖组件12的正负极连接板5A、5B在加压的同时被超声波接合一体化而成的组件。由此,外部端子4A、4B与发电元件组6机械连接并电连接,发电元件组6被电池盖3机械性地支承。
在正极一侧接合部8AU8A2的两处、在负极一侧8B1、8B2的两处,与接合面53A、 53B垂直的方向存在的所有层的未涂敷部6A、6B —齐接合。与未涂敷活性物质混合物相应地与涂敷部6F、6G相比厚度更小的未涂敷部6A、6B,在接合时通过加压使层间的间隙消除 (成为以集电箔之间接触的方式集束的状态),与涂敷部6F、6G存在的发电元件组6中央部附近相比整体厚度小。加压、接合的未涂敷部6A、6B的各层在发电元件组6的厚度方向(与接合面53A、53B垂直的方向)中央部附近被集束。
此处,对各接合部8A1、8A2、8B1、8B2的位置进行说明。
如图5所不,发电兀件组6使隔膜6C、负极板6D、隔膜6C、正极板6E四层叠层以扁平涡旋状卷绕。由于分别具有一定的厚度,发电元件组6中卷绕正负极板6E、6D的最外周长度LOUT比发电元件组6中卷绕正负极板6E、6D的最内周长度LIN长。此外,在发电元件组6中,在卷绕开始端部和卷绕结束端部卷绕有数周隔膜6C,图5中将其抽象。
图7 (A)表示发电元件组6的最外周I周部分的平面图,图7 (B)表示最内周I 周部分的平面图。如图7 (么)、(8)所示,接合部841、8么2、881、882分别各存在两个。接合部8A1与接合部8A2的定点间距离、以及接合部8B1与接合部8B2的定点间距离设定为大于发电元件组6的最内周长度LIN的1/4,且小于最外周长度LOUT的1/4。
此外,邻接的接合部8A1与接合部8A2的间隔DA均相同,邻接的接合部8B1与接合部8B2的间隔DB均相同。这是由于与接合面53A、53B垂直的方向存在的未涂敷部6A、 6B 一齐接合,卷绕一周之间产生两处一齐接合的部分。即,例如接合部8A1,在发电元件组 6卷绕的状态下在平面视图中存在于同一部位(其他接合部8A2、8B1、8B2也是相同的)。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间隔DA设定为与间隔DB相同。如图7 (A)所示,最外周邻接的同一6接合部之间的间隔DAOUT、DBOUT比间隔DA、DB大。另一方面,如图7 (B)所示,最内周的邻接的同一接合部之间的间隔DAIN、DBIN比间隔DA、DB小。
(组装流程)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30的组装流程。其中,本发明不限于以下所示的组装流程。
< 概要 >
组装流程包括在电池盖3上固定密封部件13A、13B、连接板5A、5B、外部端子4A、4B 制作电池盖组件12的盖组件组装步骤,将正负极板6E、6D和两片隔膜6C卷绕整形,形成发电元件组6的发电元件组组装步骤,将发电元件组6与电池盖组件12的连接板5A、5B电接合并机械接合制作发电元件组件50的发电元件组件组装步骤,将发电元件组件50插入电池罐I内、将电池罐I和电池盖3焊接接合并注入电解液的密封步骤。
<盖组件组装步骤>
如图2所示,在电池盖3的两处贯通孔3B安装密封件13B,将外部端子4A、4B插入密封件13B。在插入的外部端子4A、4B的电池内侧的前端部,通过连接板5A、5B上预先设置的贯通孔,将该部分卡紧固定。外部端子4A与连接板5A以及外部端子4B与连接板5B通过对卡紧部4Ba进一步施加焊接而使电连接、机械连接更牢固(焊接部4Bb)。由此制作电池盖组件12。外部端子4A与连接板5A以及外部端子4B与连接板5B直接接触并被焊接,因此成为电导通状态。此外,由于它们与电池盖3隔着绝缘性的密封件13B相接,所以为电绝缘的状态。此外,通过卡紧和焊接的作用,均机械性地一体化。
<发电元件组组装步骤>
使正极板6E和负极板6D隔着隔膜6C卷绕而形成发电元件组6,成型为截面长圆形。即,如图3所示,按隔膜6C、负极板6D、隔膜6C、正极板6E的顺序叠层,从一侧起卷绕而使得截面成为长圆形。此时,使正极板6E的未涂敷部6A与负极板6D的未涂敷部6B相互配置在相反一侧。此外,在卷绕开始部分和卷绕结束部分,仅卷绕数周隔膜6C。
正极板6E的正极集电箔由铝箔构成,使用含有锰酸锂等含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物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混合物,在正极集电箔上大致均等且大致均匀地涂布。正极活性物质混合物中,除了正极活性物质以外,还混合了碳材料等导电材料和聚偏氟乙烯(以下简称为PVDF)等粘合剂(粘结材料)。将正极活性物质混合物涂敷到正极集电箔时,对正极活性物质混合物用N-甲基吡咯烷酮(以下简称为NMP)等分散溶剂进行粘性调整。此时形成未涂敷部6A。涂敷正极活性物质之后,将正极板6E干燥,进一步用辊压机进行密度调整。
负极板6D的负极集电箔由铜箔构成,使用能够可逆地吸收-释放锂离子的石墨等碳材料的物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混合物,在负极集电箔上大致均等且均匀地涂布。负极活性物质混合物中,除了负极活性物质以外,还混合有乙炔炭黑等导电材料和PVDF等粘合剂。将负极活性物质混合物涂敷到负极集电箔时,对负极活性物质混合物用NMP等分散溶剂进行粘性调整。此时形成未涂敷部6B。将负极活性物质混合物涂敷到负极集电箔后,将负极板6D干燥,进一步用辊压机进行密度调整。
此外,为了在卷绕正极板6E和负极板6D时,在卷绕的最内周和最外周,在卷绕方向上使正极板6E不从负极板6D突出,将负极板6D的长度设定为比正极板6E的长度更长。 此外,为了使正极板6E和负极板6D的涂敷部6F、6G之间不接触,使隔膜6C在二者重叠的宽度方向上比二者更宽。
<发电元件组件组装步骤>
