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0194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包括基板、自基板一侧反向向上倾斜弯折延伸的主弹臂及自主弹臂自由端反向向下倾斜弯折延伸的副弹臂;主弹臂上有供电池极片接触的弹性接触部;副弹臂的自由端有与基板接触、沿基板可滑动的支撑接触部。本实用新型采用主、副弹臂结构,提高弹臂的弹力;副弹臂在下压过程中提供主弹臂外的另一部分弹力,降低以单纯提高主弹臂弹力带来的屈服变形风险。
【专利说明】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片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电池连接器的弹片大都是单弹臂结构,存在弹力小,接触不可靠,容易发生掉电等风险。单纯靠增加单个弹性臂的厚度可以解决弹力小的问题,但是同时会带来应力升高以致于发生塑性变形的风险;若依靠增加弹性臂的宽度来提高接触力则需要加大横向尺寸,这样电池连接器的尺寸会增加并且无法兼容已有的产品,同时原有电池连接器无过压保护功能,在人为过压的情况下无法提供有效的保护,从而使弹片发生不可恢复的变形,影响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提高弹臂的弹力、具有过压保护避免塑性变形的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一侧反向向上倾斜弯折延伸的主弹臂、以及自所述主弹臂自由端反向向下倾斜弯折延伸的副弹臂;所述主弹臂上形成有供电池极片接触的弹性接触部;所述副弹臂的自由端形成有与所述基板接触、沿所述基板可滑动的支撑接触部。
[0005]优选地,所述主弹臂包括自所述基板一侧反向弯折延伸的第一弹臂段、以及自所述第一弹臂段自由端向下倾斜弯折延伸的第二弹臂段,所述弹性接触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弹臂段和第二弹臂段之间的连接处;所述副弹臂自所述第二弹臂段自由端反向向下倾斜弯折延伸形成。
[0006]优选地,所述第二弹臂段自所述第一弹臂段自由端以一钝角弯折延伸形成。
[0007]优选地,所述第二弹臂段自所述第一弹臂段自由端垂直弯折延伸形成。
[0008]优选地,所述副弹臂以一锐角弯折延伸于所述第二弹臂段自由端。
[0009]优选地,所述副弹臂垂直弯折延伸于所述第二弹臂段自由端。
[0010]优选地,所述副弹臂的自由端呈弧形;所述支撑接触部形成在所述副弹臂的自由端的弧形面上。
[0011]优选地,所述主弹臂包括两个自所述基板一侧延伸且平行并列的主弹臂单元,每一所述主弹臂单元上均形成有一供电池极片接触的弹性接触部。
[0012]优选地,所述副弹臂包括两个分别自所述主弹臂的两个主弹臂单元的自由端弯折延伸且平行并列的副弹臂单元;所述支撑接触部形成在两个所述副弹臂单元的自由端上,将两个所述副弹臂单元连接成一体;或,所述支撑接触部包括两个分别形成在两个所述副弹臂单元的自由端上的单元支撑接触部。
[0013]优选地,所述副弹臂包括两个自所述主弹臂自由端弯折延伸且平行并列的副弹臂单元;所述支撑接触部形成在两个所述副弹臂单元的自由端上,将两个所述副弹臂单元连接成一体;或,所述支撑接触部包括两个分别形成在两个所述副弹臂单元的自由端上的单元支撑接触部。
[0014]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采用主、副弹臂结构,提高弹臂的弹力;副弹臂在弹片下压过程中提供主弹臂外的另一部分弹力,降低以单纯提高主弹臂弹力带来的屈服变形等风险;通过下压时支撑臂在基板上滑动,保证弹臂在出现过压前弹力均匀且基本呈线性变化,达到主弹臂最大下压行程后副弹臂与基板面面接触,滑动过程结束,若继续下压则需要的下压力会急剧升高,起到保护弹片结构的作用。
[0015]此外,还可通过两个平行并列的主弹臂单元组成主弹臂,以形成有两个弹性接触部,防止其中某一主弹臂单元的接触不良造成的可靠性下降,并且降低接触电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所示电池连接器弹片从初始状态-压缩状态-过压保护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所示电池连接器弹片从初始状态-压缩状态-过压保护状态过程中弹力变化曲线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4所示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中支撑接触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包括基板11、自基板11一侧反向向上倾斜弯折延伸的主弹臂12、以及自主弹臂12自由端反向向下弯折延伸的副弹臂13。该副弹臂13相对基板11向主弹臂12该侧倾斜,这样弹片在下压时,副弹臂13侧面可渐渐向基板11靠近,主弹臂12下压到最大行程时,副弹臂13侧面整体接触到基板11上,与基板11为面面接触,从而通过该副弹臂13形成过压保护,此时弹片弹力增大,以防止人为因素过压导致的弹臂发生塑性变形等问题。
