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树脂浇注式电抗器及其分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抗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树脂浇注式电抗器及其分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电抗器是电力系统用于限流、稳流、无功补偿、移相等的一种电感设备,树脂浇注式电抗器是常用的一种电抗器。树脂浇注式电抗器一般由线圈绕组和树脂浇注料构成,其中线圈绕组为中空圆筒形螺旋缠绕结构,绕组两个端头形成线圈的接线端子,绕组中部按电感变化要求分出若干抽头,形成线圈的分接端子,接线端子和分接端子均以电的良导体材质螺母引出线圈表面;树脂浇注料采用特定的工艺将线圈绕组包敷其中并固化成型,起到对绕组的绝缘和支撑作用。树脂浇注式电抗器使用时,需按要求将两个分接端子用导体进行电气连接,使用过程中需要按要求在两个分接端子的不同连接组合中,频繁地调换连接组合。目前常用的分接电气连接方法是:每个分接端子设置一个分接螺母,将一个由电的良导体材质制成的分接连片用螺栓固定在两个分接螺母上,形成两个分接螺母间的电气连接。使用过程中调换连接组合时,需要把螺栓退下,在将分接连片用螺栓固定在另外两个分接螺母上。现有分接连接技术中,在调换分接连接组合时,非常费时,严重影响试验速度;同时频繁调换分接连接组合,分接螺母的铜质螺纹结构容易被损坏,从而导致树脂浇注式电抗器整体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树脂浇注式电抗器及其分接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树脂浇注式电抗器,包括:电抗器线圈主体、自电抗器线圈主体引出的接线端子和多个分接端子、以及连接任意两个分接端子的分接装置,所述分接装置包括:设置于每个分接端子处、与该分接端子电连接的多个静触头,以及分接动触头,分接动触头包括线形电导体、以及与线形电导体两端电连接的两个动触头,该两个动触头与任意两个静触头插拔连接。优选地,每个所述静触头的一端与一个分接端子螺纹连接,另一端为工业连接器的插针或插座,所述两个动触头为与静触头的另一端插拔连接的工业连接器的插座或插针。优选地,所述分接动触头的线形电导体具有连接在任意两个静触头之间的折弯部。优选地,所述分接动触头的线形电导体为软导体。优选地,所述静触头和所述动触头为表面镀银的铜触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树脂浇注 式电抗器的分接装置,树脂浇注式电抗器包括:电抗器线圈主体、自电抗器线圈主体引出的接线端子和多个分接端子,所述分接装置连接在任意两个分接端子之间,其包括:设置于每个分接端子处、与该分接端子电连接的多个静触头,以及分接动触头,分接动触头包括线形电导体、以及与线形电导体两端电连接的两个动触头,该两个动触头与任意两个静触头插拔连接。优选地,每个所述静触头的一端与一个分接端子螺纹连接,另一端为工业连接器的插针或插座,所述两个动触头为与静触头的另一端插拔连接的工业连接器的插座或插针。优选地,所述分接动触头的线形电导体具有连接在任意两个静触头之间的折弯部。优选地,所述分接动触头的线形电导体为软导体。优选地,所述静触头和所述动触头为表面镀银的铜触头。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在本实用新型中,将树脂浇注式电抗器的分接装置由螺母螺栓连接改变为插拔连接,不仅调换迅速、准确,有效地缩短调换连接组合的时间,能够提高试验速度;而且排除了分接螺母螺纹损坏的隐患,延长树脂浇注式电抗器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树脂浇注式电抗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树脂浇注式电抗器的分接装置的分接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树脂浇注式电抗器的分接装置的静触头的结构示意·[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树脂浇注式电抗器的分接装置的连接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将树脂浇注式电抗器的分接装置由螺母螺栓连接改变为插拔连接,不仅调换迅速、准确,有效地缩短调换连接组合的时间,能够提高试验速度;而且排除了分接螺母螺纹损坏的隐患,延长树脂浇注式电抗器的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树脂浇注式电抗器包括:电抗器线圈主体101、位于电抗器线圈主体上的接线端子102和多个分接端子103、以及连接任意两个分接端子103的分接装置104。其中,分接装置104包括:设置于每个分接端子103处、与该分接端子103电连接的多个静触头141,以及分接动触头142。如图2所示,分接动触头142包括线形电导体201、以及与线形电导体201的两端电连接的两个动触头202,两个动触头202与任意两个静触头141插拔连接。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分接装置的连接状态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分接装置包括静触头141和分接动触头142两个部分,每一个静触头141与一个分接端子103点连接,分接动触头142的两个动触头202与任意两个静触头141可通过插拔方式连接。这种插拔的连接方式在连接和拆卸时都非常快速、准确,且连接可靠性也远远高于螺母螺栓的连接方式。[0033]例如,如图4所示,使用实线表示的分接动触头142连接在静触头141b和141c之间,当需要将静触头141a和141b连通时,只需要将与静触头141c插拔连接的动触头202拔下、并将其插在静触头141a上即可完成调换。同样地,当需要将静触头141c和141d连通时,只需要将与静触头141b插拔连接的动触头202拔下、并将其插在静触头141d上即可完成调换。