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于将多个导电部件彼此电连接起来,能够更可靠地维持电连接。电连接器(1)具有:保持于壳体(3)的压接型触头(2a)、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a、51b)和电线保持部(8、45a)。压接型触头(2a)具有用于与包覆电线(101a)的芯线部(104)接触的第1接触部(11a、11b)、和用于与对象侧触头(102a)接触的第2接触部(21a、21b)。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a、51b)将通过第1接触部(11a、11b)与包覆电线(101a)的接触使得第1接触部(11a、11b)受到的反作用力(F1、F2)转换成使第2接触部(21a、21b)与对象侧触头(102a)相互加压的力(F11、F21)。电线保持部(8、45a)保持芯线部(104)。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连接两个导电部件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用于电连接两个导电部件的电连接器已被公知(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5-294217号公报的“摘要”、图4、图7等)。
[0003]日本特开2005-294217号公报中记载的电连接器具有压接型触头。压接型触头具有两对压接刃(35、39)和与一对压接刃(39)连续的一对弹性接触片(32)。两对压接刃(35、39)形成用于容纳包覆电线(2)的凹槽(37、41)。包覆电线(2)插入于所述凹槽(37、41)。由此,通过凹槽(37、41)的包覆电线(2)的包覆部(21)被两对压接刃(35、39)切断。其结果是,包覆电线(2)的芯线(22)在从包覆部(21)暴露出的状态下与压接刃(35、39)接触,从而与压接刃(35、39)电连接。并且,弹性接触片(32)夹着基板侧连接器(4)的触头(51),从而与触头(51)电连接。
[0004]在日本特开2005-294217号公报所记载的结构中,插入于两对压接刃(35、39)的各凹槽(37、41)中的芯线(22)以扩大各凹槽(37、41)的宽度的方式一边移位一边插入到凹槽(37、41)中。这样,凹槽(37、41)的宽度扩大的结果是,芯线(22)容易从凹槽(37、41)脱出。
[0005]特别地,安装于数码相机、摄像机、移动电话、智能手机、PDA (个人数字助理)等小型电子设备的连接器是极其微小的尺寸。这样的电连接器例如有时具有纵向、横向、高度各自的长度均为Imm左右的微小尺寸。在这样的微小的电连接器中,难以确保压接刃(35、39)的弹性。其结果是,压接刃(35、39)弹性地夹入芯线(22)的力变弱。其结果是,芯线(22)容易从凹槽(37、41)脱出。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用于将多个导电部件彼此电连接起来的电连接器中,能够更可靠地维持电连接。
[0007](I)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电连接器是用于将第I导电部件与第2导电部件电连接起来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具备:壳体;触头,其保持于所述壳体,所述触头具有用于与所述第I导电部件接触的第I接触部、和用于与所述第2导电部件接触的第2接触部;反作用力转换机构,其用于将通过一方的所述接触部与对应的一方的所述导电部件的接触使得一方的所述接触部受到的反作用力转换成使另一方的所述接触部与对应的另一方的所述导电部件相互加压的力;以及保持部,其用于保持一方的所述导电部件,以维持一方的所述导电部件与一方的所述接触部接触的状态。
[0008]根据该结构,由于一方的接触部与对应的一方的导电部件的接触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经由反作用力转换机构而作用于另一方的接触部与对应的另一方的导电部件之间。其结果是,产生使另一方的接触部与对应的另一方的导电部件相互加压的力。这样,一方的接触部与一方的导电部件借助相互之间产生的反作用力可靠地维持接触状态,而且,另一方的接触部与另一方的导电部件借助来自反作用力转换机构的力可靠地维持接触状态。并且,保持部能够保持一方的导电部件。由此,能够利用保持部更可靠地维持一方的接触部与一方的导电部件的接触状态。例如,考虑到将本发明应用于装配在电子设备中的微小的电连接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触头是小型的,借助触头的弹性难以充分确保触头与导电部件之间的接触压力。然而,通过设置保持部,能够更可靠地维持触头与导电部件的接触状态。因此,根据电连接器,能够更可靠地维持电连接。
[0009](2)优选的是,所述触头具有将所述第I接触部与所述第2接触部连接起来的臂部,所述反作用力转换机构包括跷跷板结构,所述跷跷板结构具有:支点部,其形成于所述臂部;以及支点支承部,其形成于所述壳体并支承所述支点部。
[0010]根据该结构,通过一方的接触部与一方的导电部件的接触,臂部以一方的接触部为力点且以支点部为支点进行移位。由此,另一方的接触部作为作用点动作从而向另一方的导电部件侧移位。由此,另一方的接触部与另一方的导电部件以通过相互加压而产生规定的接触压力的方式接触。并且,通过采用跷跷板结构,另一方的接触部从另一方的导电部件受到的反作用力成为使一方的接触部对一方的导电部件加压的力。由此,一方的接触部和另一方的接触部均能够以足够的接触压力与对应的导电部件接触。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维持第I导电部件与第2导电部件之间的经由触头的电连接。
[0011](3)更优选的是,所述第I接触部设置有一对,以夹住所述第I导电部件,所述第2接触部设置有一对,以夹住所述第2导电部件,所述臂部设置有一对,一个所述臂部将一个所述第I接触部和一个所述第2接触部连接起来,另一个所述臂部将另一个所述第I接触部和另一个所述第2接触部连接起来。
[0012]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一对第I接触部形成用于夹住第I导电部件的第I凹槽。并且,能够利用一对第2接触部形成用于夹住第2导电部件的第2凹槽。并且,一对臂部将对应的第I接触部和第2接触部连接起来。采用这样的结构的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第I接触部与第I导电部件之间的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第2接触部与第2导电部件之间的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
[0013](4)并且,优选的是,所述第I接触部和所述第2接触部中的至少一方仅设置有一个。
[0014]根据该结构,由于所述第I接触部和所述第2接触部中的至少一方仅为一个,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触头所占的空间。
[0015](5)优选的是,所述支点部形成于第I隆起部,所述第I隆起部具有朝向所述支点支承部隆起的形状。
[0016]根据该结构,能够使臂部中的支点部与壳体的支点支承部更可靠地接触。由此,能够抑制臂部中的支点部以外的部分与壳体任意接触。因而,能够使臂部更可靠地产生设计者所意图那样的跷跷板运动。
[0017](6)优选的是,所述支点支承部形成于第2隆起部,所述第2隆起部具有朝向所述支点部隆起的形状。
[0018]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壳体中的支点支承部与臂部的支点部更可靠地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壳体中的支点支承部以外的部分与臂部任意接触。因而,能够使臂部更可靠地产生设计者所意图那样的跷跷板运动。
[0019](7)优选的是,一方的所述接触部具有压接刃,所述压接刃用于切断包覆电线的包覆部,其中,所述包覆电线是对作为一方的所述导电部件的芯线部实施了包覆而得到的包覆电线。
[0020]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触头作为压接型触头来使用。即,能够使压接刃进行切断包覆电线的包覆部的作业,从而包覆部被切断。进而,从被切断的部位暴露的芯线部与一方的接触部接触。
[0021](8)优选的是,一方的所述接触部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朝向用于供一方的所述导电部件通过的空间突出,所述保持部形成于所述突出部。