[0024]其中,主弹臂12自基板11 一侧反向向上倾斜弯折延伸,即指该主弹臂12自基板
11一侧向基板11另一侧方向弯折延伸,且主弹臂12相对基板11呈向上倾斜。主弹臂12上形成有弹性接触部120供电池极片接触。该主弹臂12可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弹臂段121和第二弹臂段122。第一弹臂段自基板11 一侧反向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弹臂段122则自第一弹臂段121自由端向下倾斜弯折延伸形成;弹性接触部120形成在该第一弹臂段121和第二弹臂段122之间的连接处。其中,第二弹臂段122可自第一弹臂段121自由端以一钝角弯折延伸形成,从而该第一、第二弹臂段121、12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夹角方向朝向基板11。作为一种选择性实施例,第二弹臂段122也可自第一弹臂段121自由端垂直弯折延伸形成,从而该第一、第二弹臂段121、122之间相对垂直,即夹角为90°且朝向基板11。
[0025]其中,主弹臂12自基板11 一侧反向向上倾斜弯折延伸,即指该主弹臂12自基板11 一侧向基板11另一侧方向弯折延伸,且主弹臂12相对基板11呈向上倾斜。优选地,副弹臂13通过与基板11接触支撑在基板11上,副弹臂13的自由端形成有与基板11接触、沿基板11可滑动的支撑接触部130,从而该副弹臂13可在主弹臂12下压时通过支撑接触部130沿基板11滑动,并可在主弹臂12下压最大行程时与基板11面面接触。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副弹臂13的自由端呈弧形,支撑接触部130形成在副弹臂13的该自由端的弧形面上。在弹片受压使主弹臂12弹性变形下压时,支撑接触部130在基板11上沿基板11可滑动,且向与主弹臂12连接的基板11 一侧滑动,通过支撑接触部130的滑动保证弹片的弹片基本呈线性均匀变化;副弹臂13的侧面在支撑接触部130滑动过程中向基板11靠近,从而副弹臂13与基板11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至主弹臂12下压到最大行程时,副弹臂13侧面与基板11面面接触,从而平行接触到基板11上,滑动结束,此时,弹片弹力急剧增大,若继续下压则需要的下压力会急剧升高,从而可防止过压导致弹臂发生塑性变形,起到保护弹片结构的作用。
[0026]具体的,副弹臂13自第二弹臂段122自由端反向向下倾斜弯折延伸形成。该副弹臂13可以一锐角弯折延伸于该第二弹臂段122自由端,也可垂直弯折延伸于该第二弹臂段122自由端,该两种方式均可使得副弹臂13相对基板11倾斜,且斜向主弹臂12该侧。
[0027]在本实施例中,该基板11、主弹臂12及副弹臂13由一长条状弹片弯折形成,主弹臂12和副弹臂13均为单弹臂结构。
[0028]参考图2,该弹片结构使用时,通过基板11安装在电池连接器的外壳10上,主弹臂12则用于与电池极片20接触。结合图3曲线图所示,在初始状态时,电池极片20与主弹臂
12上的弹性接触部120接触,弹性接触部120的行程为0 ;随着电池推动,主弹臂12受电池极片20下压力而发生弹性变形,弹性接触部120随之下移,并使支撑接触部130沿基板11滑动,带动副弹臂13侧面靠近基板11,此时弹片结构形成一个压缩状态,其弹力增大;电池继续推动至弹片压缩到最大行程时,支撑接触部130滑动结束,弹性接触部120下移至最大行程,副弹臂13侧面平行在基板11上与基板11面面接触,形成一个过压保护状态,此时弹片的弹力急剧增大,防止弹臂进一步因过压导致塑性变形,从而保护了弹片结构,保证弹片的可靠性。
[0029]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其包括基板21、自基板21 —侧反向向上倾斜弯折延伸的主弹臂22、以及自主弹臂22自由端反向向下倾斜弯折延伸的副弹臂23。主弹臂22上形成有弹性接触部220供电池极片接触。该副弹臂23相对基板21向主弹臂22该侧倾斜,副弹臂23的自由端形成有与基板21接触、沿基板21可滑动的支撑接触部230。弹片在下压时,副弹臂23侧面可渐渐向基板22靠近,主弹臂22下压到最大行程时,副弹臂23侧面整体接触到基板21上,与基板21为面面接触,从而通过该副弹臂23形成过压保护,此时弹片弹力增大,以防止人为因素过压导致的弹臂发生塑性变形等问题。
