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重态电子在中性自由基分子不同的轨道间跃迁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40179阅读:1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双重态电子在中性自由基分子不同的轨道间跃迁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基于双重态电子在中性自由基分子不同的轨道间跃迁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属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新的发光原理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的关键是利用双重态电子在中性自由基分子不同的轨道间的跃迁来发光,非掺杂的中性自由基材料或者中性自由基材料掺杂到母体材料中构成器件的发光层。本发明由于利用的是中性自由基分子的电子从高能分子轨道向空的SOMO轨道的跃迁,不存在自旋禁阻,所以理论上器件的内量子效率的上限是100%。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为单发光层结构、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结构、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结构或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结构。
【专利说明】—种基于双重态电子在中性自由基分子不同的轨道间跃迁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新的发光原理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即利用双重态电子在中性自由基分子不同的轨道间的跃迁来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0002]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因其具有制作工艺简单,取材广泛,结构可控,并且超薄、可卷曲等诸多优点,在显示和照明领域显示出极大的应用前景。一些实用或者接近实用的有机显示器件已经问世,例如三星公司基于主动矩阵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AMOLED)的显示屏已经大面积应用于Galaxy系列手机,其大尺寸的电视也已上市。有机白光照明技术也正在向着低成本、高效率、长寿命面光源的目标前进。
[0003]1987年C.W.Tang等人发明的有机荧光电致发光器件(美国专利号:4,769,292 ;C.ff.Tang et al.,Appl.Phys.Lett51,913 (1987))利用有机荧光材料发光。在电场的作用下,分别由器件的阳极和阴极注入空穴和电子,它们在发光区相遇,形成激子,激子退激辐射而发光。在注入的电子和空穴的自旋方向随机的情况下,形成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的比例为1:3,对于有机荧光材料,三重态激子到基态的跃迁是禁阻的,只有单重态激子到基态的跃迁才发光,因而器件的内量子效率的上限是25%。
[0004]为了突破有机荧光电致发光器件内量子效率25%的上限,M.E.Thompson等人以及马於光等人发明了有机磷光电致发光器件(即利用有机磷光材料发光的器件)(美国专利号 6, 303, 238 ;M.A.Baldo, et al., Nature395, 151, (1998) ; Y.G.Ma, et al., Synth.Met.94, 245, (1998))。他们分别在有机发光材料中引入重金属原子,利用重金属原子强的自旋-轨道耦合使三线态激子到基态的跃迁由禁阻变为可能,即为有机磷光发光材料。有机磷光电致发光器件,内量子效率的上限可达100%,极大地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然而目前高效率的有机磷光材料全部都是昂贵的稀有金属配合物,导致有机磷光电致发光器件的成本大大增加。
[0005]有机荧光电致发光器件是利用单重态激子发光(内量子效率的上限只有25%),有机磷光电致发光器件是利用三重态激子发光(有机磷光材料价格昂贵),它们都有各自的缺点。激子是由一个电子和一个空穴组成,它们总的自旋量子数分为O和1,对应于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替代有机磷光电致发光器件、成本相对较低的内量子效率上限可达100%的基于双重态电子在有机中性自由基分子不同的轨道间跃迁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07]本发明中,使用有机中性自由基分子作为发光层,由于有机中性自由基分子的最外层分子轨道(SOMO)上只有一个电子,一个电子的自旋量子数是1/2,对应于双重态,因而与利用单重态激子或三重态激子发光不同,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来源于有机中性自由基分子的最外层双重态电子由高能分子轨道向低能单占据分子轨道(singlyoccupied molecular orbit (SOMO))跃迁所发出的光子。
[0008]中性自由基分子的最外层分子轨道(SOMO)的一个电子被激发到高能分子轨道上,其向下跃迁时,面对的是一个空的SOMO轨道(低能单占据分子轨道),不存在自旋跃迁禁阻的限制,因而利用中性自由基分子发光的器件其内量子效率的上限是100%。
[0009]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I)本发明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原理
[0011]如图1所示,由阳极注入的空穴首先传输到与中性自由基分子相邻的空穴传输材料分子或者掺杂母体材料分子的HOMO (最高占据分子轨道)上,然后再跳跃到中性自由基分子的SOMO上。由于中性自由基分子的SOMO轨道上只有一个电子,在接收一个空穴后,SOMO轨道就成为了一个空轨道。由阴极注入的电子首先传输到与中性自由基分子相邻的电子传输材料分子或者掺杂母体材料分子的LUMO (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上,然后再跳跃到中性自由基分子的LUMO上,最后向未被电子占据的SOMO空轨道上跃迁,发出光子。另外,中性自由基分子SOMO轨道上的电子还可以通过Forrest能量转移接收在母体材料上形成的激子的能量,跃迁到高能分子轨道上,之后辐射跃迁,回到SOMO轨道。由于电子从中性自由基分子的高能分子轨道向空的SOMO轨道的跃迁不存在自旋禁阻,所以理论上器件的内量子效率的上限是100%。
[0012]2)本发明中有机中性自由基分子
[0013]本发明所述的可稳定存在的有机中性自由基化合物为-自由基(J1-radical)化合物。经过优化筛选,我们选择如式(I )所示的η -自由基材料。凡、R2> R3分别是氢、氟、氰基、苯、联苯、芴、酯基、苯胺、咔唑、烷基、烷氧基等,如(II)所示。其中P为整数,且OSpS 20,RpR2和R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进一步优选中,从具体实施角度出发,我们选择%、R2和R3为氢,其结构式如(III)所示。
[0014]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使用非掺杂的中性自由基材料或者中性自由基材料掺杂到母体材料中构成器件的发光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中性自由基分子的结构式如(I)所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有机中性自由基分子的结构式如(ΠΙ)所示,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为单发光层结构、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结构、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结构或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结构 。
【文档编号】H01L51/50GK103715361SQ201410018393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5日
【发明者】李峰 申请人:吉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