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遮蔽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具有若干端子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延伸部、自第一延伸部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部及自第一接触部向前继续延伸的凸伸部,所述第一端子中位于中间的两个端子的凸伸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相应第一延伸部之间的距离。如此设置,使得第一端子满足高速信号传输的要求,提高了连接器的传输速率。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0003]【【背景技术】】
[0004]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数字、IBM、微软、NEC、Northern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 USB协会(USB-1F),初步设立USB接口规范。到目前为止,USB协会已经发布了 1.0,1.1及2.0等版本。
[0005]上述USB 1.0、1.1,2.0版本分别支持下述三种传输速率:(I)、低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5兆比特每秒,多用于键盘和鼠标;(2)、全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2兆比特每秒;(3)、高速模式传输速率为480兆比特每秒。
[0006]然而,即使是USB 2.0,其传输速率已经不能满足某些需求,2008年年底,USB协会发布了 3.0版本的USB标准,USB 3.0的传输速率可达到5Gbps。
[0007]随着电子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今消费者对大容量数据传输速率具有更高的需求,需要基于USB 3.0标准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并且新规格中的电连接器也能与符合先前的USB设备(也称为:向后兼容)。
[0008]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2012年7月4日公告的中国专利第202308544号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覆盖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及安装于主体部后端的定位座,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主体部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向前延伸入舌板的接触部、自接触部向前延伸的凸伸部、自固持部后端向下垂直延伸收容于所述定位座内的延伸部及自延伸部向下延伸出所述定位座的焊接部,所述位于中间的两个端子的凸伸部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与固持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相同,且与焊接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相同,在该连接器传输速率与USB 3.0信号传输速率相同时,端子可以满足传输速率的要求。然而,当连接器的传输速率提高至USB 3.0信号传输速率的两倍时,导电端子产生的大量串扰信号,现有的端子结构无法满足高速的信号传输要求,从而影响电连接器的使用。
[0009]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电连接器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0010]【实用新型内容】
[0011]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传输速率的电连接器。
[001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遮蔽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具有若干端子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延伸部、自第一延伸部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部、自第一接触部向前继续延伸的凸伸部,所述第一端子中位于中间的两个端子的两凸伸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相应的第一延伸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0013]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卡持部及自卡持部向下延伸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端子中位于中间的两个端子的两第一焊接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相应两第一卡持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0014]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电源端子、负信号端子、正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为USB 2.0 A型插座连接器端子用以连接USB 2.0 A型对接插头。
[0015]导电端子包括具有若干端子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包括所述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接地端子,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共同构成USB 3.0 A型插座连接器端子,用以连接USB 3.0 A型对接插头。
[0016]所述第一端子自后向前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端子与绝缘本体一体成型。
[0017]所述遮蔽壳体包括顶壁、底壁、连接顶壁与底壁的左、右侧壁以及用以包覆绝缘本体后端的后端壁,所述后端壁设有向下竖直延伸的第一、第二安装脚。
[0018]所述安装脚与第二端子的差分信号端子对中靠近接地端子的一个差分信号端子前后对齐。
[0019]所述左、右侧壁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固持脚,所述固持脚与第一、第二安装脚都采用表面镀金。
[0020]该电连接器还包括安装于绝缘本体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底端向前延伸的支撑部,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固持部及自第一固持部向下竖直延伸收容于所述定位座的支撑部的第一卡持部,所述基部前端面设有向前抵靠在所述第持部上的若干凸肋。
0021 ] 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主体部底端设有向上凹陷延伸且前后贯穿所述主体部的凹陷槽,所述凹陷槽内设有自自顶面向下凸伸入所述凹陷槽的一对卡持柱,所述定位座的支撑部部分收容于凹陷槽并向前延伸出凹陷槽,所述支撑部设有与所述卡持柱配合的通孔。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的位于中间的端子的凸伸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延伸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且同时第一焊接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卡持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如此设置,使得第一端子满足高速信号传输的要求,提高了连接器的传输速率。
