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595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再充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各方面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与不能再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可再充电电池能够被重复充电和放电。低容量可再充电电池通常用于诸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可携式摄像机的小型可携式电子设备,大容量电池广泛用作用于驱动电机,诸如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等的电机的电源。已经开发了使用高能量密度的非水电解质的高功率可再充电电池,并且该高功率可再充电电池通过串联联接多个可再充电电池而被形成为大容量可再充电电池,用于驱动诸如需要大量电力的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设备的电机。进一步,一个大容量可再充电电池大致被形成为被串联联接的多个可再充电电池,并且可再充电电池例如可被形成为圆柱形或方形。当具有由诸如金属的材料制成的壳体的可再充电电池内有过电流流动时,可再充电电池的温度升高,并且因此存在着火的危险。进一步,当比如因为可再充电电池内的电解质溶液由于过电流而分解,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压力升高时,有可再充电电池可能爆炸的危险。在该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进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了不构成在本国中对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一方面,可再充电电池具有提高的安全性。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可再充电电池具有能够当过电流发生时减小危险的改进结构的安
全装置。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和集流构件,该集流构件包括:联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集流部分;在所述集流构件的角部分从所述集流部分延伸的端子联接部分,所述角部分在第一方向上沿着所述集流构件的宽度延伸;和熔断部分,所述集流构件具有形成在该集流构件内与所述熔断部分相邻的熔断孔,所述熔断孔的中心线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熔断孔可相对于所述熔断部分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不对称。所述熔断部分的截面面积可小于所述集流构件的其它部分的截面面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并且穿过所述盖板伸出到所述壳体外部的电极端子,并且所述电极端子被联接到所述端子联接部分。所述电极端子可包括:在所述端子联接部分和所述盖板之间的凸缘;和从所述凸缘的第一侧延伸并且穿过所述盖板伸出到所述壳体外部的柱。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端子进一步包括从所述凸缘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伸出的支撑突起,并且所述端子联接部分具有形成在该端子联接部分中的孔,并且所述支撑突起被接纳在所述孔中以将所述端子联接部分与所述电极端子联接在一起。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在所述集流构件和所述盖板之间的绝缘构件,并且所述绝缘构件具有在其中接纳所述端子联接部分的第一槽、在其中接纳所述凸缘的第二槽和接纳从其中穿过的所述柱的端子孔。所述端子联接部分可从所述集流部分基本垂直地延伸以形成所述角部分。所述熔断部分可形成在所述端子联接部分处。所述熔断孔的所述中心线可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熔断部分可包括在所述集流构件的第一侧的第一熔断部分和在所述集流构件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的第二熔断部分。所述第一熔断部分与所述角部分之间的距离可大于所述第二熔断部分与所述角部分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熔断孔形成在所述第一熔断部分和所述第二熔断部分之间,并且所述角部分与所述熔断孔的与所述第一熔断部分相邻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角部分与所述熔断孔的与所述第二熔断部分相邻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熔断孔可形成在所述第一熔断部分与所述第二熔断部分之间,并且可包括:与所述第一熔断部分相邻的第一熔断孔部分、与所述第二熔断部分相邻的第二熔断孔部分和在所述第一熔断孔部分与所述第二熔断孔部分之间延伸的第三熔断孔部分。所述第一熔断孔部分和所述第二熔断孔部分可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三熔断孔部分可在所述第一熔断孔部分和所述第二熔断孔部分之间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熔断孔包括形成在所述集流构件的第一侧的第一熔断孔和形成在所述集流构件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的第二熔断孔,并且所述熔断部分在所述第一熔断孔和所述第二熔断孔之间。所述第一熔断孔和所述角部分之间的距离可大于所述第二熔断孔和所述角部分之间的距离。所述熔断孔可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熔断孔和所述第二熔断孔之间的第三熔断孔,并且所述熔断部分包括在所述第一熔断孔和所述第三熔断孔之间的第一熔断部分和在所述第二熔断孔和所述第三熔断孔之间的第二熔断部分。所述第三熔断孔和所述角部分之间的距离可大于所述第一熔断孔和所述角部分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熔断孔与所述角部分之间的距离。