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端子,所述端子包括固持部及接触部,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组装形成开口朝前的收容腔,该收容腔后端为后端壁,所述后端壁是通过相互配合的扣合结构固持的,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制造简单。
【专利说明】插座连接器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对接插头。
[0003]【【背景技术】】
[0004]PCT专利申请W02011150403揭示了一种插头及插座连接器,参阅该专利中图41所示,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及组装于绝缘本体两侧的弹性臂,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设有收容对接插头的收容腔,所述绝缘本体两侧设有收容弹性臂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由于该绝缘本体一体注射成型,在成型时形成所述收容腔及收容槽的模芯在脱模时比较复杂。
[0005]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插座连接器,以克服先前技术存在的缺陷。
[0006]【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型简单的插座连接器。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端子,所述端子包括固持部及接触部,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组装形成开口朝前的收容腔,该收容腔后端为后端壁,所述后端壁是通过相互配合的扣合结构固持的。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扣合结构是通过设置在第一本体上的若干第一凸肋及设于相邻第一凸肋之间的第一槽道与设置在第二本体上对应的第二槽道及第二凸肋相互啮合。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 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上分别设有凸块,所述第一槽道及第二槽道内分别设有收容所述凸块的凹槽。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是在竖直方向上组装。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端子的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凸肋及第二凸肋的后端延伸而出。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卡持臂,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竖直壁上设有收容所述卡持臂的收容部。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持臂包括露出于绝缘本体后端的连接部、与连接部连接并宽于所述连接部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延伸的延伸部及自延伸部向所述收容腔内延伸的卡持部。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水平壁上设有端子槽,所述端子的接触部位于所述端子槽内并凸出于所述收容腔内。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分别呈L形
[0017]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本体通过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互卡扣组装而成,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结构相同,通过成型两个本体,使每一本体在注塑成型时脱模简单。
[0018]【【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座电连接器的组装立体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插座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分解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插座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插座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组装端子的分解图;及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插座电连接器的端子与卡持臂的的立体图。
[0024]【【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对接插头(未图示),该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I内的端子2及卡持臂3。
[0026]继续参考图1至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I包括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所述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组装后形成开口朝前的收容腔10,所述收容腔10的后端为后端壁100,所述后端壁100是通过相互配合的扣合结构13固持的。所述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结构相同,大致呈L形,分别包括位于竖直方向上的竖直壁101和位于水平方向上的水平壁102。所述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的竖直壁101上分别设有收容所述卡持臂3的收容部1010。所述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的水平壁102上设有端子槽1020。
[0027]参考图2和图3所示,所述扣合结构13设置在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的水平壁102上,其具体为设置在第一本体11水平壁102上的若干第一凸肋130及位于相邻第一凸肋130之间的第一槽道131,设置在第二本体12水平壁102上的第二凸肋132及位于第二凸肋132之间的第二槽道133,经所述第一凸肋130及第一槽道131分别与第二槽道133及第二凸肋132相互啮合形成卡合结构13。所述扣合结构13还可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凸肋130和第二凸肋132上设有凸出凸块134,所述第一槽道131及第二槽道133内分别设有收容所述凸块134的凹槽135,通过凸块134和凹槽135的配合使所述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无法相对移动。通过设置所述扣合结构13使所述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在竖直方向上相互组装。
[0028]参考图4所示,所述端子2分别组装于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的端子槽1020内,该端子2包括固持部20及自固持部20延伸的接触部21。所述固持部20组装后自所述第一凸肋130及第二凸肋132的后端延伸而出,所述接触部21位于所述端子槽1020内并凸出于所述收容腔10内。
[0029]参考图4和图5所示,所述卡持臂3包括露出于绝缘本体I后端的连接部31、与连接部31连接并宽于所述连接部31的固持部32、自固持部32延伸的延伸部33及自延伸部33向所述收容腔10内延伸的卡持部34。
[003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绝缘本体I拆分为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通过两个本体从而使绝缘本体I注塑成型时制造简单,且两本体通过卡合结构13相互固持,固持简单。在本实用新型中端子2的最外侧的两根端子与其他端子结构不同,因此,在较佳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端子2通过一体成型方式成型于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中,从而简化组装制程,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0031]应当指出,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端子,所述端子包括固持部及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组装形成开口朝前的收容腔,该收容腔后端为后端壁,所述后端壁是通过相互配合的扣合结构相固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结构是通过设置在第一本体上的若干第一凸肋及设于相邻第一凸肋之间的第一槽道与设置在第二本体上对应的第二槽道及第二凸肋相互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上分别设有凸块,所述第一槽道及第二槽道内分别设有收容所述凸块的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是在竖直方向上组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凸肋及第二凸肋的后端延伸而出。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分别包括位于竖直方向上的竖直壁和位于水平方向上的水平壁,所述第一凸肋及第二凸肋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水平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卡持臂,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竖直壁上设有收容所述卡持臂的收容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臂包括露出于绝缘本体后端的连接部、与连接部连接并宽于所述连接部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延伸的延伸部及自延伸部向所述收容腔内延伸的卡持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水平壁上设有端子槽,所述端子的接触部位于所述端子槽内并凸出于所述收容腔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分别呈L形。
【文档编号】H01R13/514GK203589322SQ201320629000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2日
【发明者】丁建仁, 陈定成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