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波装置及无线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026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波装置及无线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波装置及无线终端。
背景技术
由于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个人无线终端类产品(例如,移动终端、数据卡、平板电脑等)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随着终端产品的小型化和便携化的发展,用户在日常的使用场景中往往将此类产品放置在离身体较近的距离范围内。因此,无线终端辐射出的电磁能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国际上采用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简 称为SAR)指标来衡量电磁暴露环境下人体吸收和消耗的电磁能量。SAR的物理含义为单位质量的人体组织所吸收或消耗的电磁功率,单位为W/kg,或者mW/g。在使用各种终端产品时,移动终端的SAR峰值的降低和天线的辐射指标的提高往往相互矛盾。SAR反应移动终端天线的近场辐射特性,而总辐射能量是移动终端天线的远场辐射性能。在无线通讯系统中,总辐射能量关系到终端和基站的接入性能和通讯质量,往往希望越高越好。但是越高的总辐射能量,往往意味着较高的SAR测量值。因此,为了保证终端能够通过SAR的测试标准,需要在总辐射能量和SAR性能之间进行权衡。目前,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应法规,通过限定无线终端设备SAR值的上限,确保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安全。例如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FCC)明确规定了各种无线移动终端在与人体的相互作用时最大允许的比吸收率。按照规定手机类产品在靠近人脑一侧的SAR峰值不能超过I. 6mff/g ;对于数据卡类产品,在所有可能被人体接触的表面附近,SAR峰值均不能超过I. 6mW/g上限(建议不超过I. 2mW/g)。因此当今的多模多制式无线终端天线设计,除了需要满足足够的工作带宽和隔离度之外,还要兼顾小型化,同时还要满足SAR峰值的规定。由于终端天线位于结构复杂的电路器件、PCB基板和外壳中,它们在天线近场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边界条件。这些因素都使SAR的估算和分析异常难度,测量和定量分析难度都较天线远场特性大。这些都给数据卡天线设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常用的SAR降低技术主要包括降低总辐射功率,引入寄生金属结构,采用吸波材料、吸波涂覆层、金属屏蔽/反射层等。降低总辐射功率的方法会影响通讯终端的质量,尤其是在小区边缘的通讯质量。在天线附近或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为PCB)金属地板上引入寄生金属结构,其思想是通过耦合效应改变金属上表面电流分布,从而降低SAR局部峰值数值。但该方法缺乏统一的规则,只能通过经验采用试错调试方法,具有盲目性且不能保证最终SAR值达标。相关技术移动终端往往只在某个频段范围内SAR超标,使用吸波材料会影响所有频段的总辐射特性,而且在具体实施时只能调整吸波材料的厚度、大小和放置位置,调试灵活度小。相关技术的移动终端在提高天线的辐射指标时,总会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进而天线辐射与SAR峰值总是相互矛盾,无法调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波装置及无线终端,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在提高天线的辐射指标时,总会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进而天线辐射与SAR峰值总是相互矛盾,无法调和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吸波装置,包括周期性的阵列单元,设置在所述吸波装置的顶层面上,具有可设定的频率选择特性,用于在预定频段内进行吸波,其中,预定的频段包括比吸收率SAR最大值所在的频段;中间介质夹层,设置在所述顶层面与底层面之间,用于与上述周期性的阵列单元协同工作以衰减天线辐射的电磁波。优选地,所述中间介质夹层,设置在所述顶层面与金属地底层面之间,在所述顶层面与所述金属地底层面之间设置有周期分布的金属性过孔,其中,所述金属过孔贯穿所述中间介质夹层,且与所述阵列单元和所述金属地底层面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吸波装置还包括中间介质夹层,设置在所述顶层面与非金属地底层 面之间,其中,所述非金属地底层面上设置有阵列单元,用于衰减天线辐射的电磁波。