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784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线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在线束(9)中,导管部件(25)容纳在构成线束(9)的护套部件(16)中,并且识别部(26)和非识别部(27)设置在导管部件(25)的外表面上。非识别部(27)设置为不周向地设置识别部(26)的部分,并且护套部件(16)在设置非识别部(27)处的外径变得比设置识别部(26)的部分处的外径小。当将夹具(30)装接于护套部件(16)的外径减小的非识别部(27)时,线束(9)的尺寸变小,并且能够将线束(9)布置成确保相对于地面的宽的离地间隙。
【专利说明】
线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该线束包括容纳导线的导管部件。

【背景技术】
[0002]在下面的专利文献I中描述的线束包括三个高压电线以及分别容纳该三个高压电线以保护的三个金属导管部件(金属管)。高压电线设置成连接安装在车辆的前部中的电机与安装在车辆的中部或后部中的逆变器。
[0003]线束放置成沿着构成本体框架的外侧的本体地板的下侧延伸。因此,作为金属导管部件,采用了能够保护高压电线免受由于车辆行驶而跳起的小石头或溅起的水的损坏的材料。该金属导管部件具有保护高压电线免受诸如小石头或水这样的损坏、并且防止高压电线的挠曲的刚性。
[0004]引用列表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N0.JP-A-2004-224156


【发明内容】

[0007]技术问题
[0008]在包括三个高压电线的线束中,虽然需要将金属导管部件染色为橙色,使得将该金属导管部件识别为承载高压电线,但是与没有进行染色的金属导管部件的外径相比,各个金属导管部件的外径增大到该金属导管部件被染色的程度。另外,然后将夹具装接到外径如此增大的金属导管部件。从而,当利用夹具将线束布置在本体地板的下侧上时,如此放置的线束妨碍了确保路面与其自身之间的宽的离地间隙的企图,导致线束容易受到由于车辆行驶而跳起的小石头的影响的问题。
[0009]鉴于这些情况已经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该线束能够实现其重量和朝着路面的突起的减小。
[0010]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束,包括:
[0012]导管部件,该导管部件将一个或多个导线容纳在该导管部件中,以及
[0013]识别部,该识别部被着色成预定颜色,并且给定预定厚度;和非识别部,该非识别部限定为所述识别部不周向地设置的部分,所述识别部和所述非识别部设置在所述导管部件的外表面上,其中
[0014]后装部件装接于所述非识别部。
[0015]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所述识别部与所述非识别部之间产生的阶梯差可以充当所述后装部件的位置限制部。
[0016]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识别部可以由树脂层、管和涂层的任一个构成,并且其中,所述后装部件可以由夹具、保护器和索环的任一个构成。
[0017]从而,根据以上述方式特征化的本发明,线束构造成包括导管部件,并且识别部和非识别部设置在导管部件的外表面上。导管部件的整个外表面不构成识别部。非识别部设置为不设置识别部的部分,并且护套部件在设置非识别部的部分处的外径变得比设置识别部的部分处的外径小。然后,例如,当将后装部件装接于护套部件的外径变小的非识别部时,线束的尺寸变小,并且能够将线束布置成确保相对于地面的宽的离地间隙。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识别部与非识别部之间产生阶梯差,所以能够通过该阶梯差限制后装部件的位置。
[0018]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9]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例如,由于非识别部设置在构成线束的导管部件的外表面上,后装部件装接于非识别部,所以线束的尺寸减小,并且线束能够布置成确保相对于地面的宽的离地间隙。因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当布置线束时能够实现减小线束的突出的优点。
