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机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适用于汽车的动力转向装置,且经由与电机连结的减速器及泵等 用于产生转向辅助力矩的电机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适用于汽车的动力转向装置的现有的电机驱动装置,例如公知有下面的专利 文献I中所记载的装置。
在该电机驱动装置中,通过在电机的前端侧同轴串联配置ECU,能够实现该装置的 小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9693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电机驱动装置中,半导体开关元件以如下的方式配置而构成, 使以具有最大的表面积而构成的散热面经由散热器与相对配置于控制基板的盖体的基板 相对面抵接。
在此,在该装置中,由于需要多个半导体开关元件,因此,存在因各半导体开关元 件而特别增加了盖体的空间(外径),不能实现该装置的足够小型化的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技术课题而提出的,其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足够小型化的电机驱动装置。
本申请发明的电机驱动装置在电机的轴向一端侧附设有用于该电机的驱动控制 的ECU,特别是,其特征在于,具备散热器,其设置于ECU壳体的内侧部,具有以相对于控制 基板大致正交的方式构成的吸热面;模块收纳部,其在该散热器中以向ECU壳体的一端侧 开口的方式附设于所述散热器,且收纳经由所述开口部插入的半导体模块;模块保持装置, 其使半导体模块的散热面压接于所述吸热面,同时将该半导体模块保持在所述模块收纳部 内。
根据本发明,由于其配置为使半导体模块的散热面和以与控制基板正交的方式设 置的散热器的吸热面抵接,因此,可减小该半导体模块的安装面积,有利于ECU的小型化。
而且,此时,由于半导体模块的散热面通过模块保持装置与散热器的吸热面保持 为压接状态,因此,也能够有效地进行该半导体模块的散热。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机驱动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2是表示对于图1所示的电机驱动装置拆下ECU盖的状态的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是对于图2所示的电机驱动装置拆下控制基板 的状态的图4是图3所示的电源基板单体的立体图5是用于本发明特征说明的图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6是图5的A-A线的剖面图7是表示同实施方式的电机驱动装置的装配顺序的图,图7(a)是在ECU壳体的基板收纳部内安装有电源基板的图,图7(b)是在图7(a)上连接有连接器的图;图7(()是向图7(b)组装模块保持部件并固定有电源模块的图;图7((1)是在图7(c)上组装有控制基板的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5的图9是表示图8的B-B线的剖面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5的图11是图10的C-C线的剖面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5的图13是图12的D-D线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5的图15是表示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5的图。
符号说明
10 电机
20 ECU
21 ECU壳体
24 :控制基板
31、32、33 :第-一 IΞ散热器(散热器)
41、42、43 :第-一 I三模块收纳部(模块收纳部)
41a、42a、43a■ 第-一 >第三散热器的吸热面(吸热面)
51、52、53 :第-一 I三电源模块(半导体模块)
61a、62a、63aI一 三电源模块的散热面(散热面)
71、72、73 :第-一 IΞ模块保持部件(模块保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电机驱动装置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述。
g卩,图1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 图3所示,该电机驱动装置主要由所谓的三相交流式电机10、附设于该电机10的输出轴11突出的轴向一端侧且用于该电机10的驱动控制的ECU20构成,ECU20以包围上述输出轴11的前端侧外周的方式配置于电机10的同轴上。
上述E⑶20主要由以下的部件构成,即、E⑶壳体21,其一端侧形成开口,另一方面,另一端侧大致被堵塞且安装固定于电机10的一端部;ECU盖22,其封闭该ECU壳体21的一端开口 ;电源基板23,其收纳于上述ECU壳体21内,构成用于电机10的电力供给的电力供给电路;控制基板24,其在上述ECU壳体21内与上述电源基板23电连接,通过后述的电源模块51 53控制上述电源基板23,由此用于电机10的驱动控制;连接器25,其安装固定于上述ECU壳体21,通过与上述电源基板23及控制基板24连接而用于进行来自未图示的蓄电池的电力供给及信息输入(若为动力转向装置则为转向力矩信号及车速信号)等。
