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装置及制造储能装置的方法

文档序号:725280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储能装置及制造储能装置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储能装置,该电化学储能装置具有:储能单电池(10),其带有电极栈和壳体;至少一个电流导体(12),其具有与储能单电池(10)的电极栈导电连接的第一接触部(12a)和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储能单电池(10)壳体外部的第二接触部(12b)。此外,还布置了至少一个接触元件(14),其具有与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导电连接且优选用超声波平面焊接的第一接触部(14a),和用于电接触储能装置的第二接触部(14b)。电流导体(12)的第一接触部(12a)和第二接触部(12b)首先基本上彼此垂直并且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在与接触元件(14)的第一接触部(14a)焊接在一起后,要弯曲使得其基本上平行于电流导体(12)的第一接触部(12a)。
【专利说明】储能装置及制造储能装置的方法
[0001]本申请使用2011年8月17日提出的德国专利申请DE102011110814.2的优先权。具有优先权的申请DE102011110814.2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申请。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装置,特别是电化学储能装置,以及制造此类储能装置的方法。
[0003]电化学储能装置通常具有至少一个电化学储能单电池(通常也被称为电化学电池或伽伐尼电池)、至少一个电流导体、用以容纳储能单电池和电流导体的壳体、以及至少一个接触元件。传统上,电化学储能单电池具有电极栈,该电极栈具有由至少两个电极和布置在这些电极间的电解质所组成的排列且至少部分地由壳体包围。电极栈的两个电极或电极组分别与电流导体导电连接,所述电流导体将电能输送到储能单电池中或将电能从储能单电池输送出来。电流导体又分别与导电的接触元件连接,所述接触元件被用于电连接(例如在具有多个储能装置的电池组排列内的)储能装置。
[0004]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储能装置,特别是将接触元件紧凑地连接到电流导体的改进型储能装置。
[0005]此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储能装置得以实现。上述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2所述特征的、制造储能装置的方法也是可实现的。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和改进方案在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0006]本发明的储能装置具有带电极栈和壳体的储能单电池;至少一个电流导体,该电流导体具有与储能单电池的电极栈导电连接的第一接触部和至少部分布置在储能单电池壳体外部的第二接触部;和至少一个接触元件,该接触元件具有与电流导体的第二接触部导电连接的第一接触部和用于电接触储能装置的第二接触部。根据本发明的储能装置的特征在于,电流导体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基本上彼此平行。
[0007]在本发明的储能装置中,电流导体的第二接触部(其与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导电连接)基本上平行于电流导体的第一接触部(其与储能单电池的电极栈导电连接)。通过这种措施有可能的是,简单而紧凑地建立在电流导体与接触元件之间的连接。特别是与具有电流导体(其接触部基本上彼此垂直)的传统储能装置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储能装置的结构设计得更加紧凑,因为在接触元件(特别是其第二接触部)到储能单电池间的距离更近从而更节省空间。
[0008](电化学)储能装置在本发明中被理解成这样一种设备,该设备特别可以吸收电能,存储电能,并将电能重新释放出来,特别是利用电化学过程。储能单电池在本发明中被理解成储能装置自身闭合的功能单位,其自身也可以吸收电能,存储电能,并将电能重新释放出来,特别是利用电化学过程。本发明中的储能装置可具有一个储能单电池或多个储能单电池。
[0009]储能单电池例如可以是,但不只是伽伐尼一次电池或二次电池(在本申请的框架中,一次电池或二次电池不作区分统称电池单元且由其构成的储能装置被称为电池组或电池组装置)、燃料电池、高性能电容器、或其它类型的储能单电池。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储能单电池应被理解为电化学储能单电池,其可将能量以化学能形式存储,以电能形式输出给用电器且优选也可以电能形式存储来自充电器的能量。伽伐尼电池和燃料电池是所述电化学储能器的重要示例。
[0010]电化学储能单电池优选具有:活性区域或活性部分(电化学转换和存储过程在该活性区域中进行),以及,用于隔离活性部分和周围环境的壳体。活性部分优选具有电极栈,该电极栈由通过电极、活性层、分离层以及分离层所容纳的电解质构成的电极排列组成。电极优选以板状或箔状结构构建并且优选基本上彼此平行布置(棱柱型储能单电池)。电极排列也可以是卷绕的且具有的形状基本上为圆柱形(圆柱形储能单电池)。电极栈这一术语也应包括电极卷。活性层和分离层至少部分地被设置成单独的箔片或电极的涂层。储能单电池的电解质优选具有锂离子。在本发明中,壳体是一种装置,其适用于防止化学品从电极栈中泄漏到周围环境中并保护电极栈的部件免受外部影响的损害。壳体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模制件构成和/或构建成箔状。此外壳体还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结构。壳体最好由不透气且电绝缘的材料或层状复合物制成。
