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壳体、接触件以及接触端子被称为电连接器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接触端子是最常损坏的部件。在目前的绝大多数电连接器中,接触端子均是通过相应的固定簧圈固定装配在绝缘体上相应的安装孔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当某个接触端子损坏时,可通过仅更换损坏的接触端子来保证电连接器正常工作,可适当的降低电连接器的使用成本,然而采用此种方式安装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缺存在装配效率低的问题,究其原因,则主要是由于接触端子逐个装配造成的,另外,上述接触端子的安装方式一般情况下不适用于横截面非圆形的接触端子;生产厂家为了提高对电连接器的生产效率,目前也有少量的电连接器是采用接触件模块的形式来对电连接器进行装配,具体地说,即将电连接器的所有接触件均封装固定在一个绝缘体中,然后将带有接触件的绝缘体通过卡装、粘接等方式固定装配在相应的壳体中,采用此种方式装配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的的产出效率虽然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接触端子均是固定在同一绝缘体中,因此当其中任意一个接触件损坏时,都将引起电连接器整体的报废,最终大大增加了电连接器的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 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以在保证对电连接器的装配效率的同时降低电连接器的使用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以前端为插接端,其包括壳体和接触端子,所述接触端子形成至少两层上下分布的端子排,每层端子排的接触端子均沿左右方向排列并通过封装在它们外部的绝缘体固定在一起,所述绝缘体强装在壳体中。所述壳体包括座板,座板上设有前后贯通的安装孔,绝缘体通过对应的安装孔沿前后方向强装在壳体中。绝缘体和壳体中的一个上设有倒刺结构,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倒刺结构对应的挂接结构,倒刺结构在绝缘体强装至壳体中后与挂接结构钩挂在一起。所述倒刺结构设于绝缘体的左右两端处。所述倒刺结构由设于绝缘体的外周面上的楔形凸块构成,所述楔形凸块的前侧面为从前向后逐渐向绝缘体的外围爬升的斜面,绝缘体从后向前的强装在壳体中,所述挂接结构为设在安装孔孔壁上的卡槽。所述倒刺结构由设于绝缘体的外周面上的楔形凸块构成,所述楔形凸块的后侧面为从后向前逐渐向绝缘体的外围爬升的斜面,绝缘体从前向后的强装在壳体中,所述挂接结构为设在安装孔孔壁上的卡槽。所述绝缘体上还设有用于限制其装配深度的挡止结构。[0011]所述挡止结构为设在绝缘体上的挡止台阶。绝缘体与壳体通过分设于二者之上的导轨与导槽前后导向配合。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沿插接方向与适配连接器导向配合的导向定位结构,该导向定位结构为导向槽或导向凸条。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的接触端子形成至少两层上下分布的端子排,并且每层端子排的接触端子均沿左右方向排列并通过封装在它们外部的绝缘体固定在一起,所述绝缘体强装在壳体中,因此,在制造的过程中,可通过安装端子排的形式来对接触端子进行装配,从而保证了对电连接器的制造效率,另外,由于接触端子分为至少两个端子排,因此当某一接触端子损坏后,可通过仅更换损坏的接触端子所在的端子排来使电连接器继续正常工作,无需再对接触件及绝缘体进行整体全部更换,从而降低了电连接器的使用成本,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在保证对电连接器的装配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电连接器的使用成本。更进一步的,分设于绝缘体和壳体上的倒刺结构以及与所述倒刺结构对应的挂接结构进一步增加了端子排与壳体之间的结合强度;所述挡止结构一方面可与壳体配合限制端子排的装配深度,保证其装配精度,另一方面还可以与倒刺结构配合夹紧壳体,从而防止端子排在壳体中前后活动;导轨与导槽一方面可用于引导该电连接器与适配连接器之间的插合,另一方面可起 到定位防误插的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端子排的成型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端子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端子排的成型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端子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1,如图1-3所示,该电连接器以前端为插接端,其包括壳体11,本实施例中,壳体11包括座板,座板的前侧面上于左右两端处分别立设有左、右围板,另外,座板上设有前后通透的安装孔,护板的内侧面上分别设有用于与适配连接器前后导向配合的导向凸条12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导槽),安装孔有两个以上,其为长孔并且上下逐层分布,每个安装孔中均固定装配有端子排13,端子排13包括接触端子131及绝缘体132,本实施例中,接触端子131均为矩形的接触针并且分为较长的接地针和较短的信号针,属于同一个端子排的接触端子均是在同一块带料14上一次冲压成型,并且每个端子排的接触端子在成型的同时