[0030]该实施例与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不同的在于:主弹臂22包括两个自基板21 —侧延伸且平行并列的主弹臂单元223,每一主弹臂单元223上均形成有一供电池极片接触的弹性接触部220。通过两个主弹臂单元223、两个弹性接触部220的设置,使得主弹臂22与电池极片之间有两个点接触,防止其中一主弹臂单元223在振动或冲击等情况下与电池极片分离导致接触不良,造成弹片可靠性下降。[003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主弹臂22由两个主弹臂单元223组成,因此每一主弹臂单元223均可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弹臂段221和第二弹臂段222,第一弹臂段221自基板21 —侧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弹臂段222则自第一弹臂段221自由端弯折延伸形成,弹性接触部220形成在第一弹臂段221和第二弹臂段222之间的连接处外端面。
[0032]此外,副弹臂23也可包括两个自主弹臂22自由端弯折延伸且平行并列的副弹臂单元231。作为一种选择性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支撑接触部230形成在两个副弹臂单元231的自由端上,将两个副弹臂单元231连接成一体。且,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副弹臂单元231分别自主弹臂22的两个主弹臂单元223的自由端弯折延伸形成。
[0033]该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以及下压过程变化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0034]作为另一种选择性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支撑接触部230也可包括两个分别形成在两个副弹臂单元231的自由端上的单元支撑接触部2301。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一侧反向向上倾斜弯折延伸的主弹臂、以及自所述主弹臂自由端反向向下倾斜弯折延伸的副弹臂;所述主弹臂上形成有供电池极片接触的弹性接触部;所述副弹臂的自由端形成有与所述基板接触、沿所述基板可滑动的支撑接触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弹臂包括自所述基板一侧反向弯折延伸的第一弹臂段、以及自所述第一弹臂段自由端向下倾斜弯折延伸的第二弹臂段,所述弹性接触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弹臂段和第二弹臂段之间的连接处;所述副弹臂自所述第二弹臂段自由端反向向下倾斜弯折延伸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臂段自所述第一弹臂段自由端以一钝角弯折延伸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臂段自所述第一弹臂段自由端垂直弯折延伸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弹臂以一锐角弯折延伸于所述第二弹臂段自由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弹臂垂直弯折延伸于所述第二弹臂段自由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弹臂的自由端呈弧形;所述支撑接触部形成在所述副弹臂的自由端的弧形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弹臂包括两个自所述基板一侧延伸且平行并列的主弹臂单元,每一所述主弹臂单元上均形成有一供电池极片接触的弹性接触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弹臂包括两个分别自所述主弹臂的两个主弹臂单元的自由端弯折延伸且平行并列的副弹臂单元;所述支撑接触部形成在两个所述副弹臂单元的自由端上,将两个所述副弹臂单元连接成一体;或,所述支撑接触部包括两个分别形成在两个所述副弹臂单元的自由端上的单元支撑接触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弹臂包括两个自所述主弹臂自由端弯折延伸且平行并列的副弹臂单元;所述支撑接触部形成在两个所述副弹臂单元的自由端上,将两个所述副弹臂单元连接成一体;或,所述支撑接触部包括两个分别形成在两个所述副弹臂单元的自由端上的单元支撑接触部。
【文档编号】H01R13/24GK203434389SQ201320468441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日
【发明者】喻佳, 雷卫强 申请人: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