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直插式电线触头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51447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具有直插式电线触头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10),该电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用于接收电线(134)的插口(120)。固定触头(114)定位在壳体内并且具有构造成与信号通路电联接的端接触头。活动触头(128)电联接到固定触头(114)。活动触头(128)具有用于接合电线(134)的接触界面(158)。接触界面(158)在连接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在连接位置中,接触界面(158)接合电线(134),而在释放位置,接触界面(158)从电线(134)脱离以允许从插口(120)移去电线(134)。
【专利说明】具有直插式电线触头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1]基底组件一般包括具有电气部件的基底,电气部件通过信号通路、例如信号迹线和/或电线电联接。通常,基底组件需要电联接来自其它基底组件和/或作为基底组件的一部分的电气部件的电线。基底可以包括定位在基底上的电连接器,用以从另一基底组件和/或电气部件接收电线。电连接器包括表面安装到或者通孔安装到基底的触头,用以提供基底的信号通路和电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触头的配合端被构造成接合另一基底组件和/或电气部件的电线。触头的配合端接合电线,以提供在另一基底组件和/或电气部件与基底的信号通路之间的电连接。该电连接允许电力和/或数据信号在所述另一基底组件和/或电气部件与基底组件之间传输。
[0002]一些基底组件利用具有直插式(POKE-1N)电线触头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接收电线的插口。接触界面延伸到插口中。随着电线被定位在插口中,电线接合接触界面。一般,接触界面是倾斜的,使得当力沿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施加到电线时,接触界面接合电线。因此,接触界面阻止电线被拉出插口。
[0003]但是,常规的直插式电线触头具有它们的缺陷。具体地,由于接触界面接合电线,电线不能在不对电线和/或触头引起的可能要求更换电线和/或触头的明显损伤的情况下从插口移去。但是,电线可能需要被从插口移去以便于产品测试和/或维修。
[0004]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需要允许接触界面从电线分离的直插式电线触头。还存在另一需要,即需要一种直插式电线触头,该直插式电线触头允许在不破坏电线的情况下电线多次插入插口和从插口移去。

【发明内容】

[0005]通过一种电连接器提供了解决方案,该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用于接收电线的插口。固定触头定位在壳体内并且具有构造成与信号通路电联接的端接触头。活动触头电联接到固定触头。活动触头具有用于接合电线的接触界面。接触界面在连接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在连接位置中,接触界面接合电线,而在释放位置,接触界面从电线脱离以允许从插口移去电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现在将参考附图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图中:
[0007]图1是根据实施例形成的基底组件的顶部透视图。
[0008]图2是根据一实施例形成的并且可以与图1所示电连接器一起使用的触头组件的顶部透视图。
[0009]图3是活动触头在连接位置的、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侧视截面图。
[0010]图4是活动触头在释放位置的、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侧视截面图。
[0011]图5是根据另一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的顶部透视图。
[0012]图6是根据一实施例形成的并且可以与图5所示电连接器一起使用的触头的顶部透视图。
[0013]图7是图5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底部透视图。
[0014]图8是活动触头在连接位置的、图5所示的电连接器的顶部透视剖视图。
[0015]图9是活动触头在释放位置的、图5所示的电连接器的顶部透视剖视图。
[0016]图10是根据另一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的顶部透视图。
[0017]图11是活动触头在释放位置的、图10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侧视截面图。