[0011]电化学储能单电池优选设置有至少两个电流导体或与至少两个电流导体相连,这些电流导体被当作储能单电池的电极。所述电流导体分别与储能单电池的电极栈的电极导电连接或由它们自身构成。在本发明的框架中,电流导体应被理解成单独的组件,该组件与储能单电池的电极,优选与从壳体突出的电极截段导电连接,还应被理解成由电极本身,优选是由从壳体突出的电极截段本身构成的电流导体。可以把电流导体看作储能单电池的组件,也可以把它看作储能单电池不同组件中的一个。所述至少两个电流导体优选布置在储能单电池的同一侧;但是也可将它们布置在不同侧,优选布置在储能单电池的相反侧。
[0012]储能装置的电流导体分别具有第一接触部,其与储能单电池的电极栈导电连接。电流导体的第一接触部可全部位于储能单电池的壳体内,也可一部分位于该壳体内而另一部分位于该壳体外,还可全部位于该壳体外。此外,电流导体还分别具有布置在储能单电池壳体外的第二接触部。第二接触部优选构建成板状。电流导体的板状第二接触部优选具有基本一致的厚度或材料强度。第二接触部用于导电连接储能装置的接触元件。无论如何要将电流导体的第二接触部至少部分布置在储能单电池的壳体外。
[0013]储能装置的储能单电池和电流导体优选安装在壳体中。从这点上而言,壳体是这样一种结构装置,其适合于将储能单电池和一个或多个电流导体容纳在其中,并使它们机械稳定,和/或阻止电化学储能单电池的组件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传输或使两者间不易进行物质传输。稳定性特别是但不只是在制造具有多个储能装置的电池组排列过程中有利。术语壳体不仅应该包括基本上整个包围储能单电池和电流导体的装置,而且还应该包括仅仅部分地支撑上述组件(类似于一个框)的装置。壳体可优选构建成一件式的或多件式的。优选地,所述壳体也适合且被设计成用于特别是在以不期望的方式交换能量时,特别是交换非电能形式的能量(例如热能或机械能)时,防止储能装置与环境进行不期望的能量交换,或使两者间不易进行不期望的能量交换。
[0014]在本发明中,接触元件被理解成这种装置,其适合于在储能装置的周围与储能装置的电流导体(壳体内部)间建立导电连接。储能装置经此导电连接可将电能存储在储能单电池内(充电过程)以及将储能单电池中的电能输出给用电器(放电过程)。储能装置上接触元件的个数与储能装置上电流导体的个数一致。优选地,储能装置具有两个电流导体以及分别与每个电流导体连接的接触元件。[0015]储能装置的接触元件分别具有第一接触部,该接触部用于导电连接储能装置的电流导体。所述第一接触部优选构建成板状。接触元件的板状第一接触部优选具有基本一致的厚度或材料强度。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的形状和尺寸大小优选与电流导体的第二接触部的形状和尺寸大小一致。此外储能装置的接触元件还分别具有第二接触部。第二接触部优选设计成基本上为圆柱形。第二接触部用作储能装置的电极以导电连接例如电池组排列内部与储能装置的周围环境。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优选构建成集成式或整体式彼此相连。或者也可将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制成独立组件并彼此导电连接。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优选至少部分布置在储能装置的上述壳体内。接触元件的第二接触部优选至少部分布置在储能装置的上述壳体外。
[0016]根据本发明,电流导体的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基本上彼此平行排列。电流导体接触部的平行取向是指储能装置已制成并组装好的状态下,而不是指制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下。就这点而言,基本上平行排列应被理解成电流导体接触部的完全平行取向且电流导体接触部以不超过±10°的,优选不超过±5°的角度范围彼此对齐。在本申请中,电流导体接触部的平行排列还优选涉及由主延伸方向确定的平面。
[0017]电流导体的两个接触部优选构建成一体式或整体式地彼此相连。可选地,也可将它们制成独立组件并彼此导电连接。电流导体的第一和第二接触部优选直接或经连接部彼此相连。
[0018]电流导体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优选有间距地布置。两平行接触部之间的间隙优选为空的或被空气充满。可选地,可在电流导体的基本平行的接触部之间的间隙中布置电绝缘材料。在一个可选择的实施形式中,电流导体的接触部基本上无间隙地或彼此面接触地布置。
[0019]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电流导体的第一接触部或整个电流导体通过从储能单电池的壳体突出的、电极栈的电极截段构成。可选地,也有这种可能,即电流导体的第一接触部作为独立组件与从储能单电池的壳体突出的、电极栈的电极截段导电连接。
[0020]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电流导体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经连接部彼此导电连接,所述连接部基本上呈U型地弯曲。
[0021]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形式中,电流导体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经连接部彼此导电连接,所述连接部布置在电流导体的第一接触部上的和/或在储能单电池的电极栈堆叠方向上的偏离中心的位置处,优选布置在侧边处。
[0022]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电流导体的第二接触部与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焊接在一起,优选用超声波焊接。特别优选的是,同时将电流导体的第二接触部与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基本上平面焊接在一起。