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适于用作电机驱动电源,用于推进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的电极组件;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联接到所述壳体的盖板;包括伸出到外部的端子的盖组件;和电连接到电极组件并且具有熔断孔的集流构件,其中所述集流构件包括固定到所述端子的端子结合部分和从所述端子结合部分弯曲的连接板,并且所述熔断孔的中心线形成在与所述端子结合部分和所述连接板的角部交叉的方向上。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的一方面,因为熔断部分形成在集流构件中,安全性被提高并且集流构件的强度被提高,因此防止或基本防止集流构件因外部冲击或震动而损坏。这样,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特别适于应用在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中。


附图与申请文件一起阐释了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各方面和原理。图1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为沿线I1-1I截取的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剖视图。图3为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4为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集流构件的透视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集流构件的透视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集流构件的透视图。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集流构件的透视图。标识附图中的一些元件的附图标记的说明101:可再充电电池 10:电极组件11:正电极Ila:正电极未涂覆区域12:负电极12a:负电极未涂覆区域13:隔板21:正极端子21a:端子凸缘21b:端子柱21c:支撑突起22:负极端子24:垫圈25:第一衬垫26:壳体27:电解质注入开口28:第二衬垫 29:螺母30:盖组件31:盖板38:密封塞 39:排气构件39a:凹痕40、70、80、90:集流构件41、71、81、91:端子联接部分42、72、82、92:集流部分43、73、83、93:连接部分 44、74、84、94:熔断部分44a、74a、94a:第一熔断部分 44b、74b、94b:第二熔断部分45、46、75、76、85、86、95、96:集流片

47、77、87、97:联接孔48、78、88、98:熔断孔48a:第一熔断孔部分48b:第二熔断孔部分48c:第三熔断孔部分61:下绝缘构件61a:联接槽61b:凸缘槽61c:端子孔78a:一侧端部分78b:另一侧端部分88a、98a:第一熔断孔88b,98b:第二熔断孔98c:第三熔断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所描述的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而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附图和说明书被认为是本质上是描绘性的而非限制性的。相似的附图标记在整个申请文件中指代相似的元件。图1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为沿线I1-1I截取的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剖视图。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1包括:电极组件10,可通过将隔板13介于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之间而被卷绕(例如螺旋形卷绕);壳体26,将电极组件10容纳于其中;和被联接到壳体26的开口的盖组件30。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1作为锂离子可再充电电池例如具有大致方形或矩形形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可被应用到各种形式的电池,例如锂聚合物电池或圆柱形电池。在一个实施例中,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包括各自的涂覆区域和正、负电极未涂覆区域Ila和12a,涂覆区域是活性物质被涂覆到由薄板金属箔形成的集流体上的区域,正、负电极未涂覆区域Ila和12a是没有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在一个实施例中,正电极未涂覆区域IIa在正电极11的长度方向上被形成在正电极11的一侧端,并且负电极未涂覆区域12a在负电极12的长度方向上被形成在负电极12的另一侧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与作为介于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之间的绝缘体的隔板13 —起被卷绕(例如螺旋形卷绕)。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电极组件10可被形成为具有这样的结构:由多个片形成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与介于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的隔板一起被堆叠。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26被形成为具有大体立方体形状,并且在其一端具有开口。盖组件30包括:盖板31,覆盖壳体26的开口 ;正极端子21,伸出到盖板31的外部并且电连接到正电极11 ;负极端子22,伸出到盖板31的外部并且电连接到负电极12 ;和排气构件39,具有被配置为根据内部压力(例如在预定内部压力下)破裂的凹痕39a。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31被形成为薄板,且具有形成在其一侧的用于注入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质注入开口 27和固定并安装在盖板31中用于密封电解质注入开口 27的密封塞38。