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802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方形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内部具备电流断路机构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镍-氢二次电池等方形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作为包括智能手机的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PDA、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驱动电源,大多使用以镍-氢电池为代表的碱二次电池和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另外,在用于抑制电动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PHEV)的驱动用电源、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输出变动的用途和用于在夜间蓄电并在白天利用的系统电力的峰值移动用途等的固定用蓄电池系统中,大多使用碱二次电池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特别是,EV、HEV、PHEV用途或固定用蓄电池系统要求高容量及高输出特性,因此各个电池大型化,且将多个电池以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而使用,从空间效率的点出发而通用方形二次电池。在使用用于此类用途的电池、尤其是使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情况下使用极富反应性的材料,因此与在便携用的小型机器中使用的二次电池相比要求格外高的安全性。因此,在用于上述用途的方形二次电池中,例如下述专利文献I 3所示,不仅设置当电池外装体内的压力变高时释放内压的气体排出阀,还设置有用于断开外部端子与外装体内部的电极体之间的电连接的电流断路机构。例如,如图8A所示,下述专利文献I公开有如下的发明:方形二次电池50具备设置有将电流断路机构51与方形二次电池50的外侧空间连通的贯通孔52的外部端子53,当外装体54内的压力变高时电流断路机构51可靠地工作。另外,如图8B所示,下述专利文献2公开有如下的发明:方形二次电池60具备设置有将电流断路机构61与方形二次电池60的外侧空间连通的贯通孔62的外部端子63,当外装体64内的压力变高时电流断路机构61工作,并且为了防止从该贯 通孔62进入水分和氧而导致电流断路机构61恶化而由树脂制的膜栓65密封贯通孔62。下述专利文献I及2所公开的方形二次电池的贯通孔都使电流断路机构的与电池外侧对应的一侧的空间与电池外部相通,由此当外装体内的压力上升时电流断路机构变得容易工作。然而,即使因某种原因导致外装体内的压力增加,在异常时电池内部产生的气压非常大,电流断路机构的与电池外侧对应的一侧的封闭空间内的压力也不会同时随之增大,因此电流断路机构的与电池外侧对应的一侧的空间封闭也好开放也好,电流断路机构的动作实质上都不会产生较大差异。因此,如图9所示,下述专利文献3公开有如下的发明:以在制造时电解液和清洗液难以侵入电流断路机构内为目的,方形二次电池70具有对外装体(省略图示)的开口进行封口的封口体71和安装于封口体71的连接端子72,其中,在与将连接端子72与电极体(省略图示)电连接的集电体73之间设有与外装体内部的压力的上升对应而切断电流的电流断路机构74,连接端子72在其内部形成与电流断路机构74的与电池外侧对应的一侧的空间相连的贯通孔75,贯通孔75被由弹性构件构成的端子栓76密封,从而在与电流断路机构74之间形成封闭空间。该电流断路机构74由实现阀体的功能的反转板77与集电体73的薄壁部73a形成,在集电体73的薄壁部73a将槽(槽口部)73b形成为环状,薄壁部73a的中央部焊接于反转板77。需要说明的是,反转板77的外周侧的缘部77a焊接于在引板构件78的筒状部的下端侧形成的凸缘部78a的内周侧。另外,连接端子72隔着上部第一绝缘构件79及下部第一绝缘构件80与封口体71电绝缘,并与引板构件78的筒状部的上端侧电连接。另外,在电流断路机构74的周围的反转板77与集电体73之间配置树脂制的第二绝缘构件81,该第二绝缘构件81与下部第一绝缘构件80由闩锁固定部81a固定而一体化。因此,当外装体内部的压力增大时,反转板77朝封口体71侧变形且集电体73的薄壁部73a被槽口部73b部分切断,集电体73与反转板77之间的电连接被断开,从而起到使其以上的电池的充电或放电停止的作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6625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6625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12034号公报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上述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方形二次电池的发明,因具备电流断路机构所以安全性高,并且,由于在制造时非水电解液和清洗液等难以侵入电流断路机构内,因此起到得到具备可靠性高的连 接端子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这样优异的效果。然而,当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时,电极体有时移动。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方形二次电池70中,当电极体移动时拉动集电体73,集电体73与反转板77之间的连接部有时发生破裂、产生裂缝。另外,形成于引板构件78的筒状部的下端侧的凸缘部78a与反转板77的焊接部可能发生破裂、产生裂缝。如此,当构成电流断路机构74的各部分破损时,集电体73与连接端子72之间的导电路线被切断,或者电流断路机构74无法正常工作。例如,当在反转板77与凸缘部78a之间的焊接部存在破裂部或裂缝时,在电极体附近产生的气体通过破裂部或裂缝而侵入引板构件78的筒状部的内部空间,即使外装体内的压力上升,反转板77也不会朝封口体71侧发生变形,从而导致电流断路机构74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等对能够防止此类方形二次电池中的电流断路机构74发生破损的结构进行了各种确认实验,其结果是发现:能够通过将配置于反转板77的凸缘部77a与集电体73之间的第二绝缘构件81与集电体73结合为一体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本发明。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方形二次电池,其在集电体与外部端子之间具备电流断路机构,即使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电流断路机构也难以破损。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具备:具有开口的有底筒状的方形外装体;收容在所述方形外装体内且具有正极极板及负极极板的电极体;与所述正极极板电连接的正极集电体;与所述负极极板电连接的负极集电体;对所述外装体的开口进行密封的封口体;以隔着第一绝缘构件与所述封口体电绝缘的状态插入设置于所述封口体的贯通孔的至少一个外部端子;具有筒状部的导电构件;当电池内部的压力比预定的规定值大时发生变形的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反转板;在所述反转板与所述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之间设置的形成有贯通孔的第二绝缘构件,所述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经由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贯通孔与所述反转板连接,所述导电构件的筒状部的一方的端部与所述外部端子电连接,所述导电构件的筒状部的另一方的端部由所述反转板密封,

所述方形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电体及所述负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所述封口体平行的第一区域、从所述第一区域朝所述电极体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正极极板或所述负极极板连接的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具有:与所述反转板之间的连接部、至少一部分位于通过所述连接部的中心且沿着所述封口板的长边方向的中心线上而形成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的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形成在与所述中心线分离的位置的至少一个第三开孔或切口,在所述第二绝缘构件上的与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开孔或切口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突起,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开孔或切口分别与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突起卡合,从而形成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第
