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5919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以与插头连接器相对接的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插座外壳以及收容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若干插座端子。所述插座外壳包括顶壁、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与底壁的两个侧壁。所述插座外壳的侧壁上形成有开口以及在所述开口内向后向内延伸的弹片,所述弹片呈梯形设置。所述插座外壳的底壁上设置有朝向所述插座外壳顶壁凸伸的肋条,所述肋条沿所述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延伸。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USB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以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数据等。USB连接器一般包括本体、收容于所述本体内的若干端子以及遮覆于所述本体外侧的外壳。现有USB插头连接器通常将外壳设置为半截式,以使得USB插头连接器上用以与USB插座连接器相对接的对接部未被外壳遮覆。
[0003]为了满足电子产品传输信号稳定、传输效率高的要求,USB插头连接器与USB插座连接器需要稳定对接。然而,现有USB插座连接器的外壳侧壁上通常设置有三角形的弹片,从而在USB插头连接器与USB插座连接器对接时,USB插头连接器的对接部极易受到所述三角形弹片的干涉而导致对接失败。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USB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该电连接器组合不仅结合快捷,同时对接稳定,稳定性较好。
[0006]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
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插头外壳以及收容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若干插头端子,所述插头外壳部分地包覆于所述插头本体外侧,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自所述插头本体延伸出且未被所述插头外壳所包覆;
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插座外壳以及收容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若干插座端子,所述插座本体上开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插接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以使得所述插头端子与所述插座端子在所述收容空间内达成电性连接,所述插座外壳包括顶壁、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与底壁的两个侧壁;
其中,所述插座外壳的侧壁上形成有开口以及在所述开口内向后向内延伸的弹片,所述弹片呈梯形设置,所述插座外壳的底壁上设置有朝向所述插座外壳顶壁凸伸的肋条,所述肋条沿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延伸,用以保证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之间的接触行程。
[000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片包括自所述开口一侧边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突伸的基部、自所述基部末端向外突伸的折弯部以及自所述折弯部末端朝远离所述收容空间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弹片的宽度自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延伸部逐渐递减。
[000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外壳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撕破成型的台阶部,且所述台阶部垂直于所述插座外壳的侧壁。
[000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上均设置有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弹性突伸的抵持片,所述抵持片为撕破成型。
[00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本体包括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一端沿所述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对接方向延伸的舌板,所述插座本体上开设有用以收容所述若干插座端子的若干收容槽。
[00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舌板设有上壁面和下壁面,所述若干收容槽包括自所述舌板下壁面的前端朝向所述舌板上壁面凹陷的第一收容槽和自所述舌板下壁面的后端朝向所述舌板上壁面凹陷的第二收容槽,且所述第二收容槽向后延伸并贯穿所述主体部。
[00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的第一端子和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均包括接触部、焊接部、自所述接触部一端朝向所述焊接部延伸的支撑部以及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焊接部的连接部。
[00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呈平板状,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呈凸起状。
[00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端子包括五根所述第一端子和四根所述第二端子,以使得所述插座端子的排布符合USB3.0界面规范。
[0015]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稳定性较好。
[0016]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插座连接器,用以与插头连接器对接,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
插座本体,所述插座本体包括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一端向外突伸的舌板,所述舌板设有上壁面和下壁面,所述插座本体上开设有若干收容槽,所述若干收容槽包括自所述舌板下壁面的前端朝向所述舌板上壁面凹陷的第一收容槽和自所述舌板下壁面的后端朝向所述舌板上壁面凹陷的第二收容槽,且所述第二收容槽向后延伸并贯穿所述主体部;
插座外壳,所述插座外壳包括顶壁、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与底壁的两个侧壁;以及插座端子,所述插座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的第一端子和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的第二端子;
其中,所述插座外壳的侧壁上形成有开口以及在所述开口内向后向内延伸的弹片,所述弹片呈梯形设置,所述插座外壳的底壁上设置有朝向所述插座外壳顶壁凸伸的肋条,所述肋条沿所述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延伸,用以保证所述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之间的接触行程。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通过在插座外壳的侧壁上设置开口及在所述开口内向后向内延伸并呈梯形状设置的弹片,从而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相对接时,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插接部不会受到所述弹片的干涉而导致对接失败,对接稳定性较好;再者,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通过在插座外壳的底壁上设置朝向插座外壳顶壁凸伸的肋条,且所述肋条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延伸,从而在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相对接时,所述肋条能够导引并将所述插头连接器上抬,以保证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之间的接触行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0]图3是图1所示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1]图4是图3所示插座连接器的分解图。
