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充电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4701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装置,充电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得回转体和其他部件电气连接的连接装置,设有该连接装置的充电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充电辊,显影辊,转印辊等被施加电压的回转体。以往,将碳纤维等导电性材料分散在塑料材料中,使得支承回转体的轴承部件具有导电性,通过轴承部件电气连接回转体和电源装置。使得电极与回转体的轴的一端点接触,电气连接回转体和电源装置。 图29 (a)说明轴承部件IlOx和回转体的轴6a的接触状态。图29 (b)表示在轴承部件IlOx和回转体的轴6a的接触处夹有垃圾的状态。如图29(a)所示,轴承部件IlOx的贯通孔IlOa支承回转体的轴6a,贯通孔IlOa的内径比轴6a的外径大,使得回转体平滑地回转。因此,回转体的轴6a仅仅与轴承部件IlOx的贯通孔IlOa的重力方向下侧接触。若在轴承部件IlOx和轴6a的接触处夹入垃圾等异物X,则如图29 (b)所示,轴6a与轴承部件I IOx脱离,轴承部件I IOx和轴6a的导电性受到损害,引起导通不良。即使构成为使得电极与回转体的轴6a的一端点接触,若在轴和电极间夹入异物,则导电性受到损害,引起导通不良。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使得电极与作为回转体的充电辊的轴的一端点接触,向充电辊供电的结构,以及通过轴承部件向充电辊供电的结构。图30是专利文献I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如图所不,充电棍6与感光体3对向配置,电极105与充电棍6的轴6a的一端部6b点接触,电源装置106用于对充电辊6施加充电偏压,与电源装置106连接的配线部件在中途分叉,一方的配线部件104a与电极105连接,另一方的配线部件104b与导电性的轴承部件IlOx连接。由此,电源装置106的充电偏压从通过电极105供电的第一供电路径以及通过轴承部件IlOx供电的第二供电路径向充电辊供电。其结果,即使例如在电极105和充电辊6的轴端部6b之间夹有垃圾,第一供电路径产生导通不良,只要维持轴承部件IlOx和轴6a的接触状态,就能维持充电辊6和电源装置106之间的电气的连接状态。因此,与只具有一条供电路径的结构相比,能抑制导通不良。但是,在专利文献I的构成中,需要设有用于与轴承部件IlOx连接的配线部件104b,以及用于与电极105连接的配线部件104a,存在配线空间比只具有一条供电路径的结构大的课题。另外,作为轴承部件ΙΙΟχ,需要使用将导电性材料分散在塑料材料中的导电性的轴承部件ΙΙΟχ,还存在装置成本上升的课题。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32674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省空间化、且能一边抑制装置成本上升一边抑制导通不良的连接装置,设有该连接装置的充电装置,图像形成装
置及处理卡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I) 一种连接装置,设有与回转体的轴的一端部相接的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回转体和其它部件之间,其特征在于构成为上述连接端子和上述回转体的轴的一端部或周面在多处接触或线接触;设有姿势变化手段,使得上述连接端子和回转体的姿势变化,以便维持与上述回转体的接触关系。
(2)在上述技术方案(I)所述的连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回转体和上述连接端子的某一方在向另一方侧赋能的状态下,上述回转体的轴端部和上述连接端子接触。(3)在上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连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姿势变化手段使得上述连接端子的姿势变化;上述姿势变化手段是保持上述连接端子的螺旋弹簧。(4)在上述技术方案(1)-(3)中任一个所述的连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接端子和上述回转体的轴的多个接触处之中至少一处,设有研磨上述回转体轴的研磨部。(5)在上述技术方案(1)-(4)中任一个所述的连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端子具有截面为V字状的槽部,使得上述回转体的轴的一端部与构成上述V字状槽部的二个斜面即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接。(6)在上述技术方案(5)所述的连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使得上述V字状槽部的槽最深部沿着重力方向延伸。(7)在上述技术方案(5)所述的连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端子与能朝着相对轴向正交方向移动的回转体的一端部相接,上述V字状槽部开口,使得随着回转体的轴移动,回转体的轴的端面的二点沿着V字状槽部的内侧槽滑动。(8)在上述技术方案(7)所述的连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回转体的与上述连接端子相接的轴端部设为球面;相对上述回转体移动方向,使得上述V字状槽部的斜面的开口角度不同。(9)在上述技术方案(5)-(8)中任一个所述的连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回转体的与上述连接端子相接的轴端部设为球面;使得上述V字状槽部的第一斜面的第一斜角和第二斜面的第二斜角不同。(10)在上述技术方案(1)-(3)中任一个所述的连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端子具有截面为V字状的槽部,使得上述回转体的周面与构成上述V字状槽部的二个斜面相接。(11) 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辊,与像载置体对向配置;电源装置,对上述充电辊施加所定电压;以及连接手段,电气连接上述电源装置和充电辊;其特征在于