优选地,如图3所示,每个静触头141的一端具有与分接端子连接的螺纹301,其通过螺纹301与分接端子103的螺母连接;另一端为工业连接器的插针或插座,相应地,如图2所示的两个动触头202为与静触头141的另一端插拔连接的工业连接器的插座或插针。图2和图3中示出的实施例为静触头141的另一端为插针302的形状,而动触头202为与插针302配合的插座形状。而静触头141的另一端也可设置为工业连接器的插座的形状,相应地,动触头202则可设置为与该插座配合的插针的形状。优选地,分接动触头142的线形电导体201可具有连接在任意两个静触头之间的折弯部,即线形电导体201具有U形形状,使其如图4所示的可弯曲地连接在任意两个静触头之间。或者,线形电导体201可由软导体制成,其形状可以任意弯曲。优选地,线形电导体201为铜材质。线形电导体201的连短通过焊接或压接与动触头202连接。优选地,为了提高接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静触头141和动触头202为表面镀银的铜触头。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在本实用新型中,将树脂浇注式电抗器的分接装置由螺母螺栓连接改变为插拔连接,不仅调换迅速、准确,有效地缩短调换连接组合的时间,能够提高试验速度;而且排除了分接螺母螺纹损坏的隐患,延长树脂浇注式电抗器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 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树脂浇注式电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抗器线圈主体、自电抗器线圈主体引出的接线端子和多个分接端子、以及连接任意两个分接端子的分接装置, 所述分接装置包括:设置于每个分接端子处、与该分接端子电连接的多个静触头,以及分接动触头,分接动触头包括线形电导体、以及与线形电导体两端电连接的两个动触头,该两个动触头与任意两个静触头插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浇注式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静触头的一端与一个分接端子螺纹连接,另一端为工业连接器的插针或插座, 所述两个动触头为与静触头的另一端插拔连接的工业连接器的插座或插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脂浇注式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接动触头的线形电导体具有连接在任意两个静触头之间的折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脂浇注式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接动触头的线形电导体为软导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脂浇注式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和所述动触头为表面镀银的铜触头。
6.一种树脂浇注式电抗器的分接装置,树脂浇注式电抗器包括:电抗器线圈主体、自电抗器线圈主体引出的接线端子和多个分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接装置连接在任意两个分接端子之间,其包括:设置于每个分接端子处、与该分接端子电连接的多个静触头,以及分接动触头,分接动触头包括线形电导体、以及与线形电导体两端电连接的两个动触头,该两个动触头与任意两个静触头插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树脂浇注式电抗器的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静触头的一端与一个分接端子螺纹连接,另一端为工业连接器的插针或插座, 所述两个动触头为与静触头的另一端插拔连接的工业连接器的插座或插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树脂浇注式电抗器的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接动触头的线形电导体具有连接在任意两个静触头之间的折弯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树脂浇注式电抗器的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接动触头的线形电导体为软导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树脂浇注式电抗器的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和所述动触头为表面镀银的铜触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树脂浇注式电抗器及其分接装置,包括电抗器线圈主体、自电抗器线圈主体引出的接线端子和多个分接端子、以及连接任意两个分接端子的分接装置,所述分接装置包括设置于每个分接端子处、与该分接端子电连接的多个静触头,以及分接动触头,分接动触头包括线形电导体、以及与线形电导体两端电连接的两个动触头,该两个动触头与任意两个静触头插拔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树脂浇注式电抗器的分接装置由螺母螺栓连接改变为插拔连接,不仅调换迅速、准确,有效地缩短调换连接组合的时间,能够提高试验速度;而且排除了分接螺母螺纹损坏的隐患,延长树脂浇注式电抗器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F27/40GK203165650SQ20132018941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6日
发明者刘广年, 冯喜伟 申请人:北京电力设备总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