[0018]图12是活动触头在连接位置的、图10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侧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 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用于接收电线的插口。固定触头定位在壳体内并且具有构造成与信号通路电联接的端接触头。活动触头电联接到固定触头。活动触头具有用于接合电线的接触界面。接触界面在连接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在连接位置中,接触界面接合电线,而在释放位置,接触界面从电线脱离以允许从插口移去电线。
[0020]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基底组件,该基底组件包括基底,基底具有从中延伸通过的信号通路。连接器被定位在基底上。连接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用于接收电线的插口。固定触头被定位在壳体内,并且具有被以表面安装或者通孔安装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安装到基底的端接触头。固定触头电联接到信号通路。活动触头电联接固定触头。活动触头有用于接合电线的接触界面。接触界面在连接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在连接位置中,接触界面接合电线,而在释放位置,接触界面从电线脱离以允许从插口移去电线。
[0021]各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允许不对电线和/或连接器的触头造成明显破坏地从中移去电线。该连接器包括活动触头,所述活动触头脱离电线以便电线可以无损伤地被移去。各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允许不必要更换或者维修电线和/或连接器的触头而从中移去电线。各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允许多次将电线插入连接器和从连接器移去电线,以允许测试和/或维修连接器。
[0022]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具有壳体的电连接器。插口形成在壳体中,用以接收电线。固定触头定位在壳体中。固定触头包括与壳体的插口对准的开口。电线穿过该开口被接收。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口可以定尺寸为接收不同规格的电线。固定触头包括端接触头,端接触头构造成电联接到信号通路。例如,固定触头的端接触头可以表面安装或者通孔安装到具有从中延伸通过的信号通路的基底,以与所述信号通路形成电连接。
[0023]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活动触头被构造成电联接到固定触头。活动触头具有接合电线的接触界面。接触界面在连接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在连接位置中,接触界面接合电线。在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界面包括一对舌片。当接触界面在连接位置时,电线被固定在舌片之间。在另一实施例中,在连接位置中,接触界面挤压电线。在释放位置中,接触界面脱离电线,以允许电线被从插口移去。在一个实施例中,致动器接合活动触头,以使接触界面在连接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活动触头可以是弹簧加载的触头。可选地,活动触头可以是弹簧触头。替代地,活动触头能够绕枢转点旋转,以使接触界面在连接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活动触头可以被偏压到连接位置。
[0024]图1是根据实施例形成的基底组件100的顶部透视图。基底组件100包括基底102,基底102具有基底表面104。基底102可以是电路板,例如印刷电路板。基底102可以是电子器件的一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基底102可以是母板、子卡、底面电路板、中间面电路板等等。基底102可以构造成具有与之相联的多个电气部件,它们例如被表面安装或者通孔安装到基底表面104。基底102包括延伸从中通过的信号通路106。信号通路106可以是信号迹线、电线或者任何其它合适的电信号通路。信号通路106可以被构造用于在联接至IJ基底102的各种电气部件之间传输电力和/或数据信号。信号通路106可以嵌入在基底102内或者沿着基底表面104延伸。信号过孔108设置在基底表面104上。信号过孔108构造成电联接到电气部件的触头,以在电气部件和信号通路之间建立电连接。替代地,基底102可以包括过孔,电气部件的触头通过所述过孔被通孔安装,以建立电气部件和信号通路之间的电连接。
[0025]应指出,虽然本文所述的各种实施例相对于安装在基底上来描述,但是所述各种实施例可以用于其中信号通路延伸通过电缆的电缆连接器中。
