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530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减少扁平电缆使用数量并且降低生产成本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习知技术中,一种S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速附加技术)连接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电子设备中,如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及网络存储设备等,其是一种创新的硬盘传输接口,它采用串行传输模式,可以让信号传输距离加长,并避免高速并行传输所造成的电子干扰现象,提供了计算机性能成长的空间、提高了数据传输性能及可靠性,同时也改善了系统的整体动态特性。一般习知应用于SATA的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设置有信号端口及与信号端口间隔设置的输电端口,在信号端口与输电端口内设有多个端子,二条扁平电缆分别与组装于信号端口及输电端口的多个端子搭接,如此即可完成此SATA连接器。然而,此种连接器于制作上需要使用到二条独立扁平电缆,如此不仅占空间也容易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此外,·此种连接器的二条扁平电缆的另一端所搭接的连接器也要配合二条扁平电缆的接点设计而无法缩小横向空间,如此导致产品无法缩小化而且也无法降低成本,实不符合现今市场轻薄短小与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习知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必须要使用到二条扁平电缆,如此容易导致占空间与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实不符现今市场轻薄短小与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一第一端子组、一第二端子组、一线缆及一导电延长部,其中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二连接部,第一端子组组装于第一连接部,第二端子组组装于第二连接部,线缆对应于第一连接部并与第一端子组接触形成电性导通,导电延长部一端与至少一部份第二端子组接触形成电性导通,而导电延长部另一端延伸至第一连接部并与线缆接触形成电性导通。其中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多个电源端子及多个接地端子,所述导电延长部一端与该些电源端子接触形成电性导通。其中所述导电延长部由一连接片及一转接件所组成,该转接件组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并与所述线缆形成电性接触,所述连接片一端组装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而该连接片另一端组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并与该转接件接触形成电性导通。其中所述连接片为一冲压的金属片状体,该金属片状体包括一本体及设于该本体左右两侧的一接触部,该本体上设有一干涉部。其中所述转接件包括多个导通部及连接该些导通部的一结合部,该些导通部与该结合部为一体成形,该转接件位于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二端子组之间。该连接器结构更包括一壳体,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该壳体固定所述线缆于该绝缘本体上。[0013]其中所述线缆为一软性扁平电缆。其中所述导电延长部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为一体成形的结构。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前端设有一信号端口及与该信号端口间隔设置的一输电端口,该绝缘本体后端设有一第一插槽及与该第一插槽间隔设置的一第二插槽,该信号端口与该第一插槽互相连通形成该第一连接部,该输电端口与该第二插槽互相连通形成该第二连接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器结构,其利用导电延长部的设计使得原先间隔设置的二条独立扁平电缆整合成单一条线缆,如此不但不占空间而且还可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可有效解决习知技术容易导致占空间与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连接器结构的部份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的连接片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3的转接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0023]I连接器结构2绝缘本体[0025]21第一连接部[0026]22第二连接部[0027]23信号端口[0028]24输电端口[0029]25第一插槽[0030]26第二插槽[0031]27端子插槽[0032]3第一端子组[0033]4第二端子组[0034]41电源端子[0035]42接地端子[0036]5线缆[0037]51接点[0038]6导电延长部[0039]61连接片[0040]611本体[0041]612接触部[0042]613干涉部[0043]62转接件[0044]621导通部[0045]622结合部623固定部7 壳体71接地弹片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I包括有绝缘本体2、第一端子组3、第二端子组4、线缆5、导电延长部6以及壳体7。绝缘本体2具有一第一连接部21及一第二连接部22,其中绝缘本体2前端设有一信号端口 23及与信号端口 23间隔设置的一输电端口 24,绝缘本体2后端设有第一插槽25及与第一插槽25间隔设置的第二插槽26,信号端口 23与第一插槽25通过多个端子插槽27互相连通形成第一连接部21,输电端口 24与第二插槽26通过多个端子插槽27互相连通形成第二连接部22。第一端子组3组装于第一连接部21且向前延伸至信号端口 23,第二端子组4组装于第二连接部22且向前延伸至输电端口 24,其中第一端子组3包括多个信号端子,第二端子组4包括多个电源端子41及多个接地端子42。