[0022]根据该结构,通过在一方的接触部设置保持部,从而一方的接触部兼有作为保持部的功能。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只具有保持部的功能的部件。其结果是,能够实现触头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0023]发明效果
[0024]根据本发明,在用于将多个导电部件彼此电连接起来的电连接器中,能够更可靠地维持电连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器将对象侧触头和包覆电线电连接起来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6]图2是表示电连接器、对象侧触头和包覆电线相互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7]图3是压接连接器的俯视图,示出将包覆电线和对象侧触头连接到电连接器的状态。
[0028]图4是压接触头的立体图。
[0029]图5是压接触头的立体图。
[0030]图6是触头的侧视图。
[0031]图7是单独的连接器的立体图,示出从插入方向的上游侧观察电连接器的状态。
[0032]图8是单独的连接器的立体图,示出从插入方向的下游侧观察电连接器的状态。
[0033]图9是单独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图。
[0034]图10是用于制造压接型触头的金属板的俯视图。
[0035]图11是压接型触头的制造用中间体的立体图。
[0036]图12是用于对制造用中间体的弯曲加工进行说明的图。
[0037]图13是用于对制造用中间体的弯曲加工进行说明的图。
[0038]图14是示出被与包覆电线和对象侧触头连接之前的状态下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图。
[0039]图15是示出包覆电线连接于电连接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0040]图16是示出包覆电线和对象侧触头连接于电连接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0041]图17是本发明的第I变形例涉及的压接型触头的立体图。
[0042]图18是第I变形例涉及的压接型触头的俯视图。[0043]图19是本发明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触头的立体图。
[0044]图20是本发明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0045]图21是本发明的第3变形例涉及的压接型触头的立体图。
[0046]图22是本发明的第3变形例涉及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0047]标号说明
[0048]1、1B、1C:电连接器;
[0049]2a、2b、2aA、2aB、2aC:压接型触头;
[0050]3、3C:壳体;
[0051]8:电线保持部(保持部);
[0052]I la、I lb、I laA、l lbA、l IaB:第 I 接触部;
[0053]14a、14b:压接刃(保持部、突出部);
[0054]17a、17b、17aA、17bA、17aC、17bC:臂部;
[0055]21a、21b、21aA、21bA、21bB:第 2 接触部;
[0056]24a,24b:触点凸部(保持部);
[0057]50a、50b、50c、50d、50aC、50bC:支点支承部;
[0058]51a、51b、51c、51d:反作用力转换机构;
[0059]68a,68b:第 2 隆起部;
[0060]IOlaUOlb:包覆电线;
[0061]102a、102b:对象侧触头(第2导电部件);
[0062]103:包覆部;
[0063]104:芯线部(第I导电部件);
[0064]172a、172b:第 I 隆起部;
[0065]173a、173b、173aC、173bC:支点部;
[0066]F1、F2、F3、F4:反作用力;
[0067]F11、F21、F31、F41:加压的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68]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作为电连接器和压接型触头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用途。
[0069][电连接器的结构]
[0070]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器I将多个对象侧触头102a、102b和对应的包覆电线IOlaUOlb电连接起来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电连接器1、各对象侧触头102a、102b和各包覆电线IOlaUOlb相互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0071]参照图1和图2,电连接器I例如装配于便携式的小型电子设备。作为这样的电子设备,能够例示有数码相机、摄像机、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和PDA (个人数字助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电连接器I的尺寸,纵向、横向、厚度各自的一条边中最大的约为2mm?3mm。像这样,电连接器I是极其小型的。并且,电连接器I是压接型的电连接器,通过切断各包覆电线IOlaUOlb的包覆部103,能够与各包覆部103的内部的芯线部104接触。
[0072]为了将各包覆电线IOlaUOlb的芯线部104 (第I导电部件)与对应的对象侧触头(第2导电部件)102a、102b电连接起来而设置电连接器I。
[0073]各对象侧触头102a、102b是采用金属等导电材料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对象侧触头102a、102b形成为薄板状。并且,各对象侧触头102a、102b中的至少一方被预先露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全部被预先露出。各对象侧触头102a、102b例如利用焊锡被固定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从而与该电路基板电连接。各包覆电线IOlaUOlb例如与电池等电气设备电连接。
[0074]图3是电连接器I的俯视图,示出各包覆电线IOlaUOlb和各对象侧触头102a、102b连接到电连接器I的状态。参照图3,各包覆电线101a、IOlb具有包覆部103和芯线部 104。
[0075]包覆部103是采用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而形成的筒状部件。包覆部103在芯线部104的周向的整个范围覆盖芯线部104。
[0076]芯线部104是采用金属等导电材料而形成的。芯线部104的一端部与电连接器I的对应的压接型触头2a、2b (后述)接触。
[0077]电连接器I整体上形成为扁平的块状。另外,在下文中,将电连接器I的长度方向称作长度方向XI。并且,俯视观察电连接器1,将与长度方向Xl正交的方向称作宽度方向Yl0并且,将与长度方向Xl和宽度方向Yl双方正交的方向称作厚度方向Z1。
[0078]在将各包覆电线101a、IOlb和各对象侧触头102a、102b装配到电连接器I的状态下,各包覆电线IOlaUOlb的一端部与长度方向Xl平行地配置,各对象侧触头102a、102b也与长度方向Xl平行地配置。
[0079]参照图1?图3,电连接器I具有多个压接型触头2a、2b和保持压接型触头2a、2b的壳体3。
[0080]压接型触头2a、2b与对应的包覆电线IOlaUOlb的芯线部104和对应的对象侧触头102a、102b直接接触。由此,各包覆电线IOlaUOlb的芯线部104与对应的对象侧触头102a、102b 电连接。
[0081]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压接型触头2a、2b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因此,在下文中,主要对与一个压接型触头2a有关的结构进行说明。
[0082]图4和图5分别是压接型触头2a的立体图,图5中一并示出了一个包覆电线IOla和一个对象侧触头102a。图6是压接型触头2a的侧视图。
