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和集流体端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9857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再充电电池和集流体端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涉及ー种可再充电电池,更具体地涉及ー种具有改进结构的下绝缘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与不能被再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可再充电电池能被再充电和放电。低容量可再充电电池被用于诸如移动电话、膝上电脑和便携式摄像机的小型可携式电子设备,而高容量电池被用作用于混合动カ车辆等的马达驱动电源或用作高容量电カ存储设备。

近来已经开发出使用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非水解电解液的高输出可再充电电池。高输出可再充电电池通过串联连接多个可再充电电池而被形成为高容量电池模块,以便用于驱动例如电动车辆的要求大量电カ的装置的马达。这种类型的可再充电电池可形成为圆柱形形状或棱柱形形状。在该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在本国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提供ー种二次电池,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中的电极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端子部分;将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端子部分电连接的集流构件,所述集流构件包括端子联接部分;和在所述壳体中的绝缘构件,其中所述绝缘构件包括集流构件联接部分,所述端子联接部分延伸至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中。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支撑所述端子联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绝缘构件可包括与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相邻的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可包括槽,所述端子联接部分被接纳在所述槽中。所述端子部分可在所述槽内接合所述集流构件的所述端子联接部分。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可包括在所述槽与所述绝缘构件的外部之间的开ロ,并且所述端子联接部分能插入地延伸穿过所述开ロ。所述槽的边界可具有预定形状。所述端子部分可包括凸缘,所述凸缘具有形状与所述槽的所述边界的预定形状对应的周界,所述凸缘能插入地接合所述槽。所述端子联接部分可包括与从所述端子部分延伸的联接突起接合的端子联接孔。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可被联接到形成在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的底表面上的板。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和所述板可通过在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和所述板上的对应的突起和孔的压配合接合而被联接。所述端子联接部分可包括具有比所述端子联接部分的其它部分更小的截面面积的保险丝部分,所述保险丝部分由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支撑。所述保险丝部分可包括保险丝孔。
所述绝缘构件可包括气体排放路径。所述气体排放路径可包括在所述绝缘构件的横向侧与所述绝缘构件的端部分之间的第一气体排放流动路径。所述第一气体排放流动路径可包括穿过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横向侧的气体排放通道和在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端部分处的气体排放端ロ。所述气体排放路径可包括在所述绝缘构件的一对相应的横向侧与所述绝缘构件的端部分之间的ー对第一气体排放流动路径。所述气体排放路径可包括在所述绝缘构件的上表面处的第二气体排放流动路径。所述第二气体排放流动路径可包括延伸横过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上表面的ー个或多个气体流动狭槽。

所述端子部分可包括第一端子部分和第二端子部分。所述集流构件可包括第一集流构件和第二集流构件。所述绝缘构件可包括第一绝缘构件和第二绝缘构件。根据另ー示例性实施例,提供ー种集流体端子组件,包括集流构件,所述集流构件包括电极联接部分和端子联接部分;端子部分;和绝缘构件,所述绝缘构件包括集流构件联接部分,所述端子联接部分延伸至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中。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支撑所述端子联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绝缘构件包括具有槽的主体部分,所述端子联接部分被接纳在所述槽中。所述端子联接部分能插入地接纳在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的开口中并延伸至所述槽中,以及所述端子部分被固定在所述槽中,从而所述端子部分接合所述端子联接部分。所述端子联接部分可包括具有比所述端子联接部分的其它部分更小的截面面积的保险丝部分。所述保险丝部分可由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支撑。所述绝缘构件可包括在所述绝缘构件的横向侧与所述绝缘构件的端部分之间延伸的第一气体排放流动路径和在所述绝缘构件的上表面处的第二气体排放流动路径中的至少ー个,所述第二气体排放流动路径包括延伸横过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上表面的ー个或多个气体流动狭槽。