[0022]图5是图4所示插座本体的立体图。
[0023]图6是图5所示插座本体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0024]图7是图4所示插座端子的立体图。
[0025]图8是图4所示插座外壳的立体图。
[0026]图9是图8所示插座外壳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28]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I用于安装至电路板(未图标)上。所述电连接器组合I包括插座连接器100和用以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对接的插头连接器200。
[0029]所述插头连接器200包括插头本体(未图标)、插头外壳201以及收容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若干插头端子202。所述插头外壳201部分地包覆于所述插头本体外侧。所述插头连接器200还包括插接部203,所述插接部203自所述插头本体延伸出且未被所述插头外壳201所包覆。所述插接部203上开设有用以收容所述若干插头端子202的若干凹槽(未标号),所述若干凹槽开口于所述插接部203的上表面,以使得所述若干插头端子202部分地暴露于空气中。
[0030]请参阅图3与图4所示,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包括插座本体10、包覆于所述插座本体10外侧的插座外壳30以及收容于所述插座本体10内的若干插座端子20。
[0031 ] 请参阅图5与图6所示,所述插座本体10包括主体部11和自所述主体部11 一端沿所述插座连接器100与所述插头连接器200对接方向延伸的舌板12。所述舌板12设有上壁面121和下壁面122,且所述舌板12的厚度小于所述主体部11的厚度,以使得所述舌板12下壁面122的下方形成有收容空间123。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的插接部203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23内,以使得所述插头端子202与所述插座端子20在所述收容空间123内达成电性连接。
[0032]所述插座本体10上开设有用以收容所述若干插座端子20的若干收容槽。所述若干收容槽包括自所述舌板12下壁面122的前端朝向所述舌板12上壁面121凹陷的第一收容槽13和自所述舌板12下壁面122的后端朝向所述舌板12上壁面121凹陷的第二收容槽14,且所述第一收容槽13与所述第二收容槽14均开口于所述舌板12的下壁面122。
[0033]所述第一收容槽13内开设有贯穿所述舌板12的通孔131,且所述通孔131呈圆孔状。所述舌板12的上壁面121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收容槽13相连通的狭槽15,且所述狭槽15对应开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3的后方。
[0034]所述第二收容槽14自距所述第一收容槽13后端一定距离处向后延伸并贯穿所述主体部11。所述舌板12的上壁面121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收容槽14相连通的方槽16,且所述方槽16与所述第二收容槽14的前端相对应。
[0035]请参阅图7并结合图4至图6所示,所述插座端子20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3内的第一端子21和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4内的第二端子22。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端子22都包括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对。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端子20包括五根所述第一端子21和四根所述第二端子22,以使得所述插座端子20的排布符合USB3.0界面规范。
[003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插座本体10 —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二端子22插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内;当然,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端子22的安装方式也可设置为其他类型,于此不再一一列举。所述第一端子21在所述第一收容槽13内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所述第一收容槽13和所述通孔131和所述狭槽15散发出去,所述第二端子22在所述第二收容槽14内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所述第二收容槽14和所述方槽16散发出去。
[0037]所述第一端子21包括第一接触部211、用以与所述电路板相焊接固定的第一焊接部214、自所述第一接触部211—端朝向所述第一焊接部214延伸的第一支撑部2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212与所述第一焊接部214的第一连接部21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触部211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3内并暴露于空气中,以便于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插头%5子202对接。
[0038]所述第二端子22包括第二接触部221、用以与所述电路板相焊接固定的第二焊接部224、自所述第二接触部221 —端朝向所述第二焊接部224延伸的第二支撑部222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22与所述第二焊接部224的第二连接部22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触部221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4内并部分暴露于空气中,所述第二支撑部22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3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4内并全部暴露于空气中,以便于所述第二端子22与所述插头端子202对接。
[0039]所述第一接触部211呈平板状。所述第二接触部221呈凸起状并弹性突伸出所述第二收容槽14,以便于与所述插头端子202相对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13呈倾斜状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焊接部214的高度较高便于焊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23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22与所述第二焊接部224设置。
[0040]所述第一支撑部21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11和所述第一连接部213的宽度。所述第二支撑部222的两侧边分别向外突伸有倒刺23,所述倒刺23卡持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4内,从而藉由所述倒刺23与所述第二收容槽14的配合,可将所述第二端子22稳固插置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4内。
[0041]请参阅图8与图9并结合图2与图5与图6所示,所述插座外壳30包括顶壁301、与所述顶壁301相对设置的底壁302以及连接所述顶壁301与所述底壁302的左侧壁303和右侧壁304。所述顶壁301、底壁302、左侧壁303和右侧壁304共同围设形成用以收容所述插座本体10的收容腔305。
[0042]所述插座外壳30的左侧壁303和右侧壁304上均形成有开口 31以及在所述开口31内向后向内延伸的弹片32。所述弹片32包括自所述开口 31 —侧边朝向所述收容腔305突伸的基部321、自所述基部321末端向外突伸的折弯部322以及自所述折弯部322末端朝远离所述收容腔305方向延伸的延伸部323。所述弹片32呈梯形设置,且所述弹片32的宽度自所述基部321朝向所述延伸部323呈小幅度逐渐递减,从而在所述插头连接器200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对接时,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的插接部203不会受到所述弹片32的干涉而导致对接失败,对接稳定性较好。