[0083]参照图3?图6,压接型触头2a是采用具有导电性的材料而形成的。更具体来说,压接型触头2a例如以铜合金为原材料构成。而且,在压接型触头2a的表面例如实施了镀锡或镀金等镀敷处理。
[0084]压接型触头2a具有作为压接触头的功能和作为触点触头的功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接”是指压接型触头2a通过切断包覆电线IOla的包覆部103而与暴露出的芯线部104接触。压接型触头2a与包覆电线IOla的芯线部104和对象侧触头102a双方直接接触。
[0085]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接型触头2a是通过对具有上述导电性的一张平板部件进行冲裁加工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即,压接型触头2a整体采用单一的材料而一体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接型触头2a形成为鞍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接型触头2a形成为在宽度方向Yl上对称的形状。从宽度方向Yl观察(侧视观察),压接型触头2a形成为蜿蜒状。
[0086]在压接型触头2a中插入有沿规定的插入方向Dl移位的包覆电线IOla的芯线部104。并且,在压接型触头2a中插入有沿插入方向Dl移位的对象侧触头102a。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方向Dl与厚度方向Zl平行。
[0087]压接型触头2a具有:压接部4、第I连结部5、触点部6、第2连结部7和电线保持部8。电线保持部8、第2连结部7、压接部4和触点部6在长度方向Xl上依次排列。
[0088]压接部4被设置成用于切断包覆电线IOla的包覆部103且与包覆电线IOla的芯线部104接触。压接部4形成有朝向与插入方向Dl相反的方向敞开的第I凹槽10,压接部4能够与沿插入方向Dl移位的包覆电线IOla接触。具体来说,压接部4具有用于形成第I凹槽10的一对第I接触部I la、I lb。一对第I接触部IlaUlb是本发明的“压接部的一对片部”的一例。第I凹槽10容纳包覆电线101a。
[0089]第I接触部11a、Ilb被设置成用于与芯线部104接触。并且,第I接触部11a、Ilb设置有一对,以夹住芯线部104。一对第I接触部IlaUlb是在宽度方向Yl上排列配置的平板状部分,以与长度方向Xl正交的方式延伸。一对第I接触部IlaUlb具有插入方向Dl上的上游侧端部12a、12b、下游侧端部13a、13b、压接刃14a、14b和第I肩部15a、15b。
[0090]下游侧端部13a、13b与第2连结部7连续。在下游侧端部13a、13b的位于第I接触部11的外侧面的位置,形成有第I固定部16a、16b。第I固定部16a、16b是突起状部分,被压入固定于壳体3的触头保持部44a (详细情况后述)。
[0091]第I接触部IlaUlb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隔从下游侧端部13a、13b朝向上游侧端部12a、12b扩大。并且,在上游侧端部12a、12b,第I接触部IlaUlb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隔(第I凹槽10的宽度)暂时变窄。之后,第I接触部IlaUlb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隔又扩大。在第I接触部IlaUlb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隔变窄的部分形成有一对压接刃14a、14b。
[0092]压接刃14a、14b被设置成用于切断包覆电线IOla的包覆部103。压接刃14a、14b形成为朝向第I凹槽10突出的小片状,并朝向供芯线部104插入的空间突出。在芯线部104被插入于第I凹槽10的状态下,一对压接刃14a、14b与芯线部104在厚度方向Z上对置。一对压接刃14a、14b是本发明的“保持部”的一例,该一对压接刃14a、14b保持芯线部104,以维持芯线部104与第I接触部11a、Ilb接触的状态。由此抑制芯线部104向与插入方向Dl相反的方向脱出。以与一对压接刃14a、14b在宽度方向Yl上排列的方式配置有一对第I肩部15a、15b。
[0093]第I肩部15a、15b被配置在第I接触部11的宽度方向Yl上的靠外侧面的位置。在长度方向Xl上,第I肩部15a、15b的位置与压接刃14a、14b的位置对齐。并且,在宽度方向Yl上,第I肩部15a、15b被配置在第I接触部IlaUlb的外侧面与压接刃14a、14b之间。并且,在厚度方向Zl上,第I肩部15a、15b被配置在上游侧端部12a、12b与下游侧端部13a、13b之间。根据这样的结构,第I肩部15a、15b所占的空间减小。其结果是,实现了压接型触头2a的小型化。第I连结部5从一对第I肩部15a、15b延伸。
[0094]第I连结部5被设置成用于一体地连结压接部4和触点部6。第I连结部5具有一对臂部17a、17b。一对臂部17a、17b是本发明的“第I连结部的一对片部”的一例。
[0095]一对臂部17a、17b被设置成用于将一对第I接触部IlaUlb和触点部6的后述的一对第2接触部21a、21b连结起来。并且,一对臂部17a、17b被设置成用于在与各第I接触部IlaUlb对应的第2接触部21a、21b产生跷跷板运动。
[0096]一对臂部17a、17b被设置为压接型触头2a的梁部,并沿长度方向Xl延伸。一个臂部17a将一个第I接触部Ila和一个第2接触部21a连接起来。同样地,另一个臂部17b将另一个第I接触部Ilb和另一个第2接触部21b连接起来。
[0097]臂部17a、17b的一端部与对应的第I接触部IlaUlb的第I肩部15a、15b连接。在宽度方向Yl上,臂部17a、17b的一端部被配置在第I接触部IlaUlb的外侧面的内侧。并且,在厚度方向Zl上,臂部17a、17b的一端部被配置在上游侧端部12a、12b和下游侧端部13a、13b之间。利用这样的配置,臂部17a、17b的一端部相对于第I接触部I la、I Ib不向宽度方向Yl突出、且不向厚度方向Zl突出。由此,实现了压接型触头2a的小型化。一对臂部17a、17b的一端部从第I肩部15a、15b弯曲大约90度并朝向长度方向Xl的一方侧,且与一对臂部17a、17b的中间部连续。
[0098]一对臂部17a、17b的中间部是与长度方向Xl大致平行地延伸的部分。臂部17a、17b形成为大致四棱柱状,且具有向宽度方向Yl隆起的外侧面形状。
[0099]根据这样的结构,臂部17a、17b具有第I隆起部172a、172b。第I隆起部172a、172b朝向壳体3的对应的支点支承部50a、50b (详细情况后述)隆起,并与该对应的支点支承部50a、50b接触。第I隆起部172a、172b的顶点部形成了支点部173a、173b。
[0100]支点部173a、173b支承于壳体3的支点支承部50a、50b。由此,一个第I接触部11a、一个臂部17a和一个第2接触部21a能够进行以支点部173a为支点的跷跷板运动。同样地,另一个第I接触部lib、另一个臂部17b和另一个第2接触部21b能够进行以支点部173b为支点的跷跷板运动。该臂部17a、17b的另一端部与具有上述的结构的臂部17a、17b的中间部连续。
[0101]一对臂部17a、17b的另一端部形成为从臂部17a、17b的中间部弯曲大致90度的形状,并与触点部6连续。
[0102]触点部6形成有朝向与插入方向Dl相反的方向敞开的第2凹槽20。具体来说,触点部6具有一对第2接触部2la、21b,在所述一对第2接触部2la、2Ib之间形成有第2凹槽20。一对第2接触部21a、21b是本发明的“触点部的一对片部”的一例。第2凹槽20与第I凹槽10排列在长度方向Xl上。第2凹槽20容纳对象侧触头102a。
[0103]第2接触部21a、21b被设置成用于与对象侧触头102a接触。并且,第2接触部21a、21b设置有一对,以夹住对象侧触头102a。一对第2接触部21a、21b是在宽度方向Yl上排列配置的平板状部分,并以与长度方向Xl正交的方式延伸。一对第2接触部21a、21b具有厚度方向Zl上的上游侧端部22a、22b、下游侧端部23a、23b、触点凸部24a、24b和第2肩部 25a、25b。
[0104]下游侧端部23a、23b被固定于沿宽度方向Yl延伸的基部27。并且,基部27在宽度方向Yl上的两端部具有第2固定部26a、26b。第2固定部26a、26b被压入固定于壳体3的触头保持部44a。
