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818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换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换向器,属于电器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换向器是有刷电机的主要部件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机马达中,其包括绝缘基体和分布于绝缘基体外周面的若干换向片,相邻所述换向片之间通过绝缘槽绝缘。所述换向片一般通过设置在其内壁上的钩片与所述绝缘基体结合。在设计钩片结构时要综合考虑所述钩片的形状对其自身強度以及对其与所述换向片结合稳定性的影响等因素。中国专利文献CN2664237Y公开了ー种换向器,其包括绝缘筒体和分布于绝缘筒体周面并与筒体结合的若干换向片,各换向片之间通过绝缘槽相互绝缘,所述换向片与筒 体结合的内侧具有钩片I',所述钩片I'为多个,所述钩片I'在换向器的内侧沿着周向延伸;且沿着垂直于所述绝缘筒体的轴线方向平行排列,相邻所述钩片之间具有沟槽2',该沟槽2'的横截面具有从换向片向着筒体的轴线逐渐缩小的形状,见图I。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换向器在使用中依然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换向器在使用中与电刷形成一对滑动摩擦畐0,电刷往往在换向器外表面的电刷滑动接触区域(即图I中的A区域)滑动,使得该区域容易受离心力的干扰,该离心力的方向如图I中箭头B所示,而上述钩片I'和沟槽2'的开ロ方向与该外力的方向相同,并且所述钩片I'的钩长非常短,所述沟槽2'的槽深很浅,这造成所述绝缘基体的嵌入面积很小,因此无法在换向器片和绝缘基体之间形成强有力的结合力,从而导致换向片很容易在A区域与绝缘基体相脱离,进而造成飞片现象的发生;而如果简单将所述沟槽2'的槽深加深,这势必又造成换向片的壁厚减小,从而影响换向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换向器由于钩片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导致无法兼顾换向片与绝缘基体的稳定性以及换向器的使用寿命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既能保证换向器片与绝缘基体之间结合稳定又能保证使用寿命的换向器。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向器,包括绝缘基体和分布于所述绝缘基体的周面并与其结合的若干换向片,相邻所述换向片之间通过绝缘槽相互绝缘,每个所述换向片的一端设置挂线钩,每个所述换向片与所述绝缘基体结合的内侧都设置至少ー个第一钩片,每个所述换向片与所述绝缘基体结合的内侧在对应于电刷与换向器滑动接触的区域还设置第二钩片,所述第二钩片的钩长大于所述第一钩片的钩长,所述第二钩片向着所述绝缘基体的中轴线延伸,所述第二钩片与其对应的所述换向片形成鋭角α。所述锐角α为20-70°。所述锐角β为45°。每个所述换向片与所述绝缘基体结合的内侧在对应于靠近所述挂线钩的区域都设置第三钩片,所述第三钩片的钩长大于所述第一钩片的钩长,所述第三钩片向着所述绝缘基体的中轴线延伸,所述第三钩片与其对应的所述换向片形成鋭角β。第二钩片与所述第三钩片同向设置。所述第二钩片与所述第三钩片相向设置。所述锐角β为20-70°。所述锐角β为45°。所述第一钩片向着所述绝缘基体的周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绝缘基体的轴线方向平行排列。相邻所述第一钩片之间具有沟槽,所述沟槽具有向着所述绝缘基体的中轴线方向收缩的开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器具有以下优点I.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器,包括绝缘基体和分布于所述绝缘基体的周面并与其结合的若干换向片,相邻所述换向片之间通过绝缘槽相互绝缘,每个所述换向片的一端设置挂线钩,每个所述换向片与所述绝缘基体结合的内侧都设置至少ー个第一钩片,每个所述换向片与所述绝缘基体结合的内侧在对应于电刷与换向器滑动接触的区域还设置第ニ钩片,所述第二钩片的钩长大于所述第一钩片的钩长,所述第二钩片向着所述绝缘基体的中轴线延伸,所述第二钩片与其对应的所述换向片形成鋭角α。由于每个所述换向片与所述绝缘基体结合的内侧在对应于电刷与换向器滑动接触的区域还设置第二钩片,所述绝缘基体能够嵌入到所述第二钩片与所述换向片形成的鋭角α内,进而与所述换向片牢固结合,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器,即使电刷在所述换向器的外表面上滑动而产生如图I中箭头B所示的外力时,所述换向片也不易与所述绝缘基体分离,从而避免了飞片现象的发生;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换向器另行设置有钩长大于所述第一钩片钩长的第二钩片,因此,在不必牺牲所述换向片的壁厚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闻了换向片与绝缘基体之间的结合稳定性,并保证了换向器的使用寿命。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器,所述锐角α的设置角度除了考虑所述换向片与所述绝缘基体的结合稳定性之外,还需要考虑到产品结构对绝缘基体的厚度的影响。对于满足结合稳定性的要求来说,希望所述锐角α尽量大些.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保证所述换向片与所述绝缘基体的结合稳定性,并保证所述绝缘基体具有合适的厚度,所述锐角α优选在20-70°之间,进ー步优选地,所述锐角α为45°。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器,每个所述换向片与所述绝缘基体结合的内侧在对应于靠近所述挂线钩的区域都设置第三钩片,所述第三钩片的钩长大于所述第一钩片的钩长,所述第三钩片向着所述绝缘基体的中轴线延伸,所述第三钩片与其对应的所述换向片形成鋭角β。换向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在所述挂线钩上进行挂线,在扯断所述挂线的过程中,所述换向器上靠近所述挂线钩的区域(即图I中所示的C区域)将受到一个远离所述绝缘基体的中轴线方向的拉扯力,即图I中箭头D所示方向的拉扯力,从而使得所述换向片在C区域容易与所述绝缘基体分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器,在所述C区域设置所述第三钩片,使得所述绝缘基体牢固的嵌入所述锐角β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换向片与所述绝缘基体的结合的稳定性。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换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器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器的另ー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I-挂线钩;2_换向片;3_第一钩片;4_绝缘基体;5_第二钩片;6_第三钩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向片与绝缘基体之间结合稳定的换向器。