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控电力电缆,绞合节距比小于10倍,在主导体和控制导体外侧涂有阻水膏和阻水粉的混合物,并包有聚酰亚胺绝缘层,在聚酰亚胺绝缘层与主导体和控制导体之间分别设有尼龙骨架,将四个主导体束绞后包有铝带联锁铠装层构成接地线芯,将两个控制导体束绞后包有铝带联锁铠装层构成控制线芯,在接地线芯周围放有四个控制线芯并在外侧依次包有铝硅镁合金丝编织层、氯磺化聚乙烯内衬套、表面涂有有机硅绝缘清漆的陶瓷纤维编织层、黄铜带防腐层和纳米级聚烯烃耐火护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了电缆的抗拉性能,防水性能,工作效率高,经济实用。
【专利说明】—种可控电力电缆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控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电力电缆主要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现有的控制电缆主要用于传送控制测量信号,在一些同时需要输电和控制的场合,就需要同时分别增加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增加了成本,且工作效率低,不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控电力电缆。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可控电力电缆,包括有主导体和控制导体,所述的主导体和控制导体是通过镀锡铜丝和镀镍铜丝进行复式束绞而成,绞合节距比小于10倍,在主导体和控制导体外侧涂有阻水膏和阻水粉的混合物,并包有聚酰亚胺绝缘层,在聚酰亚胺绝缘层与主导体和控制导体之间分别设有尼龙骨架,将四个主导体束绞后包有铝带联锁铠装层构成接地线芯,将两个控制导体束绞后包有铝带联锁铠装层构成控制线芯,在接地线芯周围放有四个控制线芯并在外侧依次包有铝硅镁合金丝编织层、氯磺化聚乙烯内衬套、表面涂有有机硅绝缘清漆的陶瓷纤维编织层、黄铜带防腐层和纳米级聚烯烃耐火护套。
[000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了电缆的抗拉性能,防水性能,工作效率高,经济实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如图1所示,一种可控电力电缆,包括有主导体I和控制导体2,所述的主导体I和控制导体2是通过镀锡铜丝和镀镍铜丝进行复式束绞而成,绞合节距比小于10倍,在主导体I和控制导体2外侧涂有阻水膏和阻水粉的混合物,并包有聚酰亚胺绝缘层3,在聚酰亚胺绝缘层3与主导体I和控制导体2之间分别设有尼龙骨架4,将四个主导体I束绞后包有铝带联锁铠装层5构成接地线芯,将两个控制导体2束绞后包有铝带联锁铠装层5构成控制线芯,在接地线芯周围放有四个控制线芯并在外侧依次包有铝硅镁合金丝编织层6、氯磺化聚乙烯内衬套7、表面涂有有机硅绝缘清漆的陶瓷纤维编织层8、黄铜带防腐层9和纳米级聚烯烃耐火护套10。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控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导体和控制导体,所述的主导体和控制导体是通过镀锡铜丝和镀镍铜丝进行复式束绞而成,绞合节距比小于10倍,在主导体和控制导体外侧涂有阻水膏和阻水粉的混合物,并包有聚酰亚胺绝缘层,在聚酰亚胺绝缘层与主导体和控制导体之间分别设有尼龙骨架,将四个主导体束绞后包有铝带联锁铠装层构成接地线芯,将两个控制导体束绞后包有铝带联锁铠装层构成控制线芯,在接地线芯周围放有四个控制线芯并在外侧依次包有铝硅镁合金丝编织层、氯磺化聚乙烯内衬套、表面涂有有机硅绝缘清漆的陶瓷纤维编织层、黄铜带防腐层和纳米级聚烯烃耐火护套。
【文档编号】H01B7/17GK203503364SQ201320577272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陈建平 申请人:安徽金阳电器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