[0023]【【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后视平面图。
[0027]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8]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0029]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的立体图。
[0030]图7是本实用新型点连接器的第二端子的立体图。
[0031]【【具体实施方式】】
[0032]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为一种被称为USB Dublin的电连接器,其界面与USB 3.0 A型插座连接器相似,可焊接于电路板200并供USB 2.0 A型对接插头(未图示)和USB 3.0 A型对接插头(未图示)插接,其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于绝缘本体I上的定位座2、设于绝缘本体I上的若干导电端子3及包覆绝缘本体I的遮蔽壳体4。
[0033]结合图3至图5所示,所述绝缘本体I包括主体部11及自主体部11向前水平延伸的舌板12。所述主体部11大致为长方体状,包括连接舌板12的前端面1101、与前端面1101相对的后端面1102、位于前端面1101与后端面1102之间的两个侧端面1103以及位于主体部11底端的底面1104。所述主体部11自底面1104中部向上凹陷有凹陷槽111,所述凹陷槽111前后贯穿前端面1101与后端面1102,所述凹陷槽111内设有向下凸伸的一对卡持柱1112。所述主体部11设有自后向前凹陷的一安装空间112及前后贯穿所述主体部11并与安装空间112连通的若干固持槽113。所述舌板12为平板状且包括上表面121及相对的下表面122。所述下表面122凹设有四个纵长状第一端子槽1221以及位于第一端子槽1221前方的五个矩形状的第二端子槽1222,所述第一端子槽1221与所述主体部11的固持槽113前后贯通。
[0034]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5所示,所述定位座2包括用以收容在所述主体部11的安装空间112内的基部21以及自基部21底端向前延伸的支撑部22。所述支撑部22后端设有上下贯穿的若干第一端子容置槽211、位于第一端子容置槽211前方上下贯穿的一对通孔212。所述基部21设有上下贯穿的若干第二端子容置槽214,所述基部21前端面设有向前凸伸的若干凸肋215,所述第一端子容置槽211与所述凸肋215前后对应紧贴。所述支撑部22收容于所述主体部11的凹陷槽111内并向前延伸出所述凹陷槽111,所述主体部11的卡持柱1112收容于所述支撑部22的通孔212内。
[0035]请参阅图4至图7所示,所述导电端子3包括四个并排排列的第一端子31以及五个并排排列并镶埋于绝缘本体I内的第二端子32。所述第一端子31自左向右分别为电源端子(P)、负信号端子(D-)、正信号端子(D+)及接地端子(GND)。重点参考图6所述每一第一端子31包括固持于所述主体部11固持槽113内的第一固持部313、自第一固持部313向前延伸入所述舌板12的第一端子槽1221内的第一延伸部312、自第一延伸部312前端向前延伸而成且具有弹性的突起状第一接触部311、自第一接触部前端向前凸伸的凸伸部316、自所述第一固持部313后端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一卡持部314及自第一卡持部314向下继续延伸的第一焊接部315。所述第一卡持部314收容于所述定位座2的第一端子容置槽211内,所述第一焊接部315向下延伸出所述定位座2,所述定位座2的凸肋215向前抵靠在所述第一端子31的第一卡持部314上,所述负信号端子(D-)与正信号端子(D+)的凸伸部316相对于相应的第一延伸部312朝向彼此偏斜,所述负信号端子(D-)与正信号端子(D+)的凸伸部316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负信号端子(D-)与正信号端子(D+)的第一延伸部312中心线之间距离。所述第一焊接部315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较第一卡持部314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窄,所述负信号端子(D-)与正信号端子(D+)的第一焊接部315相对于其第一卡持部314的竖直中心线分别向两外侧偏离,S卩,所述负信号端子(D-)与正信号端子(D+)的第一焊接部315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负信号端子(D-)与正信号端子(D+)的第一卡持部314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0036]参图7所示,所述第二端子32包括两对差分信号端子S1、S2及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S1、S2之间的接地端子G,所述两对差分信号端子S1、S2均用于传输高速信号,所述每一第二端子32包括镶埋成型于所述主体部11内的第二固持部323、自第二固持部323向前延伸入舌板12的第二延伸部322、向前延伸入所述舌板12的第二端子槽1222内的平板状第二接触部321、连接第二延伸部322与第二接触部321之间的连接部326、自第二固持部323后端向下垂直延伸收容于定位座2的第二端子容置槽214内的第二卡持部324及自第二卡持部324向下延伸出定位座2的第二焊接部325,所述两对差分信号端子S1、S2沿所述接地端子G左右对称,且各自第二卡持部324的宽度相等,所述差分信号端子S1、S2的第二固持部323较第二延伸部322宽,所述接地端子G的第二延伸部322与第二固持部323宽度相同。所述接地端子G的第二延伸部322较差分信号端子S1、S2的第二延伸部322宽,所述第二焊接部325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较第二卡持部324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窄,所述差分信号端子S1、S2的连接部326与第二延伸部322之间设有偏移部327。所述连接部326包括水平的水平部3261及自水平部3261前端向下垂直延伸的竖直部3262,所述第二接触部321自所述竖直部3262向前水平延伸,所述第二接触部321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322的下方且与第二延伸部322平行,所述偏移部327自所述第二延伸部322向两侧偏移延伸,使得所述每对差分信号端子S1、S2的水平部326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322之间的距离,所述每对差分信号端子S1、S2中较靠近位于第二端子32的接地端子G的一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焊接部325相对于其第二卡持部324分别向内侧偏离,所述差分信号端子S1、S2的第二接触部321均朝向接地端子G偏移,所述接地端子G的第二延伸部322上设有上下贯穿的通槽3221。
[0037]沿对接方向,所述第二端子32位于第一端子31之外层,即,第二端子32包覆于第一端子31之后侧,所述第一端子31之第一延伸部312位于第二端子32之第二延伸部322之下侧,所述第一端子31之第一卡持部314位于第二端子32之第二卡持部324之前侧。所述第一端子31用以与USB 2.0 A型插头对接,所述第二端子32与第一端子31共同用以对接USB 3.0 A型插头或一种类似于USB 3.0 A型插头但传输速度更快的插头插接。
