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35476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信号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信号连接器,其包括:具有插孔的金属外壳,固定于所述金属外壳并具有对插开口的本体、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固定端以及弹性端,所述弹性端包括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弹性端固定部以及从该弹性端固定部向着所述固定端方向延伸且其前端支撑于所述本体的同时与该固定端抵接接触的弹臂部,所述弹臂部具有弯曲状的主臂和对称地分布于所述主臂两侧并与主臂大致平行的辅助臂。主臂为拱形状,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加上辅助臂分担减轻了主臂的受力,使弹臂部的应力分布均衡,避免由于弹臂部应力集中,而在回流焊接(SMT)的过程中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出现严重的塑性变形,保证弹臂部回流焊接前后始终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力,防止开关失效。
【专利说明】信号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中、用于移动电话等通信装置中进行信号路径切换的信号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在电子信息领域的通信装置中,例如移动电话、无线局域网装置等设备,需要连接外部天线时,如果外部天线被连接,装置内的内部天线通过信号连接器的开关功能而断开。再者,信号连接器也常常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中,用于连接测试探针到印刷电路板用于测试印刷电路板的传输高频信号的性能。
[0003]业内所熟知的信号连接器至少包括:一外导体,一开关机构,一绝缘体,所述开关机构至少包括一可动端子和一固定端子相互搭接而成所述可动端子和固定端子由金属片材通过折弯形成,并分别通过焊脚部电连接到印刷电路板上,使印刷电路板上预定的两部分隔开的电路通过该信号连接器电气连接在一起。所述可动端子借助其具有弹性形变的弹臂部与固定端子接触,实现开关机构的使所述隔开的电路电接通的功能,在外部连接器或测试探针的推动作用下,所述的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断开,实现开关机构的使所述隔开的电路电切断的功能,当外部连接器或测试探针移除时,所述动端子凭借自身的所述弹臂部的弹力回复到与固定端子接触的状态,如此提供可持续的通断功能,从而达到在线检测或信号路径切换的目的。。
[0004]传统信号连接器的电断开和电连接的开关转换功能只依赖于可动端子的弹臂部产生的回弹力,回弹力越好,信号连接器的开关转换越容易,反之亦然,所述回弹力是通过将金属片材折弯变形来实现,为了获得足够的回弹力,往往需要对金属片材折弯出较大的形变,此时,可动端子的内应力全部集中在弹臂部折弯变形位置,当将信号连接器焊脚部通过回流焊接炉焊接安装在印刷电路板的过程(SMT焊接工艺)中,可动端子的弹臂部因金属材料在回流焊接炉内受到冷热变化的影响,应力发生松驰,弹臂部的折弯形变位置的内应力释放,发生塑性变形,弹臂部的回弹力减弱,导致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之间的接触力减小或断开接触,使信号连接器的接触电阻变大或开关异常等功能不可靠问题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信号连接器,其包括:具有插孔的金属外壳,固定于所述金属外壳并具有对插开口的本体、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固定端以及弹性端,所述弹性端包括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弹性端固定部以及从该弹性端固定部向着所述固定端方向延伸且其前端支撑于所述本体的同时与该固定端抵接接触的弹臂部,所述弹臂部具有弯曲状的主臂和对称地分布于所述主臂两侧并与主臂大致平行的辅助臂。
[0006]优选地,所述两个辅助臂的宽度总和与主臂的宽度相等。
[0007]优选地,所述主臂呈拱形,并且向着所述本体的对插开口所在方向弯曲突出。
[0008]优选地,所述辅助臂其中的至少一个向着与所述主臂的弯曲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关出。