三固定部。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由具有筒状部的导电构件、反转板、第二绝缘构件、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的至少一方构成作为安全机构的压力感应式电流断路机构。即,当外装体内部的压力增大时,反转板发生变形,因此集电体与反转板之间的连接部或设置于集电体的薄壁部或槽部等脆弱部发生破裂,因此集电体与反转板之间的电连接断开,从而使电流不在方形二次电池与外部电路之间流通。由此,能得到安全性优异的方形二次电池。并且,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形成于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的至少一方的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及至少一个第三开孔或切口与形成于第二绝缘构件的突起卡合,因此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的至少一方与第二绝缘构件稳固地形成为一体化。因此,即便是例如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而导致电极体移动且电极体被拖动而拉动集电体的第二区域,也能抑制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的至少一方与反转板之间的连接部等发生破损。由此,即使方形二次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电流断路机构也难以破损,从而得到可靠性高的方形二次电池。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可以应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也可以应用于镍-氢二次电池等碱二次电池,另外,也能够应用于作为电极体而将正极极板与负极极板隔着隔离物以相互绝缘的状态卷绕为扁平状的电极体或层叠的电极体。另外,虽然本发明应用于正极侧及负极侧中的任一方便能起到规定的作用效果,但也可以应用于两方。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优选地,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突起在顶部形成有直径比其他部分大的扩径部,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及所述第三固定部通过利用所述扩径部使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突起与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开孔或切口卡合而形成。当形成为上述结构时,一旦将两者形成为一体化之后,扩径部发挥止脱功能,因此两者不易于分离。由此,即使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电流断路机构也难以破损,从而得到可靠性高的方形二次电池。需要说明的是,在突起的前端部插入形成于例如仅是与突起对应的正极集电体或负极集电体的第一区域的开孔之后对其加热或按压而进行扩径,由此能够形成突起的顶部的扩径部。另外,作为突起的顶部的扩径部而设置爪部等卡合部,通过将该卡合部插入开孔,能够使两者彼此稳固地形成为一体。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一个第三开孔或切口在方形二次电池的短边的宽度宽时形成为开孔、在短边的宽度狭时形成为切口即可,在任一种情况下都能够增强正极集电体或负极集电体与第二绝缘构件之间的结合强度。另外,在采用切口的情况下,该切口的中心未必存在于第一区域内。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优选地,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在所述中心线上配置 成一条直线,所述第三固定部在与所述中心线正交的方向上设置在比所述中心线靠近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部的区域。如果连接部与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则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而使电极体移动,由此即使拉动集电体的第二区域,施加于连接部的应力也在连接部的两侧被有效地抑制。并且,由于第三固定部设置于在与沿着通过连接部的中心的封口板的长边方向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上比中心线靠近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部的区域,因此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而使电极体移动,由此当拉动集电体的第二区域时,从集电体侧施加的应力被第三固定部有效地抑制。由此,即使方形二次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电流断路机构也难以破损,从而得到可靠性高的方形二次电池。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所述第二区域在相对于所述中心线互为相反侧的位置设置有两处,所述第三固定部在与所述中心线正交的方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处。当与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连接的集电体的第二区域设置有两处时,形成于第一区域与两处的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部存在于中心线的两侧,因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而使电极体移动,由此即使拉动集电体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也难以发生变形。并且,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由于第三固定部设置在与中心线正交的方向的两侧,因此即使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而使电极体移动,第一区域也难以发生变形,电流断路机构更难以破损,从而得到可靠性高的方形二次电池。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所述第二区域仅设置有一处。当与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连接的集电体的第二区域仅设置有一处时,由于一处的第二区域设置在与中心线分离的一个部位,因此第一区域的相对于中心线而存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部的一侧容易发生变形。根据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而使电极体移动且由此当拉动集电体的第二区域时,第一区域相对于连结第一固定部的中心与第二固定部的中心的线而言第二区域侧容易发生变形。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由于一处的第三固定部设置于在与沿着通过连接部的中心的封口板的长边方向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上比中心线靠近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部的区域,因此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而使电极体移动,由此即使拉动集电体的第二区域,在其之间产生的应力也被第三固定部抑制,因此电流断路机构更难以破损,从而得到可靠性高的方形二次电池。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相对于将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中的靠近所述边界部的一方的中心与所述第三固定部的中心连结的线而形成在远离所述边界部的一侧。当连接部配置在相对于将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中的靠近边界部一方的中心与第三固定部的中心连结的线而远离边界部的一侧时,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而使电极体移动,由此当拉动集电体的第二区域时,容易沿着将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中的靠近边界部的一方的中心与第三固定部的中心连结的线发生变形,而应力难以施加到连接部。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电流断路机构更难以破损,从而得到可靠性高的方形二次电池。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部形成在比所述连接部靠所述第二区域侧,且形成在与将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边界部连结的区域分离的位置。 