[0020]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除了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的优点之外,提供了下面的优点。即,提供了能够通过在识别部与非识别部之间产生的阶梯差限制后装部件的位置的优点。通过这样做,不仅防止了后装部件的位移,而且有助于后装部件的定位。此外,当后装部件能够移动时,能够限制后装部件的移动范围。从而,还提供了能够实现操作性的提高的优点。
[0021]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变得能够提供优选的识别部和后装部件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A和IB示出本发明的线束,其中,图1A示出线束的布置,并且图1B示出夹具装接于导管部件的方式。
[0023]图2A至2C示出线束的导线的构造。
[0024]图3是设置在导管部件的外表面上的识别部和非识别部的透视图。
[0025]图4是示出夹具后装为非识别部的状态的透视图。
[0026]图5A是线束的侧视图,并且图5B是图5A的局部放大图。
[0027]参考标记列表
[0028]1:混合动力车辆
[0029]2:发动机
[0030]3:电机单元
[0031]4:逆变器单元
[0032]5:电池
[0033]6:发动机室
[0034]7:车辆的后部
[0035]8、9:线束
[0036]10:中间部
[0037]11:本体地板
[0038]12:接线箱
[0039]13:后端
[0040]14:前端
[0041]15,15 /:高压同轴复合导线(导线)
[0042]16:护套部件
[0043]17:电磁屏蔽部件
[0044]18:第一导线
[0045]19:第一绝缘体
[0046]20:第二导线
[0047]21:第二绝缘体
[0048]22:护套部
[0049]23:弯曲的管状部
[0050]24:不弯曲的管状部
[0051]25:导管部件
[0052]26:识别部
[0053]27:非识别部
[0054]28:阶梯差
[0055]29:位置限制部
[0056]30:夹具(后装部件)
[0057]31:夹具主体
[0058]32:下主体部
[0059]33:铰链
[0060]34:上主体部
[0061]35:固定部基部
[0062]36:容纳空间
[0063]37:盖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64]线束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线以及导管部件,该导管部件将导线或线容纳在其中。识别部和非识别部设置在导管部件上,并且后装部件装接于非识别部。非识别部是在周向上没有在其上设置识别部的部分。因此,非识别部的外径变得比导管部件的识别部的外径小。
[0065][实施例]
[0066]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图1A和IB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其中,图1A示出线束的布置,并且图1B示出夹具装接于导管部件的方式。另外,图2A至2C示出线束的导线的构造,图3是设置在导管部件的外表面上的识别部和非识别部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将夹具后装为非识别部的状态的透视图,图5A是线束的侧视图,并且图5B是图5A的局部放大图。
[0067]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本发明作为应用到布置在混合动力车辆上的线束(或应用到布置在电动车辆或带有内燃机的普通车辆上的线束)的本发明。
[0068]在图1A和IB中,参考标号I表示混合动力车辆。混合动力车辆I是利用来自诸如发动机2和电机单元3这样的动力源的结合的动力驱动的车辆。来自电池5 (电池组)的电力经由逆变器单元4供给到电机单元3。在该实施例中,发动机2、电机单元3和逆变器单元4安装在位于装配前轮处的发动机室6中。另外,电池5安装在车辆I的位于装配后轮处的后部7中(或者可以安装在车辆I的位于发动机室6后面的乘客室内)。
[0069]电机单元3和逆变器单元4通过高压线束8连接。另外,电池5与逆变器单元4也通过高压线束9连接。线束9的中间部10布置在本体地板11的下侧或地面侧上。线束9沿着本体地板11大致平行布置。本体地板11是公知的本体和所谓的面板部件,并且通孔(省略其参考标号)形成在本体地板11的预定位置。线束9贯穿所形成的通孔。