使用技术方案(1)-(10)中任一个记载的连接装置,作为上述连接手段。(12)在上述技术方案(11)所述的充电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装置,与上述充电辊的轴的一端相接;以及第二连接装置,与上述充电辊的轴的另一端相接。(13) —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像载置体;回转体,配置在像载置体周围,从电源装置对其施加电压;以及连接手段,电气连接上述回转体和上述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技术方案(I)-(IO)中任一个记载的连接装置,作为上述连接手段。(14)在上述技术方案(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装置,与上述回转体的轴的一端相接;以及第二连接装置,与上述回转体的轴的另一端相接。(15)在上述技术方案(13)或(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回转体是充电辊、转印辊、以及显影辊中某个。(16)在上述技术方案(13)-(15)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回转体的与上述连接端子接触侧的端部设为球面。(17) 一种处理卡盒,将像载置体,配置在像载置体周围、从电源装置对其施加电压的回转体,以及电气连接上述回转体和上述电源装置的连接手段支承为一体,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能装卸;其特征在于使用技术方案(I)-(IO)中任一个记载的连接装置,作为上述连接手段。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按照本发明,连接端子和回转体的轴的一端部或周面在多处接触或线接触,设有姿势变化手段,使得连接端子和回转体的姿势变化,以便维持与回转体的接触关系。由此,即使在连接端子和回转体的轴的多个接触处的一部分夹有垃圾等异物,在该处连接端子和轴脱离,也能使得连接端子或回转体的姿势变化,维持其它处的连接端子和回转体的接触关系,以便维持与回转体的端面的接触关系。由此,即使在连接端子和回转体的轴的接触处的一部分夹有垃圾等异物,也不会产生导通不良,能确保稳定导通。另外,即使在连接端子和轴的接触处夹有垃圾等异物,由于上述作用,维持连接端子和轴的导通,因此,没有必要在连接端子和轴的接触处夹有异物时为确保回转体和其它部件导通,除了通过连接端子的导通路径以外,再设置另外的导通路径。因此,与专利文献I记载的构成不同,没有必要在连接端子和轴的接触处夹有异物时为确保导通,对导电性轴承部件也施以配线,设置通过导电性轴承部件的导通路径。因此,能消除与轴承部件连接的配线,与专利文献I记载的构成相比,能减小配线空间。作为轴承部件,没有必要使用导电性装置,能设为仅由塑料材料构成的简单结构的轴承部件,因此,与专利文献I记载的构成相比,能使得装置廉价。


图I是表示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的概略构成图。图2是表示该打印机的Y用处理卡盒的放大构成图。
图3是表示该处理卡盒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该处理卡盒的显影单元的立体图。图5是表不感光体和充电棍周边结构的概略构成图。图6是电极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电极部件周边的放大构成图。图8是表示电极部件和螺旋弹簧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充电辊的轴端部和电极部件相接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充电辊的轴端部和电极部件相接状态的模式图。图11是表示在充电辊两端部设有电极部件的实施例的概略构成图。图12是表示充电辊的轴端部为平面场合的轴端部和电极部件相接状态的模式图。图13是表示将本发明适用于二次转印辊供电的例子的概略构成图。图14是第二实施例的电极部件的立体图。图15是说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极部件和二次转印辊的轴端部的接触状态的模式图。图16表示二次转印辊轴端部与V字槽部的斜面的接触处。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电极部件和充电辊的轴端部的接触状态的模式图。图18表示充电辊轴端部与V字槽部的斜面的接触处。图19是表示具有变形例I的电极部件的特征点和变形例2的电极部件的特征点的电极部件和二次转印辊轴端部的接触状态的模式图。图20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充电辊的轴端部与设有研磨部的电极部件相接状态的立体图。图21是设有研磨部的电极部件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充电辊的轴端部与设有研磨部的电极部件相接状态的模式图。图23表示使得电极部件的V字状槽部的斜面与轴周面相接的实施例。图24是表示第五实施例的电极部件和二次转印辊轴端部的接触状态的模式图。图25是表示使得第五实施例的电极部件的槽宽不同构成的与二次转印辊轴端部的接触状态的模式图。图26是表示第六实施例的电极部件和二次转印辊轴端部的接触状态的模式图。图27是在二次转印辊轴端部设有二个突起,将电极部件与二次转印辊轴端部的对向面设为平面结构的与二次转印辊轴端部的接触状态的模式图。图28是表示第七实施例的电极部件和充电辊轴端部的接触状态的模式图。图29 (a)说明轴承部件和回转体的轴的接触状态,图29 (b)表示在轴承部件和回转体的轴的接触处夹有垃圾的状态。图30是以往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作为适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说明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以下,简记为“打印机”)的一实施例,在以下实施例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位置,形状,数量,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先说明本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的基本构成。图I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200的概略构成图。在该图中,打印机200设有用于形成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以下,简记为“Y、C、M、K”)的调色剂像的四个处理单元1Y、1C、1M、1K。上述处理单元使用互不相同色的Y、C、M、K调色剂,作为图像形成物质,除此以外构成相同。若以用于形成Y调色剂像的处理单元IY为例,则如图2所示,设有感光体单元2Y以及显影单元7Y。上述感光体单元2Y以及显影单元7Y如图3所示,作为处理单元1Y,一体地相对打印机200本体装卸。但是,在从打印机本体卸下状态下,如图4所示,作为显影手段的显影单元7Y能相对没有图示的感光体单元2Y装卸。在上述图2中,感光体单元2Y包括作为潜像载置体的鼓状感光体3Y,鼓清洁装置4Y,没有图示的消电装置,充电装置5Y等。