[0009]优选地,所述辅助臂其中的至少一个沿着从所述弹臂部向着所述固定端的延伸方向为起伏状的波浪形。
[0010]优选地,所述辅助臂其中的至少一个在中间部分与所述本体接触。
[0011]优选地,所述固定端具有一用于安装固定的固定端固定部,该固定端固定部上具有至少一个凸包。
[0012]优选地,所述本体设置有压着在固定端固定部和弹性端固定部的固定凸台。
[0013]优选地,所述本体由上下重叠的上胶芯与下胶芯组成,上胶芯与下胶芯设置有至少一对相互容置并定位的定位凸台和定位凹槽。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
【发明内容】
,由于弹臂部的主臂为拱形,具有形变良好,能够始终保证在弹性形变范围内,而两辅助臂分布于其两侧,且在前端一侧和固定部一侧与主臂相连,用于分担减轻主臂的受力,使弹臂部的应力分布均衡,避免弹性端由于弹臂部应力集中,而在SMT回流焊接的过程中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出现严重的塑性变形,保证主臂SMT回流焊接前后始终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防止开关失效,同时辅助臂辅助提供一定的弹性回复力,保证弹臂部有足够的弹力,从而保证开关动作的可靠性。
[0015]【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俯视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一立体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下胶芯、弹性端及固定端装配立体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A-A切面的剖视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上胶芯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金属外壳、上胶芯、弹性端及固定端装配立体示意图
[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B-B切面的剖视图
[0024]图中符号说明
[0025]00 一种信号连接器
[0026]10 本体
[0027]110上胶芯111基本部112圆柱113对插开口 114固定凸台114a固定凸台一
[0028]114b固定凸台二 115固定压条116定位凸台
[0029]120下胶芯121限位凹槽122容置凹槽123固定端卡槽123a固定凸台123b固定凹槽一 124弹性端卡槽124a限位凸台124b固定凹槽二 125定位凹槽
[0030]20金属外壳21延伸部22止挡部23插孔
[0031]30弹性端31弹性端焊接部32弹性端固定部33弹臂部331主臂332辅助臂
[0032]40固定端41固定端焊接部42固定端固定部421凸包43固定端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0034]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信号连接器00其包括,具有插孔23的金属外壳20,固定于所述金属外壳20并具有对插开口 113的本体10、固定于所述本体10的固定端40以及弹性端30,所述弹性端30和固定端40相互搭接并安装在所述本体10的两端,且各自由本体10内部向外延伸一固定端焊接部41和一弹性端焊接部31。
[0035]请参阅图3所示,在各零部件进行组装前,所述本体10由上下重叠的上胶芯110与下胶芯120两部分组成。所述金属外壳20的两侧延伸有一对具有外张角度的延伸部21,该延伸部21分别向下弯折一近似直角形成一止挡部22,所述下胶芯120的相应位置上分别设有一限位凹槽121,所述金属外壳20的延伸部21在下胶芯120前后两侧的适当位置处向下弯折,同时所述止挡部22在延伸部21的弯折力下,使上胶芯110、固定端40、弹性端30、下胶芯120依次由上到下包覆在所述金属外壳20内,同时止挡部22限位在所述限位凹槽122 内。
[0036]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弹性端30包括弹性端固定部32,从该弹性端固定部32 —端向下弯折再水平延伸形成弹性端焊接部31,该弹性端焊接部31与目标应用电子电路焊接在一起实现电气连接,由弹性端固定部32的另一端朝着固定端40方向弯折延伸一弹臂部33,该弹臂部33的中间部分为主臂331,该主臂331为弯曲的拱形,其向上弯曲突出,弯曲部位的两端支立在所述下胶芯120上,且主臂331在其前端与固定端40相接触,实现弹性端40与固定端30之间的电气连接。在所述主臂331的两侧对称的分布有与主臂331大致平行的辅助臂332,且在其前端的一侧和在弹性端固定部32的一侧与主臂331相连,所述辅助臂332向下弯曲突出,其弯曲突出的部位的最高点与所述下胶芯120相接触,且其弯曲的形状为从所述弹臂部33向着所述固定端40的延伸方向起伏的波浪形。