通过參照附图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上述和其它特征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更明显,其中图I描绘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描绘出沿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3描绘出根据图I和图2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4描绘出图3的可再充电电池的联接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5描绘出根据图I至图4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6描绘出根据另ー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7描绘出图6的可再充电电池的联接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8描绘出根据另ー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9描绘出根据图8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參照附图在下文中更完全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可以按不同的形式被实施并且不应该被理解为限于本文所提出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以使得本公开将全面且完整,并将本发明的范围完全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晰图示,层和区域的尺寸可能被夸大。相似的附图标记在全文指代相似的元件。图I为描绘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为沿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參见图I和图2,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包括通过将第一电极 11和第二电极12与介于它们之间的隔板13卷绕而形成的电极组件10 ;包含电极组件10的壳体26 ;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第一端子部分30和第二端子部分40 ;联接到形成在壳体26中的开ロ的盖板20 ;以及安装在壳体26中的第一下绝缘构件60和第二下绝缘构件80。作为示例,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将被描述为棱柱形锂离子可再充电电池。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根据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可为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等。第一电极11可为负电极,第二电极12可为正电扱。相反,第一电极11可为正电极,第ニ电极12可为负电扱。在此为了方便解释,术语“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将在说明书中被使用来代替术语“负电极和正电扱”。通过将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和隔板13 —起卷绕,电极组件10被形成为果冻卷形状。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中的每个可包括由薄膜金属箔形成的集流体和涂覆在集流体的表面上的活性物质。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还可被划分为活性物质被涂覆在集流体上的涂覆区域以及活性物质未涂覆在集流体上的第一电极未涂覆区域Ila和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12a。涂覆区域形成电极组件10中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的大部分,果冻卷形状的第一电极未涂覆区域Ila和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12a被布置在相对于涂覆区域的相反的端侧中。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前述电极组件10可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包括多个片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被层叠,而隔板13介于它们之间。第一端子部分30可经由第一电极集流构件50被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第一电极未涂覆区域11a,第二端子部分40可经由第二电极集流构件70被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12a。因此,第一端子部分30可包括第一电极端子,第二端子部分40可包括第二电极端子。壳体26可具有近似六面体形状,在壳体26的ー个表面上可形成开ロ。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壳体可具有各种形状,包括圆柱形形状、袋形形状等。盖板20可由薄板形成并可联接到壳体26的开ロ以关闭并密封开ロ。盖板20可包括用于使电解液注入到密封的壳体26中的电解液注入开ロ 21。电解液注入开ロ 21可在注入电解液之后用密封盖22密封。盖板20可具有排气孔23,排气板24被安装在排气孔23中,当密封的壳体26的内部压カ达到预定水平时,排气板24被破坏。第一端子部分30和第二端子部分40可分别包括第一铆钉31和第二铆钉41 ;第一端子板32和第二端子板42 ;安装在第一端子板32和第二端子板42与盖板20之间的第一端子绝缘构件33和第二端子绝缘构件43 ;以及第ー垫圈34和第二垫圈44。第一铆钉31和第二铆钉41可分别包括第一柱部分31a和第二柱部分41a ;第ー凸缘31b和第二凸缘41b ;以及第ー联接突起31c和第二联接突起41c。第一电极集流构件50和第二电极集流构件70分别包括分别连接到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的第一电极联接部分51和第二电极联接部分71 ;以及第一端子联接部分52和第二端子联接部分72,第一端子联接部分52和第二端子联接部分72分别包括分别联接到第一端子部分30和第二端子部分40的第一端子联接槽53和第二端子联接槽(未显示)。第一下绝缘构件60和第二下绝缘构件80可被设置在壳体26内与盖板20相邻。由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端子部分30、第一电极集流构件50和第一下绝缘构件60的结构实质等同于第二端子部分40、第二电极集流构件70和第二下绝缘构件80的结构或者为第二端子部分40、第二电极集流构件70和第二下绝缘构件80的结构的镜像, 所以这里将不再重复描述第二端子部分40、第二电极集流构件70和第二下绝缘构件80。而且,为了方便并增强可读性,术语“第一”将从第一端子部分30、第一电极集流构件50和第一下绝缘构件60等的描述中省略,应该理解的是,第一和第二这种结构可出现在可再充电电池中。另外,为了方便,下面描述的电极集流构件50和第一电极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将分别被称为“集流构件50”和“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此外,在下文中,下绝缘构件将被称为“绝缘构件”。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端子部分30可包括具有圆柱形形状的端子(未显示),以代替板型端子。图3是根据图I和图2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4为图3的可再充电电池的联接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參见图3和图4,将详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的铆钉31、电极集流构件50和绝缘构件60。