在一个实施例中,正极端子21被安装为穿透盖板31,在盖板31和正极端子21之间位于上部的第一衬垫25和在盖板31和正极端子21之间位于下部的第二衬垫28将盖板31和正极端子21绝缘。在一个实施例中,正极端子21被形成为具有大致圆柱形形状,在上部支撑正极端子21的螺母29被安装在正极端子21上,并且用于紧固螺母29的螺纹形成在正极端子21的外周。在一个实施例中,垫圈24安装在螺母29和第一衬垫25之间。正极端子21经由正极端子21和正电极未涂覆区域Ila之间的集流构件40被电连接到正电极未涂覆区域11a,并且支撑正极端子21和集流构件40的端子凸缘21a形成在正极端子21的下端。在一个实施例中,负极端子22被安装为穿透盖板31,在盖板31和负极端子22之间位于上部的第一衬垫25和在盖板31和负极端子22之间位于下部的第二衬垫28将盖板31和负极端子22绝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负极端子22被形成为具有大致圆柱形形状,在上部支撑负极端子22的螺母29被安装在负极端子22上,并且用于紧固螺母29的螺纹形成在负极端子22的外周。在一个实施例中,垫圈24安装在螺母29和第一衬垫25之间。负极端子22经由负极端子22和负电极未涂覆区域12a之间的集流构件50被电连接到负电极未涂覆区域12a,并且支撑负极端子22和集流构件50的端子凸缘22a形成在负极端子22的下端。图3为可再充电电池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正极端子21包括:端子柱21b,从端子凸缘21a伸出并且具有带螺纹的外周面;和支撑突起21c,从端子凸缘21a的底部朝向壳体26的底部伸出。在一个实施例中,下绝缘构件61设置在盖板31的下侧,并且具有:接纳集流构件40的端子联接部分41的联接槽61a、在联接槽61a的上端处接纳端子凸缘21a的凸缘槽61b以及接纳穿过其中的端子柱21b的端子孔61c。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下绝缘构件62被类似地设置在盖板31与集流构件50和负极端子22之间。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集流构件40包括被固定到正极端子21的端子联接部分41、从端子联接部分41弯曲的集流部分42、形成在集流部分42的下部中的连接部分43和在连接部分43的两侧端弯曲并且被附接到正电极未涂覆区域Ila的集流片45和46。在一个实施例中,除了熔断孔48可被省去之外,被连接到负极端子22的集流构件50具有与集流构件40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省去对集流构件50的进一步的描述。在一个实施例中,端子联接部分41被形成为具有大致四方形板状,并且在中心处具有接纳正极端子21的联接孔47。支撑突起21c被插入到联接孔47中并且在联接孔47处被联接(例如焊接)到端子联接部分41。熔断孔48形成在端子联接部分41中,并且熔断部分44形成在熔断孔48的两侧端。在一个实施例中,集流部分42从端子联接部分41朝向壳体26的底部垂直弯曲,并且被布置为与壳体26的侧表面平行。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分43形成在集流部分42的下端,并且被布置为平行于集流部分42。集流片45和46从连接部分43的两侧端延伸并且被联接(例如焊接)到正电极未涂覆区域11a。在一个实施例中,熔断孔48包括:与端子联接部分41的一侧分隔开的第一熔断孔部分48a ;第二熔断孔部分48b,与第一熔断孔部分48a分隔开且与端子联接部分41的相反侧分隔开并且在端子联接部分41的宽度方向上被连接到第一熔断孔部分48a ;和第三熔断部分48c,在端子联接部分41的宽度方向上连接第一熔断孔部分48a和第二熔断孔部分48b。第一熔断孔部分48a和第二熔断孔部分48b被形成在端子联接部分41的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也就是,第一熔断孔部分48a和集流部分4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熔断孔部分48b和集流部分42之间的距离。因此,第三熔断部分48c被形成为倾斜于第一熔断孔部分48a和第二熔断孔部分48b。如上所述,熔断孔48相对于集流构件4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被形成为不对称的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熔断孔48的中心线LI沿与端子联接部分41和集流部分42相遇的角部分C沿着集流构件40的宽度延伸的宽度方向Cl相交或交叉的方向形成。熔断孔48的中心线LI被定义为连接第一熔断孔部分48a的中心和第二熔断孔部分48b的中心的线。熔断孔48的中心线LI方向上对于竖直方向应力最弱,并且当中心线LI形成在与角部分C延伸的宽度方向Cl相交或交叉的方向上时,提高了对于竖直方向应力的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熔断孔48的中心线LI在与角部分C沿着集流构件40的宽度延伸的宽度方向Cl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熔断部分44包括:形成在第一熔断孔部分48a和端子联接部分41的一侧之间的第一熔断部分44a ;和形成在第二熔断孔部分48b和端子联接部分41的另一侧端之间的第二熔断部分44b。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熔断部分44a和第二熔断部分44b被形成在端子联接部分41的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也就是,第一熔断部分44a和集流部分4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熔断部分44b和集流部分42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熔断孔48相对于熔断部分44的沿宽度方向Cl延伸的中心线L’不对称。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熔断部分44a和第二熔断部分44b被形成在端子联接部分41的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从而防止或基本防止熔断部分44被损坏。如果熔断部分被形成在直线上,则施加在熔断部分上的竖直方向应力增大,因此熔断部分可能因震动或冲击而损坏。