[0043]所述插座外壳30的左侧壁303和右侧壁304上还分别设置有撕破成型的台阶部33,且所述台阶部33垂直于所述左侧壁303和所述右侧壁304。
[0044]所述插座外壳30的顶壁301和底壁302上均设置有朝向所述收容腔305弹性突伸的第一抵持片34,所述顶壁301上还设置有朝向所述收容腔305弹性突伸的第二抵持片35,所述第一抵持片34与所述第二抵持片35均为撕破成型,从而在包覆于所述插座外壳30内的插座本体10与所述插头本体相对接时,所述第一抵持片34和所述第二抵持片35可限制所述插座本体10与所述插头本体脱离所述插座外壳30,进而保证对接稳定性较好。
[0045]所述插座外壳30的底壁302上还设置有朝向所述插座外壳30顶壁301凸伸的肋条36,所述肋条36沿所述插头连接器200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对接方向延伸,从而在所述插头连接器200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相对接时,所述肋条36能够导引并将所述插头连接器200上抬,以保证所述插头连接器200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之间的接触行程。
[0046]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I通过在所述插座外壳30的左侧壁303和右侧壁304上分别设置开口 31及在所述开口 31内向后向内延伸并呈梯形状设置的弹片32,从而在所述插头连接器200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相对接时,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的插接部203不会受到所述弹片32的干涉而导致对接失败,对接稳定性较好;再者,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I通过在所述插座外壳30的底壁302上设置朝向插座外壳30顶壁301凸伸的肋条36,且所述肋条36沿所述插头连接器200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对接方向延伸,从而在所述插头连接器200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相对接时,所述肋条36能够导引并将所述插头连接器200上抬,以保证所述插头连接器200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之间的接触行程。
[004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 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插头外壳以及收容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若干插头端子,所述插头外壳部分地包覆于所述插头本体外侧,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自所述插头本体延伸出且未被所述插头外壳所包覆; 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插座外壳以及收容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若干插座端子,所述插座本体上开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插接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以使得所述插头端子与所述插座端子在所述收容空间内达成电性连接,所述插座外壳包括顶壁、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与底壁的两个侧壁; 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外壳的侧壁上形成有开口以及在所述开口内向后向内延伸的弹片,所述弹片呈梯形设置,所述插座外壳的底壁上设置有朝向所述插座外壳顶壁凸伸的肋条,所述肋条沿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延伸,用以保证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之间的接触行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自所述开口一侧边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突伸的基部、自所述基部末端向外突伸的折弯部以及自所述折弯部末端朝远离所述收容空间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弹片的宽度自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延伸部逐渐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外壳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撕破成型的台阶部,且所述台阶部垂直于所述插座外壳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上均设置有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弹性突伸的抵持片,所述抵持片为撕破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包括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一端沿所述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对接方向延伸的舌板,所述插座本体上开设有用以收容所述若干插座端子的若干收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设有上壁面和下壁面,所述若干收容槽包括自所述舌板下壁面的前端朝向所述舌板上壁面凹陷的第一收容槽和自所述舌板下壁面的后端朝向所述舌板上壁面凹陷的第二收容槽,且所述第二收容槽向后延伸并贯穿所述主体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的第一端子和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均包括接触部、焊接部、自所述接触部一端朝向所述焊接部延伸的支撑部以及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焊接部的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呈平板状,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呈凸起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端子包括五根所述第一端子和四根所述第二端子,以使得所述插座端子的排布符合USB3.0界面规范。
10.一种插座连接器,用以与插头连接器对接,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 插座本体,所述插座本体包括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一端向外突伸的舌板,所述舌板设有上壁面和下壁面,所述插座本体上开设有若干收容槽,所述若干收容槽包括自所述舌板下壁面的前端朝向所述舌板上壁面凹陷的第一收容槽和自所述舌板下壁面的后端朝向所述舌板上壁面凹陷的第二收容槽,且所述第二收容槽向后延伸并贯穿所述主体部; 插座外壳,所述插座外壳包括顶壁、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与底壁的两个侧壁;以及插座端子,所述插座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的第一端子和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的第二端子; 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外壳的侧壁上形成有开口以及在所述开口内向后向内延伸的弹片,所述弹片呈梯形设置,所述插座外壳的底壁上设置有朝向所述插座外壳顶壁凸伸的肋条,所述肋条沿所述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延伸,用以保证所述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之间的接触行程。
【文档编号】H01R13/631GK104241940SQ201310227999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8日
【发明者】游万益 申请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