在第一区域流通 的电流的电流密度在连结连接部与边界区域的区域最高,但在本发明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第三固定部设置在与连结连接部与边界区域的区域分离的位置,因此得到即使设置第三固定部也不会使内部电阻变高的方形二次电池。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部形成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对应的位置和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对应的位置之间。根据上述结构,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而使电极体移动,由此拉动集电体的第二区域时的应力在暂时被第三固定部抑制之后外加于连接部,因此电流断路机构更难以破损,从而得到可靠性高的方形二次电池。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部的直径比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小。当设置第三固定部时,因导电路线的截面面积变小而成为内部电阻增加的重要因素。另外,对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而使电极体移动且被电极体拖动而使集电体发生变形所产生的应力而言,其作用于第三固定部的部分比第一固定部或第二固定部的更小。因此,当将第三固定部的直径设为比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的直径小时,能得到电流断路机构难以破损且内部电阻低的方形二次电池。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优选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通过折弯一张板材而形成。根据上述结构,集电体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的形成变得容易,并且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边界部的强度变高,因此容易地得到可靠性更高的方形二次电池。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优选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由具有刚性的导电性材料形成。当集电体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由具有刚性的导电性材料形成时,即使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也能够抑制电极体在外装体内进行移动,因此这是优选的。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具有刚性的导电性材料而优选厚度在0.3_以上的金属材料,进一步优选为厚度在0.5mm以上的金属材料。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优选在所述正极集电体及所述负极集电体的至少一方的与所述反转板之间的所述连接部的周围形成有薄壁部及/或槽。如果在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的至少一方的与所述反转板之间的连接部的周围形成有薄壁部或槽等脆弱部,则当反转板发生变形时该脆弱部容易发生破裂,因此安全性提高。另外,通过适当地设定该脆弱部的厚度和形成区域,能够将电流断路机构的工作压设定为规定值,因此可靠性也提高。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在所述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的至少一方的与所述反转板之间的连接部的周围设置厚度薄的薄壁部,在该薄壁部以包围连接部的方式设置环状的槽部。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优选地,在所述外部端子上形成有将电池外部与所述导电构件的筒状部的内表面侧的空间之间连通的贯通孔,所述外部端子的所述贯通孔由密封构件密封。形成于外部端子的贯通孔用于在组装中途实施电流断路机构的泄漏检查,但当进行电解液的注液或清洗时,电解液或清洗水有时侵入到外部端子的贯通孔内。当电解液或清洗水侵入到贯通孔内时,可 能因电流断路机构被腐蚀而导致电流断路机构无法正常工作。根据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贯通孔由密封构件密封,并且,由于贯通孔与电流断路机构之间的空间为封闭空间,因此电解液或清洗水不会侵入到贯通孔内,因此不会因电流断路机构被腐蚀而导致电流断路机构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得到可靠性高的方形二次电池。需要说明的是,能够使用由弹性构件构成的密封栓作为密封构件。另外,也能够使用金属构件作为密封构件,将金属构件与贯通孔嵌合,向该嵌合部照射激光等高能量线而进行焊接,由此对贯通孔进行密封。另外,也能够使用树脂制的密封构件、由弹性构件及金属构件构成的密封构件。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所述电极体为扁平形电极体,在一侧的端部具有多片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在另一侧的端部具有多片层叠的负极芯体露出部,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与所述方形外装体的一侧的侧壁对置,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与所述方形外装体的另一侧的侧壁对置,所述正极集电体与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连接,所述负极集电体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连接。当在方形外装体的两侧端侧分别配置有正极芯体露出部及负极芯体露出部时,由于能够增大正极集电体与负极集电体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成为容量大的方形二次电池。另外,方形二次电池的组装变得容易。此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由于将集电体与层叠多个的芯体露出部连接,因此成为输出特性优异的电池。


图1中,图1A是实施方式I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剖视图,图1B是沿着图1A的IB-1B线剖开的剖视图,图1C是沿着图1A的IC-1C线的剖视图。图2是在图1所示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侧设置的电流断路机构部的外装体短边方向上的剖视图。图3是在图1所示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侧设置的电流断路机构部的外装体长边方向上的剖视图。图4中,图4A是展开了图1所示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集电体的状态的主视图,图4B是侧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集电体的第一区域与第二绝缘构件之间的固定状态的示意俯视图。图6中,图6A是展开了实施方式2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集电体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B是侧视图,图6C是与实施方式2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图1B对应的剖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正极集电体的第一区域与第二绝缘构件之间的固定状态的不意俯视图。图8中,图8A是现有例的方形二次电池的电流断路机构部的剖视图,图8B是其他现有例的方形二次电池的电流断路机构部的剖视图。图9是另一其他现有例的方形二次电池的外部端子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AU0B...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1.…卷绕电极体12...电池外装体13. 封口体14. 正极芯体露出部15...负极芯体露出部16...正极集电体16a...第一区域16b...第二区域16c. 连接部形成用孔16d. 肋16e...薄壁区域16f...边界部16g. 第一开孔16h...第二开孔16j. 第三开孔16r...正极集电承受构件16s...(正极集电承受构件的)肋
