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取出机构卡插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带取出机构卡插件。卡取出机构(6)包括:排出器(11),与卡体(A)一起在卡插入部(2)的内底面部上,沿着卡插入/拔取方向滑动;金属制的转动杆(10),可转动地轴支在卡插入部(2)的卡插入/拔取方向里侧,一端能相对移动地与排出器(11)上面部连结;以及推杆(12),推压转动杆(10)的另一端,使得转动杆(10)朝使得排出器(11)向卡取出位置(P2)侧移动的方向转动;转动杆(10)通过排出器(11)支承在外壳(3),使其保持在比弹性接触片部(50)的突出高度(H1)高的位置(H2)。提供将IC卡等卡体相对外壳插入/拔取时的操作性优异的带取出机构卡插件。
【专利说明】带取出机构卡插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1C卡或闪存卡等卡与电子设备连接的卡插件(card connector),尤其涉及设有卡取出机构的带有取出机构的卡插件(以下,简记为"带取出机 构卡插件")。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在这种卡插件中,设有能通过操作推杆从外壳内取出卡的取出机构,这样 的卡插件为人们所公知(例如,专利文献1)。
[0003] 该卡插件的取出机构具备可转动地支承于外壳的卡插入/拔取方向里侧的转动 杆,以及与该转动杆的一端连结的推杆,使得该推杆朝卡插入方向滑动移动,通过推入转动 杆的一端部,使转动杆转动,在转动杆的另一端侧将卡的里侧边缘朝排出方向推出。
[0004] 即,推杆的推入动作通过转动杆变换成转动力,利用该转动力推出卡。
[0005] 对于用于该卡取出机构的转动杆,从强度角度考虑,一般使用金属板材。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89139号公报
[0007]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以往技术中,转动杆的一端部直接与卡的前端缘抵接,因 此,转动杆的对卡的转动力分散作用在推出方向(卡的插入/拔取方向)和卡宽度方向, 因此,存在推杆的推入动作不能有效地传递为推出卡方向的力的问题。
[0008] 另外,在这样的取出机构中,若设定转动杆的转动可能量大,金属制的转动杆的 一端侧到达触头上,则转动杆与触头接触,担心各触头之间或触头与其它电路之间通过转 动杆短路,又,若转动杆和触头接触,则对于触头作用与卡插入/拔取方向交叉方向、即 不能容许变形方向的力,因此,也担心触头压曲。
[0009] 于是,在以往技术中,通过限制转动杆的转动可能量(可能转动角度),避免转 动杆和触头的接触,为此,存在也限制由转动杆引起的卡推出量的问题。
[0010] 又,在以往技术中,转动杆的一端部直接与卡的前端缘抵接,因此,构成为伴随 推杆的推入动作的力通过转动杆直接传递到卡,因此,若使劲推入推杆,则其势头不减地 通过转动杆传递到卡,担心因该势头引起卡从外壳跳出、卡破损。
[0011] 再有,以往的转动杆成为在卡插件厚度方向没有被限制的状态(自由状态),因 此,担心因松动等成为异常声音的原因,同时,转动杆与触头接触,担心成为触头压曲的 原因。
【发明内容】
[0012] 于是,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以往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 供将1C卡等卡体相对外壳插入/拔取时的操作性优异的带取出机构卡插件。
[0013]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以往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 的带取出机构卡插件的特征在于
[0014] 所述带取出机构卡插件包括:
[0015] 外壳,形成插入卡体的卡插入部;
[0016] 多个触头,具有弹性接触片部,从上述卡插入部的内底面部突出,与露出到上述 卡体的单面侧的信号传递端子接触;以及
[0017] 卡取出机构,用于从上述卡插入部推出上述卡体;
[0018] 所述带取出机构卡插件的特征在于:
[0019] 上述卡取出机构包括:
[0020] 排出器,与上述卡体一起在上述卡插入部的内底面部上,沿着卡插入/拔取方 向,在隔开间隔的所希望的卡插入位置和卡取出位置之间滑动;