作为充电手段的充电装置5Y使得由没有图示的驱动手段驱动按图示顺时钟方向回转的感光体3Y表面均一带电。在该图中,表示充电装置5Y,由没有图示的电源对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6Y施加充电偏压,驱动充电辊6Y朝图示逆时钟方向回转,使得充电辊6Y接近感光体3Y,使得感光体3Y均一带电。也可以使用使得充电刷相接的装置代替充电辊6Y。也可以使用充电方式使得感光体3Y均一带电的装置,如电晕式充电器。由充电装置5Y充电均一带电的感光体3Y的表面由从光写入单元发出的激光曝光扫描,载置Y用静电潜像。作为显影手段的显影单元7Y包括配设第一运送螺旋8Y的第一剂收纳部9Y。还包括配设由透磁率传感器构成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以下,称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Y,第二运送螺旋11Υ,显影辊12Υ,刮板13Υ等的第二剂收纳部14Υ。在上述二个剂收纳部内收纳由磁性载体和负带电性的Y调色剂构成的没有图示的Y显影剂。第一运送螺旋8Υ由没有图示的驱动手段驱动回转,将第一剂收纳部9Υ内的Y显影剂沿着与纸面正交方向,从前侧向里侧运送。接着,经没有图示的设在第一剂收纳部9Υ和第二剂收纳部14Υ之间的分隔壁的连通口,进入第二剂收纳部14Υ内。第二剂收纳部14Υ内的第二运送螺旋IlY由没有图示的驱动手段驱动回转,将Y显影剂从图示里侧向前侧送。运送图中的Y显影剂由固定在第二剂收纳部14Υ底部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IOY检测其调色剂浓度。在这样运送Y显影剂的第二运送螺旋IlY的图示上方,以与第二运送螺旋IlY平行的姿势配设作为显影部件的显影辊12Υ。该显影辊12Υ在被驱动朝逆时钟方向回转的由非磁性管构成的显影套15Υ内内包磁辊16Υ。由第二运送螺旋IlY运送的Y显影剂的一部分因螺旋IlY磁辊16Υ产生的磁力汲取到显影套15Υ表面。并且,刮板13Υ配设为与显影套15Υ保持所定间隙,Y显影剂由该刮板13Υ限制其层厚后,被运送到与感光体3Υ对向的显影区域,使得Y调色剂附着到感光体3Υ上的Y用静电潜像。由于该附着,在感光体3Υ上形成Y调色剂像。因显影消耗Y调色剂的Y显影剂伴随显影辊12Υ的显影套15Υ的回转,回到第二运送螺旋IlY上。然后,若运送到图示前端,则经过没有图示的连通口回到第一剂收纳部9Υ内。由调色剂浓度传感器IOY检测到的Y显影剂的透磁率的检测结果,作为电压信号送向控制部17。Y显影剂的透磁率表示与Y显影剂的Y调色剂浓度相关,因此,调色剂浓度传感器IOY输出与Y调色剂浓度相对应的值的电压。上述控制部设有RAM,其中存储作为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IOY输出的输出电压的目标值的Y用Vtref,以及作为从搭载在其他显影单元的C、Μ、K用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输出的输出电压的目标值的C用Vtref,M用Vtref,K用Vtref的数据。关于Y用显影单元7Υ,比较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IOY输出的输出电压的值和Y用Vtrefdga Y用调色剂供给装置运转与比较结果相对应的时间。通过该驱动,对于伴随显影消耗Y调色剂使得Y调色剂浓度降低的Y显影剂,在第一剂收纳部9Υ供给合适量的Y调色剂。因此,第二剂收纳部14Υ内的Y显影剂的Y调色剂浓度维持在所定范围内。即使其他色用的处理单元1C、1M、1K内的显影剂也能实施同样的调色剂供给控制。形成在感光体3Y上的Y调色剂像中间转印到中间转印带。感光体单元2Y的鼓清洁装置4Y除去经中间转印工序后残留在感光体3Y表面的调色剂。由此施以清洁处理的感光体3Y表面由没有图示的消电装置消电。通过该消电,感光体3Y表面被初始化,备作此后形成图像。在图I中,即使其他色用的处理单元1(、謹、11(,也同样在感光体3(、31、31(上形成C、M、K用调色剂像,中间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在处理单元1Y、1C、1M、1K的图示下方,配设光写入单元20。作为潜像形成手段的 光写入单元20将根据图像信息发射的激光L照射在各处理单元1Y、1C、1M、IK的感光体3Y、3C、3M、3K。由此,在感光体3Y、3C、3M、3K上形成Y、C、M、K用的静电潜像。光写入单元20 —边通过由电机驱动回转的多面镜21使得从光源发射的激光L偏转,一边通过多个光学透镜及反光镜照射感光体3Y、3C、3M、3K。也可以采用LED阵列进行光扫描,代替上述结构。在光写入单元20的下方,配设第一供纸盒31,第二供纸盒32,配设为在铅垂方向重叠。在上述供纸盒内,分别收纳作为记录部件的记录纸P,以多张叠合记录纸状态收纳,使得最上面的记录纸P与第一供纸辊31a,第二供纸辊32a分别相接。若由没有图示的驱动手段驱动第一供纸辊31a朝着逆时钟方向回转,则第一供纸盒31内最上面的记录纸P朝着配设在盒的图示右侧方沿铅垂方向延伸的供纸通道33排出。若由没有图示的驱动手段驱动第二供纸辊32a朝着逆时钟方向回转,则第二供纸盒32内最上面的记录纸P朝着供纸通道33排出。记录纸P也可以设置在手工供纸盘113,手工供纸盘113能朝着图示箭头方向回转收纳。若通过驱动装置使得第三供纸辊逆时钟方向回转,则最上面的记录纸P从手工供纸盘113取出,通过手工供纸通道111朝着供纸通道33运送。在供纸通道33内,配设多个运送辊对34,送入供纸通道33的记录纸P —边夹入上述运送辊对34的辊间,一边从图示下侧向着上侧在供纸通道33内运送。在供纸通道33的末端配设一对定位辊35。若从运送辊对34送来的记录纸P夹入一对定位棍35的棍之间,则该定位棍对35立刻暂时停止两棍回转。接着,在合适时间将记录纸P向着二次转印夹持部送出。在各处理单元1Y、1C、1M、1K的图示上方,配设转印单元40,其边架设作为环状移动体的中间转印带41,边沿图示逆时钟方向环状移动。作为转印手段的转印单元40除了中间转印带41,还设有带清洁单元42,第一托架43,第二托架44等。另外,还设有四个一次转印辊45Y、45C、45M、45K,二次转印背撑辊46,驱动辊47,辅助辊48,张力辊49等。中间转印带41 一边由上述八个棍架设,一边通过驱动上述驱动棍47回转,朝着图示逆时钟方向环状回转。作为转印部件的四个一次转印辊45Y、45C、45M、45K和感光体3Y、3C、3M、3K之间夹入这样环状移动的中间转印带41,分别形成一次转印夹持部。并且,对中间转印带41的背面(环内周面)施加与调色剂逆极性(例如正极性)的转印偏压。中间转印带41在伴随该环状移动顺序通过Y、C、M、K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的过程中,在其表面叠合感光体3Y、3C、3M、3K上的Y、C、Μ、K调色剂像,进行一次转印。由此,在中间转印带41上形成四色叠合调色剂像(以下简记为“四色调色剂像”)。