17...正极外部端子17a...筒状部17b...贯通孔17c...前端部18...负极集电体19...负极外部端子20、21...绝缘构件20a...上部第一绝缘构件20b...下部第一绝缘构件22a...电解液注液孔22b.…气体排出阀23.…树脂片24...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ρ...绝缘性中间构件25ρ...绝 缘性中间构件30a.…第一固定部30b...第二固定部30c...第三固定部32...导电构件32a...(导电构件的)筒状部32b...(导电构件的)开孔33...反转板34...第二绝缘构件34a.…贯通孔34b...第一突起34c...第二突起34d...第三突起35...电流断路机构36...端子栓36a...头部36b...突出部36c...卡止部36d...连结部37...金属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以下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例示出作为方形二次电池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意图并不在于将本发明特定为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对于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示的技术思想的情况下进行了各种变更的技术产品也能够均等地适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能够适用于具有通过将正极极板与负极极板隔着隔离物层叠或卷绕而呈扁平状的电极体的方形二次电池,以下,以使用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的方形二次电池为代表而进行说明。[实施方式I]首先,使用图1 图5对实施方式I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A是实施方式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剖视图,图1B是沿着图1A的IB-1B线剖开的剖视图,图1C是沿着图1A的IC-1C线剖开的剖视图。图2是在图1所示的方形二次电池的正极侧设置的电流断路机构部的外装体短边方向上的剖视图。图3是在图1所示的方形二次电池的正极侧设置的电流断路机构部的外装体长边方向上的剖视图。图4A是展开图1所示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集电体的状态下的主视图,图4B是侧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正极集电体的第一区域与第二绝缘构件之间的固定状态的示意俯视图。本实施方式I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A具有供正极极板与负极极板隔着隔离物(都省略图示)卷绕的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U。通过在由铝箔构成的正极芯体的两面涂敷正极活物质合剂并在干燥及压延之后,以铝箔沿着长边方向在一方的端部露出为带状的方式形成为狭缝,由此制成正极极板。另外,通过在由铜箔构成的负极芯体的两面涂敷负极活物质合剂并在干燥及压延之后,以铜箔沿着长边方向在一方的端部露出为带状的方式形成为狭缝,由此制成负极极板。然后,将如上述那样得到的正极极板及负极极板以不与正极极板的铝箔露出部和负极极板的铜箔露出部所分别对置的电极的活物质层重叠的方式错开,通过隔着聚乙烯制微多孔质隔离物进行卷绕,从而制成在卷绕轴向的一方的端部具备多片重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4且在另一方的端部具备多片重叠的负极芯体露出部15的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11。多个正极芯体 露出部14被层叠且隔着正极集电体16与正极外部端子17电连接,相同地,多个负极芯体露出部15被层叠且隔着负极集电体18与负极外部端子19电连接。另外,正极外部端子17、负极外部端子19分别隔着绝缘构件20、21而固定于封口体13。在该实施方式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中,在正极集电体16与正极外部端子17之间或负极集电体18与负极外部端子19之间夹装有感压式的电流断路机构,对该电流断路机构的具体结构将在后面进行说明。在如上述那样制成的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11的除去封口体13侧的周围夹装绝缘性的树脂片23并插入方形的电池外装体12内之后,将封口体13激光焊接于电池外装体12的开口部,然后从电解液注液孔22a注入非水电解液并对该电解液注液孔22a进行封闭,由此制成实施方式I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A。需要说明的是,在封口体13也设置有当施加比电流断路机构的工作压高的气压时释放的气体排出阀22b。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I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A中,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11构成为如下方式,即,在正极极板侧,层叠后的多个正极芯体露出部14被分割成两部分且在其之间夹有两个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相同地,在负极极板侧,层叠后的多个负极芯体露出部15被分割成两部分且在其之间夹有两个负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5。上述两个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及两个负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5分别保持于由一个树脂材料构成的绝缘性中间构件24p、25p。然后,在位于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的两侧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4的最外侧的两侧的表面分别配置正极集电体16,在位于负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5的两侧的负极芯体露出部15的最外侧的两侧的表面分别配置负极集电体18。需要说明的是,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是由与正极芯体相同的材料即铝制成,负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5是由与负极芯体相同的材料即铜制成,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及负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5的形状实质上都能够使用相同的形状。上述正极集电体16与正极芯体露出部14之间及正极芯体露出部14与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之间都被电阻焊接,另外,负极集电体18与负极芯体露出部15之间及负极芯体露出部15与负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5之间都通过电阻焊接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I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A中,虽然示出作为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及负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5分别各使用两个的例子,但上述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及负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5可以根据要求的电池的输出等各设有一个,或者各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只要是使用两个以上的结构,则上述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及负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5保持于由一个树脂材料构成的绝缘性中间构件,因此能够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一侧的芯体露出部之间以稳定的状态定位配置。接着,对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相对于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11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4及正极集电体16的电阻焊接方法、负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5相对于负极芯体露出部15及负极集电体18的电阻焊接方法进行说明。然而,在实施方式I中,能够将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的形状及负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5的形状形成为实质相同,并且各自的电阻焊接方法也实质相同,因此以下以正极极板侧的构件为代表进行说明。首先,将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11的由铝箔构成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4层叠,将该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4从卷绕中央部分朝两侧分割成两部分,以卷绕电极体11的厚度的1/4为中心而使正极芯体露出部14集结。然后,在正极芯体露出部14的最外周侧的两侧配置正极集电体16,在内周侧配 置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使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的两侧的圆锥台状的凸部分别与正极芯体露出部14抵接。