如图6 (A)所示,准备盖组件组装步骤中构成的电池盖组件12B和发电元件组组装步骤中构成的发电元件组6,使用未图示的夹具对二者定位。接着,如图6 (B)所示,使构成未涂敷部6B的集电箔接近发电元件组6的厚度方向中心一侧并密合。然后,使连接板 5B与未涂敷部6B的最表面接触,用薄片200和砧座201向箭头的方向加压,同时对于接触面在水平方向上施加超声波振动而使未涂敷部6B的各层与连接板5B —齐接合。由此制作发电元件组件50。发电元件组6与外部端子4B通过连接板5B电接合并机械接合。之后, 释放薄片200和砧座201,完成步骤。
此外,接合部8B1与8B2的接合,如上所述地同时进行的情况下,存在每一处在时间上错开进行的情况。此外,未涂敷部6A和连接板5A与未涂敷部6B和连接板5B同样地接合。
<密封步骤>
如图2所示,将发电元件组件组装步骤中制作的发电元件组件50插入电池罐I 内,将电池盖3的周边边缘与电池罐I的开口 11接合,使接合面上不产生间隙地用夹具加压。接着,向电池盖3与电池罐I的周边边缘的接合面照射激光束,同时沿着接合面在整周扫描,使电池罐I与电池盖3接合。
之后,从注液口 20注入电解液。能够使用例如在碳酸乙烯酯等碳酸酯类有机溶剂中溶解有六氟磷酸锂(LiPF6)等锂盐的非水电解液作为电解液。为了使电解液均等且高效地浸溃至发电元件组6的内周部分,也可以采取使电池罐I内的压强预先减压至相对低于电池外周的压强的措施等。注液后,用注液栓22将注液口 20盖严并将注液口 20与注液栓 22的对齐面外周激光焊接而气密密封。
(作用效果等)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30的作用效果等。
如图8所示,在将卷绕的发电元件组6展开的状态下,邻接的接合部8A1与接合部 8A2的间隔DA、以及邻接的接合部8B1与8B2的间隔DB,在发电元件组6的整个区域(即从最内周到最外周)为相同的值,而最内周邻接的同一接合部之间的间隔DAIN与最外周邻接的同一接合部之间的间隔DAOUT中,间隔DAOUT大,间隔DBIN与间隔DBOUT中,间隔DBOUT 大。此外,从最内周到最外周,邻接的同一接合部之间的间隔是间隔DAIN与间隔DAOUT之间的值和间隔DBIN与间隔DBOUT之间的值,并且连续地逐渐增大。从而,在发电元件组6 的最内周和最外周之间的部分,间隔DA与邻接的同一接合部之间的间隔相等。
S卩,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30,能够出现在卷绕的发电元件组6的最内周与最外周之间的部分,邻接的多个接合部8AU8A2或8B1、8B2的间隔大致相等的理想的状态。此外,具备从该部分起到最内周和到最外周逐渐远离理想状态(即从间隔大致相等的状态偏离)的性质。
结果,在最内周与最外周之间的较多的部分能够使各接合部附近的电流密度大致均等,将发热的分布抑制为最小限度。此外,能够将因温度而发生的活性物质的劣化抑制为最小限度。进而,由于电流密度变得均匀,电池反应在发电元件组整体变得均衡,能够防止局部电流引起的锂的树枝状晶体析出导致的微小短路。
此外,各接合部的接合不使用激光焊接而是使用超声波接合,因此不会发生隔膜热损伤这样的问题。此外,由于不需要采用不现实的将未涂敷部整个区域接合的方法,生产效率优良,能够确保批量生产性。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方法,出于用正负极的两个接合板5A、5B悬架发电元件组6的结构的机械的观点而言是最稳定的方法。S卩,由于发电元件组6的平面部6P方向视图下各接合部在上下左右均位于对象的位置,即使搭载有二次电池30的车辆的振动等作用于二次电池30,也能够使发电元件组6的各部分与接合板5A、5B的相对位置关系总是维持恒定,防止因相对位置关系变化而导致产生局部应力,所以也能够确保各接合部8A1、 8A2、8B1、8B2的机械的疲劳强度。
其中,以上说明了能够应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如下所述地变形实施。
(I)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锂离子二次电池30,本发明不限于此,能够应用于一般的二次电池。
(2)上述实施方式中,分别例示了锰酸锂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石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能够使用通常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只要使用是能够嵌/脱锂离子的材料、且预先嵌入有充分的量的锂离子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即可,也可以使用将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晶体中的锂或过渡金属的一部分用其以外的元素置换或掺杂的材料。
(3)此外,对于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晶体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具有尖晶石类、层状类、橄榄石类中的任一种晶体结构。另一方面,石墨以外的负极活性物质能够列举例如焦炭和非晶碳等碳材料,其微粒形状也可以是鳞片状、球状、纤维状、块状等,不特别限定。