二次转印辊50配设在中间转印带41的环外侧,二次转印背撑辊46与该二次转印辊50之间夹入中间转印带41,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定位辊对35使得夹入其辊间的记录纸P在能与中间转印带41上的四色调色剂像同步的时刻,向着二次转印夹持部送出。二次转印偏压施加在二次转印辊50上,中间转印带16上的四色调色剂像受到形成在二次转印辊50和二次转印背撑辊46之间的二次转印电场及夹持压力的影响,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内一下子二次转印在记录纸P上。与记录纸P的白色互相配合,成为彩色调色剂像。在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后的中间转印带41上附着有没有转印到记录纸P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其由带清洁单元42清除。带清洁单元42使得清洁刮板42a与中间转印带41的表面相接,由此刮取除去带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在二次转印夹持部的图示上方,配设定影单元60。该定影单元60设有内包卤素灯等发热源的加压加热辊61以及定影带单元62。定影带单元62包括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带64,内包卤素灯等发热源的加热辊63,张力辊65,驱动辊66等。并且,通过加热辊63,张力辊65,驱动辊66 —边架设环状定影带64,一边朝着图示逆时钟方向环状移动。在该环状移动过程中,定影带64由加热辊63从背面侧加热。在这样被加热的定影带64的架设加热辊63处,驱动朝着顺时钟方向回转的加压加热辊61从表面侧相接。由此,形成加压加热辊61和定影带64相接的定影夹持部。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记录纸P从中间转印带41分离后,送入定影单元60内。在边被夹入定影单元60的定影夹持部边从图示下侧向着上侧运送的过程中,由定影带64加热,挤压,使得彩色调色剂像定影。这样施以定影处理的记录纸P经排纸辊对67的辊之间后,向机外排出。在打印机本体的框体上面,形成码放部68,由排纸辊对67排出到机外的记录纸P顺序码放在该码放部68。翻转单元70设置在装置201的一端。当记录纸P堵塞时,为了取出记录纸P,可以沿着虚线箭头方向回转开放翻转单元70。翻转单元70使得记录纸P翻转,以便进行双面印刷,使得记录纸P通过翻转通道72,再次向二次转印夹持部运送。在转印单元40的上方,配设收纳Y、C、M、K调色剂的四个调色剂卡盒100Y、100C、100M、100K。调色剂卡盒100Y、100C、100M、100K内的Y、C、Μ、K调色剂合适地供给处理单元1Υ、1C、1Μ、IK的显影单元7Y、7C、7M、7K。上述调色剂卡盒100Y、100C、100M、100K与处理单元1Y、1C、1M、IK独立,能相对打印机本体装卸。图5是表不感光体和充电棍6周边结构的概略构成图。如图所不,充电棍6的轴6a回转自如地支承在轴承部件110上。充电辊6的轴6a的一方的轴端部6b (图示左侧端部)成为球面状。作为连接端子的电极部件160与作为另一部件的电源装置170连接,该电极部件160与上述球面状的轴端部6b相接。轴承部件110支承作为回转体的充电辊6的轴6a,该轴承部件110仅仅由不含有导电性材料等的塑料材料构成。图示符号80表示连接装置。
图6是电极部件160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电极部件160周边的放大构成图,图8是表示电极部件160和螺旋弹簧180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连接装置使得作为回转体的充电辊6和作为另一部件的电源装置170电气连接,该连接装置包括作为连接端子的电极部件160以及作为姿势变化手段的螺旋弹簧180,所述姿势变化手段使得电极部件160的姿势变化,以便维持与充电辊的接触关系。电极部件160由含有炭黑等导电性物质的导电性树脂或金属构成。电极部件160包括截面V字状的V字状槽部161。如图7所示,电极部件160保持在螺旋弹簧180上。具体地说,电极部件160设有突起部166,如图8所示,将突起部166插入嵌合在螺旋弹簧180中,电极部件160保持在螺旋弹簧180。螺旋弹簧180的与电极部件160插入侧相反侧,安装在设于装置本体的弹簧承受座181上。这样,通过将电极部件160保持在螺旋弹簧180,电极部件160如图8所示,能使得绕X轴、绕Y轴、绕Z轴的姿势变化。S卩,螺旋弹簧180通过扭转变形能使得电极 部件160绕X轴回转,螺旋弹簧180通过朝Y轴方向倾斜能使得电极部件160绕Z轴回转,螺旋弹簧180通过朝Z轴方向倾斜能使得电极部件160绕Y轴回转。这样,通过将电极部件160保持在螺旋弹簧180,能使得电极部件160姿势绕X轴、绕Y轴、绕Z轴地变化,如后所述,能使得充电辊6的轴端部6b与V字状槽部161的两斜面161a相接。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弹簧180通过扭转变形能使得电极部件160绕X轴回转,姿势变化,但是,也可以将电极部件160回转自如地保持在螺旋弹簧180,使得电极部件160绕X轴姿势变化。若充电辊6的轴端部6b与电极部件160相接,则保持电极部件160的螺旋弹簧180朝着离开充电辊6的方向挠曲,电极部件160成为朝图示箭头A方向倾斜的状态。由此,电极部件160通过螺旋弹簧180以向着充电辊6侧赋能的状态与充电辊6的轴端部6b相接。图9是表示充电辊6的轴端部6b和电极部件160相接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充电辊6的轴端部6b和电极部件160相接状态的模式图。如图所示,充电辊6的轴端部6b与电极部件160的V字状槽部161的斜面161a相接。当使得电极部件160和充电辊6的轴端部6b相接时,如图示虚线Zl所示,V字状槽部161的棱线部161b偏离充电棍6的轴中心线场合,成为充电棍6的轴端部6b仅与电极部件160的一斜面161a相接的状态。这种场合,电极部件160和轴端部6b成为一点接触,若在该接触部夹入垃圾等异物,则存在发生通电不良的危险。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极部件160保持在螺旋弹簧180上,因此,当使得电极部件160和充电辊6的轴端部6b相接时,即使V字状槽部161的棱线部161b偏离充电辊6的轴中心线,螺旋弹簧180扭转变形使得电极部件160按图8所示绕X轴回转,或螺旋弹簧180朝Z轴方向挠曲,使得电极部件160朝Z轴方向滑动,能使得V字状槽部161的两斜面161a和充电辊6的轴端部6b相接。即,若从电极部件160的V字状槽部161的仅仅一斜面与充电棍6的轴端部6b相接状态,使得充电棍6相对电极部件160向着电极部件侧相对移动,则推压与电极部件160的轴端部相接侧的斜面,螺旋弹簧180扭转变形,使得电极部件160绕X轴回转,或螺旋弹簧180朝Z轴方向挠曲,使得电极部件160朝Z轴方向滑动。其结果,能使得V字状槽部161的另一斜面与充电辊6的轴端部6b相接。如图10虚线Z2所示,当使得充电辊6的轴端部6b与电极部件160相接时,充电棍6的轴中心线倾斜场合,也成为充电棍6的轴端部6b仅与电极部件160的一斜面相接的状态。