在此,集结的铝箔的厚度为例如单侧约660 μ m,总层叠数为88片(单侧为44片)。另外,正极集电体16通过对厚度为0.8mm的招板进行冲裁并进行弯曲加工等而制成。接着,虽省略图示,但在上下方向上配置的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之间配置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11,该卷绕电极体11配置有正极集电体16及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将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分别与在正极芯体露出部14的最外周侧的两侧配置的正极集电体16抵接,以适度的压力向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之间外加按压力,并在预定的恒定的条件下实施电阻焊接。由此,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的凸部作为凸块而发挥作用,因此在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之间配置的正极集电体16及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4良好地发热,因此形成较大的点核,正极集电体16与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4之间、各正极芯体露出部14之间、及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4与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之间的焊接强度变得非常强。并且,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以被稳定地定位的状态配置于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4之间,因此能够以正确且稳定的状态进行电阻焊接,抑制焊接强度不均,能够实现焊接部的低电阻化,从而能够制造可实现大电流充放电的方形二次电池。通过重复使用该电阻焊接的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的数量的量,对全部的正极集电体16与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4之间、各正极芯体露出部14之间、及分割成两部分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4与正极用中间导电构件24之间进行电阻焊接。需要说明的是,该电阻焊接在负极侧也相同地进行。在此,虽然对夹装在正极集电体16与正极外部端子17之间、或负极集电体18与负极外部端子19之间的感压式电流断路机构进行了说明,但该电流断路机构可以仅设置在正极侧,也可以仅设置在负极侧,还可以设置在正极侧及负极侧两者,以下参照图2 图5对仅设置在正极侧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1A 图1C所示,正极集电体16与在卷绕电极体11的一方的侧端面侧配置的多个正极芯体露出部14连接,该正极集电体16与正极外部端子17电连接。如作为展开状态下的主视图的图4A、作为相同的侧视图的图4B所示,该正极集电体16具有:与封口体13平行配置的第一区域16a ;从该第一区域16a朝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且以虚线部分(边界部16f)折弯而与正极芯体露出部14连接的一对第二区域16b。该正极集电体16通过对厚度为0.8mm的铝板冲裁而制成,因此具有刚性,不能以较小的力折弯。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A中,在边界部16f的两侧形成有切口部分,该切口部分为了便于沿着边界部16f折弯正极集电体16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在中央部形成连接部形成用孔16c,在通过该连接部形成用孔16c的中心且沿着封口体13的长边方向的中心线c上的连接部形成用孔16c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开孔16g及第二开孔16h,在与该中心线c垂直的方向的两侧的两处位置形成有第三开孔16j。需要说明的是,在此,第一开孔16g及第二开孔16h的直径相同,两个位置的第三开孔16j的直径也相同,且设定为小于第一开孔16g及第二开孔16h的直径。另外,在第二区域16b,在与正极芯体露出部14对置的一侧形成有肋16d。该肋16d起到正极集电体16与正极芯体露出部14之间的定位、卷绕电极体11与电池外装体12之间的定位、及防止将正极集电体16电阻焊接于正极芯体露出部14时产生的溅射侵入卷绕电极体11内等作 用。另外,第一区域16a的连接部形成用孔16c的周围的部分呈环状地形成为厚度比其他部分薄的薄壁区域16e。正极外部端子17具备筒状部17a,且在内部形成有贯通孔17b。并且,正极外部端子17的筒状部17a插入在垫圈等的上部第一绝缘构件20a、封口体13、下部第一绝缘构件20b及具有筒状部32a的导电构件32分别形成的孔内,其前端部17c被凿密而相互固定为一体。需要说明的是,导电构件32在电池内部一侧形成有筒状部32a,电池外部一侧即封口体13侧的内径缩窄而形成供正极外部端子17的筒状部17a插入的开孔32b。并且,正极外部端子17的筒状部17a的前端部17c在导电构件32的开孔32b的附近被凿密,正极外部端子17的筒状部17a的前端部17c与导电构件32的连接部被激光焊接。由此,正极外部端子17利用上部第一绝缘构件20a及下部第一绝缘构件20b而呈与封口体13电绝缘的状态,且呈与导电构件32电连接的状态。上述上部第一绝缘构件20a及下部第一绝缘构件20b两者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绝缘构件。另外,反转板33的周围气密地焊接并密封在导电构件32的筒状部32a的电池内部一侧的前端。反转板33呈从其周围朝中心侧向电池内部一侧略微突出的形状,即成为与封口体13倾斜的配置关系的形状。该反转板33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具有当电池外装体12内的压力变高时朝电池的外部一侧发生变形的阀的功能。并且,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与反转板33的中心部抵接,形成于第一区域16a的薄壁区域16e的连接部形成用孔16c的内壁部分与反转板33的表面在多个位置被激光焊接。需要说明的是,虽省略图示,但该薄壁区域16e的连接部形成用孔16c的内壁部分与反转板33的表面之间的焊接位置与本发明的连接部对应。需要说明的是,在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与反转板33之间配置有具有贯通孔34a的第二绝缘构件34,经由该贯通孔34a使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与反转板33电连接。该第二绝缘构件34的贯通孔34a的周围,在与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的第一开孔16g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突起34b,在与第二开孔16h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突起34c,在与第三开孔16j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三突起34d。将第二绝缘构件34的第一 第三突起34b 34d分别插入在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形成的第一 第三开孔16g 16 j内,通过对第一 第三突起34b 34d的前端部进行加热并将其扩径而使第二绝缘构件34与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相互固定。因此,第二绝缘构件34的第一 第三突起34b 34d利用分别形成的扩径部而呈从在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形成的第一 第三开孔16g 16j止脱的状态,第二绝缘构件34与正极集电体的第一区域16a呈稳固结合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由在上述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形成的第一 第三开孔16g 16j与第二绝缘构件34的第一 第三突起34b 34d形成的固定部分别与本发明的第一固定部30a 第三固定部30c对应。需要说明的是,优选通过使第二绝缘构件34与构成第一绝缘构件的下部第一绝缘构件20b卡合而进行固定。固定方法并没有特别地限定,在此利用闩锁固定部34g将第二绝缘构件34与构成第一绝缘构件的下部第一绝缘构件20b固定。因此,正极芯体露出部14经由正极集电体16的第二区域16b、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及薄壁区域16e、反转板33及导电构件32与正极外部端子17电连接。另外,在此,由上述导电构 件32的筒状部32a、反转板33、第二绝缘构件34及在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形成的薄壁区域16e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电流断路机构35。