优选地,在所述顶层面与所述非金属地底层面之间设置有周期分布的金属性过孔,其中,所述金属过孔贯穿所述中间介质夹层,且与所述阵列单元和所述阵列单元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中间介质层夹的材料包括磁损耗型吸波材料和/或电损耗型吸波材料。优选地,所述中间介质夹层的所述磁损耗型吸波材料和所述电损耗型吸波材料在同一平面上具有周期性的分布结构。优选地,在所述阵列单元位置对应下的所述中间介质夹层在同一平面上的所述磁损耗型吸波材料和所述电损耗型吸波材料环绕分布,其中,所述磁损耗型吸波材料矩阵单元被所述电损耗型吸波材料环绕,或者,所述电损耗型吸波材料矩阵单元被所述磁损耗型吸波材料环绕。优选地,所述中间介质夹层在同一平面上的所述磁损耗型吸波材料矩阵单元与所述电损耗型吸波材料矩阵单元交错分布。优选地,所述中间介质夹层设置为多层,其中,每层中间介质夹层的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和/或相对磁导率不同于邻近的中间介质夹层。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所述吸波装置,设置在所述终端的PCB板的外围面上。优选地,所述吸波装置延伸在天线的非净空区域。本发明的吸波装置采用了如下设计周期性单元,具有可设定的频率选择特性,用于在预定频段内进行吸波,其中,预定的频段包括比吸收率SAR最大值所在的频段。通过运用本发明的吸波装置,可以在预定的频段内进行吸波,并通过与阵列单元协同工作,达到以衰减天线辐射的电磁波的目的,即使在天线的辐射指标很高时,也可以在不影响通信的情况下减少了电磁波对人体的辐射,提高了用户体验。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经典的电路模拟吸波器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经典的电路模拟吸波器的等效电路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带有周期性表面单元的吸波装置的三维视图一;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带有周期性表面单元的吸波装置的三维视图二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周期性单元的可用形式的示意图一;图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周期性单元的可用形式的示意图二 ; 图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带有周期性表面单元的吸波装置的三维视图三;图9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吸波装置的多层夹层结构的剖面视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吸波装置的带有电损耗型和磁损耗型材料单元二维阵列单元排列的示意图一;图1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吸波装置的带有电损耗型和磁损耗型材料单元二维阵列单元排列的示意图二;图1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移动数据卡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移动终端在提高天线的辐射指标时,总会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进而天线辐射与SAR峰值总是相互矛盾,无法调和。相关技术中,频率选择性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Surface)是一种金属单元周期性排列的二维表面,一般可等效偶极子天线和缝隙天线的排列结构,其本质是一个空间滤波器。物理上可以近似为复杂LC谐振电路。在谐振频率上,频率选择表面结构可对电磁波产生反射和传输作用,从而表现出明显的带通或者带阻的滤波作用。电路模拟吸收体是一种基于高损耗材料的周期结构,通过在结构内部产生电磁波谐振,达到吸收的作用。电路模拟吸收体有较好的吸收带宽。但目前已有的电路模拟吸收体结构较简单,中间层介质多采用电损耗型材料,设计自由度少,工作频率较高。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波装置,其结构示意如图I所示,包括周期性的阵列单元13,设置在所述吸波装置的顶层面10上,具有可设定的频率选择特性,用于在预定频段内进行吸波,其中,预定的频段包括比吸收率SAR最大值所在的频段;中间介质夹层11,设置在所述顶层面10与底层面之间,用于与上述周期性的阵列单元13协同工作以衰减天线辐射的电磁波。。通过运用本实施例的吸波装置,可以在预定的频段内进行吸波,并通过与阵列单元13协同工作,达到以衰减天线辐射的电磁波的目的,即使在天线的辐射指标很高时,也可以在不影响通信的情况下减少了电磁波对人体的辐射,提高了用户体验。其中,中间介质夹层11的底层面还可以分为金属与非金属。如果底层面为金属的,则中间介质夹层11,设置在顶层面10与金属地底层面12之间。