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熔断部分的截面面积可被形成为较大,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问题,则可能发生熔断部分不被熔化的问题。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1中,当第一熔断部分44a和第二熔断部分44b被形成在端子联接部分41的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时,与熔断部分44相邻的部分分散和支撑竖直方向应力,由此防止或基本防止熔断部分44被损坏。这样,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特别适于应用在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中。当由于短路等导致过电流流动时,电流穿过第一熔断部分44a和第二熔断部分44b并且移动到正极端子21,因此具有比相邻部分小的截面面积的第一熔断部分44a和第二熔断部分44b被熔化,并且因此电流的流动被中断。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集流构件的透视图。如图5中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集流构件70包括:固定到正极端子21的端子联接部分71 ;远离端子联接部分71弯曲的集流部分72 ;形成在集流部分72的下部中的连接部分73 ;和在连接部分72的两侧端弯曲并且被附接到正电极未涂覆区域Ila的集流片75和76。在一个实施例中,端子联接部分71被形成为具有大致四方形板状,并且在中心处具有用于插入正极端子21的联接孔77。支撑突起21c被插入到联接孔77中并且在联接孔77处被联接(例如焊接)到端子联接部分71。进一步,熔断孔78形成在端子联接部分71中,并且熔断部分74形成在熔断孔78的两侧端。集流部分72从端子联接部分71朝向壳体26的底部弯曲(例如垂直弯曲),并且被布置为与壳体26的侧表面平行。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分73形成在集流部分72的下端,并且被布置为平行于集流部分72。联接(例如焊接)到正电极未涂覆区域Ila的集流片75和76形成在连接部分73的两侧端。熔断孔78的一侧端部分78a与端子联接部分71的一侧分隔开,熔断孔78的另一侧端部分78b与端子联接部分71的另一侧分隔开。熔断孔78的一侧端部分78a和另一侧端部分78b形成在端子联接部分71的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
也就是,熔断孔78的一侧端部分78a和集流部分72之间的距离大于熔断孔78的另一侧端部分78b和集流部分72之间的距离。因此,熔断孔78被形成为倾斜于端子联接部分71的侧端。如上所述,熔断孔78相对于集流构件7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被形成为不对称的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熔断孔78的中心线L2形成在与端子联接部分71和集流部分72相遇的角部分C沿着集流构件70的宽度延伸的宽度方向Cl相交或交叉的方向上。熔断孔78的中心线L2被定义为连接熔断孔78的宽度方向中心的直线。熔断孔78的中心线L2方向上对于竖直方向应力最弱,并且当中心线L2形成在与角部分C延伸的宽度方向Cl相交或交叉的方向上时,提高了竖直方向应力的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熔断孔78的中心线L2在与角部分C沿着集流构件70的宽度延伸的宽度方向Cl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熔断部分74包括:形成在熔断孔78的一侧端部分78a和端子联接部分71的一侧之间的第一熔断部分74a ;和形成在熔断孔78的另一侧端部分78a和端子联接部分71的另一侧之间的第二熔断部分74b。因为第一熔断部分74a和第二熔断部分74b形成在熔断孔78的端部分和端子联接部分71的侧部之间,第一熔断部分74a和第二熔断部分74b具有比相邻部分小的截面面积。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熔断部分74a和第二熔断部分74b被形成在端子联接部分71的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也就是,第一熔断部分74a和集流部分7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熔断部分74b和集流部分72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熔断孔78相对于熔断部分44的沿宽度方向Cl延伸的中心线L2’不对称。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熔断部分74a和第二熔断部分74b被形成在端子联接部分71的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从而防止或基本防止熔断部分74被损坏。如果熔断部分被形成在直线上,则施加在熔断部分上的竖直方向应力增大,因此熔断部分可能因震动或冲击而损坏。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熔断部分的截面面积可被形成为较大,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问题,则可能发生熔断部分不被熔化的问题。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集流构件70中,第一熔断部分74a和第二熔断部分74b被形成在端子联接部分71的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并且与熔断部分74相邻的部分分散和支撑竖直方向应力,因此防止或基本防止熔断部分74被损坏。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集流构件的透视图。如图6中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集流构件80包括:固定到正极端子21的端子联接部分81 ;远离端子联接部分81弯曲的集流部分82 ;形成在集流部分82的下部中的连接部分83 ;和在连接部分83的两侧端弯曲并且被附接到正电极未涂覆区域Ila的集流片85和86。在一个实施例中,端子联接部分81被形成为具有大致四方形板状,并且在中心处具有用于插入正极端子21的联接孔87。