线缆5对应于第一连接部21并与第一端子组3接触形成电性导通,在本实施例中,此线缆5为一软性扁平电缆,其前端设有多个接点51,此线缆5之前端插置于第一插槽25内并使该些接点51与第一端子组3的该些信号端子接触形成电性导通。导电延长部6 —端插置于第二插槽26内并与至少一部份第二端子组4接触形成电性导通,而导电延长部6另一端则延伸至第一连接部21并与线缆5接触形成电性导通。其中,导电延长部6 —端与第二端子组4的该些电源端子41接触形成电性导通,或者导电延长部6 —端可与第二端子组4的所有端子形成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延长部6由一连接片61及一转接件62所组成,连接片61及转接件62可为独立组件,亦可为一体成型结构。该转接件62组装于第一连接部21并与线缆5形成电性接触,该连接片61 —端组装于第二连接部22并与该些电源端子41接触形成电性导通,而连接片61另一端则组装于第一连接部21并与转接件62接触形成电性导通。连接片61为一冲压的金属片状体,在本实施例中,该金属片状体包括一本体611及设于本体611左右两侧的一接触部612,该本体611上设有一干涉部613,该干涉部613干涉于绝缘本体2以将连接片61固定于第二插槽26内,设于本体611左右两侧的二接触部612分别与转接件62及该些电源端子41接触形成电性导通。转接件62包括多个导通部621及连结该些导通部621的一结合部622,该些导通部621与结合部622为金属冲压一体成形,该些导通部621接触线缆5的部分该些接点51及连接片61的接触部612以形成电性导通,转接件62上设有多个固定部623以将转接件62固定于绝缘本体2上,且该转接件62位于第一端子组3与第二端子组4之间。壳体7组装于绝缘本体2上,该壳体7遮盖于第一插槽25与第二插槽26,并将线缆5固定于绝缘本体2上,其中壳体7为金属冲压成形且其上设有多个接地弹片71可搭接于接地端子42。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延长部6与第二端子组4为二个独立分离的结构,然不限于此,另一种选择是,导电延长部6与第二端子组4亦可为一体成形的结构,亦即将第二端子组4的末端通过导电延长部6延伸至第一连接部21并与线缆5接触形成电性导通。换言之,在本实用新型中只要能将第二端子组4通过任何手段电性延伸至第一连接部21并与线缆5接触形成电性导通,即可达到本实用新型将间隔设置的第一端子组3与第二端子组4整合在一起的目的。同理,亦可将线缆5对应设置于第二连接部22,并通过导电延长部6将第一端子组3延伸至第二连接部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其利用导电延长部的设计使得原先间隔设置的二条独立扁平电缆整合成单一条线缆,如此不但不占空间而且还可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可有效解决习知技术的容易导致占空间与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 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创作所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二连接部;一第一端子组,组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第二端子组,组装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线缆,该线缆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并与所述第一端子组接触形成电性导通;及一导电延长部,该导电延长部一端与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端子组接触形成电性导通, 而该导电延长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部并与所述线缆接触形成电性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多个电源端子及多个接地端子,所述导电延长部一端与该些电源端子接触形成电性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导电延长部由一连接片及一转接件所组成,该转接件组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并与所述线缆形成电性接触,所述连接片一端组装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而该连接片另一端组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并与该转接件接触形成电性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连接片为一冲压的金属片状体,该金属片状体包括一本体及设于该本体左右两侧的一接触部,该本体上设有一干涉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转接件包括多个导通部及连接该些导通部的一结合部,该些导通部与该结合部为一体成形,该转接件位于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二端子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壳体,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该壳体固定所述线缆于该绝缘本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线缆为一软性扁平电缆。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导电延长部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为一体成形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前端设有一信号端口及与该信号端口间隔设置的一输电端口,该绝缘本体后端设有一第一插槽及与该第一插槽间隔设置的一第二插槽,该信号端口与该第一插槽互相连通形成该第一连接部,该输电端口与该第二插槽互相连通形成该第二连接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绝缘本体、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线缆及导电延长部,其中绝缘本体具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第一端子组组装于第一连接部,第二端子组组装于第二连接部,线缆对应于第一连接部并与第一端子组接触形成电性导通,导电延长部一端与至少一部份第二端子组接触形成电性导通,而导电延长部另一端延伸至第一连接部并与线缆接触形成电性导通。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2888449SQ20122053461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8日
发明者徐汉民, 林贤昌, 黄巧云 申请人: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