[0021] 金属制的转动杆,可转动地轴支在上述卡插入部的卡插入/拔取方向里侧,一端 能相对移动地与上述排出器上面部连结;以及
[0022] 推杆,推压该转动杆的另一端,使得上述转动杆朝使得上述排出器向上述卡取出 位置侧移动的方向转动;
[0023] 上述转动杆通过上述排出器支承在上述外壳,使其保持在比上述弹性接触片部 的突出高度高的位置。
[0024]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系在上述技术方案(1)记载的带取出机构卡插件中,其 特征在于:
[0025] 上述排出器设有由绝缘性部件构成的绝缘部,其位于上述转动杆的下面侧,且在 上述滑动时配置为能在上述触头上移动,该绝缘部介于上述转动杆和上述触头之间。
[0026]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系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带取出机构卡插件 中,其特征在于:
[0027] 使用在上述卡体在卡插入方向里部侧缘具有定位用切口部的卡,在上述排出器 设有与上述定位用切口部互相嵌合的定位用嵌合部。
[0028]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系在上述技术方案(1)?(3)任一个记载的带取出机构 卡插件中,其特征在于:
[0029] 上述排出器由绝缘性合成树脂一体成形。
[0030]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系在上述技术方案(2)?(4)任一个记载的带取出机构 卡插件中,其特征在于:
[0031] 在上述绝缘部,设有朝触头侧膨出的凸状的推压部,当上述绝缘部在触头上移动 时,上述推压部往下推压上述弹性接触片部。
[0032]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系在上述技术方案(1)?(5)任一个记载的带取出机构 卡插件中,其特征在于:
[0033] 在上述触头,设有"?"字状的弹性接触片部,将其一端设为支承在上述外壳的 支承端,将其另一端设为能在上述卡插入部的内底部滑动的可动端,同时,在上述支承端 和可动端之间,从上述卡插入部内底面浮起配置,形成接点部。
[0034]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系在上述技术方案(1)?(6)任一个记载的带取出机构 卡插件中,其特征在于:
[0035] 在上述外壳的与上述转动杆互相对向的内面部,设有在所希望的位置与上述转 动杆互相嵌合的嵌合突起。
[0036] 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系在上述技术方案(1)?(7)任一个记载的带取出机构 卡插件中,其特征在于:
[0037] 配置上述推杆,使其能从上述转动杆脱离,同时,设有弹簧体,对上述推杆朝脱 离上述转动杆的方向赋能。
[0038] 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系在上述技术方案(1)?(8)任一个记载的带取出机构 卡插件中,其特征在于:
[0039] 在上述外壳,设有可移动地收纳上述推杆的推杆收纳部,以及配置在该推杆收纳 部内底面的所希望的位置的多个开关端子;
[0040] 上述推杆设有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构成的本体部,以及露出到该本体部的底面侧 的具有多个弹性开关片部的导电性金属材料制的开关部件;
[0041] 通过使得上述推杆移动,在上述所希望的位置,上述各弹性开关片部分别与上述 各开关端子接触,通过上述开关部件使得上述开关端子间导通。
[0042]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0043] 本发明涉及的卡插件如上所述包括:
[0044] 外壳,形成插入卡体的卡插入部;
[0045] 多个触头,具有弹性接触片部,从上述卡插入部的内底面部突出,与露出到上述 卡体的单面侧的信号传递端子接触;以及
[0046] 卡取出机构,用于从上述卡插入部推出上述卡体;
[0047] 上述卡取出机构包括:
[0048] 排出器,与上述卡体一起在上述卡插入部的内底面部上,沿着卡插入/拔取方 向,在隔开间隔的所希望的卡插入位置和卡取出位置之间滑动;