[0037]请继续参阅图4,并结合图5所示,所诉弹性端30的主臂331为向上弯曲的拱形,其拱形突出部分的最高点大致位于向下俯视下胶芯120的中心位置。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与测试探针(为简化本图未列出)对插测试时该最高点为承接测试探针下压的受力点,由于主臂331为拱形状,其应力分布均衡,在受到测试探针压力后能够迅速将所受压力分散到主臂331的各部分,使主臂331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再者由于拱形具有将竖直方向的压力转为自身向水平方向推力的结构特点,其拱形弯曲部位的两端将分担较多的探针压力,加上主臂331弯曲部位的两端支立在所述下胶芯120上,为主臂331承载测试探针压力提供了支撑,同时限定了拱形状主臂331在受到弹针压力后的变形量不超出拱形弯曲的两端与下胶芯120相接触的界面,这样就能够保证主臂331变形量始终保持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0038]另外所述辅助臂332对称的分布在的主臂331的两侧,其弯曲突出方向与主臂的拱形弯曲突出的方向相反,并与所述下胶芯120接触,加上主臂331与辅助臂332 —体连接,这样在主臂331受到测试探针的压力时,主臂331能将部分测试探针的压力分散到两侧的辅助臂332上,这样辅助臂332的弯曲部位将出现弹性形变,从而分担测试探针的部分压力,增加了弹臂部33的整体回弹力。
[0039]另外由于主臂331的拱形特点,使其在受到测试探针压力后将压力向各处分散,并且由中间部位向拱形弯曲的两端形成部分水平推力,在该水平推力的作用下主臂331拱形弯曲的两端会向左右两端水平展开,由于辅助臂332在其前端的一侧和弹性端固定部32的一侧与主臂331相连,加上辅助臂332的中间部位向下弯曲突出,且弯曲形状为起伏的波浪状,这样使辅助臂332在主臂331拱形弯曲部分水平展开的方向上具有良好的伸缩弹力,从而使得辅助臂332有弹性的限制了主臂331拱形弯曲两端的水平展开,进一步辅助增加了拱形状主臂331的弹力。
[0040]另外在高温回流焊接(SMT)过程中,由于金属材料在温度变化的影响下会出现应力松弛现象,使拱形的主臂331发生塑性形变,导致其拱形弯曲的两端水平展开,此时由于辅助臂332使主臂331的应力分布更加均衡,避免主臂331在回流焊接时由于应力过于集中,而在温度变化的影响下由于应力松弛现象而出现塑性变形,进一步保证了弹性端30与固定端40的可靠接触。
[0041]再有所述弹臂部33两对称的辅助臂332的宽度总和与主臂331的宽度相等,这样在高频信号通过本弹臂部33时其各处的阻抗一致,提高本实用新型信号连接器00传输高频信号的特性。
[0042]请继续参阅图4所示,所述固定端40包括固定端固定部42,在该固定端固定部42上有一向上突起的凸包421,从该固定端固定部42相对弹性端30 —端向上弯折再水平延伸的固定端接触部43,由另一端向下弯折再水平延伸一固定端焊接部41,该固定端焊接部41与目标应用电子电路焊接在一起实现电气连接。
[0043]请继续参阅图4,并结合图3所示,所述下胶芯120为一长方体绝缘树脂,其上表面的中间部位有一向下凹陷的容置凹槽122,下胶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固定端卡槽123和一弹性端卡槽124,所述固定端卡槽123和弹性端卡槽124与所述容置凹槽122相连通。所述固定端卡槽123与容置凹槽122相连接部位设置有一固定凸台123a,该固定凸台123a的上表面低于下胶芯120的上表面,与固定端卡槽123形成固定凹槽一 123b,所述固定端固定部42安置在固定凸台123a的上面并容置在固定凹槽一 123b内,且固定端固定部42的上表面与下胶芯120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容置凹槽122靠近弹性端卡槽124的一端对称的设置有一限位凸台124a,两限位凸台124a之间形成一固定凹槽二 124b,所述弹性端固定部31容置在固定凹槽二 124b内,且弹性端固定部31的厚度与固定凹槽二 124b的深度一致,这样弹性端固定部31的上表面与限位凸台124a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固定端焊接部41和弹性端焊接部31分别容置在固定端卡槽123和弹性端卡槽124内。所述固定端接触部43与弹性端30的弹臂部33相互搭接并容置在下胶芯120的容置凹槽122内。
