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类电子产品不断涌现,电子产品之间常需要由连接器作为传播媒介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现有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在插接于插座连接器上时,插头连接器中导电端子容易上翘变形、退出。此夕卜,这种连接器还存在以下不足,如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之间彼此用于固定的结构复杂,插接、拆卸均很不便;没有防止误插的防呆结构,以及设置于插座连接器上的固定脚占用空间大,影响布局。因此,应对现有插接式连接器结构进行改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通过于插头连接器中导电端子上设置弹片,于插接端上设置弹臂,导电端子通过弹片反向抵制于弹臂上,从而,防止导电端子上翘,退出,提高连接器工作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头连接器以及与之插接的插座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上的第一导电端子,该插座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上的第二导电端子,其中,该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主体,该主体具有一插接端,该插接端上沿第一导电端子延伸方向一体延伸设置有弹臂,该第一导电端子背部一体弯折延伸设置有一弹片,第一导电端子安装于插接端上时,该弹片反向抵制于上述弹臂后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头连接器中导电端子由基部以及由基部向其两侧一体向上弯折延伸的侧翼部组成,上述弹片设置于该基部背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部上间隔设置有三组侧翼部,基部和侧翼部组成U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臂由插接端前端向后延伸,于插接端末端反向延伸设置有延伸块,该弹臂和延伸块彼此相对,弹臂与延伸块之间形成空隙,上述弹片由该空隙伸出后抵制于弹臂后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头连接器顶部设置有一延伸臂,该延伸臂前端向下弯折凸伸形成一倒钩;所述插座连接器顶部横向延伸设置有一台阶,插头连接器插接于插座连接器上时,倒钩卡于台阶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台阶朝插接端插接一面设置有一便于倒钩向前滑动的斜面导引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台阶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用于加固台阶的加强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座连接器后端一侧设置有一用于防止误插的倒角。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座连接器两侧分别凹设有限位槽,于限位槽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限位部;于两限位槽中分别安装有一固定板,该固定板下端中部向外侧弯折延伸设置有一固定脚,该固定脚两侧形成两肩部,该两肩部分别抵靠于限位槽之两侧限位部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槽包括由插座连接器上端向下延伸的纵向槽以及横向延伸与纵向槽连通的横向槽,该纵向槽与横向槽组合呈T形。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于插头连接器中第一导电端子上设置弹片,于插接端上设置弹臂,第一导电端子安装于插头连接器中时,第一导电端子上弹片反向抵制于弹臂上,从而,防止导电端子上翘,退出。藉此,该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插接时,导电端子不易变形、移位,提高了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I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组合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分离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固定板安装于限位槽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组合局部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弹片抵制弹臂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第一导电端子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第一导电端子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插头连接器11、第一导电端子111、基部112、侧翼部113、弹片12、插接端121、弹臂122、延伸块13、延伸臂131、倒钩20、插座连接器21、第二导电端子22、插接口23、台阶231、斜面导引部232、加强部24、倒角25、限位槽251、纵向槽2511、限位部252、横向槽26、固定板261、固定脚262、肩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I至图7所示,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有插头连接器10和插座连接器20,其中该插头连接器10中安装有第一导电端子11,于插头连接器10前端延伸设置有一插接端12,所述插头连接器10顶部设置有一延伸臂13,该延伸臂13前端向下弯折凸伸形成一倒钩131 ;于插接端12前端沿第一导电端子11延伸方向一体向后延伸设置有复数个弹臂121,该复数个弹臂121分别对应插头连接器10中复数个第一导电端子11 ;于插接端12末端向前一体延伸设置有复数个延伸块122,该弹臂121和延伸块122彼此相对,弹臂121与延伸块122之间形成空隙;该第一导电端子11由基部111以及由基部111向其两侧一体向上弯折延伸的三组侧翼部112组成,该基部111和侧翼部112组成U形,并于该基部111背面一体向外弯折设置有一弹片113,第一导电端子11安装于插头连接器10中时,该弹片113反向抵制于上述弹臂121后端上。该插座连接器20中安装有第二导电端子21,于插座连接器20中对应插头连接器10之插接端12设置有一插接口 22,于插座连接器20顶部横向延伸设置有一台阶23,插头连接器10之插接端12插接于该插接口 22中后,延伸臂13上倒钩131卡于插座连接器20顶部台阶23上,此外,于该台阶23朝插接端12插接一面设置有一便于倒钩131向前滑动的斜面导引部231,于台阶23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用于加固台阶23的加强部232 ;于插座连
接器20后端一侧设置有一用于防止误插的倒角24,以减少因误差导致的连接器损坏;于插座连接器20两侧分别凹设有一限位槽25,该限位槽25包括由插座连接器20上端向下延伸的纵向槽251以及横向延伸与纵向槽251连通的横向槽252,该纵向槽251与横向槽252组合呈T形,于纵向槽251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限位部2511,于两限位槽25中分别安装有一固定板26,该固定板26下端中部向外侧弯折延伸设置有一固定脚261,该固定脚261两侧形成两肩部262,该两肩部262分别抵靠于上述限位槽25底部的两限位部2511上。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于插头连接器中第一导电端子上设置弹片,于插接端上设置弹臂,第一导电端子安装于插头连接器中时,第一导电端子上弹片反向抵制于弹臂上,从而,防止导电端子上翘,退出。藉此,该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插接时,导电端子不易变形、移位,提高了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头连接器以及与之插接的插座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上的第一导电端子,该插座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上的第二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主体,该主体具有一插接端,该插接端上沿第一导电端子延伸方向一体延伸设置有弹臂,该第一导电端子背部一体弯折延伸设置有一弹片,第一导电端子安装于插接端上时,该弹片反向抵制于上述弹臂后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中导电端子由基部以及由基部向其两侧一体向上弯折延伸的侧翼部组成,上述弹片设置于该基部背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上间隔设置有三组侧翼部,基部和侧翼部组成U形。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由插接端前端向后延伸,于插接端末端反向延伸设置有延伸块,该弹臂和延伸块彼此相对,弹臂与延伸块之间形成空隙,上述弹片由该空隙伸出后抵制于弹臂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顶部设置有一延伸臂,该延伸臂前端向下弯折凸伸形成一倒钩;所述插座连接器顶部横向延伸设置有一台阶,插头连接器插接于插座连接器上时,倒钩卡于台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朝插接端插接一面设置有一便于倒钩向前滑动的斜面导引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用于加固台阶的加强部。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后端一侧设置有一用于防止误插的倒角。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两侧分别凹设有 限位槽,于限位槽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限位部;于两限位槽中分别安装有一固定板,该固定板下端中部向外侧弯折延伸设置有一固定脚,该固定脚两侧形成两肩部,该两肩部分别抵靠于限位槽之两侧限位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包括由插座连接器上端向下延伸的纵向槽以及横向延伸与纵向槽连通的横向槽,该纵向槽与横向槽组合呈T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头连接器以及与之插接的插座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上的第一导电端子,该插座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上的第二导电端子,该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主体,该主体具有一插接端,该插接端上沿第一导电端子延伸方向一体延伸设置有弹臂,该第一导电端子背部一体弯折延伸设置有一弹片,第一导电端子安装于插接端上时,该弹片反向抵制于上述弹臂后端。藉此,通过于第一导电端子上设置弹片,于插接端上设置弹臂,弹片反向抵制于弹臂上,从而,防止导电端子上翘,退出,插接时,导电端子不易变形、移位,提高了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
文档编号H01R13/64GK202817277SQ20122047425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王群祥 申请人:东莞市锦润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