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绝缘构件60包括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固定到盖板20的固定突起62和64以及与集流构件联接部分相邻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包括固定槽63,铆钉31被固定到固定槽63。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具有形成在其ー侧处的开ロ 61a,并形成在绝缘构件60的面对电极组件10的ー个表面上。集流构件50包括联接到电极11的电极联接部分51和端子联接部分52。因此,如图4中所示,集流构件50的端子联接部分52可经由开ロ 61a被插入至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中,并被固定到绝缘构件60。例如,端子联接部分52能插入地接纳在绝缘构件60的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的开ロ 61a中并延伸至固定槽63中,即,端子联接部分52被接纳在固定槽63中。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由此可将集流构件50的端子联接部分52的至少一部分支撑并稳定。电极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的开ロ 61a的宽度可等于或大于端子联接部分52的宽度。从铆钉31的柱部分31a延伸的凸缘31b可被插入到形成在绝缘构件60中的固定槽63中,并可被固定到绝缘构件60。固定槽63的边界具有预定形状,凸缘31b具有形状与固定槽63的边界的预定形状对应的周界,凸缘31b可插入地接合固定槽63。在此点上,形成在凸缘31b下方的联接突起31c可被插入并固定到端子联接部分52的端子联接槽(或端子联接孔)53中。联接突起31c和端子联接槽53可通过焊接被结合在一起。可替换地,联接突起31c可通过压配合联接到端子联接槽53。而且,柱部分31a可铆接到端子板32。端子绝缘构件33可设置在端子板32与盖板20之间以将端子部分30和盖板20绝缘。结果是,集流构件50的端子联接部分52可被插入并固定到绝缘构件60的电极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铆钉31可被联接并固定到端子联接部分52。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可再充电电池100可由联接在一起的铆钉31、集流构件50和绝缘构件60组装,这与由彼此分离的铆钉31、集流构件50和绝缘构件60组装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相反。因此,可以简化可再充电电池100的整体制造过程并改进可再充电电池100的生产率。

另外,由于集流构件50的端子联接部分52被绝缘构件60固定,这使得绝缘构件60主要吸收来自可再充电电池100外部的冲击カ并防止损坏集流构件50。图5是根据修改示例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參见图5,除了与绝缘构件610有关的不同之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1具有与根据图I至图4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相同的结构,因此相同结构的描述将
不再重复。将參见图5更详细地描述绝缘构件610。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绝缘构件610包括形成在绝缘构件610的面向电极组件10的ー个表面上的电极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1、铆钉31被固定到其上的固定槽613和固定突起(未显示)。而且,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1包括形成在该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1 —侧处的开ロ611a,板611b形成在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1的底表面上。板611b可包括多个突起611c并从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1可移除。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1可包括多个孔611d,形成在板611b上的多个突起611c能被压配合到多个孔611d中。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1可具有板611b能从该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1移除的结构。由此,板611b能够在将集流构件50插入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1中之后被联接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1。结果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容易地将集流构件50联接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11。因此,可再充电电池101的制造能够被改进并且可防止集流构件50受外部冲击。图6是根据另ー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7是图6的可再充电电池的联接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參见图6和图7,除了与集流构件510和绝缘构件620有关的不同之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2具有与根据图I至图4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相同的结构,因此相同结构的描述将不再重复。将參照图6和图7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2。集流构件510包括电极联接部分511和端子联接部分512。端子联接部分512包括待联接到铆钉31的联接突起31c的端子联接槽513和包括保险丝孔的保险丝部分514。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绝缘构件620包括形成在绝缘构件620的面向电极组件10的ー个表面上的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21、铆钉31被固定到其上的固定槽623和固定突起622 和 624。