[0023]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形式中,电流导体的第二接触部连同在电流导体第二接触部的远离接触元件第一接触部的一侧上的牺牲板(Opferblech)与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焊接在一起。通过所述牺牲板可保护电流导体或其第二接触部在与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焊接时免受损害,特别是免受机械性损害。
[0024]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形式中,接触元件的第二接触部布置在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的基本居中的位置。将接触元件的第二接触部布置在第一接触部的相对居中的位置可简化接触元件的设计和生产。居中的布置优选涉及与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和电流导体的第二接触部之间的连接方向垂直的平面。
[0025]优选地,接触元件的第二接触部被设计成并且被布置成基本上垂直于电流导体的第二接触部。
[0026]本发明也涉及具有多个根据本发明的储能装置的电池组排列,其接触元件彼此电连接。多个储能装置的接触元件通过接触元件的第二接触部进行连接。接触元件可选择性地采用并联方式或串联方式进行电连接。
[0027]根据本发明的储能装置或具有多个所述储能装置的电池组排列优选用于具有电力驱动或混合动力驱动的车辆中。
[0028]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制造储能装置的方法,其中电流导体具有与储能单电池的电极栈导电连接的第一接触部和至少部分从储能单电池的壳体突出的第二接触部,该电流导体与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导电连接以电接触储能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电流导体的第二接触部在与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连接之前以及连接时,基本垂直于电流导体的第一接触部并且与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连接后以如下方式弯曲,即使得电流导体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基本上彼此平行。
[0029]此方法特别适用于制造上面所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储能装置。此制造方法的优点、术语的定义和优选实施形式与根据本发明的储能装置的优点、术语的定义和优选实施
形式一致。
[0030]用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还可以简单的方式紧凑地将接触元件连接到储能装置的电流导体。电流导体的第二接触部可相当简单地导电连接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原因在于电流导体的两接触部之间的方向基本垂直,故很容易进入连接区域。在连接后要弯曲电流导体的第二接触部和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使得电流导体的两个接触部基本上彼此平行并由此可实现上述与根据本发明的储能装置有关的紧凑化结构。
[0031]在这种情况下,电流导体和接触元件相互连接的接触部的弯曲被理解成任意形式的变形,这种形式会使组件发生塑性变形,即使组件永久变形或使组件发生弹性变形。在弯曲过程中,优选只使电流导体或电流导体的一部分变形。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中,除了使电流导体或电流导体的一部分变形外也可使接触元件或接触元件的一部分变形。
[0032]电流导体的两个接触部因弯曲所致的并且基本上平行的取向在这种情况下应与上面详细描述的内容一致,其涉及根据本发明的储能装置及其各种不同的优选实施形式。
[0033]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电流导体的第二接触部与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焊接在一起,优选使用超声波焊接。
[0034]优选地,将电流导体的第二接触部与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基本上平面地焊接在一起。
[0035]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中,电流导体的第二接触部连同在电流导体第二接触部的远离接触元件第一接触部的一侧的牺牲板与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焊接在一起。
[0036]焊接时,电流导体的第二接触部和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部优选大致水平地对齐或大致垂直地对齐。
[0037]本发明的前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从下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和附图中可犾悉。图中显不:
[0038]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0039]图2为示意性的经过放大的侧视图,其示出了电流导体与图1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接触元件的连接;
[0040]图3A-C为示意性的透视图,其用以说明图1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制造。
[0041]图1和图2示出了电化学储能装置的部件。在所示实施例中示出了锂离子电池,其用以供给和驱动机动车辆。
[0042]储能装置具有电化学储能单电池10,该储能单电池以已知的方式包含具有壳体的扁平电极栈。电极栈的电极截段分别从储能单电池10的壳体向上伸出。阳极电极的从壳体伸出的电极截段与第一电流导体12导电连接,并且电极栈的阴极电极的从壳体伸出的电极截段与第二电流导体12导电连接。这两个电流导体12和它们的其它连接的实施形式大体相同。