[0049] 金属制的转动杆,可转动地轴支在上述卡插入部的卡插入/拔取方向里侧,一端 能相对移动地与上述排出器上面部连结;以及
[0050] 推杆,推压该转动杆的另一端,使得上述转动杆朝使得上述排出器向上述卡取出 位置侧移动的方向转动;
[0051] 上述转动杆通过上述排出器支承在上述外壳,使其保持在比上述弹性接触片部 的突出高度高的位置。
[0052] 因此,转动杆的转动运动能有效地转换为卡推出方向的力,且转动杆常时在轴支 部分和排出器两个地方得到支持,能防止松动,确保稳定的操作性。又,转动杆保持在比 上述弹性接触片部的突出高度高的位置,因此,能避免转动杆和触头的接触,能防止触头 压曲,可以不限制转动杆的能转动角度,能使得转动杆到达触头上,与此相伴随,卡的推出 量也能多,能合适地取出卡。
[0053] 又,在本发明中,上述排出器设有由绝缘性部件构成的绝缘部,其位于上述转动 杆的下面侧,且在上述滑动时配置为能在上述触头上移动,该绝缘部介于上述转动杆和上 述触头之间。通过绝缘部绝缘触头和转动杆,因此,可以不限制转动杆的能转动角度,能 使得转动杆到达触头上,与此相伴随,卡的推出量也能多,能合适地取出卡。又,介于转动 杆和触头之间的推出用排出器(绝缘部)仅仅在卡插入/拔取方向移动,因此,不会对于 触头作用与卡插入/拔取方向交叉方向、即不能容许变形方向的力,能防止触头压曲。
[0054] 再有,在本发明中,使用在上述卡体在卡插入方向里部侧缘具有定位用切口部的 卡,在上述排出器设有与上述定位用切口部互相嵌合的定位用嵌合部。因此,能防止卡的 误插入,同时,能在推出用排出器和卡固定状态下进行卡的插入/取出动作。
[0055] 又,在本发明中,通过上述排出器由绝缘性合成树脂一体成形,能廉价地制造具 有由绝缘性部件构成的绝缘部的推出用排出器。
[0056] 再有,在本发明中,通过在上述绝缘部设有朝触头侧膨出的凸状的推压部,当上 述绝缘部在触头上移动时,上述推压部往下推压上述弹性接触片部,触头发挥缓冲效果, 能合适地缓和通过转动杆传递的推杆的推入动作时的势头,能防止卡跳出。
[0057] 再有,在本发明中,在上述触头,设有"?"字状的弹性接触片部,将其一端设为 支承在上述外壳的支承端,将其另一端设为能在上述卡插入部的内底部滑动的可动端,同 时,在上述支承端和可动端之间,从上述卡插入部内底面浮起配置,形成接点部。因此, 排出器相对触头的移动成为平滑。
[0058] 又,在本发明中,通过在上述外壳的与上述转动杆互相对向的内面部,设有在所 希望的位置与上述转动杆互相嵌合的嵌合突起,能例如在所希望的卡插入位置或卡取出 位置临时锁定转动杆及排出器。
[0059] 再有,在本发明中,通过配置上述推杆,使其能从上述转动杆脱离,同时,设有 弹簧体,对上述推杆朝脱离上述转动杆的方向赋能,推入动作时以外,推杆与转动杆的位 置无关,位于能常时压入的位置,因此,即使误操作也能对应。
[0060] 再有,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外壳,设有可移动地收纳上述推杆的推杆收纳部,以 及配置在该推杆收纳部内底面的所希望的位置的多个开关端子;上述推杆设有由绝缘性 合成树脂构成的本体部,以及露出到该本体部的底面侧的具有多个弹性开关片部的导电 性金属材料制的开关部件;通过使得上述推杆移动,在上述所希望的位置,上述各弹性开 关片部分别与上述各开关端子接触,通过上述开关部件使得上述开关端子间导通。能使得 推杆具有开关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61]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带取出机构卡插件的一例的立体图。
[0062] 图2是图1的从下侧看的立体图。
[0063] 图3是图1中的A-A线截面图,是卸下屏蔽罩状态图。
[0064] 图4是图3的分解立体图。
[0065] 图5是表示卡体一例的底面图。
[0066] 图6是表示图4中的外壳本体的立体图。
[0067] 图7(a)是表示图4中的转动杆的放大平面图,(b)是其正面图。
[0068] 图8(a)是表示其排出器的放大立体图,(b)是从其下侧看的立体图。
[0069] 图9是表示图6中的各触头的配置的放大立体图。
[0070] 图10是表示图6中的触头的组装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0071] 图11 (a)是表示图4中的推杆的立体图,(b)是从其下方看的立体图。