如图7中所示,集流构件510的端子联接部分512可经由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21的开ロ 621a被插入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21中并被固定到绝缘构件620。由于形成保险丝部分514的区域包括保险丝孔,该区域具有比端子联接部分512的其它区域更小的截面面积。相应地,当过电流在可再充电电池中流动时,在该区域中比在其它区域中流动更多的电流,因此可再充电电池因保险丝熔断而电路不通。因此电极组件与端子部分30之间的电连接可被切断。然而,因为具有保险孔的保险丝部分514具有比端子联接部分512的其它区域更小的截面面积,所以由于由向可再充电电池102的外部冲击在保险丝部分514上引起的应力集中,有可能损坏保险丝部分514。因此,如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包括具有保险丝孔的保险丝部分514的端子联接部分512被联接到绝缘构件620的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21,则能防止保险丝部分514由于来自可再充电电池102外部的冲击而被损坏。 而且,保险丝部分514由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21支撑。因此,不须将保险丝部分514的保险孔的尺寸限制在不损坏保险丝部分514的范围内。因此,可以增加保险丝部分514的设计自由度。图8和图9是根据另ー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參见图8,除了与绝缘构件630相关的不同之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3具有与根据图6和图7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2相同的结构,因此相同结构的描述将不再重复。将參照图8更详细地描述绝缘构件630。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绝缘构件630包括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31、主体部分和气体排放装置,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31具有形成在该集流构件联接部分631 —侧处的开ロ(未显示),主体部分包括铆钉31被固定到其上的固定槽(未显示)。气体排放装置可包括第一气体排放流动路径635a和第二气体排放流动路径635b,第一气体排放流动路径635a从绝缘构件630的ー侧(即横向侧)延伸到其一端,第ニ气体排放流动路径635b形成在绝缘构件630的面向盖板20的ー个表面上。更具体地,第一气体排放流动路径635a可包括气体排放通道635al和气体排放端ロ 635a2。气体排放通道635al从绝缘构件630的一个侧端延伸到绝缘构件630的另ー个侧端。例如,气体排放通道635al可沿下绝缘构件630的横向侧延伸。气体排放端ロ 635a2形成在绝缘构件630的ー侧端的位置处面向气体排放通道635al,并连接到气体排放通道635al。ー对第一气体排放流动路径635a可形成在绝缘构件630的两个横向侧处。而且,第二气体排放流动路径635b可包括形成在绝缘构件630的上表面上的气体排放狭槽635bl,绝缘构件630的该上表面可为绝缘构件630面向盖板20的表面。气体排放狭槽635bl可从绝缘构件630的一端延伸到其另一端。因此,当绝缘构件630被联接到盖板20吋,由气体排放狭槽635bl产生的间隙可形成在绝缘构件630与盖板20之间。第ニ气体排放流动路径635b可包括延伸横过绝缘构件630的上表面的ー个或多个气体流动狭槽。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气体排放流动路径635b可包括定位在相反侧上的ー对气体排放狭槽。结果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可由第一气体排放流动路径635a和第二气体排放流动路径635b形成在可再充电电池103中产生的气体能够移动进入的空间。将再次參照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气体排放装置的功能。壳体26和绝缘构件630之间产生的气体可经由绝缘构件630的第一气体排放流动路径635a和第ニ气体排放流动路径635b被引导流到排气孔23被定位的区域。壳体26和绝缘构件630之间产生的气体被绝缘构件630阻止并积聚在壳体26和绝缘构件630之间,由此防止形成可由与绝缘构件630碰撞引起的湍流。从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气体排放装置作用为将可再充电电池103的由气体引起的内部压カ保持恒定。进ー步,如果过电流在具有比端子联接部分512的其它区域更小的截面面积的保险丝部分514中流动,则保险丝部分514可被熔化且在绝缘构件630中可产生气体。由保险丝部分514的熔化产生的气体可穿过第一气体排放流动路径635a的气体排放通道635al, 并可经由气体排放端ロ 635a2被排出绝缘构件630。因此,尽管保险丝部分514可熔化,因为可以防止气体积聚在绝缘构件630中,由此防止保险丝部分514的性能恶化。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此,仅ー个第一气体排放流动路径635a和仅ー个第二气体排放流动路径635b可形成在绝缘构件630处。另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气体排放装置不限于第一气体排放流动路径635a和第二气体排放流动路径635b,只要气体排放装置具有这样的结构在可再充电电池103中产生的气体能够在该结构中被排出。例如气体排放装置还可以形成在绝缘构件630的面向电极组件10的ー个表面上。另外,上述的集流构件、端子部分和绝缘构件可构成ー种集流体端子组件,该集流体端子组件的集流构件、端子部分和绝缘构件各自可具有參照上述实施例描述的特征、特点和/或元件。总结和回顾的是,如果可再充电电池被形成为带有联接在一起的大量的部件,则需要大量劳动カ以将这些部件联接在一起。这可能导致制造过程中的生产率的降低。而且,当可再充电电池接受外部冲击或被重复再充电和放电时,用于将电极端子和电极组件电连接的电极集流构件可被损坏。另外,由于可再充电电池的操作而在可再充电电池中产生的气体可积聚在可再充电电池的一部分处,因此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气体压力可能不能被保持恒定。相反,根据本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通过提供用于将部件联接在一起成为ー个单元的绝缘构件可呈现改进的制造生产率并防止电极集流构件的损坏。更详细地,通过简化操作过程,可再充电电池的制造生产率可被改进,并且由于联接到电极集流构件的绝缘构件的存在能够防止外部冲击导致电极集流构件容易损坏。绝缘构件还可以具有能够将可再充电电池中的内部气体压力保持为恒定的结构。