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插座外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的插座外壳,旨在提供一种提高插座安全性的安全的插座外壳,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座外壳和插座端盖,所述的底座外壳内设有三个电极插触头,该底座外壳设有分别安装各电极插触头的安装部,所述的底座外壳内设有分隔各个安装部的密封隔板,所述的密封隔板与插座端盖相抵触。当插座外壳与插座端盖结合时,密封隔板与端盖相抵触,将各个安装部相互隔开,避免各个安装部之间相互导通,使各个电极插触头处在封闭的环境内,从而避免因虫类造成的短路,安全可靠,提高安全性能。
【专利说明】安全的插座外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外壳,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安全的插座外壳。
【背景技术】
[0002]在生活与工作中所使用的电力供应以交流电为居多,因交流电具有可传输的特性,故只要具备相关电路,即可无远弗届的延伸,所以,日常电器用品均以交流电为主。而为方便取电,通常在室内、外空间的适当位置均具有插座的设置,其目的是将电力连结于插座,如欲使用时,则将电器用品的插头嵌插于插座。因此,为安全与方便性的考虑,插座均有严谨的标准语规格。一般而言交流电插座有两极,其中一极为火线,另一极为零线,第三极在前述火、零线的两极外,另加置一地线以作为一极。
[0003]通常插座在正常使用下,为随时可供电状态,亦即插座的插孔并未封闭而呈开放状态,因此会有蟑螂等虫类从插孔内爬入并在其中生活,因电学原理中,仅碰触火线或者零线是不会造成触电的,因此虫类会安全爬入,并且各电极插触头的安装部之间没有分隔开,使过多的虫类进入插座后因虫类的身体做为导体,便使火线和零线接通造成短路,甚至引起火灾。虽然现在有在插座外加端盖的方法,可还是有人忘记使用的情况,并且不能从根源彻底解决问题,因此需要安全的插座来解决目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插座安全性的安全的插座外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的插座外壳,包括底座外壳和插座端盖,所述的底座外壳内设有三个电极插触头,该底座外壳设有分别安装各电极插触头的安装部,所述的底座外壳内设有分隔各个安装部的密封隔板,所述的密封隔板与插座端盖相抵触。
[0006]所述的各个安装部分别设有电源进入孔,所述的电源进入孔的开孔朝向一致。
[0007]所述的底座外壳所用材料为阻燃尼龙。
[0008]—种安全的插座外壳,包括底座外壳和插座端盖,所述的底座外壳内设有三个电极插触头,该底座外壳设有分别安装各电极插触头的安装部,所述的底座外壳内设有分隔各个安装部的密封隔板,所述的密封隔板与插座端盖相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座外壳与插座端盖结合时,密封隔板与端盖相抵触,将各个安装部相互隔开,避免各个安装部之间相互导通,使各个电极插触头处在封闭的环境内,从而避免因虫类造成的短路,安全可靠,提高安全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全的插座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0]附图标记:1、底座外壳;2、插座端盖;11、电极插触头;12、安装部;13、密封隔板;121、电源进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安全的插座外壳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2]—种安全的插座外壳,包括底座外壳I和插座端盖2,所述的底座外壳I内设有三个电极插触头11,该底座外壳I设有分别安装各电极插触头11的安装部12,所述的底座外壳I内设有分隔各个安装部12的密封隔板13,所述的密封隔板13与插座端盖2相抵触。当插座外壳与插座端盖2结合时,密封隔板13与端盖相抵触,将各个安装部12相互隔开,避免各个安装部12之间相互导通,使各个电极插触头11处在封闭的环境内,从而避免因虫类造成的短路,安全可靠,提高安全性能。
[0013]所述的各个安装部12分别设有电源进入孔121,所述的电源进入孔121的开孔朝向一致。电源进入孔121的开孔朝向一致,方便操作人员安装电线,避免因电源进入孔121的开孔朝向不一致而产生电线扩散带来的整理不便、占用安装面积大等问题。
[0014]所述的底座外壳I所用材料为阻燃尼龙。能防止底座外壳I因电极插触头11的升温而引起自燃,延长了插座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插座的防火能力。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的插座外壳,包括底座外壳和插座端盖,其特征是:所述的底座外壳内设有三个电极插触头,该底座外壳设有分别安装各电极插触头的安装部,所述的底座外壳内设有分隔各个安装部的密封隔板,所述的密封隔板与插座端盖相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的插座外壳,其特征是:所述的各个安装部分别设有电源进入孔,所述的电源进入孔的开孔朝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的插座外壳,其特征是:所述的底座外壳所用材料为阻燃尼龙。
【文档编号】H01R13/64GK203481469SQ201320607091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穆云, 杨阿微, 杨贤福 申请人:温州聚兴塑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