[0072] 图12(a)?(b)是表示开关的动作状态的截面图。
[0073] 图13(a)?(d)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卡插件的动作状态的卸下屏蔽罩状态的平面 图。
[0074] 图中符号意义如下:
[0075] A -卡体
[0076] 1 一卡插件
[0077] 2 -卡插入部
[0078] 3 -外壳
[0079] 4, 5 -触头
[0080] 6 -卡取出机构
[0081] 8, 9-开关端子
[0082] 10 -转动杆
[0083] 11 -排出器(ejector)
[0084] 12 -推杆
[0085] 13 -外壳本体
[0086] 14-屏蔽罩(shield cover)
[0087] 15 -排出器收纳部
[0088] 16 -推杆收纳部
[0089] 20 -底板部
[0090] 21 -侧壁
[0091] 22-台部
[0092] 23 -转动轴
[0093] 30 -插入孔
[0094] 31 -杆本体部
[0095] 32 -被压入部
[0096] 33 -连结轴部
[0097] 40 -连结槽
[0098] 41 -排出器本体部
[0099] 42 -绝缘部
[0100] 43-导向用突起
[0101] 44-导向槽
[0102] 45 -定位用嵌合部
[0103] 46 -推压部
[0104] 50 -弹性接触片部
[0105] 51 -可动端部
[0106] 52 -绝缘包覆体
[0107] 53 -支持端部
[0108] 54 -接点部
[0109] 55 -被滑接面部
[0110] 60-推杆本体
[0111] 61 -开关部件
[0112] 62-插入部
[0113] 63-凹部
[0114] 64-推入轴
[0115] 65-赋能部
[0116] 66 -弹簧体
[0117] 67 -操作部
[0118] 70 -基部
[0119] 71,72 -弹性开关片部
[0120] 73 -露出孔
[0121] 74-压接板部
[0122] 81,82-开关用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123] 下面,参照图1?图13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带取出机构卡插件的实施 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 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0124] 图中符号A是1C卡等的卡体,符号1是带取出机构卡插件(以下,简记为"卡插 件")。
[0125] 卡体A为如图5所示1C卡,形成与卡整个宽度相比,卡全长的长度长的矩形状, 在矩形状的一角部,形成沿斜方向切口形状的定位用切口部Aa。
[0126] 另外,在该卡体A的单面,形成多个信号传递端子(连接区,pad) al?a6,各信 号传递端子al?a6分别在卡插入/拔取方向隔开间隔,配列为二段配置。
[0127] 卡插件1包括具有插入卡体A的卡插入部2的外壳3,以及支承在外壳3、从卡插 入部2的内底部突出的由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的二种触头4、4、......和触头5,插入到卡插 入部2的卡体A的在单面侧露出的信号传递端子al?a6与对应的各触头4、4、……或触 头5接触,通过卡插件1,使得卡体A和连接基板电气式连接。
[0128] 另外,该卡插件1设有用于从卡插入部2推出卡体A的卡取出机构6,通过操作 设在外壳3、能在卡插入方向推入的推杆12,将卡体A从外壳3推出、取出。
[0129] 该卡取出机构6包括排出器11,金属制的转动杆10,以及推杆12,所述排出器11 与卡体A-起,在卡插入部2的内底面部上,在卡插入/拔取方向隔开间隔的所希望的卡 插入位置P1和卡取出位置P2之间滑动,所述转动杆10可转动地轴支在卡插入部2的卡 插入/拔取方向里侧,一端与排出器11上面部能相对移动地连结,所述推杆12推压转动 杆10的另一端,使得转动杆10朝使得排出器朝卡取出位置P2侧移动的方向转动,通过 推入推杆12,转动杆10转动动作,与此连动,排出器11从在卡插入/拔取方向隔开间隔 的所希望的卡插入位置P1向卡取出位置P2滑动移动,与此相伴随,推出卡体A。
[0130] 外壳3通过组合绝缘性合成树脂制的外壳本体13,以及覆盖其上面部、背面部、以 及侧面部的由导电性金属板材构成的屏蔽罩14,形成其卡插入方向前侧端开口的中空箱 形状。