支撑突起21c被插入到联接孔87中并且在联接孔87处被联接(例如焊接)到端子联接部分81。进一步,熔断孔88形成在端子联接部分81中。熔断孔88包括第一熔断孔88a和第二熔断孔88b,并且熔断部分84形成在第一熔断孔88a和第二熔断孔88b之间。集流部分82从端子联接部分81朝向壳体26的底部弯曲(例如垂直弯曲),并且在一个实施例中,被布置为与壳体26的侧表面平行。连接部分83形成在集流部分82的下端,并且被布置为平行于集流部分82。联接(例如焊接)到正电极未涂覆区域Ila的集流片85和86形成在连接部分83的两侧端。第一熔断孔88a在端子联接部分81的宽度方向上从端子联接部分81的一侧形成,并且第二熔断孔88b在端子联接部分81的宽度方向上从端子联接部分81的另一侧形成。第一熔断孔88a和第二熔断孔88b形成在端子联接部分81的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也就是,第一熔断孔88a和集流部分8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熔断孔88b和集流构件82之间的距离。如上所述,熔断孔88具有相对于集流构件8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不对称的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熔断孔88的中心线L3在与端子联接部分81和集流部分82相遇的角部分C沿着集流构件80的宽度延伸的宽度方向Cl相交或交叉的方向上形成。熔断孔88的中心线L3被定义为连接第一熔断孔88a的中心与第二熔断孔88b的中心的线。熔断孔88的中心线L3方向上对于竖直方向应力最弱,并且当中心线L3形成在与角部分C延伸的宽度方向Cl相交或交叉的方向上时,提高了竖直方向应力的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熔断孔88的中心线L3在与角部分C沿着集流构件80的宽度延伸的宽度方向Cl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第一熔断孔88a和第二熔断孔88b被分开布置,或者彼此分隔开,因此具有比相邻部分小的截面面积的熔断部分84形成在第一熔断孔88a和第二熔断孔88b之间。因为与熔断部分84相邻的部分分散和支撑竖直方向应力,能够防止或基本防止熔断部分84损坏。在一个实施例中,熔断孔88相对于熔断部分84的沿宽度方向Cl延伸的中心线L3’不对称。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集流构件的透视图。如图7中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集流构件90包括:固定到正极端子21的端子联接部分91 ;远离端子联接部分91弯曲的集流部分92 ;形成在集流部分92的下部中的连接部分93 ;和在连接部分93的两侧端弯曲并且被附接到正电极未涂覆区域Ila的集流片95和96。在一个实施例中,端子联接部分91被形成为具有大致四方形板状,并且在中心处具有用于插入正极端子21的联接孔97。支撑突起21c被插入到联接孔97中并且在联接孔97处被联接(例如焊接)到端子联接部分91。进一步,熔断孔98形成在端子联接部分91中。熔断孔98包括第一熔断孔98a、第二熔断孔98b和第三熔断孔98c,并且熔断部分94形成在第一熔断孔98a和第三熔断孔98c之间以及第二熔断孔98b和第三熔断孔98c之间。集流部分92从端子联接部分91朝向壳体26的底部弯曲(例如垂直弯曲),并且在一个实施例中,被布置为与壳体26的侧表面平行。连接部分93形成在集流部分92的下端,并且被布置为平行于集流部分92。联接(例如焊接)到正电极未涂覆区域Ila的集流片95和96形成在连接部分93的两侧端。第一熔断孔98a在端子联接部分91的宽度方向上从端子联接部分91的一侧形成,并且第二熔断孔98b在端子联接部分91的宽度方向上从端子联接部分91的另一侧形成。进一步,第三熔断孔98c形成在端子联接部分9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熔断孔98a和第二熔断孔98b形成在端子联接部分91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处,第三熔断孔98c形成在端子联接部分91的长度方向上的与第一熔断孔98a和第二熔断孔98b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熔断孔98a和集流部分9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熔断孔98a和第二熔断孔98b与集流构件92之间的距离。进一步,连接第一熔断孔98a与第三熔断孔98c的中心的第一中心线L4形成在与端子联接部分91和集流部分92相遇的角部分C沿着集流构件90的宽度延伸的宽度方向Cl相交或交叉的方向上,并且连接第二熔断孔98b与第三熔断孔98c的中心的第二中心线L5形成在与端子联接部分91和集流部分92相遇的角部分C沿着集流构件90的宽度延伸的宽度方向Cl相交或交叉的方向上。连接熔断孔98a、98b和98c的中心的方向上对于竖直方向应力最弱,并且当中心线L4和L5形成在与角部分C延伸的宽度方向Cl相交或交叉的方向上时,提高了对于竖直方向应力的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熔断孔98的中心线L4和L5在与角部分C沿着集流构件90的宽度延伸的宽度方向Cl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第一熔断孔98a和第三熔断孔98c彼此分隔开,从而具有比相邻部分小的截面面积的熔断部分94的第一熔断部分94a形成在第一熔断孔98a和第三熔断孔98c之间。进一步,第二熔断孔98b和第三熔断孔98c彼此分隔开,从而具有比相邻部分小的截面面积的熔断部分94的第二熔断部分94b形成在第二熔断孔98b和第三熔断孔98c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熔断孔98相对于熔断部分94的沿宽度方向Cl延伸的中心线L4’不对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在集流构件90中,因为与熔断部分94相邻的部分分散和支撑竖直方向应力,能够防止或基本防止熔断部分94损坏。尽管已经结合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各实施例,而是,相反,旨在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设置及其等同物。