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磁机构,包括驱动杆、外磁轧、永磁铁、前盖板、后盖板、线圈骨架、动铁芯、线圈、静铁芯,外磁扎两侧一体形成安装台面,安装台面上设置有安装孔,前盖板上一体形成一对相互平行的安装架,安装架之间设置有主连板,主连板中心铰接在安装架上,主连板一端与驱动杆顶端铰接。本实用新型在永磁机构上增加了安装台面,前端加装主连板和分闸凸轮都使永磁机构的安装更加简便,不需要改动真空断路器就能直接安装,而且安装好永磁机构后不需要再安装适配的主连板和分闸凸轮,省去了多个安装步骤,安装更加简单,节省了装配成本,易用性更高。
【专利说明】永磁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磁机构,尤其是一种用于高压真空接触器的单稳态单线圈永磁机构。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用于高压电路中的高压真空接触器的操作机构有弹簧操作机构和电磁操作机构。弹簧操作机构由弹簧储能、合闸、保持合闸和分闸几个部分组成,优点是不需要大功率的电源,缺点是结构复杂,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可靠性较难保证;电磁操作机构结构较简单,但结构笨重,合闸线圈消耗功率很大。在借鉴了以上两种操作机构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永磁机构进行了改进设计。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永磁机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永磁机构,包括驱动杆、外磁轧、永磁铁、前盖板、后盖板、线圈骨架、动铁芯、线圈、静铁芯,动铁芯套在驱动杆后端,动铁芯外设置有静铁芯,静铁芯外设置有永磁铁,线圈骨架设置在驱动杆外,线圈绕在线圈骨架上,外磁扎包在线圈和永磁铁外,前盖板设置在线圈骨架的前端,后盖板设置在动铁芯的后端,所述外磁扎两侧一体形成安装台面,安装台面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前盖板上一体形成一对相互平行的安装架,安装架之间设置有主连板,主连板中心铰接在安装架上,主连板一端与驱动杆顶端铰接。
[000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顶端铰接有手动分闸轴,在安装架之间的手动分闸轴上固定设置有分闸凸轮,分闸凸轮顶在驱动杆前端。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动铁芯外、外磁扎内的静铁芯和分闸盖板之间设置有垫块。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永磁机构采用新结构,可靠性高,与高压断路器的本体达到完美配合,进而提高高压断路器的性能,而且零部件少,耗能少;而且在永磁机构上增加了安装台面,前端加装主连板和分闸凸轮都使永磁机构的安装更加简便,不需要改动真空断路器就能直接安装,而且安装好永磁机构后不需要再安装适配的主连板和分闸凸轮,省去了多个安装步骤,安装更加简单,节省了装配成本,易用性更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是一种永磁机构,包括驱动杆1、外磁轧2、永磁铁3、前盖板4、后盖板5、线圈骨架6、动铁芯7、线圈8、静铁芯9、垫块10,动铁芯7套在驱动杆I后端,动铁芯7外设置有静铁芯9和垫块10,垫块10设置在静铁芯9后端,静铁芯9外设置有永磁铁3,线圈骨架6设置在驱动杆I外,线圈8绕在线圈骨架6上,外磁扎2包在线圈8、永磁铁3和垫块10外,线圈骨架6的前端用内六角螺栓固定前盖板4,动铁芯7的后端用内六角螺栓固定后盖板5,外磁扎2两侧一体形成安装台面21,安装台面21上设置有安装孔22,前盖板4上一体形成一对相互平行的安装架41,安装架41之间设置有主连板42,主连板42中心铰接在安装架41上,主连板42 —端与驱动杆I顶端铰接,安装架41顶端还铰接有手动分闸轴43,在安装架41之间的手动分闸轴43上固定设置有分闸凸轮44,分闸凸轮44顶在驱动杆I前端。
【权利要求】
1.一种永磁机构,包括驱动杆、外磁轧、永磁铁、前盖板、后盖板、线圈骨架、动铁芯、线圈、静铁芯,动铁芯套在驱动杆后端,动铁芯外设置有静铁芯,静铁芯外设置有永磁铁,线圈骨架设置在驱动杆外,线圈绕在线圈骨架上,外磁扎包在线圈和永磁铁外,前盖板设置在线圈骨架的前端,后盖板设置在动铁芯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扎两侧一体形成安装台面,安装台面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前盖板上一体形成一对相互平行的安装架,安装架之间设置有主连板,主连板中心铰接在安装架上,主连板一端与驱动杆顶端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顶端铰接有手动分闸轴,在安装架之间的手动分闸轴上固定设置有分闸凸轮,分闸凸轮顶在驱动杆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永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动铁芯外、外磁扎内的静铁芯和分闸盖板之间设置有垫块。
【文档编号】H01H33/666GK203573903SQ201320802891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8日
【发明者】石仁光 申请人:石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