在这里已经公开了示例性实施例,尽管采用了特定术语,但这些术语仅以一般和描述的意义被使用和将被理解而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在一些情况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明显的是,在递交本申请时,除非特别指出之外,结合特定实施例描述的特征、特点和/或元件可単独使用或可与结合其它实施例描述的特征、特点和/或元件组合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中所提出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形式上和细节上的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壳体; 在所述壳体中的电极组件; 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端子部分; 将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端子部分电连接的集流构件,所述集流构件包括端子联接部分;和 在所述壳体中的绝缘构件,其中 所述绝缘构件包括集流构件联接部分,所述端子联接部分延伸至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中,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支撑所述端子联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绝缘构件包括与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相邻的主体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包括槽,所述端子联接部分被接纳在所述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端子部分在所述槽内接合所述集流构件的所述端子联接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包括在所述槽与所述绝缘构件的外部之间的开口,并且所述端子联接部分能插入地延伸穿过所述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所述槽的边界具有预定形状;以及 所述端子部分包括凸缘,所述凸缘具有形状与所述槽的所述边界的所述预定形状对应的周界,所述凸缘与所述槽可插入地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端子联接部分包括与从所述端子部分延伸的联接突起接合的端子联接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被联接到形成在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的底表面上的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和所述板通过在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和所述板上的对应的突起和孔的压配合接合而被联接。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端子联接部分包括具有比所述端子联接部分的其它部分更小的截面面积的保险丝部分,所述保险丝部分由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支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保险丝部分包括保险丝孔。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绝缘构件包括气体排放路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气体排放路径包括在所述绝缘构件的横向侧与所述绝缘构件的端部分之间的第一气体排放流动路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气体排放流动路径包括 穿过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横向侧的气体排放通道,和 在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端部分处的气体排放端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气体排放路径包括在所述绝缘构件的一对相应的横向侧与所述绝缘构件的端部分之间的一对第一气体排放流动路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气体排放路径包括在所述绝缘构件的上表面处的第二气体排放流动路径,所述第二气体排放流动路径包括延伸横过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上表面的一个或多个气体流动狭槽。
1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所述端子部分包括第一端子部分和第二端子部分; 所述集流构件包括第一集流构件和第二集流构件;以及 所述绝缘构件包括第一绝缘构件和第二绝缘构件。
18.一种集流体端子组件,包括 集流构件,所述集流构件包括电极联接部分和端子联接部分; 端子部分;和 绝缘构件,所述绝缘构件包括集流构件联接部分,所述端子联接部分延伸至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中,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支撑所述端子联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绝缘构件包括具有槽的主体部分,所述端子联接部分被接纳在所述槽中, 其中 所述端子联接部分可插入地接纳在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的开口中并延伸至所述槽中,以及 所述端子部分被固定在所述槽中,从而所述端子部分接合所述端子联接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集流体端子组件,其中所述端子联接部分包括具有比所述端子联接部分的其它部分更小的截面面积的保险丝部分,所述保险丝部分由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支撑。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集流体端子组件,其中所述绝缘构件包括在所述绝缘构件的横向侧与所述绝缘构件的端部分之间延伸的第一气体排放流动路径和在所述绝缘构件的上表面处的第二气体排放流动路径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气体排放流动路径包括延伸横过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上表面的一个或多个气体流动狭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和一种集流体端子组件。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中的电极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端子部分;将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端子部分电连接的集流构件,所述集流构件包括端子联接部分;和在所述壳体中的绝缘构件。所述绝缘构件包括集流构件联接部分,所述端子联接部分延伸至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中。所述集流构件联接部分支撑所述端子联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文档编号H01M2/26GK102769145SQ20121013265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日
发明者金德中 申请人:Sb 锂摩托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