上述E⑶壳体21由铝合金等具有良好的散热性的金属材料构成为大致有底圆筒状,通过将实心的金属材料沿轴向挖成后述的电源基板23的外形状,在其内周侧形成有用于收纳该电源基板23的基板收纳部30。另外,该ECU壳体21的轴向宽度H根据安装于上述电源基板23的电子零件中闻度最闻的零件(后述的电解电容器54 56等)而决定,如图3所示,安装于该电源基板23的一部分电子零件(后述的电解电容器54 56及电感58 等)与上述电源基板23 —同收纳于上述基板收纳部30。
另外,通过挖出形成上述基板收纳部30,在E⑶壳体21的内周侧形成有由残留的残余部位构成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第一 第三散热器31 33。这些各散热器31 33以与后述的电源模块51 53及电解电容器54 56对应的方式邻接该电源模块51 53及电解电容器54 56而设置,用于该各电源模块51 53及电解电容器54 56的冷却。
S卩,上述各散热器31 33的构成为,通过将面向上述基板收纳部30的侧壁部中最大宽度部LI L3沿轴向被切口而穿设分别收纳后述的第一 第三电源模块51 53 的第一 第三模块收纳部41 43,而且,用除该各模块收纳部41 43之外的侧壁(周壁)31a 33a以邻接距离大致包围后述的电解电容器54 56。
另外,在上述各散热器31 33的一端面(图3中的上端面)分别突设用于控制基板24的安装固定的凸台部34 36,在这些各凸台部34 36的内周分别形成有内螺纹孔34a 36a,该内螺纹孔34a 36a与用于控制基板24的固定的螺钉38 (参照图2)螺纹连接。S卩、用设置于上述各散热器31 33的一端面的各凸台部34 36和在E⑶壳体21 内立设于与上述各凸台部34 36大致等间隔的位置的第四凸台部37螺纹固定控制基板 24。
进而,在上述ECU壳体21设置有与电机10的外径相比更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径向突部21a,该径向突 部21a以其轴向两侧开口的方式构成。即,该径向突部21a,其一侧构成为可与基板收纳部30连通,另一方面,其另一侧构成为向电机10侧开口的连接器安装部 39,且在该连接器安装部39安装固定有上述连接器25。
如图4所示,上述电源基板23在其大致中央部贯通形成有电机轴插通孔50a的作为基座的金属基板50上经由绝缘层形成有配线图案50b,通过在其上安装分别设置于三相 (U相、V相、W相)的各相上的由MOSFET等未图示的半导体开关元件乃至电阻等构成的第一 第三电源模块51 53 (相当于本发明的半导体模块)、以与各电源模块51 53对应的形式分别配设的第一 第三电解电容器54 56、以及经由母线57与它们连接的电感58 等而构成,经由中继端子59与连接器25连接,而且,经由该连接器25与未图示的蓄电池连接。
如图4及图5所不,上述第一 第三电源模块51 53均具备在其内部收纳一对半导体开关元件及电阻等的横截面大致矩形状的模块主体61 63、用于该各模块主体 61 63与电源基板23的电连接的三根引线架64、用于上述各模块主体61 63与控制基板24的电连接的五根引线端子65。
在上述各模块主体61 63构成有其一部分或者全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具有较大的面积的 散热面61a 63a、以与该散热面61a 63a大致正交的方式构成的具有较小的面积的一对侧面61b 63b、61c 63c、以在上述散热面61a 63a的相反侧与上述各侧面61b 63b、61c 63c大致正交的方式构成的背面61d 63d,除上述散热面61a 63a之外通过树脂模制而形成。
而且,该第一 第三电源模块51 53与上述其它的安装零件(上述各电解电容器54 56或电感58等)不同,不在基板收纳部30内,而是以大致埋入分别对应的第一 第三散热器31 33的形式收纳于E⑶壳体21内。S卩,该第一 第三电源模块51 53收纳于分别对应的上述第一 第三模块收纳部41 43内。
上述各模块收纳部41 43均分别设置有吸热面41a 43a,其以面向E⑶壳体21的一端开口部的方式形成,在其内侧部(内周)与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的散热面61a 63a相对;一对侧部支承面41b 43b、41c 43c,其以与该吸热面41a 43a分别正交的方式构成,并与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的上述各侧面61b 63b、61c 63c相对;一对背部支承面41d 43d,其以相对于该各侧部支承面41b 43b、41c 43c分别正交的方式构成,并与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的背面61d 63d分别相对,上述各电源模块 51 53的热量经由上述吸热面41a 43a被上述各散热器31 33吸收。
另外,此时,上述各模块收纳部41 43均以成为比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的模块主体61 63大的横截面积的方式构成,该各电源模块51 53在上述各模块收纳部 41 43内向吸热面41a 43a侧偏移配置,成为至少在上述各模块主体61 63的背面 61d 63d和上述各模块收纳部41 43的背部支承面41d 43d之间设置有规定间隙Cl 的构成。而且,通过向该间隙Cl内分别压入按压保持部件即第一 第三模块保持部件71 73 (相当于本发明的模块保持装置),将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保持于上述各模块收纳部 41 43内。