[0105]在从下游侧端部23a、23b朝向上游侧端部22a、22b的区域,第2接触部21a、21b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隔(第2凹槽20的宽度)在持续为恒定的状态之后,暂时变窄。接着,第2接触部2la、2Ib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隔又扩大。在像这样第2接触部2la、2Ib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隔变窄的部分,形成有一对触点凸部24a、24b。[0106]触点凸部24a、24b形成为朝向第2凹槽20突出的小片状,并朝向供对象侧触头102a插入的部位突出。在对象侧触头102a插入于第2凹槽20的状态下,一对触点凸部24a、24b弹性地夹着对象侧触头102a。一对触点凸部24a、24b是本发明的“保持部”的一例,该一对触点凸部24a、24b通过夹着对象侧触头102a来进行保持,以维持对象侧触头102a与第2接触部21a、21b接触的状态。由此抑制对象侧触头102a向与插入方向Dl相反的方向脱出。以与一对触点凸部24a、24b在宽度方向Yl上排列的方式配置有一对第2肩部25a、25b。
[0107]第2肩部25a、25b与臂部17a、17b的另一端部连接。第2肩部25a、25b是在第2接触部21a、21b的宽度方向Yl上的外侧面形成的突起状部分。在长度方向Xl上,第2肩部25a、25b的位置与触点凸部24a、24b的位置对齐。并且,在宽度方向Yl上,第2肩部25a、25b的位置在基部27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并且,在厚度方向Zl上,第2肩部25a、25b被配置在上游侧端部22a、22b与下游侧端部23a、23b之间。根据这样的结构,第2肩部25a、25b所占的空间被减小。其结果是,实现了压接型触头2a的小型化。
[0108]在宽度方向Yl上,臂部17a、17b的另一端部被配置在基部27的两端部的内侧。并且,在厚度方向Zl上,臂部17a、17b的另一端部被配置在上游侧端部22a、22b与下游侧端部23a、23b之间。通过这样的配置,臂部17a、17b的另一端部向宽度方向Yl突出得不多、且向厚度方向Zl突出得不多。由此,实现了压接型触头2a的小型化。
[0109]电线保持部8被设置成用于抑制包覆电线IOla从压接型触头2a脱出。电线保持部8是本发明的“保持部”的一例,该电线保持部8保持包覆电线101a,以维持芯线部104与第I接触部11a、Ilb接触的状态。由此,能够抑制芯线部104向与插入方向Dl相反的方向脱出。
[0110]电线保持部8与压接部4相邻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接部4与电线保持部8之间的距离比压接部4与触点部6之间的距离小。通过这样的配置,能够充分确保第I连结部5的臂部17a、17b的长度,并能够使压接型触头2a在长度方向Xl较短。即,能够充分确保伴随臂部17a、17b的跷跷板运动的、第I接触部118、1113和对应的第2接触部21&、2化的摆动量,并能够实现压接型触头2a的小型化。
[0111]电线保持部8在整体上形成为U字状,并形成有朝向与插入方向Dl相反的方向敞开的第3凹槽30。具体来说,电线保持部8具有基部32和一对引导片31a、31b,在所述一对引导片31a、31b之间形成有第3凹槽30。
[0112]各引导片31a、31b形成为棱柱状。引导片31a、31b之间的间隔、即第3凹槽30的宽度例如被设定成比包覆电线IOla的包覆部103的直径小、且比芯线部104的直径大。通过这样的结构,一对引导片31a、31b能够以规定的保持力夹住包覆电线IOla的包覆部103。一对引导片31a、31b在插入方向Dl上的下游侧端部与基部32连续。
[0113]基部32被设置为电线保持部8的底部。在基部32形成有凹陷部33。凹陷部33通过支承包覆电线IOla的包覆部103而限制包覆电线IOla向插入方向Dl过度地移位。
[0114]在基部32的宽度方向Yl上的两端部形成有第3固定部34a、34b。第3固定部34a,34b是突起状部分,并被压入固定于壳体3的触头保持部44a。具有上述的结构的基部32经由第2连结部7与一对第I接触部IlaUlb连结。
[0115]第2连结部7被设置成用于一体地连结压接部4和电线保持部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视观察下,第2连结部7形成为U字状,并具有朝向插入方向Dl突出的形状。具有上述的结构的压接型触头2a被保持于壳体3。
[0116]图7是单独的电连接器I的立体图,示出从插入方向Dl的上游侧观察电连接器I的状态。图8是单独的电连接器I的立体图,示出从插入方向Dl的下游侧观察电连接器I的状态。图9是单独的电连接器I的侧视图。
[0117]参照图3和图7?图9,壳体3是采用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而形成的。壳体3是通过注塑成型等形成的一个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3保持两个压接型触头2a、2b。
[0118]壳体3形成为扁平的块状、且在俯视观察(从厚度方向Zl观察的状态)下形成为大致矩形。并且,壳体3形成为在宽度方向Yl上对称的形状。
[0119]壳体3具有:外周壁41、分隔壁42、底壁43、触头保持部44a、44b和电线保持部45a、45b。
[0120]在俯视观察下,外周壁41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外周壁41具有:第I壁部46、第2壁部47、第3壁部48和第4壁部49。
[0121]第I壁部46和第2壁部47被设置为沿宽度方向Yl延伸的部分。第I壁部46和第2壁部47在长度方向Xl上隔离地配置。第I壁部46的宽度方向Yl上的一端部和第2壁部47的宽度方向Yl上的一端部与第3壁部48连续。并且,第I壁部46的宽度方向Yl上的另一端部和第2壁部47的宽度方向Yl上的另一端部与第4壁部49连续。
[0122]第3壁部48和第4壁部49被设置为沿长度方向Xl延伸的部分。第3壁部48和第4壁部49在宽度方向Yl上隔离地配置。以与第3壁部48及第4壁部49平行地延伸的方式配置有分隔壁42。
[0123]在壳体3内,分隔壁42被设置为配置于在宽度方向Yl上相邻的压接型触头2a、2b之间的部分。分隔壁42的数量是从电连接器I的压接型触头2a、2b的数量中减去I得到的值。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个压接型触头2a、2b,分隔壁42的数量是I。
[0124]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壁42的长度方向Xl上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分别与第I壁部46和第2壁部47连续。分隔壁42具有面向宽度方向Yl的一个侧面42a和另一侧面42b。
[0125]一个侧面42a与第3壁部48的内侧面48a平行,并与该内侧面48a在宽度方向Yl上对置。在所述一个侧面42a和内侧面48a之间配置有一个压接型触头2a。另一侧面42b与第4壁部49的内侧面49a平行,并与该内侧面49a在宽度方向Yl上对置。在所述另一侧面42b和内侧面49a之间配置有另一个压接型触头2b。相对于上述分隔壁42和外周壁41在插入方向Dl的下游侧配置有底壁43。底壁43被配置成局部地堵塞外周壁41在插入方向Dl上的下游侧的开口。
[0126]利用底壁43、外周壁41和分隔壁42形成有多个触头保持部44a、44b。触头保持部44a、44b被设置成用于对压接型触头2a、2b进行保持。触头保持部44a、44b保持对应的压接型触头2a、2b。触头保持部44a、44b在宽度方向Yl上排列。
[0127]一个触头保持部44a是采用第I?第3壁部46?48、分隔壁42和底壁43而形成的,并包围一个压接型触头2a。另一个触头保持部44b是采用第I壁部46、第2壁部47、第4壁部49、分隔壁42和底壁43而形成的,并包围另一个压接型触头2b。
[0128]参照图3和图7,一个触头保持部44a包括分隔壁42的一个侧面42a和第3壁部48的内侧面48a。
[0129]分隔壁42的一个侧面42a和第3壁部48的内侧面48a是“触头保持部的一对侧面”的一例,并被配置成夹着一个压接型触头2a。第3壁部48的内侧面48a和分隔壁42的一个侧面42a分别具有支点支承部50a和支点支承部50b。支点支承部50a、50b分别与一个压接型触头2a的对应的支点部173a、173b在宽度方向Yl上对置,并支承对应的支点部 173a、173b。
[0130]通过上述结构,针对一个压接型触头2a设置有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a、51b。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a、51b分别具有跷跷板结构。