[0044]请继续参阅图3,并结合图6,图7所示,所述上胶芯110包括一基体部11,在基体部11的上表面中心位置的有一圆柱112,在圆柱112的轴心位置有一与圆柱112同轴且贯穿上胶芯110上下表面的对插开口 113,上胶芯110的下表面的两端设置有一对向下突起的固定凸台114,其分别为固定凸台一 114a和固定凸台二 114b ;固定凸台一 114a的大小面积与固定端固定部42的面积大致相等,且其位于固定端固定部42的正上方;在上胶芯110的下表面位于下胶芯120的限位凸台124a的正上方设置有一向下突起的固定压条115,该固定压条115的长度恰好横跨并覆盖两对称限位凸台124a,固定压条115的宽度恰好与限位凸台124a的宽度相等,在固定压条115的中间并位于弹性端固定部32的正上方位置设置固定凸台二 114b,固定凸台二 114b的大小面积与弹性端固定部32的面积大致相等。
[0045]请进一步参照图5所示,当各零部件依次组装成成品时,上述上胶芯110的固定凸台一 114a的下表面和固定凸台二 114b的下表面分别在向下的方向高出固定端固定部42的上表面和弹性端固定部31的上表面,因此当金属外壳20将各零部件依次包覆在一起后,固定凸台一 114a和固定凸台二 114b分别会受到了固定端固定部42和弹性端固定部31的限制而产生一定的压着力,由于上胶芯110为绝缘树脂材料具有一定的韧性,从而将固定端固定部42和弹性端固定部31分别挤压固定在下胶芯120的固定凹槽一 123b和固定凹槽二 124b内,使固定端40和弹性端30在所述本体内不会发生松动,
[0046]另外所述固定端固定部42的固定凸包421与上胶芯的固定凸台一 114a相接触并向上方凸起,因此更进一步增加了固定端固定部42与固定凸台一 114a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加强了固定端40的固定效果。
[0047]请继续参照图6,并结合图8所示,所述上胶芯110的底面前后两侧对称的分布有一对定位凸台116,下胶芯120在与该定位凸台116相应的位置有一对称分布的定位凹槽125,该定位凹槽125与下胶芯的容置凹槽122相连,当各零部件依次组装成成品后,上胶芯110的定位凸台116容置在定位凹槽125内,这样起到了上胶芯110和下胶芯120装配定位的作用,保证了不同制品之间的上胶芯110与下胶芯120装配位置一致性。
[0048]以上所述,列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插孔的金属外壳,固定于所述金属外壳并具有对插开口的本体、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固定端以及弹性端,所述弹性端包括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弹性端固定部以及从该弹性端固定部向着所述固定端方向延伸且其前端支撑于所述本体的同时与该固定端抵接接触的弹臂部,所述弹臂部具有弯曲状的主臂和对称地分布于所述主臂两侧并与主臂大致平行的辅助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辅助臂的宽度总和与主臂的宽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臂呈拱形,并且向着所述本体的对插开口所在方向弯曲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臂其中的至少一个向着与所述主臂的弯曲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臂其中的至少一个沿着从所述弹臂部向着所述固定端的延伸方向为起伏状的波浪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臂其中的至少一个在中间部分与所述本体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具有一用于安装固定的固定端固定部,该固定端固定部上具有至少一个凸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置有压着在固定端固定部和弹性端固定部的固定凸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上下重叠的上胶芯与下胶芯组成,上胶芯与下胶芯设置有至少一对相互容置并定位的定位凸台和定位凹槽。
【文档编号】H01R13/70GK203800210SQ201320883964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赵善记, 胡海星, 邓忠诚 申请人:电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