另外,此时,由于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是通过较轻的压力压入而被组装的,因此,除了该压入之外,也可以将上述各模块主体61 63的背面61d 63d与上述各模块收纳部41 43的背部支承面41d 43d粘接。
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为例如由铝或铜等具有较高的热传导率的金属材料形成为同一形状的块状部件,如图6所示,以成为尖细的纵截面楔形状的方式,与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的背面61d 63d相对的面构成为圆锥面71a 73a,由此,其Y轴方向宽度Yl以向Z轴负方向侧逐渐减小的方式构成。在此,该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的Y轴方向宽度Yl以在成为最大宽度的其Z轴正方向端比上述间隙Cl稍大,且在成为最小宽度的其Z轴负方向端比上述间隙Cl小的方式构成。
通过这样构成,成为利用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的圆锥面71a 73a向上述各模块收纳部41 43内侧(图6中的下方)按压上述各模块主体61 63,同时,上述各散热面61a 63a被按压于上述各吸热面41a 43a的状态,通过这些各圆锥面71a 73a的按压作用、即基于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与上述各背部支承面41d 43d及上述各背面61d 63d的压接的摩擦力、以及基于上述各散热面61a 63a与上述各吸热面 41a 43a的压接的摩擦力,以上述各散热面61a 63a整体与上述各吸热面41a 43a, 上述各背面61d 63d的一部分经由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与上述各背部支承面 41d 43d分别紧密贴合的状态,将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保持在上述各模块收纳部41 43内。
另外,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以其Z轴方向宽度Zl比上述各模块主体61 63的Z轴方向宽度Z2小的方式设定,在组装该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时,成为这些各模 块保持部件71 73的Z轴负方向端相对于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的各引线架65并没 有可靠接触的构成。
上述各电解电容器54 56为对由未图不的蓄电池供给的电流进行蓄电,同时,根 据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的动作向电机10供给电力的平滑电容器。
上述控制基板24通过在印刷电路基板(PCB)上安装未图示的CPU及驱动电路等 而构成,基于经由连接器25从外部输入的信息(若为动力转向装置则为转向力矩或车速信 号等)及通过配置在电机10内的未图示的分解器检测的电机10的旋转位置控制上述各电 源模块51 53。
上述连接器25形成大致直线状,通过在树脂制的连接器主体25a内保持固定用于 与上述各中继端子59的电连接的一对平型端子25b和用于与控制基板24的电连接的多 个圆型端子25c而构成,上述连接器主体25a安装固定于上述ECU壳体21的径向突出部 21a(连接器安装部39),同时,经由贯通形成于该连接器安装部39的上述电机侧开口部即 端子插通部39a(参照图7),向E⑶壳体21内导入的上述各端子25b、25c通过焊接等分别 与上述各中继端子59及控制基板24连接。
下面,基于图7对上述电机驱动装置的装配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作为第一工序,如图7(a)所示,在安装有上述电机10的ECU壳体21内,将 安装有上述电子零件等的电源基板23从其一端开口置于基板收纳部30内,同时,将已经安 装于金属基板40的作为该电源基板23的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插入上述各模块收纳部 41 43内,通过粘接将电源基板23固定于E⑶壳体21。之后,将与以从该电源基板23的 背面侧面向基板收纳部30内的方式延设的电机10的各相相关的连接端子IOu IOw通过 焊接与已经与金属基板40连接的中继端子59u 59w连接。
接着,作为第二工序,如图7(b)所示,在上述E⑶壳体21设置连接器25,将该连接 器25和电源基板23连接。即,将连接器主体25a安装固定于E⑶壳体21的连接器安装部 39,同时,将上述各平型端子25b等通过端子插通部39a向基板收纳部30内插入,通过焊接 等与上述中继端子59等连接。
接着,作为第三工序,如图7(c)所示,向在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的模块主体 61 63的背面61d 63d和上述各模块收纳部41 43的背部支承面41d 43d之间形 成的间隙Cl插入模块保持部件71 73,使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保持在上述各模块收 纳部41 43内。