[0131]具体来说,一个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a包括:压接型触头2a的一个第I接触部11a、一个臂部17a、一个第2接触部21a、和形成于壳体3的第3壁部48的支点支承部50a。在一个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a中,一个臂部17a的支点部173a在支承于支点支承部50a的状态下作为支点发挥作用。并且,在一个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a中,一个第I接触部IIa和一个第2接触部21a作为力点发挥功能、且还作为作用点发挥功能。
[0132]另一个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b包括:一个压接型触头2a的另一个第I接触部lib、另一个臂部17b、另一个第2接触部21b、和形成于壳体3的分隔壁42的支点支承部50b。在另一个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b中,另一个臂部17b的支点部173b在支承于支点支承部50b的状态下作为支点发挥作用。并且,在另一个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b中,另一个第I接触部Ilb和另一个第2接触部21b作为力点发挥功能、且还作为作用点发挥功能。
[0133]构成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a、51b的一部分的一个压接型触头2a被压入固定于壳体3。具体来说,压接型触头2a的第I固定部16&、16以第2固定部26&、2613、和第3固定部34a、34b被压入固定于在第3壁部48的内侧面48a上形成的凸部、和在分隔壁42的一个侧面42a上形成的凸部。
[0134]并且,一个触头保持部44a具有供对象侧触头102a插入的缝隙52a。缝隙52a形成于壳体3的第2壁部47,并沿长度方向Xl贯通壳体3。缝隙52a与触点部6的第2凹槽20在长度方向Xl上排列。
[0135]并且,壳体3具有从该壳体3的底壁43延伸的止挡部53a。止挡部53a是与一个压接型触头2a的第2凹槽20相邻地配置的壁状部分。插入于第2凹槽20的对象侧触头102a被止挡部53a支承,由此限制对象侧触头102a向触头保持部44a内进一步进入。由此,能够抑制对象侧触头102a与包覆电线IOla接触。
[0136]接下来,对另一个触头保持部44b进行说明。另一个触头保持部44b具有与一个触头保持部44a相同的结构。具体来说,另一个触头保持部44b具有分隔壁42的另一侧面42b和第4壁部49的内侧面49a。
[0137]分隔壁42的另一侧面42b和第4壁部49的内侧面49a是“触头保持部的一对侧面”的一例,并被配置成夹着另一个压接型触头2b。分隔壁42的另一侧面42b、和第4壁部49的内侧面49a分别具有支点支承部50c和支点支承部50d。支点支承部50c、50d分别与另一个压接型触头2b的对应的支点部173a、173b在宽度方向Yl上对置,并支承对应的支点部 173a、173b。
[0138]通过上述结构,针对另一个压接型触头2b设置有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c、51d。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lc、5Id分别具有跷跷板结构。[0139]具体来说,一个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c包括:另一个压接型触头2b的一个第I接触部11a、一个臂部17a、一个第2接触部21a、和形成于壳体3的分隔壁42的支点支承部50c。在一个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c中,一个臂部17a的支点部173a在支承于支点支承部50c的状态下作为支点发挥作用。并且,在一个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c中,一个第I接触部Ila和一个第2接触部21a作为力点发挥功能、且还作为作用点发挥功能。
[0140]另一个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d包括:另一个压接型触头2b的另一个第I接触部lib、另一个臂部17b、另一个第2接触部21b、和形成于壳体3的第4壁部49的支点支承部50d。在另一个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d中,另一个臂部17b的支点部173b在支承于支点支承部50d的状态下作为支点发挥作用。并且,在另一个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d中,另一个第I接触部Ilb和另一个第2接触部21b作为力点发挥功能、且还作为作用点发挥功能。
[0141]构成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c、51d的一部分的另一个压接型触头2b被压入固定于壳体3。具体来说,压接型触头2b的第I固定部16a、16b、第2固定部26a、26b、和第3固定部34a、34b被压入固定于在分隔壁42的另一侧面42b上形成的凸部、和在第4壁部49的内侧面49a上形成的凸部。
[0142]并且,另一个触头保持部44b具有供对象侧触头102b插入的缝隙52b。缝隙52b形成于壳体3的第2壁部47,并沿长度方向Xl贯通壳体3。缝隙52b与另一个压接型触头2b的触点部6的第2凹槽20在长度方向Xl上排列。
[0143]并且,壳体3具有从该壳体3的底壁43延伸的止挡部53b。止挡部53b是与另一个压接型触头2b的第2凹槽20相邻地配置的壁状部分。插入于第2凹槽20的对象侧触头102b被止挡部53b支承,由此限制对象侧触头102b向触头保持部44b内进一步进入。由此,能够抑制对象侧触头102b与包覆电线IOlb接触。
[0144]以与具有上述的结构的触头保持部44a、44b相邻的方式形成有电线保持部45a、45b ο
[0145]参照图3、图7和图9,电线保持部45a、45b设置于第4壁部49,并且构成为保持对应的包覆电线101a、101b。电线保持部45a、45b形成为在宽度方向Yl上对称的形状。
[0146]各电线保持部45a、45b具有一对电线保持片55a、55b和一对电线按压片56a、56b。
[0147]一对电线保持片55a、55b形成为在第I壁部46上朝向与插入方向Dl相反的方向延伸的柱状。一对电线保持片55a、55b在宽度方向Π上对向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电线保持片55a、55b的与长度方向Xl正交的截面形状是一样的。一对电线保持片55a、55b协作形成电线保持槽57。
[0148]电线保持槽57是保持对应的包覆电线IOlaUOlb的槽状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保持槽57是采用一对电线保持片55a、55b的相互对置的表面而形成对。电线保持槽57的底部形成为圆弧面状,能够支承对应的包覆电线IOlaUOlb的包覆部103。电线保持槽57朝向与插入方向Dl相反的方向敞开,且沿长度方向Xl敞开。被电线保持槽57分隔出的空间与各压接型触头2a、2b的对应的第I凹槽10在长度方向Xl上排列。在一对电线保持片55a、55b的末端部设置有电线按压片56a、56b,该电线按压片56a、56b朝向电线保持槽57突出。
[0149]电线按压片56a、56b能够按压被插入于电线保持槽57的对应的包覆电线101a、IOlb的包覆部103。电线按压片56a、56b具有引导倾斜面58a、58b和电线限制面59a、59b。[0150]引导倾斜面58a、58b被设置成用于将沿插入方向Dl移位而向电线保持槽57插入的对应的包覆电线IOlaUOlb引导至电线保持槽57。引导倾斜面58a、58b的位置处于插入方向Dl上的电线保持槽57的位置的上游侧。引导倾斜面58a、58b形成为随着相互靠近而朝向电线保持槽57的底部的倾斜状。引导倾斜面58a、58b与电线限制面59a、59b相邻。
[0151]电线限制面59a、59b被设置成用于防止对应的包覆电线101a、IOlb从电线保持槽57脱出。电线限制面59a、59b的位置在插入方向Dl上处于引导倾斜面58a、58b的位置的下游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限制面59a、59b形成为倾斜状,随着电线限制面59a、59b之间的距离靠近而朝向电线保持槽57的底部延伸。另外,电线限制面59a、59b也可以是与厚度方向Zl正交地延伸的平坦面。