在顶层面10与金属地底层面12之间设置有周期分布的金属性过孔21,其中,金属过孔21贯穿中间介质夹层11,且与阵列单元13和金属地底层面12电性连接。周期分布的金属性过孔21可以是周期分布在个阵列单元13上,也可以是在一个阵列单元13上分布多个。如果底层面为非金属的,中间介质夹层11,设置在顶层面10与非金属地底层面14之间,其中,非金属地底层面14上设置有阵列单元15,用于衰减天线辐射的电磁波。此处的阵列单元15可以与阵列单元13具有相同的设计,当然,也可以根据要求吸收电磁波强度的不同,设计成具要有不同设计的类型。在顶层面10与非金属地底层面14之间设置有周期分布的金属性过孔21,其中,金属过孔21贯穿中间介质夹层11,且与阵列单元13和阵列单元15电性连接。与上述金属地底层面12相似,周期分布的金属性过孔21可以是周期分布在个阵列单元13上,也可以是在一个阵列单元13上分布多个。
日常中,实际应用的吸波材料主要包含铁氧体、钛酸钡、金属微粒、石墨、碳化硅、导电纤维等。铁氧体在高频下有较高的磁导率,电磁波易于进入并且快速衰减。吸波材料的吸波实质是吸收或衰减入射点电磁波,并且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能量转变成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消耗掉。吸波材料按照损耗机制可分为电损耗型和磁损耗型。电损耗型材料主要靠介质的电子极化、离子极化、分子极化或界面极化来吸收,衰减电磁波。磁损耗型材料主要是靠磁滞损耗,畴壁共振和后效损耗等磁激化机制来引起电磁波的吸收和衰减。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主要和其复介电常数ε = ε ’ _j ε 〃和复磁导率μ = μ ’ - j μ 〃有关,具体取决于复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虚部ε 〃和μ"。通过吸波材料或者金属屏蔽层通常容易获得所需的SAR值。其机理在于减小天线近场,抑制手机靠近人体侧的表面电流。但移动终端往往只在某个频段范围内SAR超标,使用吸波材料会影响所有频段的总辐射特性,而且在具体实施时只能调整吸波材料的厚度、大小和放置位置,调试灵活度小。基于相关技术的电损耗型和磁损耗型具有较好的吸波特性,中间介质夹层11可以将传统的空气介质进行替换,用磁损耗型吸波材料和/或电损耗型吸波材料。其中,可以设置所述中间介质夹层11的所述磁损耗型吸波材料和所述电损耗型吸波材料在同一平面上具有周期性的分布结构,例如棋盘式。实施时,可以是所述中间介质夹层11在同一平面上的所述磁损耗型吸波材料矩阵单元与所述电损耗型吸波材料矩阵单元交错分布。矩阵单元交错分布可以如图11所示。实施时,还可以是在所述阵列单元13位置对应下的所述中间介质夹层11在同一平面上的所述磁损耗型吸波材料和所述电损耗型吸波材料环绕分布,其中,所述磁损耗型吸波材料矩阵单元被所述电损耗型吸波材料环绕,或者,所述电损耗型吸波材料矩阵单元被所述磁损耗型吸波材料环绕。如图10所示,为电损耗型材料环绕磁损耗型材料矩形单元的情况。当然,所述磁损耗型吸波材料和所述电损耗型吸波材料在同一平面上具有交错的分布结构并不限于上述两种情况。实施时,中间介质夹层11可以设置为多层,各层的相对介电常数和/或相对磁导率可以与邻近的中间介质夹层设置为不同。不同的相对介电常数和/或相对磁导率可以进一步吸收电磁波,减少对人体的辐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终端,该终端可以为无线移动终端,也可以为无线非移动终端。其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吸波装置,其中,该吸波装置可以设置在终端的PCB板2的外围面上。设置时,吸波装置延伸在天线的非净空区域,即不延伸到天线的净空区域,防止了对天线信号的干扰。由上述技术方案的装置可以看出,通过在无线终端设备的PCB板外围面上设置周期性结构的吸波装置,可以改变终端天线的电磁场近场分布,消除近场能量分布集中热点,从而有效的改善了无线终端设备的SAR性能。而且不需要对已设计成型的天线、电路和结构做出重大改动。同时,由于吸波结构具有复杂的周期结构和参数,可针对不同的频率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度。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优选实施例本优选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周期性结构的吸波装置,可以实现对移动终端SAR值的有效降低。该周期性结构吸波装置由周期性的表面单元和磁损耗型/电损耗型吸波材料 夹层构成。由于周期结构表面具有可设定的频率选择特性,可对SAR最大值所在的频率进行针对性设计,从而保证天线在整个工作频带内的辐射功率性能不受显著的影响。同时,吸波夹层材料可降低频率选择表面的工作频率,使吸波结构工作在移动通讯的频率范围。进一步的,该吸波夹层还可以由周期性夹层单元构成。周期性夹层结构可由电损耗型、磁损耗型吸波材料在空间上排列而成,进一步实现对电磁波的良好吸收。 相关技术中的电路模拟吸波器(CircuitAnalogAbsorber )是一种特殊的频率选择性表面,能够达到吸波效果。如图2所示,它通常是由电路模拟片(Circuit Analog Sheet)8和背后的金属地平面7构成。在电路模拟片8上有周期性排列的金属十字单元9。图3中显示了该结构的传输线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各十字金属单元和单元之间的缝隙构成一个串联的等效RLC (电阻、电感、电容)构成谐振电路。在谐振频率上对入射电磁波困在两层内谐振并且损耗,从而达到吸波功能。但是该电路模拟吸波器的缺点是尺寸较大,工作频率高(通常为几十个GHz),很难直接应用在无线移动设备上。针对于传统电路模拟滤波器的缺点,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周期性结构的吸波装置,可以实现对移动终端SAR值的有效降低。图4给出了一种带有周期性表面单元(此处周期性表面单元是以多个阵列单元中的一个为例)的吸波装置的三维视图。该装置包括顶层面10,中间介质夹层11和金属地底层面12。其中顶层面10由阵列单元13周期性排列而成。而夹层材质可由磁损耗型/电损耗型吸波材料构成。夹层材质的频率选择表面的工作频率,夹层材质的频率可由下式决定