[0043]电流导体12朝储能单电池10或电极栈的堆叠方向或厚度方向(图2中右/左方向)基本上被布置在中心处。电流导体12分别具有第一接触部12a,该第一接触部与储能单电池10的电极栈的阳极电极或阴极电极导电连接,例如钎焊或焊接在一起或者还可整体式地与它们组合在一起。此外,电流导体12还分别具有第二接触部12b,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接触元件14导电连接。
[0044]在储能装置制成的状态下,电流导体12的第一和第二接触部12a、12b基本上彼此平行(在大约±5°的范围内),特别如图2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接触部12a、12b有间距地布置,其中间隙为空或可用电绝缘材料填充,并且经连接部12c彼此连接。电流导体12的两个接触部12a、12b连同连接部12c—起构成近似U型的结构。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也被称为导体接线片。
[0045]电流导体12的连接部12c布置在电流导体12的第一接触部12a上的和在储能单电池10的电极栈堆叠方向(图2中右/左方向)上的、储能单电池10的边缘区域处,即布置在侧边处。可选择地,也可将所述连接部12c从储能单电池10的边缘区域移至储能单电池的中心。如图1所示,储能装置的两个电流导体12 (其与储能单电池10的电极栈相连)彼此非对称地布置。也就是说,这两个电流导体12的连接部12c位于储能单电池10的、彼此远离的边缘区域。
[0046]如图2所示,电流导体12与其各部分12a_c由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整体式制成。
[0047]通过电流导体12的两个接触部12a、12b这种大致平行的布置使得接触元件14布置得离储能单电池10相当近。这样使得储能装置的结构紧凑并且节省空间。
[0048]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大致为板状结构并且用于导电连接上面已提到的接触元件14,所述接触元件用作储能装置的电极并且在下面会对其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0049]由储能单电池10和电流导体12组成的排列在侧面和底侧(图1中的下部)用电绝缘的、一件式或多件式的、例如PET材质的绝缘箔16包裹。此外,由绝缘箔16包裹的结构单元被容纳在使所述单元稳定的壳体(未示出)中。此壳体例如具有电池组件杯套,其由金属材质经深拉或冷挤压制成。在所述电池组件杯套的上侧用电池盖帽将其密封,其中电池盖帽与电池组件杯套例如焊接或钎焊在一起。
[0050]通过电池帽盖中的开口将接触元件14引出储能装置。接触元件14由导电材质,例如金属制成。为了电绝缘和优选气密密封壳体的目的,在接触元件14和电池盖帽之间的电池盖帽的穿通开口中分别布置例如环状的、电绝缘材质的密封件。此外还可在电池帽盖下部布置另外一个电绝缘材质的绝缘元件。
[0051]接触元件14分别具有第一接触部14a和第二接触部14b。接触元件14的第一接触部14a大致为板状结构并被用于机械连接及导电连接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接触元件14的第二接触部14b大致为圆柱形结构并用作储能装置的电极例如用以(串行或并行)连接电池组排列的其它储能装置。接触元件14的第一和第二接触部14a、14b彼此直接相连或集成式/整体式地相互连接构成。
[0052]接触元件14的第一接触部14a与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使用超声波基本上平面地焊接在一起,这将在下面作更详细的描述。
[0053]如图2所示,将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与接触元件14的第一接触部14a焊接在一起时要额外使用一块所谓的牺牲板18。所述牺牲板18布置在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的、远离接触元件14的第一接触部14a —侧,其目的是保护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在焊接过程中不被超声波焊接导致设备损害(例如破裂)。
[0054]现在将参考图3A、3B和3C详细描述制造储能装置的方法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储能装置的相同组件用和图1和图2中一样的标记来标识。
[0055]如图3A-C所示,电流导体12首先要设计成使得其两个接触部12a、12b基本上彼此垂直。将电极箔从储能单电池10中引出并且合在一起或者将相应预制的电流导体与储能单电池10的电极栈相连。
[0056]然后,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可分别与接触元件14以及位于远离第二接触部12b —侧的牺牲板18汇集(见图3A、3B)。接着,将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分别与接触元件14的第一接触部14a以及牺牲板18平面地焊接在一起。
[0057]所述焊接工序例如用超声波焊接设备来实施,这些工序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基本上是已知的。如图3C所示,所述超声波焊接设备特别是具有:发电机(未示出),该发电机将电源电压转换成高频;转换器(未示出),该转换器例如借助压电效应或磁致伸缩效应将高频率功率转换成超声波;变幅器20,该变幅器将机械振动传给超声波发生器22 ;超声波发生器22自身;以及,砧座24,该砧座优选以压力将待焊接工件12、14、18置于其自身和超声波发生器22之间。板状工件(部件)12b、14a、18的焊接通过分子摩擦来进行,该分子摩擦是由机械振动引起的,超声波发生器22将机械振动传给一同处于压力下的工件部件12b、14a、18。分子摩擦产生热,所产生的热又将工件材料软化或熔化。