[0152]通过以上的结构,一个电线保持片55a和一个电线按压片56a在整体上形成为钩状。同样地,另一个电线保持片55b和另一个电线按压片56b在整体上形成为钩状。
[0153]以上是电连接器I的概略结构。
[0154][压接型触头的制造方法]
[0155]接下来,对压接型触头2a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0是用于制造压接型触头2a的金属板81的俯视图。图11是压接型触头2a的制造用中间体82的立体图。参照图4、图10和图11,在制造压接型触头2a时,首先,准备作为导电部件的金属板81。该金属板81是厚度恒定的平板部件。利用规定的冲压机(未图示)等对该金属板81实施冲裁加工。由此,形成图11所示的制造用中间体82。
[0156]对制造用中间体82进行弯曲加工,从而形成压接型触头2。下面说明制造用中间体82与压接型触头2的不同点。制造用中间体82具有第I连结部5’和第2连结部7’。第I连结部5’具有平板状的一对臂部17a’、17b’。除了一个臂部17a’的两端部平坦这方面、以及另一个臂部17b’的两端部平坦这方面以外,第I连结部5’具有与第I连结部5相同的结构。并且,第2连结部7’除了形成得平坦这方面以外,具有与第2连结部7相同的结构。
[0157]S卩,制造用中间体82除了第I连结部5’整体平坦这方面、以及第2连结部7’整体平坦这方面以外,具有与压接型触头2a相同的结构。在该制造用中间体82形成有开口83。该开口 83通过压接部4、第I连结部5’和第2触点部6形成。
[0158]在制造压接型触头2a时,金属板81被前述的冲压机冲裁成制造用中间体82的外缘部的形状,且被冲裁成具有开口 83。由此,完成制造用中间体82。即,制造用中间体82是通过冲压机的一次冲压加工动作而完成的。另外,该冲压加工工序也可以包括多次冲压工序。
[0159]接下来,如图12和图13所示,对制造用中间体82实施弯曲加工。图12和图13是用于对制造用中间体82的弯曲加工进行说明的图。制造用中间体82被配置于弯曲加工机84的凹模85和凸模86之间。接着,利用凹模85和凸模86对制造用中间体82实施弯曲加工。另外,该弯曲加工工序既可以通过一次工序完成,也可以通过多次工序完成。
[0160]其结果是,第I连结部5’的臂部17a’、17b’的两端部被弯曲90度。另外,在图12和图13中,省略了另一个臂部17b’的图示。并且,第2连结部7’被弯曲成U字状。由此,完成压接型触头2a。压接型触头2b以与压接型触头2a相同的方式形成。将经以上工序而完成的压接型触头2a、2b压入固定于壳体3。[0161][包覆电线和对象侧触头向压接连接器连接的连接作业]
[0162]接下来,对将包覆电线IOla和对象侧触头102a连接到电连接器I的作业进行说明。图14是示出被与包覆电线IOla和对象侧触头102a连接之前的状态下的电连接器I的侧视图。图15是示出包覆电线IOlaUOlb连接于电连接器I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16是示出包覆电线IOlaUOlb和对象侧触头102a、102b连接于电连接器I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0163]参照图14,在将包覆电线IOla和对象侧触头102a向电连接器I连接时,作业人员使电连接器I与包覆电线IOla在厚度方向Zl上对置。并且,作业人员使电连接器I与对象侧触头102a在厚度方向Zl上对置。
[0164]接下来,作业人员通过使包覆电线IOla向插入方向Dl移位而将包覆电线IOla插入到电连接器I。由此,如图15所示,包覆电线IOla被插入于触头保持部44a。这时,包覆电线IOla的一部分被插入于压接型触头2a的第I凹槽10并与压接刃14a、14b接触。压接刃14a、14b切断包覆电线IOla的包覆部103而使芯线部104暴露。然后,芯线部104被压接部4的一对第I接触部11a、Ilb夹住。由此,芯线部104与压接部4接触。在该状态下,芯线部104被配置于一对压接刃14a、14b在插入方向Dl上的下游侧,由此,抑制了包覆电线IOla从压接型触头2a脱出。
[0165]通过将包覆电线IOla插入于第I凹槽10,芯线部104对一对第I接触部IlaUlb作用使一对第I接触部IlaUlb之间的间隔扩大的力作为反作用力F1、F2。反作用力F1、F2大致朝向宽度方向Yl。
[0166]并且,包覆电线IOla的一部分被插入于压接型触头2a的电线保持部8的第3凹槽30。由此,包覆电线IOla的包覆部103被电线保持部8的一对引导片31a、31b夹住。因此,抑制了包覆电线IOla从压接型触头2a脱出。
[0167]并且,包覆电线IOla的一部分被插入到壳体3的电线保持部45a。由此,抑制了包覆电线IOla从压接型触头2a脱出。
[0168]接下来,作业人员将对象侧触头102a (图15中未图示)向缝隙52a和第2凹槽20中插入。由此,如图16所示,对象侧触头102a被压接型触头2a的触点部6的一对第2接触部21a、21b夹住。由此,对象侧触头102a与一对第2接触部21a、21b接触,其结果是,对象侧触头102a经由压接型触头2a与包覆电线IOla的芯线部104电连接。
[0169]通过将对象侧触头102a插入于第2凹槽20,对象侧触头102a对第2接触部21a、21b作用使一对第2接触部21a、21b之间的间隔扩大的力作为反作用力F3、F4。反作用力F3、F4大致朝向宽度方向Yl。
[0170]如上所述,反作用力F1、F2由芯线部104作用给一对第I接触部lla、llb。S卩,通过一对第I接触部IlaUlb与芯线部104的接触,作用有第I接触部IlaUlb受到的反作用力F1、F2。在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a、51b中,通过作用有该反作用力F1、F2,臂部17a、17b受到以支点部173a、173b为支点进行摆动的力。其结果是,反作用力Fl、F2被转换成使一对第2接触部21a、21b与对象侧触头102a相互加压的力Fll、F21。由此,提高了一对第2接触部2la、2Ib与对象侧触头102a之间的压接(接触压力)。
[0171]另一方面,反作用力F3、F4由对象侧触头102a作用给一对第2接触部2la、2lb。即,通过第2接触部21a、21b与对象侧触头102a的接触,作用有第2接触部21a、21b受到的反作用力F3、F4。在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a、51b中,通过作用有该反作用力F3、F4,臂部17a、17b受到以支点部173a、173b为支点进行摆动的力。其结果是,反作用力F3、F4被转换成使一对第I接触部lla、llb与芯线部104相互加压的力F31、F41。由此,提高了一对第I接触部IlaUlb与芯线部104之间的压接。
[0172]另外,对于将包覆电线IOlb和对象侧触头102b连接到另一个压接型触头2b时的动作,由于与上述情况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0173]如上述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器1,由于第I接触部IlaUlb与对应的芯线部104的接触而产生的反作用力F1、F2经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a、51b作用于第2接触部21a、21b与对象侧触头102a之间。其结果是,产生了使第2接触部21a、21b与对象侧触头102a相互加压的力Fll、F21。这样,第I接触部IlaUlb与芯线部104利用相互之间产生的反作用力F1、F2来可靠地维持接触状态,而且,第2接触部21a、21b与对象侧触头102a利用来自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a、51b的力Fll、F21来可靠地维持接触状态。与上述同样地,第I接触部IlaUlb与芯线部104利用来自反作用力转换机构51a、51b的力F31、F41来可靠地维持接触状态,而且,第2接触部21a、21b与对象侧触头102a利用反作用力F3、F4来可靠地维持接触状态。
[0174]并且,压接型触头2a的电线保持部8、压接刃14a、14b、和触点凸部24a、24b能够保持对应的包覆电线IOla和对象侧触头102a。由此,能够利用电线保持部8和压接刃14a、14b来更可靠地维持第I接触部IlaUlb与芯线部104的接触状态。并且,利用触点凸部24a、24b来更可靠地维持第2接触部2la、2Ib与对象侧触头102a的接触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I是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微小的电连接器。因此,压接型触头2a是小型的,由此,利用该压接型触头2a的弹性难以充分确保压接型触头2a与芯线部104及对象侧触头102a之间的接触压力。然而,通过在压接型触头2a设置电线保持部8、压接刃14a、14b和触点凸部24a、24b,能够更可靠地维持压接型触头2a与芯线部104及对象侧触头102a之间的接触状态。因此,根据电连接器I,能够更可靠地维持电连接。