这种场合,也能从电极部件160的V字状槽部161的仅仅一斜面与充电辊6的轴端部6b相接状态,使得充电辊6相对电极部件160向着电极部件侧相对移动,电极部件160回转,能使得V字状槽部161的两斜面和充电辊6的轴端部6b相接。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螺旋弹簧180保持电极部件160,能使得与充电辊6的轴端部6b 二点接触。由此,能仅仅由电极部件160形成二个供电路径。因此,即使在一方的V字状槽部161的斜面161a和轴端部6b之间夹有垃圾发生导通不良,也能维持另一方斜面和轴端部6b的导通状态。具体地说,若在一方的V字状槽部161的斜面161a和轴端部6b之间夹有垃圾,则V字状槽部161的一方的斜面和轴端部6b之间,离开相当于垃圾厚度的距离。电极部件160因螺旋弹簧180朝着充电辊侧被赋能,若发生上述那样的脱离,则因螺旋弹簧180的赋能力,电极部件160绕与棱线部161b平行的方向(图8的X轴)回转(摇动),维持V字状槽部161的另一方斜面和充电辊6的轴端部6b的接触状态。因此,即使在V字状槽部161的一方的斜面和轴端部6b之间夹有垃圾,也能维持另一方斜面和轴端部6b的接触状态,因此,能维持通电状态。由此,与只有一个供电路径的装置相比,能稳定地对充电辊6施加充电偏压。能仅仅由电极部件160形成二个供电路径,因此,能将从电源装置170的配线路径设为一个。由此,与使用与电极部件160不同的导电性部件形成二个供电路径场合相比,能减少配线空间,实现装置的省空间化。没有必要设置与电极部件160不同的导电性部件,因此,能抑制装置成本上升。较好的是,将电极部件160的V字状槽部161设为沿着重力方向。因充电辊6回转,与斜面161a滑擦,产生磨擦粉末。通过将电极部件160的V字状槽部161设为沿着重力方向,上述磨擦粉末不会滞留在V字状槽部161而落下。能抑制磨擦粉末夹在斜面161a和轴端部6b的接触点A引起通电状态不稳定。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电极部件160设在充电辊6的一端侧,但是,也可以如图11所示,其中,80A,80B表示连接装置,将电极部件160A,160B设在充电辊6的两端。由此,能将向充电辊6的供电路径设为四个,能更稳定地进行供电。图中,180A,180B表示螺旋弹簧。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充电辊6的与电极部件160相接侧的轴端部6b设为球面状,但是,也可以不是球面状。如图12所示,即使轴端部6b-l不是球面状,也能使得V字状槽部161的两斜面161a和充电辊6-1的轴6a_l的端部6b_l接触,能设为二点接触。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设置电极部件160以便向充电辊6供电,但是,一次转印辊45Y、45C、45M、45K,显影辊12,二次转印辊50等,只要是从电源装置施加偏压的回转体,都能适用本发明。将辊接地场合,对于用于电气连接接地和辊的连接装置也可以适用本发明。图13是表示将本发明适用于向作为回转体的二次转印辊50供电的例子的概略构成图。如图所示,当记录纸P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时,二次转印棍50根据记录纸P的厚度,朝着离开中间转印带41的方向移动。因此,在二次转印辊50使用上述电极部件160场合,将V字状槽部161设在二次转印辊50的移动方向。由此,二次转印辊50的轴端部50b维持与电极部件160的斜面的相接状态,能向着离开中间转印带41方向移动,能维持通电状态。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变形例。[实施例2]
图14是第二实施例的电极部件260的立体图。如图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电极部件260使得V字状槽部261的斜面开口角度(两斜面间的角度,groove angle)沿着V字状槽部261不同。该电极部件260用于二次转印棍50等沿着与轴正交方向移动的棍,很合适。图15是说明图14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电极部件260和二次转印辊50的轴端部50b的相接状态的模式图,其中,(a)表示记录纸没有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时的接触状态(V槽角度Θ I大),(b)表示普通纸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时的接触状态,(C)表示厚纸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时的接触状态(V槽角度Θ 3小)。图16表示图15 (a)、(b)、(c)的二次转印辊50轴端部50b与V字槽部261的斜面261a的接触处。如图15 (a)所示,记录纸P没有进入时,二次转印辊50的轴端部50b与V字状槽部261的开口角度大处的斜面(图14的下方部相接。这时,二次转印辊50的轴端部50b的如图16所示虚线α处,与V字状槽部261的斜面261a相接。 如图15(b)所示,若普通纸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则二次转印辊50朝着离开中间转印带41的方向移动相当于纸厚度的距离。其结果,二次转印辊50的轴端部50b从图14所示下方部,在维持与V字状槽部261的斜面261a相接的状态下,向中央部移动。二次转印辊50的与电极部件260相接侧的轴端部50b为球面状,因此,从V字状槽部261的开口角度大的下方部向着开口角度比下方部小的中央部移动,成为Θ 2,轴端部50b与斜面261a的接触位置变化。即,纸没有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时,在如图16所示虚线α处,与V字状槽部261的斜面261a接触,当普通纸进入时,在如图16所示虚线β处,与V字状槽部261的斜面261a接触,如图15 (C)所示,当厚纸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时,朝着V字状槽部261的开口角度更小的上方部移动。其结果,二次转印辊50的轴端部50b从图16所示虚线β处,进一步来到前端侧的虚线Y处,与V字状槽部261的斜面261a接触。这样,通过使得电极部件260的V字状槽部261的斜面开口角度沿着V字状槽部261不同,当二次转印辊50因记录纸P厚度不同而移动时,能变更与球面状的轴端部50b的接触处。由此,能根据记录纸P的厚度变更二次转印辊50的轴端部50b与斜面261a的接触位置。因此,与仅仅二次转印辊50的轴端部50b的某处常时与斜面接触的结构相比,能抑制轴端部50b磨耗,提高耐久性。通过变更轴端部50b的接触处,夹在轴端部50b和斜面261a之间的垃圾等异物落下,能使得通电状态回复。[实施例3]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电极部件360和充电辊6的轴端部6b的接触状态的模式图,图18表示充电辊轴端部6b与V字槽部361的斜面361al,361a2的接触处。如图17所示,第三实施例的电极部件360使得一斜面361al的开口角度(斜面与回转体中央轴间的角度,简称“斜角”(bevel angle)) Θ A和另一斜面361a2的开口角度ΘΒ不同。并且,将充电辊6的轴端部6b设为球面状,在图18所示轴端部6b的虚线α 处,与一斜面361al接触,在虚线α2处,与另一斜面361a2接触。这样,通过使得一斜面361al的开口角度ΘΑ和另一斜面361a2的开口角度Θ B不同,能使得轴端部6b与斜面的相接处在一方和另一方不同。由此,与将开口角度设为相同角度,两斜面与轴端部6b的相同处接触场合相比,能使得因与斜面摩擦引起的轴端部6b的磨耗减少一半。