[0070]线束9与电池5经由设置在电池5中的接线箱12连接。使用已知的方法将线束9的后端13电连接到接线箱12。使用已知的方法将线束9的前端14电连接到逆变器单元4。
[0071]电机单元3包括电机和发电机。另外,逆变器单元4包括逆变器和转换器。电机单元3形成为包括屏蔽罩的电机组件。另外,逆变器单元4形成为包括屏蔽罩的逆变器组件。电池5是基于镍氢或锂离子的电池,并且形成为模块单元。需要注意的是:例如,能够使用诸如电容器这样的电池单元。假设电池5能够用在混合动力车辆I或电动车辆中,对使用的电池的类型没有特别限制。
[0072]首先,将描述线束9的构成和构造。如上所述,线束9是电连接逆变器单元4与电池5的高压部件。线束9由高压同轴复合导线15(导线)、护套部件16和电磁屏蔽部件17构成。通过使用夹具30 (后装部件)将线束9布置在包括本体地板11的下侧的预定位置,并且布置线束9从而确保未示出的相对于地面的宽的离地间隙。
[0073]在该实施例中,例如,当护套部件16不具有屏蔽功能时,电磁屏蔽部件17形成为从逆变器单元4延长到电池5,而当护套部件16具有屏蔽功能时,电磁屏蔽部件17形成为连接到护套部件16的两端。此外,当护套部件16不具有屏蔽功能时,电磁屏蔽部件17插置在高压同轴复合导线15与护套部件16之间或者并入到导线的构造中。采用已知的编织物或简单的金属箔部件或包含金属箔的屏蔽部件作为电磁屏蔽部件17。作为电磁屏蔽部件的其它实例,金属箔设置在例如护套部件16的内表面上,或者护套部件16由导电材料制造,使得所得到的护套部件16应用于导线15的导电部。电磁屏蔽部件17经由连接器连接或直接连接到逆变器单元4的屏蔽罩。
[0074]在图2A中,高压同轴复合导线15构造成使得单个导线15具有正电路和负电路二者。即,高压同轴复合导线15构造成具有两个系统的电路。具体地,高压同轴复合导线15构造成包括:第一导线18,该第一导线18定位在导线15的中心,并且具有圆形截面;第一绝缘体19,该第一绝缘体19以预定厚度覆盖第一导线18的外周;第二导线20,该第二导线20设置在第一绝缘体19的外侧上;以及第二绝缘体21,该第二绝缘体21以预定厚度覆盖第二导线20的外周。管状的电磁屏蔽部件17插置在高压同轴复合导线15与护套部件16之间。电磁屏蔽部件17由已知的编织物或金属箔制成,并且形成为稍松地或带有在其间限定的微小间隙地放置在高压同轴复合导线15上(或者电磁屏蔽部件17可以围绕第二绝缘体21的外周缠绕,从而紧紧地装接到那里)。
[0075]在图2B中,高压同轴复合导线15丨是图2A所示的高压同轴复合导线15的修改实例,并且包括:第一导线18、第一绝缘体19、第二导线20、第二绝缘体21、设置在第二绝缘体21的外侧上的电磁屏蔽部件17以及以预定厚度覆盖电磁屏蔽部件17的外周的护套部
22。
[0076]需要注意的是:如下述,不论导管部件25由树脂或金属制成,图2A和2B所示的护套部件16都可以同样地应用于导管部件25。在图2C中,导管部件25由金属制成,并且导管部件25自身构成屏蔽部件,并且在导管部件25以这种方式构成的情况下,电磁屏蔽部件17连接到导管部件25的端部。
[0077]除了上述的高压同轴复合导线15(15 ’ )之外,能够举出已知的包括导体和绝缘体的高压电线、屏蔽线和原橡胶绝缘电缆来作为导线。
[0078]在图1A至2C中,护套部件16是旨在容纳并且保护高压同轴复合导线15(15丨)的管状部件,并且具有弯曲的管状部23以及直线或不弯曲的管状部24。当将线束9布置成预定线时,生产弯曲的管状部23作为弯曲部,并且当线束9如此布置时,将不弯曲的管状部24留作为直线或不弯曲部。在该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地形成的护套部件16具有圆形截面(截面不限于圆形截面,并且因此可以是卵形或椭圆形)。
[0079]在图3中,护套部件16包括:识别部26,该识别部26设置成覆盖导管部件25的外表面;和非识别部27,在该非识别部27上,识别部26不周向地设置在导管部件25上。例如,导管部件25通过挤压金属而形成。在该实施例中,导管部件25具有圆形截面。在该实施例中,例如,采用铝管(实例中的一个)作为导管部件25。导管部件25的内径设定成仅将像高压同轴复合导线15 —样的导线容纳在其中的尺寸(参见图2A和2C),并且在考虑其强度的同时将导管部件25的外径设定成小直径尺寸。
[0080]识别部26是着色成橙色以表示高压导线容纳在护套部件16中的部分(对颜色没有特别限定,因此允许使用任意预定的颜色)。识别部26由从树脂材料(例如,聚丙烯(PP))挤压的树脂层、弹性体管、热收缩管和涂层或对应于这些部件的任何一个的部件中的任意个而构成。