(4)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导电材料和粘合剂不特别限定,也能够使用通常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任一种导电材料和粘合剂。本实施方式以外能够使用的粘合剂能够列举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丁二烯、丁基橡胶、丁腈橡胶、丁苯橡胶、聚硫橡胶、硝化纤维、氰乙基纤维素、各种乳胶、丙烯腈、氟乙烯、偏氟乙烯、氟化丙烯、氟化氯丁二烯等的聚合物及其混合物等。
(5)上述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LiPF6溶于碳酸乙烯酯等碳酸酯类有机溶剂的非水电解液,但也可以使用以一般的锂盐为电解质、将其溶于有机溶剂的非水电解液,本发明不特别限定使用的锂盐和有机溶剂。例如能够使用LiC104、LiAsF6, LiBF4, LiB(C6H5)4, CH3SO3Li, CF3SO3Li等或其混合物作为电解质。能够使用碳酸二乙酯、碳酸丙烯酯、1,2- 二乙氧基乙烷、Y-丁内酯、环丁砜、丙腈等或将它们中的两种以上混合的混合溶剂作为有机溶剂。
(6)电池罐I或电池盖3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铝合金,例如也可以用施加了镀镍的钢或不锈钢合金制作。
(7)密封部件13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示的聚苯硫醚(PPS),也可以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或全氟烷氧基树脂(PFA)等绝缘性树脂制作。
(8)密封部件13可以不预先作为分开的部件,而可以通过射出成型而形成。例如, 可以在使电池罐I与外部端子4A、4B保持固定间隔的状态下,在间隙中使PPS或PBT等树脂材料射出成型而形成密封部件13。通过射出成型,电池盖3与外部端子4A、4B的相对位置被固定,确保了二者之间的绝缘,并且实现了气密。在这样的状况下,能够使外部端子4A 和连接板5A (以及4B和5B)为单一的部件,能够削减部件个数和组装工序数。另一方面, 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连接板5A、5B作为单一的部件例示,但也可以通过将多个部件电连接、 机械连接而构成。
(9)从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应用于使正负极连接板与未涂敷部在两处接合的具有各种结构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和其他二次电池。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由于本发明提供了能够将因温度发生的劣化抑制在最小限度的二次电池,有助于二次电池的制造、销售,因此具有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权利要求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为长圆形的发电元件组,其将在沿着长边方向的一侧具有活性物质混合物的未涂敷部的正极板和在沿着长边方向的一侧具有活性物质混合物的未涂敷部的负极板,隔着隔膜且以使所述正负极板的未涂敷部相互配置在相反侧的方式卷绕;电池容器,其收容所述发电元件组;正负极连接板,其一侧与位于所述发电元件组的所述正负极板绕回而成的弯曲部之间的平面部的端部的所述正负极板的未涂敷部分别接合;和正负极外部端子,其固定于所述电池容器,分别与所述正负极连接板的另一侧连接, 所述发电元件组的平面部在平面视图中,所述正负极板的未涂敷部与所述正负极连接板的一侧的接合部位的数量各为两个,所述两个接合部位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发电元件组的所述正负极板卷绕的最内周的长度的1/4,且小于所述发电元件组的所述正负极板卷绕的最外周的长度的1/4。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正负极板的未涂敷部的集电箔,在所述发电元件组的平面部的端部接触而被集束。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接合部位之间的距离,在所述正负极板的未涂敷部之间相同。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板的未涂敷部与所述正负极连接板的一侧通过超声波焊接而接合。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连接板和所述正极外部端子以及所述负极连接板和所述负极外部端子,分别由单一部件构成。
全文摘要
提供能够将因温度发生的劣化抑制为最小限度的二次电池。二次电池(30)中,使在沿着长边方向的一侧形成有活性物质混合物的未涂敷部的正极板和在沿着长边方向的一侧形成有活性物质混合物的未涂敷部的负极板隔着隔膜卷绕的截面长圆形的发电元件组(6)收容在电池容器内。发电元件组(6)的平面部在平面视图中,正负极板的未涂敷部与正负极连接板的接合面(53)的接合部位的数量分别为两处(8A1、8A2和8B1、8B2),将两处接合部位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大于发电元件组(6)的最内周的长度的1/4,且小于最外周的长度的1/4。
文档编号H01M2/26GK102947975SQ20118003045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1日
发明者河野龙治 申请人: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