为了实现这ー核心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换向器在设计时尤其考虑增强换向器在运·行过程中的薄弱区域的稳定性,所述薄弱区域即容易造成所述换向片与所述绝缘基体分离的区域,即每个所述换向片与所述绝缘基体结合的内侧在对应于电刷与换向器滑动接触的区域和靠近所述挂线钩的区域,也图I中所示的A区域和C区域。为实现这ー核心目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向器,如图2所示,包括绝缘基体4和分布于所述绝缘基体4的周面并与其结合的若干换向片2,相邻所述换向片2之间通过绝缘槽相互绝缘,每个所述换向片2的一端设置挂线钩1,每个所述换向片2与所述绝缘基体4结合的内侧都设置至少ー个第一钩片3,每个所述换向片2与所述绝缘基体4结合的内侧在对应于电刷与换向器滑动接触的区域还设置第二钩片5,所述第二钩片5的钩长大于所述第一钩片3的钩长,所述第二钩片5向着所述绝缘基体4的中轴线延伸,所述第二钩片5与其对应的所述换向片2形成锐角α。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锐角α在设计时综合考虑所述换向片2与所述绝缘基体4的结合稳定性以及所述绝缘基体4的厚度,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锐角α为45°。当然,所述锐角α位于20-70°这ー范围内时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ー步提高所述换向片2与所述绝缘基体4的结合稳定性,每个所述换向片2与所述绝缘基体4结合的内侧在对应于靠近所述挂线钩I的区域都设置第三钩片6,所述第三钩片6的钩长大于所述第一钩片3的钩长,所述第三钩片6向着所述绝缘基体4的中轴线延伸,所述第三钩片6与其对应的所述换向片2形成鋭角β。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锐角β在设计时综合考虑所述换向片2与所述绝缘基体4的结合稳定性以及所述绝缘基体4的厚度,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锐角β为45°。当然,所述锐角β位于20-70°这ー范围内时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钩片5与所述第三钩片6相向设置。所述第ニ钩片5与所述第三钩片6相向设置可以在所述换向片2与所述绝缘基体4结合的内侧形成一个整体的具有一个开ロ端的包围区域H,所述包围区域H在保证所述绝缘基体4具有足够的嵌入空间的同时,形成一个向着所述绝缘基体4的中轴线方向紧缩的开ロ,从而进一步确保了所述换向片2与所述绝缘基体4的结合稳定性。当然,所述第二钩片5与所述第三钩片6也可以同向设置,如图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钩片3的形状是多样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钩片3向着所述绝育基体4的周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绝缘基体4的轴线方向平行排列。相邻所述第一钩片3之间具有沟槽,所述沟槽具有向着所述绝缘基体4的中轴线方向收缩的开ロ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 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换向器,包括绝缘基体(4)和分布于所述绝缘基体(4)的周面并与其结合的若干换向片(2),相邻所述换向片(2)之间通过绝缘槽相互绝缘,每个所述换向片(2)的一端设置挂线钩(1),每个所述换向片(2)与所述绝缘基体(4)结合的内侧都设置至少ー个第一钩片(3),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换向片(2)与所述绝缘基体(4)结合的内侧在对应于电刷与换向器滑动接触的区域还设置第二钩片(5),所述第二钩片(5)的钩长大于所述第一钩片(3)的钩长,所述第二钩片(5)向着所述绝缘基体(4)的中轴线延伸,所述第二钩片(5)与其对应的所述换向片(2)形成锐角a。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干所述锐角α为20-7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干所述锐角a为4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换向片(2)与所述绝缘基体(4)结合的内侧在对应于靠近所述挂线钩(I)的区域都设置第三钩片(6),所述第三钩片(6)的钩长大于所述第一钩片(3)的钩长,所述第三钩片(6)向着所述绝缘基体(4)的中轴线延伸,所述第三钩片(6)与其对应的所述换向片(2)形成锐角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钩片(5)与所述第三钩片(6)同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钩片(5)与所述第三钩片(6)相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干所述锐角β为20-7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干所述锐角β为4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一钩片(3)向着所述绝缘基体(4)的周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绝缘基体(4)的轴线方向平行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钩片(3)之间具有沟槽,所述沟槽具有向着所述绝缘基体(4)的中轴线方向收缩的开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器,包括绝缘基体和分布于所述绝缘基体的周面并与其结合的若干换向片,相邻所述换向片之间通过绝缘槽相互绝缘,每个所述换向片的一端设置挂线钩,每个所述换向片与所述绝缘基体结合的内侧都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钩片,每个所述换向片与所述绝缘基体结合的内侧在对应于电刷与换向器滑动接触的区域还设置第二钩片,所述第二钩片的钩长大于所述第一钩片的钩长,所述第二钩片向着所述绝缘基体的中轴线延伸,所述第二钩片与其对应的所述换向片形成锐角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器,所述换向片不易与所述绝缘基体分离,避免了飞片现象的发生。
文档编号H01R39/14GK202602051SQ20122022246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7日
发明者张浩宇 申请人:深圳市凯中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