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环及附带护环的线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容易地确认车身板件的贯通孔的内周缘部是否与护环的环状卡定凹部嵌合。护环具备:线束插通部;及环状突出部,利用弹性材料以从线束插通部向外周突出的方式形成,在外周部形成有环状卡定凹部,相对于环状卡定凹部而在线束插通部的轴向一方侧形成接受侧环状部,并且在另一方侧形成有插入侧环状部。在插入侧环状部中的环状卡定凹部侧的外周部,在其周向上形成有局部的突部,在所述突部形成有:倾斜面,沿着线束插通部的轴向随着朝向环状卡定凹部而向外倾斜;及板件朝向面,相对于倾斜面呈锐角且朝向环状卡定凹部侧。
【专利说明】护环及附带护环的线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在线束中的向车身板件的贯通孔插通的部分装配的护环。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这种护环,存在专利文献I公开的结构。在专利文献I公开的护环中,沿着扩径筒部的外周面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突条部沿周向空出间隔地突出设置。突条部中的从小径筒部侧向贯通孔插通时到越过与贯通孔的内表面接触的接触点的弯折点为止设为与扩径筒部的外周面的倾斜平行地倾斜的扩径方向倾斜部,从该弯折点到车身卡定凹部的一侧的前端为止设为以倾斜方向为反向的缩径方向倾斜部。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096036号
【发明内容】
[000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在专利文献I公开的技术中,难以了解车身板件的贯通孔的内周缘部与车身卡定凹部是否嵌合。
[0008]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容易地确认车身板件的贯通孔的内周缘部与护环的环状卡定凹部是否嵌合。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案涉及一种护环,在装配于线束的状态下,向形成于车身板件的贯通孔装配,所述护环具备:筒状的线束插通部,供所述线束插通;及环状突出部,利用弹性材料以从所述线束插通部向外周突出的方式形成,在外周部形成有能够供所述车身板件的贯通孔的内周缘部嵌入的环状卡定凹部,相对于所述环状卡定凹部而在所述线束插通部的轴向一方侧形成有接受侧环状部,并且相对于所述环状卡定凹部而在所述线束插通部的轴向另一方侧形成有插入侧环状部,在所述插入侧环状部中的所述环状卡定凹部侧的外周部,在其周向上形成有局部性的突部,在所述突部形成有:倾斜面,沿着所述线束插通部的轴向随着朝向所述环状卡定凹部而向外倾斜;及板件朝向面,相对于所述倾斜面呈锐角且朝向所述环状卡定凹部侧。
[0011]第二方案以第一方案的护环为基础,所述插入侧环状部形成为朝向所述环状卡定凹部依次变大的多个环状突部经由环状凹部相连的形状,所述突部在所述插入侧环状部的外周形成为填埋所述环状凹部且沿着所述线束插通部的轴向延伸的细长突起形状。
[0012]第三方案以第一或第二方案的护环为基础,所述突部中,从在将所述插入侧环状部向所述贯通孔插入时与该贯通孔接触的部分至所述倾斜面到达所述板件朝向面的部分之间,相对于所述线束插通部的轴向以均一的角度倾斜。
[0013]第四方案以第一至第三方案中任一方案的护环为基础,所述突部在从所述线束插通部的轴向上观察时,从所述插入侧环状部呈方形形状突出。
[0014]第五方案以第一至第四方案中任一方案的护环为基础,所述突部在所述插入侧环状部的周围隔开间隔而至少设置3个。
[0015]第六方案的附带护环的线束具备:穿过形成于板件的贯通孔而配置的线束;及装配于所述线束的第一至第五方案中任一方案的护环。
[0016]发明效果
[0017]根据第一至第五方案,将所述插入侧环状部向所述贯通孔插入而将所述车身板件中的所述贯通孔的内周缘部向所述环状卡定凹部嵌入时,突部的倾斜面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缘部接触,当所述倾斜面越过所述贯通孔的内周缘部时,突部以弹起的方式返回原形状。突部在以弹起的方式返回原形状时容易产生声音,而且,在将护环向贯通孔插入时能够感觉到插入感,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车身板件的贯通孔的内周缘部是否嵌入护环的环状卡定凹部。