[0026]电连接器110设置在基底102上。电连接器110定位在基底表面104上。电连接器Iio包括壳体112,壳体112包围一对触头组件114 (图2中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12可以包围任意数目的触头组件114。每个触头组件114包括固定触头116,固定触头116具有通孔安装尾部118 (两者均在图2中示出)。各触头组件114的通孔安装尾部118在图1中示出为从壳体112延伸。通孔安装尾部118被通过信号过孔108通孔安装,在建立电连接器110和基底102之间的电连接。替代地,通孔安装尾部信号118可以构造为表面安装尾部,该表面安装尾部被表面安装到基底102的信号焊盘,以建立电连接器110和基底102之间的电连接。
[0027]插口 120形成在壳体112的前面122。每个插口 120与壳体112中的触头组件114对准。因此,在壳体112中形成的插口 120的数目等于定位在壳体112中的触头组件114的数目。插口 120被构造成接收电线134 (图3和4中所示)从中通过。例如,电线134可以是电子器件和/或电气部件的一部分。插口 120接收电线134,以建立电线134和电连接器110之间的电连接。如此,在电线134和信号通路106之间形成电连接。
[0028]开口 123定位在壳体112的顶部126中。在每个触头组件114的活动触头128(图2中所示)上形成的致动器124通过开口 123可接取(accessible)。定位在壳体112中的致动器124的数目等于定位在壳体112中的触头组件114的数目。因此,在壳体112中形成的开口 123的数目等于定位在壳体112中的触头组件114的数目。通过对致动器124施力,活动触头128从连接位置130 (图3中所示)移动到释放位置132 (图4中所示)。在释放位置132,电线134可以从插口 120以及从电连接器110被移去。
[0029]图2是根据一实施例形成的触头组件114的顶部透视图。如上所述,电连接器110(图1中所示)可以包括任意数目的触头组件114。触头组件114构造为直插式电线触头。触头组件114包括固定触头116和活动触头128。固定触头116包括筒体140,筒体140具有从中延伸通过的开口 142。当触头组件114定位在壳体112中时,开口 142与连接器壳体112的插口 120 (均示出在图1中)对准。当电线134插入壳体112的插口 120时,开口142接收电线134 (图3和4中所示)。通孔安装尾部118伸出筒体140。
[0030]活动触头128包括一体地形成的顶部144和底部146。顶部144和底部146通过中间部148相连。固定触头116定位在活动触头128的顶部144和底部146之间。当活动触头128在连接位置130时,活动触头128的底部146靠着固定触头116的底部150定位,如图3中所示。活动触头128的顶部144包括一对弹簧152。弹簧152接合固定触头116的顶部154。弹簧152将活动触头128偏压在连接位置130。致动器124形成在活动触头128的顶部144中。
[0031]图3是图1中所示的电连接器110的侧视截面图。图3示出了定位在壳体112(图1所示)中的触头组件114 (在图2中所示)。图3示出了活动触头128在连接位置130。电线134被插入壳体112的插口 120。电线134延伸通过固定触头116的筒体140中的开口142。
[0032]固定触头116的底部150包括从中延伸通过的开口 156。活动触头128的底部146包括接触界面158。在连接位置130,接触界面158延伸通过固定触头116中的开口 156。接触界面158接合电线134。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接触界面158挤压电线134。接触界面158产生活动触头128和电线134之间的电连接。活动触头128电连接到固定触头116,以便接触界面158产生电线134和触头组件114之间的电连接。当连接器110 (图1中所示)联接到基底102时,触头组件114通过通孔安装尾部118产生与基底102 (图1中所示)的进一步电连接。
[0033]图4是活动触头128在释放位置132的电连接器110的侧视截面图。图4示出了在通过壳体112的开口 123接收作用在致动器124上的力的情况下的活动触头128。活动触头128的弹簧152被挤压,从而活动触头128在箭头162的方向上移动。在释放位置132,接触界面158不再延伸通过固定触头116中的开口 156。因此,接触界面158从电线134分离,以便电线134能够从固定触头116的开口 142和从连接器110被移去。
[0034]图5是根据另一实施例形成的另一电连接器200的顶部透视图。电连接器200构造成定位在基底上,例如,图1中所示的基底10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200构造成被表面安装到基底102。替代地,电连接器200可以构造成被通孔安装到基底102。
[0035]电连接器200包括壳体202。壳体202包围触头组件204(图6中所示)。插口 206形成在壳体202的前面208。插口 206每个均与定位在壳体202中的触头组件204对准。插口 206的数目等于定位在壳体202中的触头组件204的数目。壳体202可以构造有任意数目的触头组件204和相应的插口 206。每个插口 206构造成接收电线(未示出)。
[0036]致动器210定位在壳体202的顶部212上。致动器210定位在壳体202的后部214处。致动器210构造成接合触头组件204,以使触头组件204的活动触头216 (图6所示)在连接位置218 (图8所示)和释放位置220 (图9所示)之间移动。定位在壳体202中的致动器210数目等于定位在壳体202中的触头组件204的数目。