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 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 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和 集流构件,该集流构件包括: 联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集流部分; 在所述集流构件的角部分处从所述集流部分延伸的端子联接部分,所述角部分在第一方向上沿着所述集流构件的宽度延伸;和 熔断部分, 其中所述集流构件具有形成在该集流构件内与所述熔断部分相邻的熔断孔,所述熔断孔的中心线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熔断孔相对于所述熔断部分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不对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熔断部分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集流构件的其它部分的截面面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并且穿过所述盖板伸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电极端子,其中所述电极端子被联接到所述端子联接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电极端子包括: 在所述端子联接部分和所述盖板之间的凸缘;和 从所述凸缘的第一侧延伸并且穿过所述盖板伸出到所述壳体的所述外部的柱。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所述电极端子进一步包括从所述凸缘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伸出的支撑突起,并且 其中所述端子联接部分具有在其中形成的孔,并且所述支撑突起被接纳在所述孔中以将所述端子联接部分与所述电极端子联接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在所述集流构件和所述盖板之间的绝缘构件,其中所述绝缘构件具有在其中接纳所述端子联接部分的第一槽、在其中接纳所述凸缘的第二槽和接纳从其中穿过的所述柱的端子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端子联接部分从所述集流部分垂直地延伸以形成所述角部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熔断部分形成在所述端子联接部分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熔断部分包括在所述集流构件的第一侧的第一熔断部分和在所述集流构件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的第二熔断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熔断部分与所述角部分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熔断部分与所述角部分之间的距离。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所述熔断孔形成在所述第一熔断部分和所述第二熔断部分之间,并且其中所述角部分与所述熔断孔的与所述第一熔断部分相邻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角部分与所述熔断孔的与所述第二熔断部分相邻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熔断孔形成在所述第一熔断部分与所述第二熔断部分之间,并且包括:与所述第一熔断部分相邻的第一熔断孔部分、与所述第二熔断部分相邻的第二熔断孔部分和在所述第一熔断孔部分与所述第二熔断孔部分之间延伸的第三熔断孔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熔断孔部分和所述第二熔断孔部分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三熔断孔部分在所述第一熔断孔部分和所述第二熔断孔部分之间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所述熔断孔包括形成在所述集流构件的第一侧的第一熔断孔和形成在所述集流构件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的第二熔断孔,并且 其中所述熔断部分在所述第一熔断孔和所述第二熔断孔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熔断孔和所述角部分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熔断孔和所述角部分之间的距离。
17.如权利要求15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所述熔断孔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熔断孔和所述第二熔断孔之间的第三熔断孔,并且 其中所述熔断部分包括在所述第一熔断孔和所述第三熔断孔之间的第一熔断部分和在所述第二熔断孔和所述第三熔断孔之间的第二熔断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三熔断孔和所述角部分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熔断孔和所述角部分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熔断孔与所述角部分之间的距离。
全文摘要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和集流构件,该集流构件包括联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集流部分;在所述集流构件的角部分处从所述集流部分延伸的端子联接部分,所述角部分在第一方向上沿着所述集流构件的宽度延伸;和熔断部分,所述集流构件具有形成在该集流构件内与所述熔断部分相邻的熔断孔,所述熔断孔的中心线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
文档编号H01M4/36GK103137996SQ20121029135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5日
发明者权珉亨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