[0131] 又,在外壳3,在卡插入部2的一方的侧部里侧,设有在卡插入/拔取方向能滑 动地收纳排出器11的排出器收纳部15,在与排出器收纳部15的相反侧,设有与卡插入部 2平行配置、在卡插入/拔取方向能移动地收纳推杆12的推杆收纳部16。
[0132] 外壳本体13如图6所示,包括平板状的底板部20,以及从底板部20在卡插件 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平行配置的、从底板部20立起形状的一对侧壁部21a、21b,在两侧壁部 21a、21b之间形成上面侧呈凹形状的卡插入部2,同时,在一方的侧壁部21a的里侧,形成 与卡插入部2成为一体的排出器收纳部15,隔开另一方的侧壁部21b,与卡插入部2邻接 配置,形成推杆收纳部16,卡插入部2和推杆收纳部16的上面部由屏蔽罩14覆盖。
[0133] 又,在外壳本体13,在卡插入部2的卡插入方向里侧,在卡插件宽度方向与排出 器收纳部15隔开间隔的位置,设有从台部22的上面突出的转动轴23,通过该转动轴23 插入转动杆10的轴支孔30,转动杆10可转动地轴支在卡插入部2的卡插入/拔取方向里 侧。
[0134] 转动杆10如图7所示,由具有刚性的金属制板材形成为一体,具有矩形状的杆 本体部31,以及从杆本体部31的一端朝斜方向延伸形状的被推入部32,形成俯视呈日文 "、,,字状。
[0135] 轴支孔30形成在杆本体部31和被推入部32交叉的位置,当将转动杆10轴支在 外壳3时,杆本体部31的前端部位于排出器收纳部15内,被推入部32配置在推杆收纳 部16的里侧,转动杆10以该轴支孔30的位置作为基点转动。
[0136] 在杆本体部31,在与轴支孔30在长度方向隔开间隔的位置,设有从本体部下面 突出的连结轴部33,通过该连结轴部33插入形成在排出器11的上面部的连结槽40,成为 杆本体部31的前端部能相对移动地与排出器11的上面部连结。
[0137] 该连结轴部33系通过拉深加工,孔34的缘部形成突出为朝下圆筒状的形状,通 过使得屏蔽罩14的与转动杆10互相对向的内面部、即形成在顶板14a的嵌合突起35a、35b 与该孔34的上面开口部嵌合,能在所希望的位置临时锁定转动杆10。
[0138] 嵌合突起35a、35b系在顶板14a的所希望的位置使得内侧面侧凹下形成,能与孔 34嵌合,例如,形成为一方的嵌合突起35a在卡插入位置P1、另一方的嵌合突起35b在卡 取出位置P2分别与孔34嵌合。
[0139] 排出器11如图8所示,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形,包括呈台形棋子状的 排出器本体部41,以及从排出器本体部41的一侧面部朝水平方向突出的平板状的绝缘部 42。
[0140] 排出器本体部41其厚度形成为使得与外壳本体13的台部22的高度大致相同, 下面41a与排出器收纳部15的内底面、即卡插入部2的内底面互相滑接。因此,转动杆10 常时在外壳3的轴支部分(台部22)和排出器11的上面两个地方得到支持,能抑制松动, 稳定地动作。图中符号41b是退避用槽,滑动时,侧壁部21a的一部分退避到退避槽41b, 使得排出器11和侧壁部21a不干涉。
[0141] 又,排出器本体部41的厚度如图3所示,形成为比触头5的突出高度H1厚,转 动杆10通过排出器11支承在外壳3,在卡插件厚度方向,常时保持在比触头5的弹性接 触片部50的突出高度H1高的位置H2。
[0142] 转动杆10的保持高度H2优选设定为比不干涉的其它触头4、4、……的突出高度 商。
[0143] 在该排出器本体部41的下面部,设有朝下突出的导向用突起43,在外壳3的底 板部20的侧部,即排出器收纳部15的内底面,朝着卡插入/拔取方向,设有形成为缝隙 状的导向槽44,通过使得该导向用突起43插入导向槽44内,排出器11 一边在该导向槽 44被导向,一边在卡插入/拔取方向滑动。
[0144] 在该排出器本体部41,设有在卡插入/拔取方向前内侧斜向切口形状的定位用嵌 合部45,该定位用嵌合部45和卡体A的定位用切口部Aa互相嵌合,当插入/拔取卡体A 时,在排出器11适合于卡体A的状态下一起移动。
[0145] 若卡体A以错误方向插入,则卡体A的其它角部相对定位用嵌合部45接触,因 此,卡体A不会插入到所设定的卡插入位置P1,能防止卡体A的误插入。
[0146] 连结槽40形成朝着与卡插入/拔取方向正交方向、即卡插件宽度方向的长孔槽 状,连结轴部33插入到该连结槽40内。又,该连结槽40的卡插入/拔取方向宽度与连 结轴部33的外径大致相同或稍稍大。