[0037]图6是根据一实施例形成的触头组件204的顶部透视图。触头组件204包括具有基部224的固定触头222。固定触头222与一对活动触头216 —体地形成,以形成触头组件204。基部224包括从中延伸通过的开口 226,以将触头组件204桩接安装(stake mount)到壳体202 (图5所示)。表面安装尾部228伸出基部224的前面230和背部232。表面安装尾部228构造成被表面安装到基底102 (图1中所示)。可选地,表面安装尾部228可以构造成被通孔安装到基底102。
[0038]每个活动触头216从固定触头222的基部224的相应侧面234向上延伸。每个活动触头216包括枢转部分236。枢转部分236连结到固定触头222的基部224。每个活动触头216的致动端238伸出枢转部分236。致动端238从枢转部分236向后延伸。当触头组件204定位在壳体202中时,每个活动触头216的致动端238构造成被致动器210 (图5所示)接合。
[0039]接触端头240从每个活动触头216的枢转部分236向前延伸。接触端头240从致动端238在相反方向上延伸。每个接触端头240包括构造成接合电线的接触界面242。具体地,当触头组件204在连接位置218 (图8所示)时,电线固定在每个活动触头240的接触界面242之间。每个接触界面242包括在连接位置接合电线的接合舌片244。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线固定或者被夹在接合舌片244之间。替代地,接合舌片244可以挤压电线。
[0040]图7是电连接器200的底部透视图。图7示出了电连接器200的底部250。底部250包括从中延伸通过的开口 252。每个开口 252与壳体202的插口 206对准。触头组件204定位在每个开口 252中。触头组件204利用桩头254固定到壳体202,桩头254穿过固定触头222的开口 226 (图6所示)被接收。触头组件204定位在壳体202中,以便触头组件204与插口 206对准。每个固定触头222的表面安装尾部228定位成大致与壳体202的底部250齐平。当壳体202定位在基底102上时,表面安装尾部228定位成与基底102的信号焊盘接触。在另一实施例中,表面安装尾部228伸出壳体202的底部250。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表面安装尾部228被通孔安装到基底102。
[0041]图8是电连接器200的顶部透视剖视图。触头组件204定位在壳体202中。图8示出了每个触头组件204的连接位置218中的活动触头216。在连接位置218,活动触头216的接触界面242彼此接合。因此,当电线插入插口 206时,电线将接触界面242推动分开并且在接触界面242之间滑动。接触界面242被偏压到连接位置218,以将电线固定在它们之间。活动触头216的接合舌片244之间固定或者夹持电线。
[0042]致动楔260定位在壳体202的后部214。每个致动楔260与图5所示的致动器210接触。每个致动楔260还与活动触头216的致动端238接触。致动器210通过致动楔260接合活动触头216。当对致动器210施力时,致动器210使致动楔260在箭头262的方向上移动。致动楔260包括与活动触头216的致动端238接合的一对楔角凸缘264。随着致动楔260在箭头262的方向移动,楔角凸缘264使活动触头216的致动端238向彼此移动。
[0043]活动触头216的枢转部分与形成在壳体202中的枢转点266接触。活动触头216构造成绕枢转点266旋转。随着活动触头216的致动端238被致动楔260推向彼此,活动触头216绕枢转点266旋转以使活动触头216的接触界面242分离。因此,活动触头216通过对致动器210施力而从连接位置218移动到释放位置220 (图9所示)。
[0044]图9是活动触头216在释放位置220的电连接器200的顶部透视剖视图。致动楔260已经沿着箭头262的方向移动,以使活动触头216的致动端238向彼此移动。活动触头216已经绕着枢转点266旋转以使活动触头216的接触界面242分离。因此,在释放位置220,电线能够被从接触界面242之间移去。
[0045]图10是根据一实施例形成的另一电连接器300的顶部透视图。电连接器300包括壳体302,壳体302具有前端304和后端306。壳体302构造成保持触头组件308 (图11和12中完整地示出)。壳体302的前端304包括每个均与触头组件308对准的插口 310。所示的实施例包括与两个触头组件308对应的两个插口 310。可选地,壳体302可以包括任意数目的插口 310和相应的触头组件308。[0046]各触头组件308包括端接触头312,端接触头312构造成表面安装到基底,例如基底102 (图1中所示)。替代地,端接触头312可以被通孔安装到基底102。各触头组件308还包括致动器314,通过壳体302的顶部318中的开口 316可接触到致动器314。致动器314构造成接收力320 (图11所示),以使触头组件308的活动触头322 (图11和12所示)从连接位置324 (图12所示)移动到释放位置326 (图11所示)。
[0047]图11是活动触头322在释放位置326的电连接器300的侧视截面图。触头组件308包括活动触头322和固定触头330。固定触头330定位在壳体302的前端304。固定触头330包括与插口 310对准的开口 332。开口 332构造成接收被插入插口 310中的电线333,端接触头312从固定触头330延伸。