下面说明第三实施例的变形例。使用第三实施例的电极部件360,用于二次转印辊50的轴端部50b的供电场合,也可以同时具有第二实施例的电极部件260的特征(使得V字状槽部261的斜面261a的开口角度沿着V字状槽部不同)。图19是表示具有第二实施例的电极部件260的特征和第三实施例的电极部件360的特征的电极部件460和二次转印辊50的轴端部50b的接触状态的模式图。其中,(a)表示记录纸P没有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时的接触状态,(b)表示记录纸P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时的接触状态。如图19(a)所示,当记录纸P没有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时,轴端部50b的β I处与V字状槽部461的一斜面461al相接,β 2处与V字状槽部461的另一斜面461a2相接。若记录纸P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二次转印辊50朝着V字状槽部461的延伸方向移动,则如图19(b)所示,轴端部50b与一斜面461al的接触处从β I成为Y 1,轴端部50b与另一斜面461a2的接触处从β 2成为Y 2。[实施例4]图20是表示充电辊6的轴端部6b与第四实施例的电极部件860相接状态的立体图,图21是第四实施例的电极部件860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充电辊6的轴端部6b与第四实施例的电极部件860相接状态的模式图。因长时间使用,轴端部6b与电极部件接触处污脏,生成膜,存在接触不良的危险。于是,第四实施例的的电极部件860在V字状槽部861的一斜面上,设有研磨部862。通过研磨部862,清除附着在轴端部6b与电极部件接触处的污脏,抑制在轴端部6b与电极部件接触处形成污脏膜。如图20至图22所示,在电极部件860的V字状槽部861的一斜面上,设有研磨部862。研磨部862系将附着导电性研磨剂的导电性的研磨片材由导电性的粘结剂粘接在电极部件860的V字状槽部861的一斜面上形成。当电极部件860由含有炭黑等导电性物质的导电性树脂构成场合,也可以用喷涂器等将导电性研磨剂涂布在用于成型电极部件860的模具的成型上述斜面的型面上,直接使得研磨剂附着在斜面上形成研磨部862。这样,用导电性材料构成研磨剂等,使得研磨部862具有导电性,在研磨部862设有的斜面和充电辊6之间也能形成供电路径。因此,与上述相同,能以一个电极部件862形成二个供电路径。如图22所示,将设有研磨部862的斜面开口角度Θ A和没有设有研磨部862的斜面开口角度Θ B设为相同角度。在此,所谓“开口角度”是充电辊6的轴中心线和斜面861a形成的角度。这样,通过将设有研磨部862的斜面开口角度Θ A和没有设有研磨部862的斜面开口角度Θ B设为相同角度,能使得充电辊6的轴端部6b与研磨部862的接触处和没有设置研磨部862的斜面861a的接触处成为相同位置。这样,通过设有研磨部862,能清除附着在轴端部6b与电极部件接触处的污脏。由此,能抑制长时间使用引起轴端部6b与斜面的接触处污脏成膜而导致接触不良。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得电极部件860的V字状槽部861的斜面861a与轴端部6b相接,但是,也可以如图23所示,使得电极部件960的V字状槽部961的斜面961a(961al,961a2)与轴6a的周面相接。即使这种构成,也能用一个电极部件960形成二个供电路径。并且,若在一方的斜面和轴周面之间夹有异物,则因螺旋弹簧980的赋能力,电极部件960摇动,能维持V字状槽部961的另一方斜面和充电辊6的轴周面的接触状态。因此,即使在V字状槽部961的一方的斜面和轴周面之间夹有垃圾,也能维持另一方斜面和轴端部6b的接触状态,因此,能维持通电状态。由此,与只有一个供电路径的装置相比,能稳定地对充电辊6施加充电偏压。在使得电极部件960的V字状槽部961的斜面与轴的周面相接的构成中,在一方斜面形成导电性研磨部962的场合,形成研磨部962的斜面在图23中,相对没有形成研磨部962的斜面,配置在轴回转方向上游侧(图示左侧斜面)。将研磨部962配置在图示下游侧的斜面961a-D场合,在研磨部962研磨后,到达与没有形成研磨部962的上游侧斜面961a-U的接触部的距离,比配置在图示上游侧斜面961a-U场合长。其结果,在到达没有形成研磨部962的上游侧斜面961a-U的期间存在附着垃圾的危险。但是,通过将研磨部962配置在轴回转方向上游侧(图示左侧斜面)上游侧斜面961a-U,在研磨部962研磨轴周面6c后,马上到达与没有形成研磨部962的下游侧斜面961a-D的接触部,因此,附着垃圾可能 性低,能抑制垃圾夹入没有形成研磨部962的下游侧斜面961a-D和轴周面之间。该构成尤其在图23中,优选电极960相对充电辊轴配置在左侧。如图23所示,电极部件960构成为位于轴6的铅垂上方场合,也可以使得形成研磨部962的斜面,相对没有形成研磨部962的斜面,配置在轴回转方向下游侧。将形成研磨部962的斜面如图23所示设在轴回转方向上游侧场合,在轴6a和研磨部962的接触部产生的研磨粉末存在夹于没有形成研磨部962的下游侧斜面961a-D和轴6之间的危险,通电状态成为不稳定。另一方面,通过将研磨部962设置在轴回转方向下游的下游侧斜面96la-D,在轴和研磨部962的接触部产生的研磨粉末落下,能抑制向与没有形成研磨部962的斜面的接触部的移动。该构成尤其在图23中,优选电极960相对充电辊轴配置在上侧或右侧。[实施例5]图24是表示第五实施例的电极部件760和二次转印辊轴端部50b的接触状态的模式图,其中,图(a)是图(b)中的D-D’向视图,图25是表示使得第五实施例的电极部件的槽宽不同构成的与二次转印辊轴端部的接触状态的模式图,其中,图(a)是图(b)中的Dl-Dr向视图第五实施例的电极部件760构成为设有矩形状槽761,使得轴端部50b与该槽761的缘部761a相接。即使这种构成,也能仅仅用电极部件760确保二条供电路径。将矩形状的槽设在二次转印辊50的移动方向,能维持与电极部件760的二点接触,使得二次转印辊50移动。如图25所示,通过使得槽部761a的宽度(从一缘部到另一缘部的距离)不同,当二次转印辊50移动时,能变更轴端部50b与槽的缘部761a的相接处。在上述实施例中,用螺旋弹簧180保持电极部件,使得电极部件姿势变化,维持电极部件和回转体的接触关系,但是,也可以变更回转体的姿势,维持电极部件和回转体的接触关系。