S卩,反转板33形成为如下方式,即,当电池外装体12内的压力增加时朝正极外部端子17的贯通孔17b侧鼓起,在反转板33的中央部焊接有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的薄壁区域16e,因此当电池外装体12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在薄壁区域16e的部分发生破裂,因此反转板33与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之间的电连接被断开。当如上所述存在薄壁区域16e时,当反转板33发生变形时容易在薄壁区域16e部分发生破裂,由于当电池内部的压力上升时在该薄壁区域16e部分可靠地发生破裂,因此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A的安全性得以提高。另外,通过适当地设定该薄壁区域16e部分的厚度和形成区域,能够将薄壁区域16e部分发生破裂的压力设定为规定值,因此可靠性也得以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虽然示出在第一区域16a的连接部形成用孔16c的周围的部分呈环状地形成厚度比其他部分薄的薄壁区域16e的例子,但进一步优选在薄壁区域16e以包围连接部形成用孔16c的方式设置环状的槽。该槽也可以间歇地形成为环状。另外,也可以将第一区域16a的连接部形成用孔16c的周围的部分的厚度形成为与其他部分相同的厚度,通过将槽形成为环状或间歇地形成为环状来形成薄壁区域16e。需要说明的是,薄壁区域16e及槽不是必须的结构,也可以不设置薄壁区域16e及槽而对反转板33与正极集电体16的连接强度进行调节,当反转板33发生变形时,反转板33与正极集电体16的连接断开。需要说明的是,正极集电体16具有刚性且不能以较小的力折弯,因此当因振动或落下等而使卷绕电极体11朝封口体13侧移动时施加于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的力因被第二区域16b部分吸收而变小。因此,当因振动或落下等使卷绕电极体11朝封口体13侧移动时施加于第一区域16a的力变小,因此能抑制薄壁区域16e破裂的可能性,对感压式的电流断路机构35的动作所造成的影响变小,从而能够得到安全性及可靠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A。在此,使用图5对实施方式I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A中的第一固定部30a 第三固定部30c的具体配置状态进行说明。在确定第一固定部30a及第二固定部30b的配置的情况下,只要是不与第一固定部30a及第二固定部30b重合的位置,则第三固定部30c大致能够采用任意的位置。然而,在图5中,当第三固定部30c形成在比相对于中心线c的通过连接部形成用孔16c中心的垂线靠左侧(封口体13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心侧)的位置时,随着第三固定部30c的形成位置向左侧移动,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而导致电极体移动,由此当拉动集电体的第二区域时,此时的第三固定部30c对连接部的应力抑制效果降低。当第三固定部30c的形成位置比与第一固定部30a对应的位置更靠左侧时,基于第三固定部30c的应力抑制效果变小,因此这是不优选的。由此,第三固定部30c的中心优选设在比相对于中心线c的通过第一固定部30a的右侧(封口体13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一侧)端部的垂线靠右侧(封口体13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一侧)的位置。另外,当在比相对于中心线c的通过连接部形成用孔16c的中心的垂线靠右侧(封口体13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一侧)形成第三固定部30c时,随着第三固定部30c的形成位置向右侧移动,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而使电极体移动,由此当拉动集电体的第二区域时对连接部的应力抑制效果变大。然而,第三固定部30c的形成位置比与第二固定部30b对应的位置更靠 右侧(封口体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一侧)时,第三固定部30对连接部的应力抑制效果降低。由此,第三固定部30c的中心优选设为相对于中心线c的通过第二固定部30b的右侧(封口体13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一侧)端部的垂线靠左侧(封口体13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心侧)。另外,为了不使内部电阻增大,进一步优选将第三固定部30c的中心设为比相对于中心线c的通过第二固定部30b的左侧(封口体13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心侧)端部的垂线靠左侧(封口体13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心侧)。如上所述,第三固定部30c优选形成在与第一固定部30a对应的位置和与第二固定部30b对应的位置之间。在此,如图5所示,将连结第二固定部30b的中心与第三固定部30c的中心的线段设为LI,将作为连接部形成用开孔16c的切线的连结边界部16f的两端部各自的两个线段设为L2及L3。并且,在实施方式I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A中,形成连接部的连接部形成用开孔16c配置在图5中的线段LI的左侧,即,相对于线段LI而远离第一区域16a与第二区域16b之间的边界部16f的一侧。当形成为上述结构时,在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而使电极体移动且由此拉动集电体的第二区域时,容易沿着线段LI发生变形,应力难以施加到构成连接部的连接部形成用开孔16c部分。与此相对,当连接部形成用开孔16c呈相对于线段LI存在于右侧的状态时,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而使电极体移动,由此当拉动集电体的第二区域时的应力直接外加于形成连接部的连接部形成用开孔16c,因此电流断路机构35容易破损。因此,在实施方式I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A中,形成连接部的连接部形成用开孔16c优选形成在相对于连结第二固定部30b的中心与第三固定部30c的中心的线段LI而远离边界部16f的一侧。另外,当第三固定部30c配置在线段L2与线段L3之间时,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而使电极体移动,由此当拉动集电体的第二区域时的应力难以直接外加于形成连接部的连接部形成用开孔16c,因此电流断路机构35难以破损,但是由于在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的对应于第三固定部30c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开孔16 j (参照图4),因此使得导电路线的截面面积变小、电池内部电阻的增大。因此,知晓第三固定部30c优选形成在比形成连接部的连接部形成用开孔16c靠第二区域16b侧,且形成在与连结形成连接部的连接部形成用开孔16c和边界部16f的线段L2及L3所夹的区域分离的位置,即与连结形成连接部的连接部形成用开孔16c与边界部16f的区域分离的位置。另外,正极外部端子17的顶部的贯通孔17b用于构成电流断路机构35的反转板33的周围是否被气密地焊接的试验,但保持原状态不变也能够使用。然而,当腐蚀性气体或液体侵入贯通孔17b的内部并将反转板33腐蚀时,由于电流断路机构35可能无法正常地动作,因此优选正极外部端子17的贯通孔17b是封闭的。因此,在实施方式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A中,形成于正极外部端子17的贯通孔17b形成为如下方式,即,通过在电池外装体12的外部一侧形成有大径部、在所述电池外装体12的内部一侧形成有小径部,从而将正极外部端子17的贯通孔17b内由橡胶制的端子栓36稳固地密封。该端子栓36与本发明的密封构件对应。该端子栓36具备:位于上端部且直径比正极外部端子17的贯通孔17b的小径部大而比贯通孔17b的大径部小的头部36a ;位于下端部且直径比头部36a小而比贯通孔17b的小径部大的突出部36 b ;以从该突出部36b缩窄为锥状的方式形成的卡止部36c ;位于中间且直径与正极外部端子17的贯通孔17b的小径部大致相同而长度与该小径部的长度实质相同的连结部36d。并且,端子栓36以如上方式安装于贯通孔17b,即,使头部36a位于正极外部端子17的贯通孔17b的大径部一侧,卡止部36c比正极外部端子17的贯通孔17b的小径部的端部突出,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削薄头部36a的厚度而增大强度,在端子栓36的头部36a的表面设置有例如铝金属制的金属板37。该金属板37能够通过例如激光焊接而焊接固定于正极外部端子17。端子栓36由弹性构件构成,因此可能因振动等脱落,通过将金属板37焊接固定于正极外部端子17,能够利用端子栓36更稳固地对贯通孔17b进行密封。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I的方形二次电池IOA中,电流断路机构35的与外部对应的一侧的空间被完全地封闭,而即使因某种原因使电池外装体12内的压力增加,在异常时电池内部产生的气压变得非常大,由于电流断路机构35的电池的外部侧的封闭空间内的压力不会同时随之增加,因此电流断路机构35的动作不会因电池的外部侧的空间被封闭而产生任何问题。