之后,作为第四工序,如图7(d)所示,将预先安装有电子零件等的控制基板24以 从上述E⑶壳体21的一端开口载置于上述各散热器31 33上的方式,将控制基板24通 过螺钉38固定于E⑶壳体21,同时,将连接器25的上述各圆形端子25c通过焊锡分别与控 制基板24连接后,通过E⑶盖22将E⑶壳体21的一端开口部堵塞(参照图1),由此,电机 驱动装置的装配结束。
由以上可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电机驱动装置,以与控制基板24正交的形式 在金属基板40上配置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使在该各电源模块51 53的模块主体 61 63中具有最大面积的上述各散热面61a 63a不是如现有那样与金属基板40的表面 抵接,而是与构成于上述各散热器31 33内侧部的上述各吸热面41a 43a分别抵接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减小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占有的金属基板40的面积即E⑶壳体 21的基板收纳部30的面积,有利于ECU20的小型化。
而且,此时,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以上述各模块主体61 63的散热面61a 63a分别压接于(紧密贴合于)上述各散热器31 33的吸热面41a 43a的状态被保持, 因此,能够有效地将上述各模块主体61 63的热量向上述各散热器31 33传递,能够有效地进行该各电源模块51 53的散热。
另外,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其各自的Z轴方向宽度Zl比上述各模块主体 61 63的Z轴方向宽度Z2小,且各自的Z轴正方向端的Y轴方向宽度以将上述各模块主体61 63适当地保持于上述各模块收纳部41 43的方式进行设定,在装配该各模块收纳部41 43时,将各自的Z轴正方向端压入到与上述各散热器31 33的Z轴正方向端成为一个表面即可,无需管理其插入量。因此,实现装置的装配作业的方便化,也有利于提高该作业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而言,虽为将上述圆锥面71a 73a仅设置于与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 (上述各背面61d 63d)的相对面的构成,但如上述,只要该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构成为将上述各模块主体61 63可向上述各吸热面41a 43a按压即可,因此,对于上述圆锥面71a 73a而言,也可以设置于与上述各模块收纳部41 43的背部支承面41d 43d的相对面,另外,也可以设置于两面。
进而,也可以构成为将上述各 模块保持部件71 73组装在上述各散热面61a 63a和上述各吸热面41a 43a之间。即使在该情况下,上述各模块主体61 63的热量也能够经由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间接地向上述各散热器31 33 (上述各吸热面 41a 43a)传递,从而能够实现该各模块主体61 63足够的散热。
图8及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机驱动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其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的构成进行了变更。另外,在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 71 73间进行全部相同的变更,因此,下面,仅对第一模块保持部件71进行说明,对于第二、第三模块保持部件72、73省略说明。
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取代上述模块保持部件71将一对模块保持部件 71a、71b装入(压入)在上述模块收纳部41内形成于电源模块51的上述各侧面61b、61c 与模块收纳部41的上述各侧部支承面41b、41c之间的各间隙C2内。
上述一对模块保持部件71a、71b以基本埋入上述各间隙C2的方式构成,对于其X 轴方向宽度Xl (该轴向宽度的最大值)而言,以比上述各间隙C2的X轴方向宽度X2大许多的方式进行设定。另外,在该一对模块保持部件71a、71b的与电源模块51的上述各侧面 61b,61c的相对面分别形成有规定的圆锥面71c、71d,另一侧面以与模块收纳部41的内周面平行的方式构成。而且,上述各圆锥面71c、71d以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a、71b的X轴方向宽度Xl向Y轴正方向侧逐渐减小,且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向Z轴负方向侧逐渐减小的方式分别进行设定。