在上述实施例中,使得电极部件朝回转体侧赋能,但是,也可以将回转体向着电极部件侧赋能。[实施例6]图26是表示第六实施例的电极部件560和二次转印辊50_1的轴端部50b_l的接触状态的模式图,图27是在二次转印辊轴端部设有二个突起,将电极部件与二次转印辊轴端部的对向面设为平面结构的与二次转印辊轴端部的接触状态的模式图。第六实施例的电极部件560在与轴端部50b_l的对向面561上,设有二个突起部562。即使这种构成,也能仅仅用电极部件560确保二条供电路径。与电极部件560相接的辊,如二次转印辊50-1那样,朝着相对轴50a-l正交方向移动场合,使得突起部562朝着辊移动方向延伸,即使辊移动,也能维持与突起部562的接触状态。如图27所示,通过将电极部件560与二次转印辊50-2的轴端部50b-2的对向部561-2设为平面,在轴端部50b_2上设置二个突起部510,即使这种构成,也能仅仅用电极部件560-2确保二条供电路径。[实施例7]图28是表示第七实施例的电极部件660和充电辊轴端部6b的接触状态的模式图,其中,图(a)是图(b)中的E-E’向视图。如图28所示,在该电极部件660设有贯通孔661,其内径比充电辊的轴6a的直径小。并且,使得充电辊的轴端部6b与电极部件660的贯通孔661的缘部661a接触。这种场合,球面状的轴端部6b和电极部件660在充电辊6的回转方向线接触。若在该线接触的某处夹入垃圾等,其附近的轴端部6b离开贯通孔661的缘部661a。但是,电极部件660回转自如地保持在螺旋弹簧180,如图8所示,能使得绕X轴、绕Y轴、绕Z轴的姿势变化,且由螺旋弹簧180向辊侧赋能。因此,即使在线接触某处夹入垃圾,电极部件660也能维持相接状态,进行回转(摇动)使得姿势变化,在从夹有垃圾处沿着回转方向180度位相的不同位置,能维持电极部件660和轴端部6b的接触状态。由此,即使在电极部件660和轴端部6b接触处局部夹入垃圾等异物,也能维持通电状态。上述说明不过是一些实施例,本发明对于以下(I)至(18)形态具有特有的效果。(I) 一种连接装置,设有与充电辊6等回转体的轴的一端部相接的电极部件160等的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回转体和电源装置170等其它部件之间;构成为上述连接端子和上述回转体的轴的一端部或周面在多处接触或线接触;设有螺旋弹簧180等的姿势变化手段,使得上述连接端子和回转体的姿势变化,以便维持与上述回转体的接触关系。通过上述构成,如上所述,即使在电极部件160等连接端子和充电辊6等回转体的轴的接触处局部夹有垃圾等异物,在该处的电极部件160等的连接端子和轴脱离,也能使得连接端子或回转体的姿势变化,维持其它处的连接端子和回转体的接触关系,以便维持与回转体的端面的接触关系。由此,即使在连接端子和回转体的轴的接触处的一部分夹有垃圾等异物,也不会产生导通不良,能确保稳定导通。且能消除与轴承部件连接的配线,与专利文献I记载的构成相比,能减小配线空间。作为轴承部件,没有必要使用导电性装置,能设为仅由塑料材料构成的简单结构的轴承部件,因此,与专利文献I记载的构成相比,能使得装置廉价。在上述(I)记载形态的连接装置中,上述回转体和上述连接端子的某一方在向另一方侧赋能的状态下,上述回转体的轴端部和上述连接端子接触。通过设有上述构成,如在实施例说明那样,即使在连接端子和回转体的轴的接触处局部夹有垃圾等异物,该处的连接端子和轴之间脱离时,也能通过赋能力,使得回转体和连接端子的某一方的姿势变化,能维持其它处的连接端子和回转体的接触关系。 (3)在上述(2)记载形态的连接装置中,上述姿势变化手段使得上述连接端子的姿势变化,上述姿势变化手段是保持上述连接端子的螺旋弹簧。通过设有上述构成,如在实施例说明那样,连接端子能绕X轴、绕Y轴、绕Z轴地使得姿势变化。通过使得螺旋弹簧180朝着离开回转体的方向挠曲,能将连接端子朝回转体侧赋能。(4)在上述(1)-(3)任一个记载形态的连接装置中,在上述连接端子和上述回转体的轴的多个接触处之中至少一处,设有研磨上述回转体轴的研磨部162。通过设有上述构成,如在实施例说明那样,在轴的与连接端子的接触处附着污脏场合,能通过研磨部162刮落污脏。由此,能抑制长时间使用后,在轴的与连接端子的接触处附着污脏成膜,引起接触不良。(5)在上述(1)-(4)任一个记载形态的连接装置中,上述连接端子具有截面为V字状的槽部,使得上述回转体的轴的一端部与构成上述V字状槽部的二个斜面即第一斜面和
第二斜面相接。通过设有上述构成,能以简单的构成,使得回转体的轴和连接端子二点接触。(6)在上述(5)记载形态的连接装置中,使得上述V字状槽部的槽最深部沿着重力方向延伸。这样,通过将上述V字状槽部的槽最深部沿着重力方向延伸,通过与V字状槽部斜面的滑擦,磨削粉末落下,能防止滞留在V字状槽部。由此,能抑制磨削粉末夹于轴端部和电极部件的接点,能抑制增加接触阻力。(7)在上述(5)记载形态的连接装置中,上述连接端子与能朝着相对轴向正交方向移动的回转体的一端部相接,上述V字状槽部开口,使得随着回转体的轴移动,回转体的轴的端面的二点沿着V字状槽部的内侧槽滑动。这样,通过将V字状槽部设置在上述回转体移动方向,当回转体移动时,能维持回转体的轴端部和V字状槽部的斜面的相接状态。因此,当回转体移动时也能维持通电状态。(8)在上述(7)记载形态的连接装置中,将上述回转体的与上述连接端子相接的轴端部设为球面,相对上述回转体移动方向,使得上述V字状槽部的斜面的开口角度不同。通过设有上述构成,当回转体移动时能变更轴端部与V字状槽部的斜面的相接处。由此,能抑制因仅仅轴端部的特定处与V字状槽部的斜面相接导致轴端部的特定处早期磨耗。其结果,能提高耐久性。当回转体移动时能变更轴端部与斜面的相接处,除去轴端部和斜面所夹的异物,能回复通电状态。(9)在上述(5)-(8)任一个记载形态的连接装置中,将上述回转体的与上述连接端子相接的轴端部设为球面,使得上述V字状槽部的第一斜面的第一斜角和第二斜面的第二斜角不同。通过设有上述构成,能使得轴端部与一斜面相接处和与另一斜面相接处不同。由此,与V字状槽部的第一斜面的第一斜角和第二斜面的第二斜角相同场合相比,能使得轴端部与斜面相接处的磨耗减少一半。由此,能提高耐久性。(10)在上述(1)-(4)任一个记载形态的连接装置中,上述连接端子具有截面为V字状的槽部,使得上述回转体的周面与构成上述V字状槽部的二个斜面相接。通过设有上述构成,能以简单的构成,使得回转体的轴和连接端子二点接触。(11) 一种充电装置5,包括