[0081]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非识别部27是识别部26不周向地设置在导管部件25上的部分,并且还是导管部件25暴露的部分。由于非识别部27是导管部件25暴露的部分,所以护套部件16的外径在非识别部27处减小。
[0082]由于护套部件16的外径在非识别部27处减小,所以在识别部26与非识别部27之间产生阶梯差28。阶梯差28对应于识别部26的厚度。阶梯差28用作将在稍后描述的夹具30的位置限制部29 (后装部件,参见图1B和4),即,作为限制夹具30的位置的部分。用作位置限制部29的阶梯差28不仅防止夹具30的位置偏移,而且有助于夹具30的定位。另外,在夹具30能够移动的情况下,阶梯差28能够限制夹具30的移动范围。
[0083]需要注意的是:当阶梯差28用于限制夹具30的移动范围时,非识别部27的尺寸B设定成比夹具30的尺寸A大(A〈B)。
[0084]在图4、5A和5B中,将夹具30之后装配到非识别部27。在布置线束9中,夹具30固定于内置于本体地板11中的未示出的双头螺栓。
[0085]夹具30包括夹具固定部(省略其图示)和夹具主体31,该夹具固定部充当与未示出的双头螺栓一起工作的部分,并且该夹具主体31充当与护套部件16 —起工作的部分,并且该夹具30形成为使得夹具固定部和夹具主体31 —体化为一个单元。未示出的夹具固定部组装到夹具主体31的将在稍后描述的固定部基部35。
[0086]夹具30由树脂制成,并且可以根据护套部件16或其上的装接部或线束9的形式而着色。即,夹具30自身可以用作为识别部件。
[0087]夹具主体31具有:下主体部32 ;铰链33 ;上主体部34 ;和一对锁定部(省略其图示),该一对锁定部将下主体部32与上主体部34锁定在一起,并且形成为大致筒状。固定部基部35 —体地形成在夹具主体31的侧部中间。未示出的夹具固定部容纳在固定部基部35中的容纳空间36中。固定部基部35由从夹具主体31的侧部的两端突出的一对盖部37保护。
[0088]例如,虽然该实施例的夹具30对应于在该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中描述的后装部件,但是能够将已知的保护器或索环用作后装部件。
[0089]从而,如参考图1A至5B所描述地,在线束9中,导管部件25容纳在构成线束9的护套部件16中,并且识别部26和非识别部27设置在导管部件25的外表面上。非识别部27设置为不周向地设置识别部26的部分,并且护套部件16在设置非识别部27的部分处的外径变得比在设置识别部26的部分处的外径小。然后,当将作为后装部件的夹具30装接于护套部件16的外径减小的非识别部27时,使线束9的尺寸变小,并且能够将线束9布置成确保相对于地面的宽的离地间隙。
[0090]因此,根据本发明,当将线束布置在本体地板11的地面侧时,能够实现线束9的突出的减小。
[0091 ] 明显地,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
[0092]本发明基于2012年4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2-093519,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处。
[0093]工业实用性
[0094]本发明有用地提供了一种线束,该线束能够实现其重量减轻或朝着路面的突起的减小。
【权利要求】
1.一种线束,包括: 导管部件,该导管部件将一个或多个导线容纳在该导管部件中,以及识别部,该识别部被着色成预定颜色,并且给定预定厚度;和非识别部,该非识别部被限定为不周向地设置所述识别部的部分,所述识别部和所述非识别部设置在所述导管部件的外表面上,其中 后装部件装接于所述非识别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在所述识别部与所述非识别部之间产生的阶梯差充当所述后装部件的位置限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识别部由树脂层、管和涂层中的任一个构成,并且其中,所述后装部件由夹具、保护器和索环中的任一个构成。
【文档编号】H01B7/36GK104271403SQ201380020359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7日
【发明者】吉田博之, 足立英臣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