[0018]根据第二方案,所述插入侧环状部形成为朝向所述环状卡定凹部依次变大的多个环状突部经由环状凹部相连的形状,因此相对于车身板件能够弯曲某程度。由此,能够提高线束的拉出方向的自由度。而且,所述突部在所述插入侧环状部的外周,形成为一边填埋所述环状凹部一边沿着所述线束插通部的轴向延伸的细长突起形状,因此在将护环向贯通孔插入时,对插入侧环状部进行加强,能够实现其插入性提高。
[0019]根据第三方案,在将护环的各径朝向贯通孔插入时,突部与贯通孔的内周缘部以大致均一的形态接触,因此能够使插入感稳定化。
[0020]根据第四方案,所述突部在从所述线束插通部的轴向上观察时,从所述插入侧环状部呈方形形状地突出,因此突部在以弹起的方式返回原形状时容易产生更大的声音,而且,能够感觉到更大的插入感。由此,能够更容易地确认车身板件的贯通孔的内周缘部是否嵌合于护环的环状卡定凹部。
[0021]根据第五方案,容易确认车身板件的贯通孔的内周缘部的整体是否嵌合于环状卡定凹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护环的立体图。
[0023]图2是表示附带护环的线束的侧视图。
[0024]图3是表示护环的俯视图。
[0025]图4是图3的IV-1V线剖视图。
[0026]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7是表示护环的装配动作的说明图。
[0029]图8是表示护环的装配动作的说明图。
[0030]图9是表示护环的装配动作的说明图。
[0031]图10是表示护环的装配动作的说明图。
[0032]图11是表示护环的装配动作的说明图。
[0033]图12是表示护环的装配动作的说明图。
[0034]图13是表示护环的装配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对实施方式的护环及附带护环的线束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护环20的立体图,图2是表不附带护环的线束的侧视图,图3是表不护环20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IV-1V线剖视图,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36]该护环20在装配于线束18的状态下,向形成于车身板件10的贯通孔12装配。
[0037]在此,车身板件10是在车辆中对空间进行分隔的板状的构件。作为车身板件10,假定例如将车室与发动机室分隔的板件。在车身板件10形成有贯通孔12。贯通孔12在此为长圆形状,但除此之外,也可以是圆形形状、多边形形状的孔等。贯通孔12的内周缘部以向车身板件10的一方主面侧倾斜的方式立起。这样,将孔的内周缘部加工成立起的情况称为翻边加工。不过,贯通孔12的内周缘部被翻边加工的情况并非必须。
[0038]线束18包含捆扎的多根电线。该线束18穿过上述贯通孔12而配置,由此被使用作为在由车身板件10划分的2个空间之间将电气设备彼此电连接的配线。
[0039]护环20是整体由弹性体(橡胶等)等弹性材料形成的构件,具备线束插通部22和环状突出部30。在利用弹性体(橡胶等)等弹性材料来形成护环20整体时,具有能够削减零件个数且能够削减组装工时这样的优点。
[0040]线束插通部22形成为能够供线束18插通的筒状。优选的是,线束插通部22的内径设定为比线束18的外径小。由此,在使线束插通部22以扩展的方式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向该线束插通部22内插通线束18,然后,使线束插通部22弹性收缩,由此将线束插通部22紧固固定于线束18。
[0041]另外,线束插通部22的另一端部形成为朝向其前端侧而厚度逐渐减小的筒形状。在线束插通部22的另一端部形成有沿着其轴向延伸的一对狭缝22S。在线束18向线束插通部22内插通的状态下,在线束插通部22中的形成有本狭缝22S的部分附近卷绕有粘结带,由此进行线束18相对于线束插通部22的更可靠的定位固定。