由以上的构成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上述一对模块保持部件71a、71b插入上述各间隙C2内,用上述两圆锥面71c、71d将电源模块51的散热面61a按压于吸热面 41a,同时向模块收纳部41的内侧按压,该电源模块51被保持于模块收纳部41内。其结果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上述两模块保持部件71a、71b为一起紧密贴合于收纳部41的内周面的构成,因此,除了上述散热面61a之外,从上述各侧面61b、61c也能够获得散热效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上述散热器31的散热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a、71b而言,虽为将上述各圆锥面71c、71d仅设置于与电源模块51 (上述各侧面6 Ib、61c)的相对面的构成,但可以设置于与模块收纳部41的上述各侧部支承面41b、41c的各相对面,另外,也可以设置于两面。
图10及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机驱动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与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的模块主体61 63进行了一体化。另外,在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间进行全部相同的变更,因此,下面,仅对第一电源模块51进行说明,对第二、第三电源模块52、53省略说明。
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废弃上述模块保持部件71,由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块保持部件71的圆锥面71a构成上述电源模块51的模块主体61的背面61d。通过这样的构成, 伴随将该电源模块51插入上述模块收纳部41内,成为散热面61a整体被向模块收纳部41 的吸热面41a压接,同时,背面61d的一部分被压接于模块收纳部41的背部支承面41d的状态,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使散热面61a紧密贴合于吸热面41a的状态下,可将该电源模块51保持于模块收纳部41内。其结果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O
另外,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电源模块51的模块主体61和与其分体构成的模块保持部件71 一体构成,能够削减装置的构成零件数量,实现装置的装配工数的削减及装配作业的简单化等,有利于装置制造成本的低廉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圆锥面71a而言,虽为仅设置于与模块收纳部41 的背部支承面41d的相对面,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可以设置于与模块收纳部41的吸热面41a的相对面即散热面61a,另外,也可以设置于两面。
图12及图13表示本发明的电机驱动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将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的构成进行了变更。另外,在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 间进行全部相同的变更,因此,下面,仅对第一模块保持部件71进行说明,对第二、第三模块保持部件72、73省略说明。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上述一对模块保持部件71a、71b的X轴方向宽度Xl 以具有比上述各间隙C2的X轴方向宽度X2稍大的尺寸在Y轴向上设为一定。
在成为该构成的情况下,通过上述一对模块保持部件71a、71b能够保持乃至固定电源模块51的模块主体61,即使为该构成,由于电源模块51相对于控制基板24为正交的配置,因此,也有利于E⑶20的小型化。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通过将上述电源模块51以压入状态收纳在模块收纳部41的 Y轴方向间的构成,因此,也确保了上述散热面61a的散热效果。
另外,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上述电源模块51的各侧面61b、61c经由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a、71b间接地压接于上述各侧部支承面41b、41c,因此,从该各侧面61b、 61c也能够获得散热效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上述散热器31的散热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a、71b而言,虽构成为将上述各圆锥面71c、71d仅设置于与电源模块51(上述各侧面61b、61c)的相对面,但如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所说明,也可以设置于与模块收纳部41的上述各侧部支承面41b、41c的各相对 面,另外,也可以设置于两面。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机驱动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的电源模块51 53的保持装置进行了变更。另外,在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间进行全 部相同的变更,因此,下面仅对第一电源模块51进行说明,对第二、第三电源模块52、53省 略说明。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废弃模块收纳部41的背部支承面41d,以该模块收纳部41的 Y轴负方向侧向基板收纳部30开口的方式构成,而且,以将该模块收纳部41的内部尺寸设 定为比电源模块51(模块主体61)的外部尺寸稍小,在该模块收纳部41内压入保持电源模 块51的方式构成。