f_ I _ cJ =~~Ττρ=~Γ1......................................................其中,c和λ ^分别为真空中的光速和波长。LC为等效电感和电容,并最终取决于谐振结构中的等效相对介电常数ε r—rff和等效相对磁导率Pr—rff。常用的吸波磁性介质的相对磁导率在几十到几百之间,通过引入磁性介质,可非常有效的降低周期谐振结构的工作频率,使其工作在移动通讯所需的频段。图5给出了另一种带有周期性表面单元(此处周期性表面单元是以多个阵列单元中的一个为例)的吸波装置的实施例。该装置包括顶层面10,中间介质夹层11和底层面14。其中顶层面10包含表面阵列单元13,底层面包含表面阵列单元15。阵列单元13和15可设计成不同的类型,从而形成复杂的谐振带通、带阻结构,在频率设计和调试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具体的,图6给出了表面金属单元的几种可用具体形式(黑色为金属部分),如方形槽16、耶路撒冷形十字17、环形十字18。图7给出了基于曲折线和矩形环的单元几种单元形式(黑色为金属部分),如四单元曲折线矩形布局19和中心式曲折线布局20。周期性表面单元13在顶层面10上周期排列。调整电磁谐振单元不同的形式,单元结构长度和宽度,可对等效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进行改变,从而调谐在不同的工作频率内。具体的单元尺寸多在1/50至1/2等效波长范围内,典型值的尺寸为1/20等效波长。周期结构可针对不同的电磁波入射角度进行设计,对天线辐射电磁波的近场分布起到扰动和吸收作用,最终降低终端天线近场的SAR峰值。图8给出了另外一种周期性吸波装置的实例。具体的,在该装置顶层面10和底层面14之间,分布有周期分布的金属性过孔21。金属过孔21贯穿夹层11,并且和表层表面阵列单元13,底面表面阵列单元15电性连接。通过金属过孔21,可以进一步增加吸波结构的等效电感L,从而降低谐振频率,并达到更好的吸波效果。
图9给出多层夹层结构的吸波装置实施例。吸波装置包含顶层面10和底层面14。在顶层10和底层14之间,在厚度方向分布有多层(N层)电损耗型/磁损耗型吸波材料,每个子夹层可具有独立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如第i层夹层22具有的介质参数为
和等效相对磁导率μ#通过布置多层夹层设计,可以获得更宽的吸波带宽。通过对电损耗型和磁损耗型吸波材料吸波机理的分析,可以看到电损耗型和磁损耗型的吸波不互相干扰,因此可以对这两种吸波材料进行周期性的布局和排列。图10和11都显示了电损耗型和磁损耗型材料共存下,周期吸波装置可采用的实施例。其中,电损耗型和磁损耗型吸波材料也可作为周期性夹层单元,在吸波装置的2D平面方向上进行上周期排列。具体的,图10显示了磁损耗型吸波矩形单元(斜线阴影区域)嵌入到于电损耗型吸波矩形单元(白色区域)之中的布局。图11显示了磁损耗型吸波矩形单元和电损耗型吸波矩形单元交错排列的布局。通过周期性的布置两种类型的吸波材料,可以获得更大的设计灵活度和吸波效果。本优选实施例根据无线终端测试中SAR峰值出现的频段和空间位置,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频率选择性的周期吸波装置的移动终端。实施时,可以是在移动终端天线近旁不同方向上,设置具有周期性结构的吸波装置,吸收并且改变天线近区辐射特性,从而达到降低SAR值目的。优选地,该移动终端包括PCB电路板,与PCB板射频电路连接的天线,结构外壳、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器。其中PCB板的外围面上,设置周期结构吸波装置,周期吸波装置不延伸到天线的净空区域。上述设计通过在天线周边某个面或者多个面方向上放置吸波结构,达到降低SAR峰值的目的,并且对其他频段的辐射特性影响最小,以保证通信质量。吸波结构可分布在机壳结构件内部和外部,也可通过支架悬浮在PCB板四周,或贴敷于PCB板的电路屏蔽罩上。具体的,通过改变周期结构的设计参数如周期单元金属结构的形式、走线、尺寸,吸波材质的属性(电损耗型、磁损耗型)、层数、厚度、位置和排列方式等,调整吸波结构整体性能以达到所需标准。同时由于引入了具有良好频率选择性的表面单元,可以克服传统磁损耗型/电损耗型吸波材料较宽的吸波特性,可以只针对所需的SAR热点峰值频点进行控制,减少对天线其他频段的辐射性能影响,最终保证终端通信的质量。