[0042]另外,线束插通部22的另一端部与中间部之间的一部分形成为大径部与小径部交替相连的褶皱部分23。由此,相对于线束插通部22的中间部、即如后述那样形成有环状突出部30的部分,线束插通部22的另一端侧部分容易弯曲。
[0043]在该线束插通部2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形成有环状突出部30。换言之,线束插通部22向环状突出部30的两面侧突出。不过,线束插通部22向环状突出部30的两面侧突出的情况不是必须。
[0044]环状突出部30作为整体来看,形成为从线束插通部2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朝向其一端侧逐渐扩展且向线束插通部22的外周突出的形状。在此,沿着线束插通部22的轴向观察时,环状突出部30形成为长圆形状。环状突出部30也可以形成为与上述贯通孔12的形状对应的其他圆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等。
[0045]在此,环状突出部30中的最宽的环状部分成为从线束插通部22的外周部分离的状态,但也可以经由环状的板状部分等与线束插通部22连结。
[0046]在环状突出部30的外周部形成有能够供车身板件10的贯通孔12的内周缘部嵌入的环状卡定凹部32。更具体而言,通过在环状突出部30中的最宽的长圆形状的环状部分外周部整体形成环状的槽,由此形成能够供贯通孔12的内周缘部嵌入的环状卡定凹部32。线束插通部22的轴向上的环状突出部30的宽度尺寸优选为与车身板件10的厚度相同或比车身板件10的厚度大(比无松动地嵌入的程度稍大)的程度。
[0047]环状突出部30中的相对于环状卡定凹部32在线束插通部22的轴向一方侧形成有接受侧环状部40,并且相对于所述环状卡定凹部而在线束插通部22的轴向另一方侧形成插入侧环状部50。
[0048]接受侧环状部40形成为比贯通孔12大(大一圈)的环状部分,构成为在贯通孔12的周缘部整体能够与车身板件10的另一方主面抵接。接受侧环状部40优选设定成即使由于自身的弹性变形也不能容易地穿过贯通孔12的程度的大小。
[0049]插入侧环状部50作为整体来看,形成为从线束插通部2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朝向线束插通部22的一端侧逐渐扩径的形状。
[0050]更具体而言,插入侧环状部50形成为多个(在此为2个)环状突部52、54经由环状凹部53相连的形状。
[0051]最小的环状突部52中的距环状卡定凹部32远的一侧的部分形成为朝向线束插通部22急剧落入的形状部分。而且,环状突部52中的距环状卡定凹部32近的一侧的部分形成为以向外侧凸出的曲面弯曲且向线束插通部22凹陷的形状。
[0052]最大的环状突部54中的距环状卡定凹部32远的一侧的部分形成为以向外侧凸出的曲面弯曲且向线束插通部22凹陷的形状。由此,在环状突部52、54之间形成有V字状的环状凹部53。而且,该环状突部54中的环状卡定凹部32侧的部分形成为相对于线束插通部22的轴向以正交姿势落入的面。在该面与上述接受侧环状部40之间形成有环状卡定凹部32。最大的环状突部54优选设定为通过施加某程度大的力发生弹性变形而能够穿过贯通孔12的程度的大小。
[0053]本插入侧环状部50缩窄上述环状凹部53而能够容易地弯曲。
[0054]另外,在上述插入侧环状部50中的环状卡定凹部32侧的部分、即最大的环状突部54的外周部,在其周向上形成有局部的突部60。
[0055]在此,突部60设置在呈长圆形状的插入侧环状部50的外周部中的供长轴通过的两个部位、供短轴通过的两个部位、它们各自之间的四个部位这总计八个部位上。
[0056]各突部60在此以从最小的环状突部52到最大的环状突部54的方式,即,在插入侧环状部50的外周部形成为沿着线束插通部22的轴向的细长突起形状。
[0057]突部60在环状突部52、54之间,填埋环状凹部53。由此,能够与环状突部52、54及之间的环状凹部53的存在无关地,在某程度上使插入侧环状部50难以伸长。
[0058]突部60包含倾斜面62和板件朝向面64(参照图5及图6)。