[0175]另外,对于另一个压接型触头2b的效果,由于与一个压接型触头2a的效果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0176]并且,根据电连接器1,利用第I接触部IlaUlb与芯线部104的接触,臂部17a、17b以第I接触部IlaUlb为力点且以支点部173a、173b为支点进行移位。由此,第2接触部21a、21b作为作用点而动作,从而向对象侧触头102a侧移位。由此,第2接触部21a、21b与对象侧触头102a以通过相互的加压而产生规定的接触压力的方式接触。并且,在压接型触头2a中,采用了跷跷板结构。由此,第2接触部21a、21b从对象侧触头102受到的反作用力F3、F4成为使第I接触部IlaUlb对芯线部104加压的力F13、F14。由此,第I接触部11a、Ilb和第2接触部21a、21b均能够以足够的接触压力与对应的芯线部104及对象侧触头102a接触。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维持包覆电线IOla的芯线部104与对象侧触头102a的经由压接型触头2a的电连接。
[0177]并且,根据电连接器1,能够利用一对第I接触部IlaUlb形成用于夹住芯线部104的第I凹槽10。并且,能够利用一对第2接触部21a、21b形成用于夹住对象侧触头102的第2凹槽20。并且,一对臂部17a、17b将对应的第I接触部IlaUlb和第2接触部21a、21b连接起来。采用这样的结构的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第I接触部lla、llb与芯线部104之间的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第2接触部21a、21b与对象侧触头102a之间的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
[0178]并且,根据电连接器I,在臂部17a、17b上,支点部173a、173b被设置于第I隆起部172a、172b,该第I隆起部172a、172b具有朝向壳体3的对应的支点支承部50a、50b隆起的形状。根据该结构,能够使臂部17a、17b中的支点部173a、173b与壳体3的对应的支点支承部50a、50b更可靠地接触。由此,能够抑制臂部17a、17b中的支点部173a、173b以外的部分与壳体3任意接触。由此,能够使臂部17a、17b更可靠地产生设计者所意图那样的跷跷板运动。
[0179]并且,根据电连接器I,第I接触部IlaUlb具有压接刃14a、14b。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压接刃14a、14b进行切断包覆电线IOla的包覆部103的作业,由此包覆部103被切断。进而,从被切断的部位暴露的芯线部104与第I接触部11a、Ilb接触。
[0180]并且,根据电连接器1,第I接触部IlaUlb包括朝向第I凹槽10突出的压接刃14a、14b,该第I凹槽10用于供芯线部104通过,该压接刃14a、14b能够保持芯线部104。根据该结构,压接刃14a、14b兼有作为电线保持部的功能。因此,在压接型触头2a上,不另外设置只具有电线保持部的功能的部件也可以。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压接型触头2a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0181]并且,根据压接型触头2a,压接部4和触点部6通过第I连结部5连结为一体,压接部4和电线保持部8通过第2连结部7连结为一体。根据该结构,与压接部4接触的状态下的包覆电线IOla被压接型触头2a的电线保持部8保持。由此,电线保持部8能够抑制与压接部4接触的部位处的芯线部104相对于压接部4不慎地移位。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芯线部104与压接部4的接触被解除,因此,能够更可靠地维持包覆电线IOla的芯线部104与对象侧触头102a的电连接。而且,电线保持部8被设置于压接型触头2a。由此,能够将电线保持部8配置在压接部4的附近。因而,电线保持部8能够在压接部4与芯线部104相接触的接触部位的附近保持包覆电线101a。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芯线部104以从压接部4离开的方式移位。因此,在压接型触头2a上能够更可靠地维持电连接。
[0182]并且,根据压接型触头2a,第I连结部5和第2连结部7分别与压接部4的在插入方向Dl上的上游侧端部12a、12b和下游侧端部13a、13b连续。根据该结构,通过对一张金属板81进行冲裁加工和弯曲加工,能够一并形成压接部4、第I连结部5和第2连结部7。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压接型触头2a。此外,也可以不将第I连结部5和第2连结部7配置成在与插入方向Dl正交的方向上分离开。由此,能够使压接型触头2a的宽度(宽度方向Yl的长度)更窄。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压接型触头2a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0183]并且,根据压接型触头2a,第I连结部5被配置于压接部4的在插入方向Dl上的上游侧端部12a、12b。根据这样的结构,当包覆电线IOla连接于压接部4时,能够利用第I连结部5更可靠地承受由包覆电线IOla作用给压接部4的反作用力F1、F2。由此,能够抑制压接部4的上游侧端部12a、12b过度地变形。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维持压接部4与芯线部104的接触。
[0184]并且,根据压接型触头2a,第I连结部5与触点部6的在插入方向Dl上的上游侧端部22a、22b连续。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压接部4与触点部6对置配置,而且,能够将第I连结部5笔直地配置在压接部4与触点部6对置的长度方向Xl上。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压接型触头2a在插入方向Dl上的长度。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使压接型触头2a小型化。
[0185]并且,根据压接型触头2a,利用压接部4的一对第I接触部I la、I Ib形成了容纳包覆电线IOla的第I凹槽10。并且,利用触点部6的一对第2接触部21a、21b形成了容纳对象侧触头102a的第2凹槽20。根据该结构,单独利用压接型触头2a就能够形成供包覆电线IOla插入的第I凹槽10、以及供对象侧触头102a插入的第2凹槽20。因此,无需使压接型触头与其它部件组合来形成各上述凹槽10、20。由此,减少了与压接型触头2a的组装相关的劳力和时间。
[0186][变形例]
[0187]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记载于权利要求书,就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可以如下那样变更并实施。另外,在下文中,主要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在图中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188][第I变形例]
[0189]图17是本发明的第I变形例涉及的压接型触头2aA的立体图,图18是压接型触头2aA的俯视图。参照图17和图18,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接型触头2aA形成为在宽度方向Yl上不对称的形状。具体来说,压接型触头2aA具有第I连结部5A。第I连结部5A具有一对臂部17aA、17bA。一个臂部17aA比另一个臂部17bA粗。更具体来说,在与长度方向Xl正交的截面上,一个臂部17aA的截面积比另一个臂部17bA的截面积大。并且,一个第I接触部IlaA的肩部15aA的宽度比另一个第I接触部Ilb的肩部15bA的宽度大。并且,一个第2接触部21aA的肩部25aA的宽度比另一个第2接触部21bA的肩部25bA的宽度大。