通过这种构成,能够使上述模块主体61的散热面61a与上述模块收纳部41的吸 热面41a紧密贴合,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废弃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因此, 能够有利于因削减装置的构成部件数量而提高生产率及制造成本的低廉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为将上述模块主体61整体收纳于上述模块收纳部41内 的构成,但无需将模块主体61整体收纳于散热器31内,例如图15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将上 述模块收纳部41缩小并使模块主体61的一部分压入保持于该模块收纳部41内,根据该构 成,也能够获得如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特殊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构成,例如对于ECU壳体21及上述各基板23、 24的形状、以及电源基板23的安装零件的构成等,可根据其适用对象(例如动力转向装 置)的规格等进行自由地变更。
进而,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半导体模块,对使用由内部收纳有一对 半导体开关兀件及电阻等而成的模块主体61 63构成的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的方式 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半导体模块不仅指如上述各电源模块61 63这样的复合结构,还 包括半导体元件单体的概念。换言之,即使取代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电源模块61 63使用 半导体元件单体,也能够实现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为仅在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或上述各模块 主体61 63侧设置上述各圆锥面71a 73a等的构成,但除此之外,可也以在与该各圆 锥面71a 73a等相对的上述各模块收纳部41 43的背面41d 43d (在将该各圆锥面 71a 73a设置于与上述各模块主体61 63的相对面的情况下该各模块主体61 63)等 上设置与上述各圆锥面71a 73a等对应的(卡合)圆锥面。在这种构成的情况下,利用 相互圆锥面的卡合,能够使上述各模块主体61 63直接或经由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间接地相对于上述各散热器31 33更适当地紧密贴合,将有利于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更高效的散热。
另外,对于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而言,不仅由上述的金属材料形成,也可 由树脂材料形成,这样,在使该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下,无需担 心因该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会对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造成损伤,有利于提高装置 的质量。另外,通过将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设置为树脂制,也不需要用于避免这些 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和其它电路的干涉的绝缘处理等,也能够有利于装置制造成本的低廉化等。