充电辊6,与感光体3等像载置体对向配置;电源装置170,对上述充电辊6施加所定电压;以及连接手段,电气连接上述电源装置170和充电辊6 ;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I) (10)中任一个记载的连接装置,作为上述连接手段。由此,能稳定地确保电源装置170和充电辊6的通电,能使得像载置体良好地以所定电位带电。(12)在上述(11)记载形态的充电装置中,包括第一连接装置,与上述充电辊6的轴的一端相接;以及第二连接装置,与上述充电辊的轴的另一端相接。通过设有上述构成,与仅仅在一端侧设有连接装置场合相比,能倍增供电路径,能更稳定地确保电源装置170和充电辊6的通电。(13)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像载置体;回转体,配置在像载置体周围,从电源装置对其施加电压;以及连接手段,电气连接上述回转体和上述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I)-(IO)中任一个记载的连接装置,作为上述连接手段。通过设为上述构成,能抑制发生不良图像。(14)在上述(13)记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第一连接装置,与上述回转体的轴的一端相接;以及第二连接装置,与上述回转体的轴的另一端相接。通过设有上述构成,能更稳定地确保电源装置170和回转体的通电,能抑制发生不良图像。(15)在上述(13)或(14)记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回转体是充电辊、转印辊、以及显影辊中某个。由此,能抑制发生不良图像。(16)在上述(13)-(15)中任一个记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上述回转体的与上述连接端子接触侧的端部设为球面。(17) 一种处理卡盒,将感光体3等像载置体,配置在像载置体周围、从电源装置170对其施加电压的充电辊6等的回转体,以及电气连接上述回转体和上述电源装置170的连接手段支承为一体,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能装卸;使用上述(I)-(IO)中任一个记载的连接装置,作为上述连接手段。
通过设有上述构成,能良好地抑制回转体和电源装置的连接不良。 上面参照

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装置,设有与回转体的轴的一端部相接的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回转体和其它部件之间,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上述连接端子和上述回转体的轴的一端部或周面在多处接触或线接触; 设有姿势变化手段,使得上述连接端子和回转体的姿势变化,以便维持与上述回转体的接触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回转体和上述连接端子的某一方在向另一方侧赋能的状态下,上述回转体的轴端部和上述连接端子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姿势变化手段使得上述连接端子的姿势变化; 上述姿势变化手段是保持上述连接端子的螺旋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接端子和上述回转体的轴的多个接触处之中至少一处,设有研磨上述回转体轴的研磨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端子具有截面为V字状的槽部,使得上述回转体的轴的一端部与构成上述V字状槽部的二个斜面即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得上述V字状槽部的槽最深部沿着重力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端子与能朝着相对轴向正交方向移动的回转体的一端部相接,上述V字状槽部开口,使得随着回转体的轴移动,回转体的轴的端面的二点沿着V字状槽部的内侧槽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回转体的与上述连接端子相接的轴端部设为球面; 相对上述回转体移动方向,使得上述V字状槽部的斜面的开口角度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回转体的与上述连接端子相接的轴端部设为球面; 使得上述V字状槽部的第一斜面的第一斜角和第二斜面的第二斜角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端子具有截面为V字状的槽部,使得上述回转体的周面与构成上述V字状槽部的二个斜面相接。
11.一种充电装置,包括 充电辊,与像载置体对向配置; 电源装置,对上述充电辊施加所定电压;以及 连接手段,电气连接上述电源装置和充电辊;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10中任一个记载的连接装置,作为上述连接手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装置,与上述充电辊的轴的一端相接;以及第二连接装置,与上述充电辊的轴的另一端相接。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像载置体; 回转体,配置在像载置体周围,从电源装置对其施加电压;以及 连接手段,电气连接上述回转体和上述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10中任一个记载的连接装置,作为上述连接手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装置,与上述回转体的轴的一端相接;以及 第二连接装置,与上述回转体的轴的另一端相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回转体是充电棍、转印棍、以及显影辊中某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回转体的与上述连接端子接触侧的端部设为球面。
17.—种处理卡盒,将像载置体,配置在像载置体周围、从电源装置对其施加电压的回转体,以及电气连接上述回转体和上述电源装置的连接手段支承为一体,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能装卸;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ι- ο中任一个记载的连接装置,作为上述连接手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使得回转体和其他部件电气连接的连接装置,设有该连接装置的充电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电极部件(160)具有截面为V字状的槽部(161),保持在螺旋弹簧(180)上。作为回转体的充电辊(6)的轴端部与电极部件(160)的V字状槽部(161)的两斜面(161a)相接,这时,螺旋弹簧(180)朝着离开充电辊(6)的方向挠曲,以朝着充电辊(6)赋能的状态保持电极部件(160)。提供省空间化、且能一边抑制装置成本上升一边抑制导通不良的连接装置,设有该连接装置的充电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文档编号H01R4/48GK102636973SQ201210021278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0日
发明者冈本敬二, 渡边一彦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