[0058]如图3C所示,在超声波焊接过程中,焊接设备22、24基本上为水平取向。这就是说,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接触元件14的第一接触部14a和牺牲板18在焊接过程中都基本上为垂直取向。
[0059]在按所描述的那样将连接元件14与储能装置的电流导体12焊接在一起后,使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连同焊接在其上的第一接触部14a和牺牲板18 —起弯曲(见图2中的箭头),从而使得电流导体12的两个接触部12a、12b分别具有想要的、基本上平行的取向方向,如上文结合图2所述的一样。
【权利要求】
1.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具有: 储能单电池(10),其具有电极栈和壳体; 至少一个电流导体(12),其具有与所述储能单电池(10)的电极栈导电连接的第一接触部(12a)和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储能单电池(10)的壳体外部的第二接触部(12b);以及 至少一个接触元件(14),其具有与所述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导电连接的第一接触部(14a)和用于电接触所述储能装置的第二接触部(14b),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导体(12)的第一接触部(12a)和第二接触部(12b)基本上彼此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导体(12)的第一接触部(12a)通过从所述储能单电池(10)的壳体伸出的所述电极栈的电极截段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导体(12)通过从所述储能单电池(10 )的壳体伸出的所述电极栈的电极截段构成。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导体(12)的第一接触部(12a)和第二接触部(12b)经连接部(12c)彼此导电连接,所述连接部基本上呈U型地弯曲。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导体(12)的第一接触部(12a)和第二接触部(12b)经连接部(12c)彼此导电连接,所述连接部布置在所述电流导体(12) 的第一接触部(12a)上偏离中心的位置处,优选布置在侧边处。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导体(12)的第一接触部(12a)和第二接触部(12b)经连接部(12c)彼此导电连接,所述连接部布置在所述储能单电池(10)的电极栈堆叠方向上偏离中心的位置处,优选布置在侧边处。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与所述接触元件(14)的第一接触部(14a)焊接在一起,优选为基本上平面地焊接,特别优选为用超声波焊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连同在所述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的远离所述接触元件(14)的第一接触部(14a)的一侧上的牺牲板(18)与所述接触元件(14)的第一接触部(14a)焊接在一起。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14)的第二接触部(14b)被设计并布置在所述接触元件(14)的第一接触部(14a)的中心处和/或基本垂直于所述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
10.一种电池组排列,具有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电池组排列的接触元件(14)彼此导电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或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排列的用途,用于电力驱动的车辆或混合动力驱动的车辆。
12.一种用于制造储能装置的方法,特别是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的方法,其中电流导体(12)具有与储能单电池(10)的电极栈导电连接的第一接触部(12a)和至少部分地从储能单电池(10)的壳体伸出的第二接触部(12b),所述电流导体(12)与接触元件(14)的第一接触部(14a)导电连接以电接触所述储能装置,其中所述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在与所述接触元件(14)的第一接触部(14a)连接之前以及连接时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电流导体(12)的第一接触部(12a),并且在与所述接触元件(14)的第一接触部(14a)连接后弯曲,从而使得所述电流导体(12)的第一接触部(12a)和第二接触部(12b)基本上彼此平行。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与所述接触元件(14)的第一接触部(14a)焊接在一起,优选用超声波焊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与所述接触元件(14)的第一接触部(14a)基本上平面地焊接在一起。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连同在所述电流导体(12)的第二接触部(12b)的远离所述接触元件(14)的第一接触部(14a)的一侧上的牺牲板(18)``与所述接触元件(14)的第一接触部(14a)焊接在一起。
【文档编号】H01M2/30GK103891006SQ201280050968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7日
【发明者】乔格·凯瑟, 詹斯·迈因斯歇尔, 克劳斯-鲁伯特·霍恩桑纳, 哈拉尔德·赖歇, 亚历山大·霍尼格 申请人:锂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