[0059]倾斜面62沿着线束插通部22的轴向形成为随着朝向环状卡定凹部32而向外倾斜的面。在此,突部60中的外部朝向面的从在将插入侧环状部50向贯通孔12插入时与该贯通孔12接触的部分(参照图10)到上述板件朝向面64的部分即到达环状卡定凹部32的部分为止的整体形成为倾斜面62,该倾斜面62相对于线束插通部22的轴向以均一的角度倾斜。不过,突部60中的外部朝向面以均一的角度倾斜的情况并非必须。而且,突部60中的外部朝向面也可以一边弯曲一边倾斜。
[0060]另外,板件朝向面64是朝向环状卡定凹部32的面,相对于倾斜面62成锐角Θ (参照图6)。
[0061]另外,突部60中的倾斜面62与板件朝向面64相交的拐角部61比插入侧环状部50中的环状卡定凹部32的外周部突出(参照图3及图6的P)。因此,当沿着线束插通部22的轴向观察插入侧环状部50时,能够观察到在其外周部突出有多个突部60的情况。
[0062]另外,突部60中的至少环状卡定凹部32侧的部分的相对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呈方形形状。换言之,突部60在线束插通部22的轴向上观察时,从插入侧环状部50呈方形形状突出。在此,在突部60的长度方向整体上,与突部6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突部60的截面形状呈方形形状。
[0063]需要说明的是,在环状凹部53的里部沿着其延伸方向局部地形成有小连结部54。在此,在环状凹部53周围,在上述各突部60之间形成有小连结部54。该小连结部54也起到使插入侧环状部50在某程度上难以伸长的作用。小连结部54也可以省略。
[0064]说明将上述护环20装配于车身板件10的贯通孔12时的动作。
[0065]首先,准备装配于线束18的护环20。
[0066]接着,使线束18中的从插入侧环状部50延伸出的部分先通过贯通孔12,然后将护环20的插入侧环状部50向贯通孔12压入。
[0067]于是,首先,贯通孔12的内周缘部与各突部60的倾斜面62开始抵接(参照图2的位置a、图10)。
[0068]此外,当压入插入侧环状部50时,贯通孔12的内周缘部将各突部60向插入侧环状部50的内侧压入。由此,插入侧环状部50进行缩径变形(参照图2的位置b、图7)。
[0069]当再稍微将插入侧环状部50压入时,贯通孔12的内周缘部将各突部60向插入侧环状部50的内侧进一步压入,插入侧环状部50进一步进行缩径变形(参照图2的位置C、图8)。
[0070]在贯通孔12的内周缘部即将嵌入环状卡定凹部32之前的状态下,如图11及图12所示,各突部60的拐角部61使其周边部分弹性变形,且成为被较强地压入到环状卡定凹部32的里部的状态。
[0071]当将插入侧环状部50进一步压入时,最终,贯通孔12的内周缘部嵌入到环状卡定凹部32 (参照图2的位置d)。此时,由于突部60的拐角部61呈锐角,因此如图13所示,贯通孔12的内周缘部将各突部60的拐角部61朝向环状卡定凹部32的里部压入的力一下子被解除,各突部60的拐角部61借助自身的弹性复原力以弹起的方式恢复成原形状。这样,突部60以弹起的方式返回原形状时容易产生声音,因此进行护环20的装配作业的作业者以该声音为线索,能够确认是否可将护环20完全插入。而且,在突部60以弹起的方式恢复成原形状时,作业者作为插入感能够感觉到该冲击。从这一点出发,也能够容易地确认车身板件10的贯通孔12的内周缘部是否嵌入护环20的环状卡定凹部32。
[0072]另外,如上述那样将护环20向车身板件10的贯通孔12装配之后的状态下,若全部的突部60越过环状卡定凹部32,则如图9所示,能够观察到突部60在护环20的插入侧环状部50的外周部的规定位置(在此,为外周周围的八个部位的位置)突出的情况。从这一点出发,能够更可靠地确认护环20是否完全装配于车身板件10的贯通孔12。
[0073]从这一点来说,若在贯通孔及插入侧环状部的周围3方以上均等间隔地设置突部,则认为能够更可靠地确认护环是否完全地装配。尤其是本实施方式那样假定贯通孔12及插入侧环状部50的形状为长圆形状的类型的护环时,若供其长轴通过的部分及供短轴通过的部分的四个部位以上存在突部,则认为能够更可靠地确认护环20是否完全地装配。
[0074]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插入侧环状部50形成为多个环状突部52、54经由环状凹部53相连的形状,因此能够使插入侧环状部50相对于车身板件10弯曲一定程度。由此,能够提高线束18的拉出方向的自由度。以此为前提,突部60在插入侧环状部50的外周侧,形成为一边填埋环状凹部53 —边沿着线束插通部22的轴向延伸的细长突起形状,因此将护环20向贯通孔12插入时,以使插入侧环状部50难以伸长的方式进行加强,能够实现其插入性提闻。