进而,对于上述各模块保持部件71 73的Z轴方向宽度Zl而言,若为第一、第三 实施方式则其正方向端的Y轴方向宽度设定为比上述间隙Cl大,另外,若为第二、第四实施 方式则其正方向端的X轴方向宽度设定为比上述间隙C2大,由此,构成为将上述各模块主 体61 63以向上述各散热器31 33按压的状态下保持于上述各模块收纳部41 43内 即可,因此,控制基板24的搭载位置等可根据装置的规格自由变更。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上述各电源模块51 53中分担有过电流保护 功能,成为省略了继电器的构成,但也可以以另外设置该继电器的形式构成。在该情况下, 通过配置于作为更接近蓄电池的位置的连接器25 (中继端子59)附近,能极力地抑制对上 述各电解电容器54 56等安装零件的不良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控制基板,其收纳于在电机的轴向一端侧形成开口的ECU壳体内,并以与所述电机相对的方式配置;散热器,其设置于所述ECU壳体的内侧部,具有以相对于所述控制基板大致正交的方式构成的吸热面;半导体模块,其通过与所述控制基板电连接而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电力供给,且在其外侧部设置有散热面;模块收纳部,其以向所述ECU壳体的一端侧开口的方式附设于所述散热器,并收纳所述半导体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模块设置有一部分或全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具有较大面积的散热面;以与该散热面大致正交的方式构成的具有较小面积的侧面;在所述散热面的相反侧以与所述侧面大致正交的方式构成的背面,在所述模块收纳部的内周设置有与所述散热面相对的所述吸热面;与所述侧面分别相对的侧部支承面;以与所述吸热面相对的形式且与所述支承面大致正交的方式构成的背部支承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将所述半导体模块保持于所述模块收纳部内的模块保持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保持装置由组装在所述半导体模块的所述背面与所述模块收纳部的所述背部支承面之间,使所述半导体模块的散热面压接于所述散热器的吸热面的按压保持部件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保部件构成为,与所述半导体模块的背面或者所述模块收纳部的背部支承面相对的所述按压保持部件的相对面中的至少一方的相对面为圆锥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保持装置由组装在所述半导体模块的所述侧面与所述模块收纳部的所述侧部支承面之间的按压保持部件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保持部件至少在与所述半导体模块的所述侧面相对的相对面或与所述模块收纳部的侧部支承面相对的相对面形成有圆锥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半导体模块的所述侧面与所述模块收纳部的所述侧部支承面之间对应的所述按压部件的宽度以从所述模块收纳部的背部支承面朝向吸热面减小的方式形成。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保持装置作为形成于所述半导体模块的所述背面的圆锥面而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收纳部的内部尺寸设定为比所述半导体模块的外径尺寸小,所述电源模块被压入固定于所述模块收纳部。
11.一种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控制基板,其收纳于在一端侧形成开口的ECU壳体内,并以与所述电机相对的方式配置;散热器,其设置于所述ECU壳体的内侧部,具有以相对于所述控制基板大致正交的方式构成的吸热面;半导体模块,其通过与所述控制基板电连接而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电力供给,且在其外侧部设置有散热面;模块收纳部,其以向所述ECU壳体的一端侧开口的方式附设于所述散热器,并收纳经由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所述半导体模块;模块保持装置,其经由所述开口部组装在所述模块收纳部与所述半导体模块之间,将所述半导体模块保持固定于所述模块收纳部;在所述半导体模块产生的热量从所述散热面直接向所述吸热面传递或者经由所述模块保持装置间接地向所述散热器传递。
12.—种电机驱动装置,具备控制基板,其收纳于在一端侧形成开口的ECU壳体内,并以与所述电机相对的方式配置;散热器,其设置于所述ECU壳体的内侧部,具有以相对于所述控制基板大致正交的方式构成的吸热面;半导体模块,其通过与所述控制基板电连接而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电力供给,且在其外侧部设置有散热面;模块收纳部,其以向所述ECU壳体的一端侧开口的方式附设于所述散热器,在其内部经由所述开口部将所述半导体模块收纳保持为压入状态,在所述半导体模块产生的热量从所述散热面经由所述吸热面直接向所述散热器传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足够小型化的电机驱动装置。该电机驱动装置在电机(10)的轴向一端侧附设有ECU(20),其配置为使三组第一~第三电源模块(51~53)的散热面(61a~63a)与在ECU壳体(21)内以与控制基板(24)正交的方式设置的散热器(31~33)的吸热面(41a~43a)抵接,由此减小各所述电源模块(51~53)在金属基板(40)上的占有面积,有利于ECU(20)的小型化。
文档编号H01L23/40GK103002698SQ2012100438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5日
发明者元田晴晃 申请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