[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I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A中,示出了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的宽度宽、第二区域16b在相对于第一区域16a互为相反方向上形成有两处、第三固定部30c在与中心线c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侧各设置有一处、共计两处的例子。然而,在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也存在正极集电体的第二区域仅在一处形成为宽度狭的情况。因此,作为实施方式2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B,使用图6及图7对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的宽度狭且第二区域16b仅在一处形成的情况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6A是展开了实施方式2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集电体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B是侧视图,图6C是与实施方式2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图1B对应的剖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正极集电体的第一区域与第二绝缘构件之间的固定状态的示意俯视图。另外,实施方式2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B的结构与实施方式I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地IOA的较大的不同点在于正极集电体16的结构及伴随其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4(参照图1)与正极集电体16之间的焊接部分,因此适当地引用图1 图3,对相同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实施方式2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B中使用的正极集电体16具备与封口体13平行配置的第一区域16a和从该第一区域16a延伸到电极体的一个第二区域16b,第二区域16b以虚线部分(边界部16f)折弯而与正极芯体露出部14连接。该正极集电体16使用通过将厚度为0.8mm的铝板进行冲裁制成的集电体,因此具有刚性,不能以较小的力折弯。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A中,在边界部16f的两侧形成有切口部分,该切口部分为了容易将正极集电体16沿边界部16f折弯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正极集电体16构成为如下方式,S卩,在第一区域16a,在中央部形成有连接部形成用孔16c,在通过该连接部形成用孔16c的中心而沿着封口板13的长边方向的中心线c上的连接部形成用孔16c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孔16g及第二开孔16h,在与该中心线c垂直的方向的单侧形成有第三开孔16j。需要说明的是,在此,第一开孔16g及第二开孔16h的直径形成为相同,第三开孔16j呈切口状,其直径设定为比第一开孔16g及第二开孔16h的直径小。如 此,通过将第三开孔16j设为切口状,能够避免从第二区域16b向连接部形成用孔16c的导电路线的截面面积变小。另外,在第二区域16b,在与正极芯体露出部14的根部侧对置的一侧形成有肋16d。另外,第一区域16a的连接部形成用孔16c的周围的部分环状地形成有厚度比其他部分薄的薄壁区域16e。另外,如图6C所示,由与正极集电体16相同的材料形成的正极集电承受构件16r抵接于供正极芯体露出部14的正极集电体16的第二区域16b抵接的部位的相反一侧的面。该正极集电承受构件16r不直接与正极外部端子17电连接,在进行正极集电体16的第二区域16b与正极芯体露出部14之间的电阻焊接时起到止挡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的一侧的作用。另外,在该正极集电承受构件16r也形成有肋16s。需要说明的是,在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与反转板33之间配置有具有贯通孔34a的第二绝缘构件34,经该贯通孔34a使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与反转板33电连接。在该第二绝缘构件34的贯通孔34a的周围,在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的与第一开孔16g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突起34b,在与第二开孔16h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突起34c,在与第三开孔16j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三突起34d。
将第二绝缘构件34的第一 第三突起34b 34d分别插入形成于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的第一 第三开孔16g 16j内,通过对第一 第三突起34b 34d的前端部加热并扩径而使第二绝缘构件34与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相互固定。因此,利用分别形成于第二绝缘构件34的第一 第三突起34b 34d的扩径部而使其成为从形成于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的第一 第三开孔16g 16j止脱的状态,第二绝缘构件34与正极集电体的第一区域16a呈稳固结合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由形成于上述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的第一 第三开孔16g 16j与第二绝缘构件34的第一 第三突起34b 34d形成的固定部分别与本发明中的第一 第三固定部30a 30c对应。在此,使用图7对实施方式2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B的第一 第三固定部30a 30c的具体配置状态进行说明。当第一固定部30a及第二固定部30b的配置确定时,只要是在以中心线c为基准的情况下的连接部16f侧且不与第一固定部30a及第二固定部30b重合的位置,则第三固定部30c大致能够采用任意的位置。然而,在图7中,当第三固定部30c形成在比相对于中心线c的通过连接部形成用孔16c的中心的垂线靠左侧(封口体13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心侧)的位置时,随着第三固定部30c的形成位置朝左侧移动,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而使电极体移动,由此当拉动集电体的第二区域时,此时的第三固定部30c对连接部的应力抑制效果降低。当第三固定部30c的形成位置形成在比与第一固定部30a对应的位置更靠左侧的位置时,基于第三固定部30c的应力抑制效果变小,因此这是不优选的。由此,第三固定部30c的中心优选设在比相对于中心线c的通过第一固定部30a的右侧(封口体13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一侧)端部的垂线靠右侧(封口体13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一侧)的位置。另外,当在比相对于中心线c的通过连接部形成用孔16c中心的垂线靠右侧(封口体13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一侧)形成第三固定部30c时,随着第三固定部30c的形成位置向右侧移动,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而使电极体移动,由此拉动集电体的第二区域时的对连接部的应力抑制效果变大。然而,当第三固定部30c的形成位置形成在比与第二固定部30b对应的位置更靠右 侧(封口体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一侧)时,第三固定部30对连接部的应力抑制效果降低。由此,第三固定部30c的中心优选设在比相对于中心线c的通过第二固定部30b的右侧(封口体13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一侧)端部的垂线靠左侧(封口体13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心侧)的位置。另外,为了不增大内部电阻而进一步优选将第三固定部30c的中心设在比相对于中心线c的通过第二固定部30b的左侧(封口体13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心侧)端部的垂线靠左侧(封口体13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心侧)的位置。如上所述,第三固定部30c优选形成在与第一固定部30a对应的位置和与第二固定部30b对应的位置之间。