在具体实施时,目前流行的数据卡类无线终端设备,造型多采用立方体形式,通过末端的USB连接器和笔记本等设备连接。图12为移动数据卡终端的视图。其中数据卡末端带有USB连接器I。数据卡外壳4内包含有PCB电路板2、内置发射接收天线3、吸波装置5。PCB电路通过馈电点6和天线3电性连接。吸波装置放置在PCB板的外围面上,不延伸到天线的净空区域。结合以上技术描述可知,通过吸波装置实现SAR控制的总体思路是在无线终端天线辐射热点方向设置周期吸波装置;随后调整周期吸波单元结构、夹层结构的属性,在所需频段内达到降低特定频段SAR峰值的目的,同时不影响天线其他频段的辐射特性。综上可见,本实施例提出的在无线终端产品多个表面上布置周期结构吸波装置的技术,可在不影响终端整体接收发射性能的同时,降低某个频段内的局部SAR峰值,减少对人体辐射的危害。此外,由于只通过外吸波结构改进无线终端SAR性能,因此不需要对已设计成型的天线、电路和结构做出重大改动,进而缩短研发周期和成本。应用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度,实现了无线终端小型化设计的目的。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运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预定的频段内进行吸波,在天线的辐射指标很高时,也可以根据可设定的频率选择特性吸收此高频段内的电磁波,在不影响通信的情况下减少了电磁波对人体的辐射,提高了用户体验。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周期性的阵列单元(13),设置在所述吸波装置的顶层面(10)上,具有可设定的频率选择特性,用于在预定频段内进行吸波,其中,预定的频段包括比吸收率SAR最大值所在的频段; 中间介质夹层(11 ),设置在所述顶层面(10)与底层面之间,用于与上述周期性的阵列单元(13 )协同工作以衰减天线辐射的电磁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介质夹层(11),设置在所述顶层面(10)与金属地底层面(12)之间,在所述顶层面(10)与所述金属地底层面(12)之间设置有周期分布的金属性过孔(21),其中,所述金属过孔(21)贯穿所述中间介质夹层(11),且与所述阵列单元(13)和所述金属地底层面(12)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装置还包括 所述中间介质夹层(11),设置在所述顶层面(10)与非金属地底层面(14)之间,其中,所述非金属地底层面(14)上设置有阵列单元(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层面(10)与所述非金属地底层面(14)之间设置有周期分布的金属性过孔(21),其中,所述金属过孔(21)贯穿所述中间介质夹层(11),且与所述阵列单元(13)和所述阵列单元(15)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介质夹层(11)的材料包括磁损耗型吸波材料和/或电损耗型吸波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介质夹层(11)的所述磁损耗型吸波材料和所述电损耗型吸波材料在同一平面上具有周期性的分布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阵列单元(13)位置对应下的所述中间介质夹层(11)在同一平面上的所述磁损耗型吸波材料和所述电损耗型吸波材料环绕分布,其中,所述磁损耗型吸波材料矩阵单元被所述电损耗型吸波材料环绕,或者,所述电损耗型吸波材料矩阵单元被所述磁损耗型吸波材料环绕。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介质夹层(11)在同一平面上的所述磁损耗型吸波材料矩阵单元与所述电损耗型吸波材料矩阵单元交错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介质夹层(11)设置为多层,其中,每层中间介质夹层的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和/或相对磁导率不同于邻近的中间介质夹层。
10.一种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I至9中任一项的所述吸波装置,设置在所述终端的PCB板(2 )的外围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装置延伸在天线的非净空区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波装置及无线终端,包括周期性的阵列单元,设置在吸波装置的顶层面上,具有可设定的频率选择特性,用于在预定频段内进行吸波,其中,预定的频段包括比吸收率SAR最大值所在的频段;中间介质夹层,设置在顶层面与底层面之间,用于与上述周期性的阵列单元协同工作以衰减天线辐射的电磁波。通过运用本发明的吸波装置,可以在预定的频段内进行吸波,并通过与阵列单元协同工作,达到以衰减天线辐射的电磁波的目的,即使在天线的辐射指标很高时,也可以在不影响通信的情况下减少了电磁波对人体的辐射,提高了用户体验。
文档编号H01Q17/00GK102904065SQ20121040170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9日
发明者张璐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