[0190][第2变形例]
[0191]图19是本发明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压接型触头2aB的立体图,图20是本发明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电连接器IB的俯视图。参照图19和图20,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接型触头2aB形成为在宽度方向Yl上不对称的形状。具体来说,压接型触头2aB具有与从压接型触头2a中去除一个臂部17a和一个第2接触部21a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在压接部4A的第I接触部IlaB未形成肩部。压接型触头2aB具有第I连结部5B和触点部6B。
[0192]这样,根据电连接器1B,仅设置一个第2接触部21bB。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减小压接型触头2aB所占的空间。并且,与第2接触部21bB接触的对象侧触头102a被预先露出,而不是利用第2接触部21bB切断一部分的结构。由此,即使只有一个第2接触部21bB,也能够可靠地实现第2接触部2IbB与对象侧触头102a的接触。
[0193][第3变形例]
[0194]图21是本发明的第3变形例涉及的压接型触头2aC的立体图。图22是本发明的第3变形例涉及的电连接器IC的俯视图。参照图21和图22,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接型触头2aC的第I连结部5C的臂部17aC、17bC不具有朝向支点支承部50aC、50bC隆起的部分。另一方面,在壳体3C的第3壁部48的内侧面48a和分隔壁42的一个侧面42a设置有第2隆起部68a、68b。第2隆起部68a、68b形成为朝向臂部17aC、17bC的对应的支点部173aC、173bC隆起的形状。在本变形例中,第2隆起部68a、68b形成为从对应的一个侧面42a和内侧面48a突出的突起状。在第2隆起部68a、68b形成有支点支承部50aC、50bC。另一方面,臂部17aC、17bC的支点部173aC、173bC分别是与插入方向Dl大致平行的平坦面。[0195]根据电连接器1C,能够使壳体3B中的支点支承部50aC、50bC与臂部17aC、17bC的对应的支点部173aC、173bC更可靠地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壳体3C中的支点支承部50aC、50bC以外的部分与臂部17aC、17bC任意接触。因而,能够使臂部17aC、17bC更可靠地产生设计者所意图那样的跷跷板运动。
[0196][其它变形例]
[0197](I)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作为反作用力转换机构的一例,对具有跷跷板结构的机构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不是这样。反作用力转换机构只要是下述结构即可:使由包覆电线作用给压接部的第I接触部的反作用力转换成使触点部的第2接触部与对象侧触头相互加压的力,而且,使由对象侧触头作用给触点部的第2接触部的反作用力转换成使压接部的第I接触部与包覆电线相互加压的力。作为这样的反作用力转换机构,能够例示出凸轮机构、丝杠机构、连杆机构等各种机构。
[0198]( 2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主要对第I接触部、第2接触部和臂部分别设有一对的结构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不是这样。第I接触部、第2接触部和臂部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仅设置一个。
[0199](3)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对利用一张板部件形成压接型触头的结构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不是这样。例如,压接型触头也可以是组合多个板部件而构成的。
[0200](4)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作为保持对象侧触头的保持部,以触点凸部为例进行列举。然而,也可以不是这样。例如,也可以将保持对象侧触头的保持部设置在插入方向上的与触点凸部相反的一侧的位置。这种情况下的保持部可以设置于压接型触头,也可以设置于壳体。
[0201](5)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作为连接于压接型触头的第I导电部件和第2导电部件,例示了包覆电线的芯线部和板状的对象侧触头。然而,也可以不是这样。对于第I导电部件和第2导电部件,可以是双方为对象侧触头,也可以是双方为芯线部。而且,例如,作为导电部件,也可以使用电路基板、FFC (柔性扁平线缆)、FPC (柔性印刷基板)等其它导电部件。
[0202]( 6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对电连接器的结构进行了各种说明。然而,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只要具有以下部分即可:触头,其具有一个以上的第I接触部和一个以上的第2接触部;反作用力转换机构;以及保持部,其用于保持一个导电部件,除此以外的结构不作限定。
[0203]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电连接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于将第I导电部件与第2导电部件电连接起来,所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其具备: 壳体; 触头,其保持于所述壳体,所述触头具有用于与所述第I导电部件接触的第I接触部、和用于与所述第2导电部件接触的第2接触部; 反作用力转换机构,其用于将通过一方的所述接触部与对应的一方的所述导电部件的接触使得一方的所述接触部受到的反作用力转换成使另一方的所述接触部与对应的另一方的所述导电部件相互加压的力;以及 保持部,其用于保持一方的所述导电部件,以维持一方的所述导电部件与一方的所述接触部接触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具有将所述第I接触部与所述第2接触部连接起来的臂部, 所述反作用力转换机构包括跷跷板结构,所述跷跷板结构具有:支点部,其形成于所述臂部;以及支点支承部,其形成于所述壳体并支承所述支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接触部设置有一对,以夹住所述第I导电部件, 所述第2接触部设置有一对,以夹住所述第2导电部件, 所述臂部设置有一对, 一个所述臂部将一个所述第I接触部和一个所述第2接触部连接起来, 另一个所述臂部将另一个所述第I接触部和另一个所述第2接触部连接起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接触部和所述第2接触部中的至少一方仅设置有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点部形成于第I隆起部,所述第I隆起部具有朝向所述支点支承部隆起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点支承部形成于第2隆起部,所述第2隆起部具有朝向所述支点部隆起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一方的所述接触部具有压接刃,所述压接刃用于切断包覆电线的包覆部,其中,所述包覆电线是对作为一方的所述导电部件的芯线部实施了包覆而得到的包覆电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一方的所述接触部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朝向用于供一方的所述导电部件通过的空间突出, 所述保持部形成于所述突出部。
【文档编号】H01R13/193GK103986002SQ201410039156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2日
【发明者】松本光大, 熊谷大辅, 桝谷嘉友 申请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