[0038]请进一步参阅图1及图4至图7所示,所述遮蔽壳体4包括顶壁41、底壁42、连接顶壁41与底壁42的左、右侧壁43、44以及用以包覆绝缘本体I后端的后端壁45,所述顶壁41及左、右侧壁43、44向后延伸超过所述底壁42,所述顶壁41、底壁42与左、右侧壁43、44共同围设形成上述用以对接对接插头的插接口 101(参图1)。所述后端壁45包括自所述左侧壁43后端垂直向右侧壁44弯折延伸的第一盖板451及自所述右侧壁44后端垂直向左侧壁43弯折延伸的第二盖板452。结合图2所示,所述第一、第二盖板451、452将所述插接口 101后端完全封闭,所述第一、第二盖板451、452顶端设有向前垂直延伸抵靠在所述顶壁41上的第一、第二抵压部4511、4521,所述左、右侧壁43、44向后延伸超过底壁42后端设有向下延伸超过所述底壁42用以安装到电路板200上的固持脚46,所述顶壁41、底壁42及左、右侧壁43、44均设有向所述插接口 101内凸伸的若干弹片47,所述顶壁41还设有位于一对弹片47之间且与所述弹片47延伸方向相反的抵压臂48。所述位于顶壁41与底壁42上的弹片47的根部上设有向插接口 101内撕破延伸的凸条471,所述导电端子3的第一、第二接触部311、321均暴露于所述插接口 101内。所述第一、第二盖板451、452分别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用以焊接至电路板200上用以实现接地功能的第一、第二安装脚4512、4522,所述第一、第二盖板451、452沿遮蔽壳体4的竖直中心线左右对称,所述该对第一、第二安装脚4512、4522沿所述遮蔽壳体4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第二安装脚4512、4522沿前后方向位于所述第二端子32的差分信号端子对S1、S2的正后方,所述第一、第二安装脚4512、4522与差分信号端子对S1、S2中靠近接地端子G的一根信号端子沿前后方向对齐,使得差分信号端子对S1、S2至第一、第二安装脚4512、4522之间的距离最短,由差分信号端子S1、S2高速传输产生的福射及串扰信号可及时通过第一、第二安装脚4512、4522导出遮蔽壳体4。在所述绝缘本体I安装入所述遮蔽壳体4内前,所述第一盖板451与所述左侧壁43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第二盖板452与所述右侧壁44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固持脚46与第一、第二安装脚4512、4522均位于所述底壁42的下方,将所述遮蔽壳体4整体浸入镀镍池中,使得遮蔽壳体4整体镀镍,以增强遮蔽壳体4的整体屏蔽效果,再将所述遮蔽壳体4竖直放入镀金池中,将固持脚46与第一、第二安装脚4512、4522同时镀金,以增强固持脚46与第一、第二安装脚4512、4522的导电率,然后将组装好的绝缘本体I安装入遮蔽壳体4的插接口 101,最后,将第一盖板451向右侧壁44方向垂直弯折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I的后端及将第二盖板452向左侧壁43方向垂直弯折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I的后端。
[0039]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第一端子31中的位于中间的正、负信号端子的凸伸部316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延伸部312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另,相应第一焊接部315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相应第一卡持部314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如此设置,使得第一端子31满足高速信号传输的要求,提高了连接器的传输速率。
[0040]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它基于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进都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遮蔽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具有若干端子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延伸部、自第一延伸部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部、自第一接触部向前继续延伸的凸伸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中位于中间的两个端子的两凸伸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相应的第一延伸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卡持部及自卡持部向下延伸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端子中位于中间的两个端子的两第一焊接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相应两第一卡持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电源端子、负信号端子、正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为USB 2.0 A型插座连接器端子用以连接USB2.0 A型对接插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具有若干端子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接地端子,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共同构成USB 3.0 A型插座连接器端子,用以连接USB 3.0 A型对接插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自后向前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端子与绝缘本体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包括顶壁、底壁、连接顶壁与底壁的左、右侧壁以及用以包覆绝缘本体后端的后端壁,所述后端壁设有向下竖直延伸的第一、第二安装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脚与第二端子的差分信号端子对中靠近接地端子的一个差分信号端子前后对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侧壁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固持脚,所述固持脚与第一、第二安装脚都表面镀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包括安装于绝缘本体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底端向前延伸的支撑部,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固持部及自第一固持部向下竖直延伸收容于所述定位座的支撑部的第一卡持部,所述基部前端面设有向前抵靠在所述第一卡持部上的若干凸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主体部底端设有向上凹陷延伸且前后贯穿所述主体部的凹陷槽,所述凹陷槽内设有自自顶面向下凸伸入所述凹陷槽的一对卡持柱,所述定位座的支撑部部分收容于凹陷槽并向前延伸出凹陷槽,所述支撑部设有与所述卡持柱配合的通孔。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3481437SQ201320508037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0日
【发明者】俞春明, 王继超, 张国华, 戴路, 苏珍, 郑启升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