便按照设定的顺序排列,绝缘体132在成型时直接封设在上述冲压成型后的接触端子上,从而使得每个端子排均形成一个模块,另外,每个接触端子的绝缘体的外周面上均设有相应的倒刺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倒刺结构设于绝缘体的左、右两端处,具体为分设在绝缘体左、右两端的两个楔形凸块15,每个楔形凸块15的前侧面均为从前向后逐渐向绝缘体的外围爬升的斜面(位于绝缘体左端的楔形凸块的前侧面从前向后逐渐向绝缘体的左侧爬升,位于绝缘体右端的楔形凸块的前侧面从前向后逐渐向绝缘体的右侧爬升),壳体11上设有与对应的绝缘体的上的楔形凸块对应的倒刺结构(图中未显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倒刺结构为设在相应安装孔的孔壁上的卡槽,端子排13自后向前的被强行压入至对应的安装孔中,装配到位后,绝缘体132上的倒刺结构刚好挂住与之相应的挂接结构,从而可防止端子排13从壳体11中向后脱出,另夕卜,在端子排被压入壳体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其被压入的深度超过设定深度,绝缘体上还设有相应的与壳体挡止配合的挡止结构,本实施例中,挡止结构设在绝缘体上的挡止台阶(图中未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1,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楔形凸块的后侧面为从后向前逐渐向绝缘体的外围爬升的斜面,每个端子排的均是从前向后的强装在壳体中;所述绝缘体的外周面上还设有导轨101,壳体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与所述导轨对应的导槽,绝缘体与壳体在前后方向上通过所述导轨和导槽导向配合。在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倒刺结构还可以布设在绝缘体的外周面 的其它位置;所述的倒刺结构与挂接结构的位置还可以互换。
权利要求1.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以前端为插接端,其包括壳体和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子形成至少两层上下分布的端子排,每层端子排的接触端子均沿左右方向排列并通过封装在它们外部的绝缘体固定在一起,所述绝缘体强装在壳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座板,座板上设有前后贯通的安装孔,绝缘体通过对应的安装孔沿前后方向强装在壳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更换接 触端子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体和壳体中的一个上设有倒刺结构,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倒刺结构对应的挂接结构,倒刺结构在绝缘体强装至壳体中后与挂接结构钩挂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结构设于绝缘体的左右两端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结构由设于绝缘体的外周面上的楔形凸块构成,所述楔形凸块的前侧面为从前向后逐渐向绝缘体的外围爬升的斜面,绝缘体从后向前的强装在壳体中,所述挂接结构为设在安装孔孔壁上的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结构由设于绝缘体的外周面上的楔形凸块构成,所述楔形凸块的后侧面为从后向前逐渐向绝缘体的外围爬升的斜面,绝缘体从前向后的强装在壳体中,所述挂接结构为设在安装孔孔壁上的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上还设有用于限制其装配深度的挡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结构为设在绝缘体上的挡止台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体与壳体通过分设于二者之上的导轨与导槽前后导向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沿插接方向与适配连接器导向配合的导向定位结构,该导向定位结构为导向槽或导向凸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更换接触端子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以前端为插接端,其包括壳体和接触端子,接触端子形成至少两层上下分布的端子排,每层端子排的接触端子均沿左右方向排列并通过封装在它们外部的绝缘体固定在一起,绝缘体强装在壳体中;在制造的过程中,可通过安装端子排的形式来对接触端子进行装配,从而保证了对电连接器的制造效率,当某一接触端子损坏后,可通过仅更换损坏的接触端子所在的端子排来使电连接器继续正常工作,无需再对接触件及绝缘体进行整体全部更换,从而降低了电连接器的使用成本,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对电连接器的装配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电连接器的使用成本。
文档编号H01R13/40GK203119157SQ20122072749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周国奇, 赵越超, 袁俊峰 申请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