另外,在实施方式2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B中,与实施方式I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地IOA的情况相同,形成连接部的连接部形成用开孔16c优选形成在相对于将第二固定部30b的中心与第三固定部30c的中心连结的线段而远离边界部16f的一侧,另外,第三固定部30c优选形成在与将形成连接部的连接部形成用开孔16c与边界部16f连结的区域分离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I及2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AU0B中,虽然示出使用电阻焊接法作为正极集电体16与正极芯体露出部14的连接方法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电阻焊接,也可以是激光焊接或超声波焊接。另外,也能够将正极集电体16与正极芯体露出部14的前端侧的端面连接。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I及2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AUOB中,虽然示出使用设置有金属板37的橡胶制的端子栓作为对正极外部端子17的贯通孔17b进行封闭的端子栓36的例子,但也可以是树脂制的端子栓,还可以仅由金属板37来封闭贯通孔17b。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I及2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AU0B中,虽然对正极外部端子17侧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采用负极外部端子19侧的结构。但是,当采用在正极外部端子17侧具备上述的电流断路机构35的结构时,无需在负极外部端子19侧采用电流断路机构,因此 作为负极外部端子19侧而能够采用更为简单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方形二次电池,其具备: 具有开口的有底筒状的方形外装体; 收容在所述方形外装体内且具有正极极板及负极极板的电极体; 与所述正极极板电连接的正极集电体; 与所述负极极板电连接的负极集电体; 对所述外装体的开口进行密封的封口体; 以隔着第一绝缘构件与所述封口体电绝缘的状态插入设置于所述封口体的贯通孔的至少一个外部端子; 具有筒状部的导电构件; 当电池内部的压力比预定的规定值大时发生变形的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反转板;在所述反转板与所述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之间设置的形成有贯通孔的第二绝缘构件, 所述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经由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贯通孔与所述反转板连接, 所述导电构件的筒状部的一方的端部与所述外部端子电连接,所述导电构件的筒状部的另一方的端部由所述反转板密封, 所述方形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集电体及所述负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所述封口体平行的第一区域、从所述第一区域朝所述电极体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正极极板或所述负极极板连接的第二区域, 在所述第一区域具有:与所述反转板之间的连接部、在通过所述连接部的中心且沿着所述封口板的长边方向的中心线上形成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的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形成在与所述中心线分离的位置的至少一个第三开孔或切口, 在所述第二绝缘构件上的与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开孔或切口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突起, 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开孔或切口分别与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突起卡合,从而形成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突起在顶部形成有直径比其他部分大的扩径部,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及所述第三固定部通过利用所述扩径部使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突起与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开孔或切口卡合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在所述中心线上配置成一条直线,所述第三固定部在与所述中心线正交的方向上设置在比所述中心线靠近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部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域在相对于所述中心线互为相反侧的位置设置有两处,所述第三固定部在与所述中心线正交的方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域仅设置在一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相对于将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中的靠近所述边界部的一方的中心与所述第三固定部的中心连结的线而形成在远离所述边界部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固定部形成在比所述连接部靠所述第二区域侧的与将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边界部连结的区域分离的位置 。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固定部形成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对应的位置和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对应的位置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固定部的直径比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直径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通过折弯一张板材而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由具有刚性的导电性材料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极集电体及所述负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连接部的周围形成有薄壁部及/或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部端子上形成有将外部与所述导电构件的筒状部的内表面侧之间连通的贯通孔,所述外部端子的所述贯通孔由密封构件密封。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体为扁平形电极体,在一侧的端部具有多片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在另一侧的端部具有多片层叠的负极芯体露出部,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与所述方形外装体的一侧的侧壁对置,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与所述方形外装体的另一侧的侧壁对置,所述正极集电体与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连接,所述负极集电体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可靠性高的方形二次电池,其在集电体与外部端子之间具备电流断路机构,即使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也难以使电流断路机构破损。在正极集电体(16)的第一区域(16a)与反转板(33)之间配置具有贯通孔(34a)的第二绝缘构件(34),经该贯通孔使正极集电体的第一区域与反转板电连接,在形成于第二绝缘构件(34)的贯通孔的周围形成的第一~第三突起(34b~34d)分别与形成于正极集电体的第一区域的第一~第三开孔(16g~16j)嵌合且其顶部被扩径,从而形成有第一~第三固定部(30a~30c)。由此,正极集电体的第一区域与第二绝缘构件之间稳固地结合,即使电池因振动或落下等受到冲击,电流断路机构也难以破损,从而得到可靠性高的方形二次电池。
文档编号H01M4/80GK103227306SQ20131002947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7日
发明者横山喜纪, 山内康弘, 能间俊之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