[0075]另外,突部60的倾斜面62相对于线束插通部22的轴向以均一的角度倾斜,因此在将护环20的插入侧环状部50向贯通孔12插入时,能够使突部60与贯通孔12的内周缘部以大致均一的形态接触。由此,能够使插入侧环状部50的插入感稳定。由此,也能够使突部60以越过贯通孔12的内周缘部而弹起的方式进行弹性复原时的插入感显著。
[0076]另外,突部60在线束插通部22的轴向上观察时,从插入侧环状部50呈方形形状突出,因此利用贯通孔12的内周缘部按压突部60时容易蓄积大的能量。因此,该突部60在以弹起的方式进行弹性复原时容易产生更大的声音,而且,容易得到大的插入感。由此,能够更可靠地确认车身板件10的贯通孔12的内周缘部是否嵌入护环20的环状卡定凹部32。
[0077]不过,突部60的突出形状可以为三角形形状、半圆形状等。
[0078]虽然如以上那样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是上述的说明在全部的方面上是例示,本发明没有限定于此。可当作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能想到未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
[0079]标号说明
[0080]10车身板件
[0081]12贯通孔
[0082]18 线束
[0083]20 护环
[0084]22线束插通部
[0085]32环状卡定凹部
[0086]40接受侧环状部
[0087]50插入侧环状部
[0088]52、54环状突部
[0089]53环状凹部
[0090]60 突部
[0091]61拐角部
[0092]62倾斜面
[0093]64板件朝向面
【权利要求】
1.一种护环,在装配于线束的状态下,向形成于车身板件的贯通孔装配,所述护环具备: 筒状的线束插通部,供所述线束插通 '及 环状突出部,利用弹性材料以从所述线束插通部向外周突出的方式形成,在外周部形成有能够供所述车身板件的贯通孔的内周缘部嵌入的环状卡定凹部,相对于所述环状卡定凹部而在所述线束插通部的轴向一方侧形成有接受侧环状部,并且相对于所述环状卡定凹部而在所述线束插通部的轴向另一方侧形成有插入侧环状部, 在所述插入侧环状部中的所述环状卡定凹部侧的外周部,在其周向上形成有局部性的关部, 在所述突部形成有:倾斜面,沿着所述线束插通部的轴向随着朝向所述环状卡定凹部而向外倾斜;及板件朝向面,相对于所述倾斜面呈锐角且朝向所述环状卡定凹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环,其中, 所述插入侧环状部形成为朝向所述环状卡定凹部依次变大的多个环状突部经由环状凹部相连的形状, 所述突部在所述插入侧环状部的外周形成为填埋所述环状凹部且沿着所述线束插通部的轴向延伸的细长突起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护环,其中, 所述突部中,从在将所述插入侧环状部向所述贯通孔插入时与该贯通孔接触的部分至所述倾斜面到达所述板件朝向面的部分之间,相对于所述线束插通部的轴向以均一的角度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环,其中, 所述突部在从所述线束插通部的轴向上观察时,从所述插入侧环状部呈方形形状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环,其中, 所述突部在所述插入侧环状部的周围隔开间隔而至少设置3个。
6.一种附带护环的线束,具备: 穿过形成于板件的贯通孔而配置的线束;及 装配于所述线束的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环。
【文档编号】H01B17/58GK104364987SQ201280073871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1日
【发明者】下道胜, 小林良尚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