[0048]活动触头322形成为弹簧触头。活动触头322包括安装到基底102的端接触头334。活动触头322包括接触界面336。接触界面336包括接收电线333的开口 338。接触界面336包括致动器31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力320被施加到致动器314,以使活动触头322的接触界面336在箭头340的方向上移动到释放位置326。接触界面336中的开口 338与固定触头330中的开口 332和插口 310对准。因此,连接器300被构造成接收电线333和/或电线333能够被从连接器300移去。
[0049]图12是活动触头322在连接位置324的电连接器300的侧视截面图。在连接位置324,电线333已被插入连接器300。力320 (图11所示)已被从致动器314移去。当力320被移去时,活动触头322被偏压到连接位置324。当力320移去时,接触界面336在箭头342的方向上移动。接触界面336产生作用于电线333的力,以将电线333向上推动至与固定触头330接触。由固定触头330中的开口 332限定的顶面344接合电线333。同样地,由接触界面336中的开口 338限定的底面346接合电线333。在一个实施例中,顶面344和底面346可以挤压电线333。电线333在固定触头330和处在连接位置324的活动触头322两者之间形成电连接。如此,固定触头330和活动触头322通过电线333电联接。
[0050]为从连接器300释放电线333,力320被施加到致动器314以使活动触头322移动回到释放位置326,其中电线333可被移去。
【权利要求】
1.电连接器(110),包括: 壳体(112),所述壳体(112)具有用于接收电线(134)的插口(120); 固定触头(114),所述固定触头定位在所述壳体(112)内且具有构造成与信号通路(106)电联接的端接触头(312);和 活动触头(128),所述活动触头构造成与所述固定触头(114)电联接,所述活动触头(128)具有用于接合电线(134)的接触界面(158),所述接触界面(158)在连接位置(130)和释放位置(132)之间可移动,在所述连接位置(130)中,所述接触界面(158)接合电线(134),而在所述释放位置(132)中,所述接触界面(158)从电线(134)分离以允许从所述插口(120)除去电线(1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10),进一步包括致动器(124),所述致动器接合所述活动触头(128)以使所述活动触头(128)的所述接触界面(158)在所述连接位置(130)和所述释放位置(132)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10),其中所述活动触头(128)是弹簧加载的触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10),其中所述活动触头绕枢转点(266)可旋转,以使所述接触界面(158)在所述连接位置(130)和所述释放位置(132)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10),其中所述接触界面(158)包括一对舌片(244),当所述接触界面(158)处在所述连接位置(130)时,电线(134)被固定在所述舌片(24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10),其中所述活动触头(128)是弹簧触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10),其中所述活动触头(128)被偏压到所述连接位置(130)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10),其中所述固定触头(114)包括接收电线(134)从中穿过的开口(142),所述开口(142)被定尺寸为接收不同规格的电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10),其中所述固定触头(114)包括接收电线(134)从中穿过的开口(142),所述开口(142)与所述壳体(112)的所述插口(120)对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10),其中所述固定触头(114)的所述端接触头(312)以表面安装或者通孔安装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安装到具有从中延伸穿过的信号通路(106)的基底(102),以形成与所述信号通路(106)的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10),其中所述接触界面(158)将电线(134)挤压在所述连接位置(130)中。
【文档编号】H01R4/48GK103703623SQ201280036745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5日
【发明者】O.J.奥萨吉, M.E.莫斯托勒, R.E.布朗, R.M.韦伯, C.G.戴利 申请人:泰科电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