[0147] 并且,与转动杆10的转动动作连动,连结轴部33推压连结槽40的侧面40a或 40b,且一边在槽内转动,一边在卡插件宽度方向移动,转动杆10的转动动作和排出器11 的卡插入/拔取方向的滑动互相变换。
[0148] 又,通过连结轴部33与该连结槽40的内侧端缘40c碰接停止,限制转动杆10继 续转动动作。因此,转动杆10的可能转动角度依存于连结槽40的卡插件宽度方向长度, 通过调整该连结槽40的卡插件宽度方向长度,能调整排出器11的卡推出量。
[0149] 绝缘部42形成为从排出器本体部41的侧面突出设置成一体的平板状,配置为在 其滑动时能在触头5上移动,当排出器本体部41在卡插入部2的内底面上滑动时,该绝 缘部42介于转动杆10和触头5之间。
[0150] 在该绝缘部42的下面、即触头5侧,设有朝触头5侧膨出的凸状的推压部46,当 绝缘部42在触头5上移动时,推压部46往下推压触头5的弹性接触片部51。
[0151] 推压部46如图8(b)所示,在绝缘部42的卡插入/拔取方向的两端部设有倾斜 部46a,卡插入/拔取方向的中央形成朝触头5侧膨出的形状。
[0152] 各触头4、4、......及触头5以图9所示配置状态通过镶嵌成型装入外壳本体13的 底板部20。
[0153] 图中符号8、9是开关端子,与触头4、4、……及触头5 -起通过镶嵌成型装入底板 部20。
[0154] 触头4、4、......的各自具有接点部4a的弹性接触片部从卡插入部2的内底面突 出,与插入的卡体A的对应的信号传递端子(连接区)al、a2、a4?a6接触,且成为与转 动杆10互相不干涉的配置。
[0155] 又,该触头4、4、……的基板连接端子部4b形成为露出到外壳3的底面,能与形 成在连接基板上的图形锡焊。
[0156] 另一方面,触头5具有与其它触头4、4、……不同的结构,配置在排出器11的绝 缘部42的移动轨道上。
[0157] 该触头5系对导电性金属板材进行冲切、折返加工形成,设有侧视呈"?"字状的 弹性接触片部50,在该弹性接触片部50的可动端部51,设有由绝缘性部件构成的绝缘包 覆体52。
[0158] 图中符号5b是基板连接端子,该基板连接端子5b与其它触头4、4、……的基板 连接端子4b、4b、……一起露出到外壳下面,与形成在连接基板的连接图形锡焊。
[0159] 弹性接触片部50将一端设为支承在底板部20的支承端部53,将另一端设为能相 对底板部20移动的可动端部51,形成侧视呈"?"字状,在支承端部53和可动端部51之 间,设有与卡体A的信号传递端子a3接触的接点部54,当组装到底板部20时,形成为该 接点部54从卡插入部2的内底部浮起(凸起)的配置。
[0160] 可动端部51 -体地包括与弹性接触片部50的前端部形成为一体的滑动部51a, 以及从滑动部51a的侧缘朝水平方向延伸形状的固定核部51b,在固定核部51b的上面部 固定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绝缘包覆体52。
[0161] 由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的滑动部51a处于露出状态,如图10所示,伴随弹性接 触片部50的弹性变形,与由金属板材构成的被滑接面部55上面滑接,在两端支持弹性接 触片部50。
[0162] 推杆12如图11所示,通过镶嵌成型将由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的开关部件61装 入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制的推杆本体60内。
[0163] 推杆本体60形成为矩形平板状,在推入方向前缘部形成段状的插入部62,该插 入部62插入到转动杆10的被推入部32下。
[0164] 该插入部62在其上面部形成朝前缘侧及外侧开口的凹部63,伴随推杆12的推入 动作,该凹部63的前侧内侧面63a与从转动杆10的被推入部32前端下面突出的推入轴 部64抵接,朝排出器11向卡取出位置P2侧移动的方向推压。
[0165] 另一方面,仅仅以凹部前侧内侧面63a相对推入轴64抵接,因此,推杆12处于 能与转动杆10脱离的状态。
[0166] 又,在推杆本体60的一侧部,一体形成朝内侧突出的赋能部65,螺旋弹簧等的 弹簧体66介于该赋能部65和推杆收纳部16的里侧内侧面部之间,该弹簧体66向外壳13 作用反力,对推杆12朝离开转动杆10的方向赋能。
[0167] 开关部件61系对导电性金属板材进行冲切、弯曲加工一体形成,包括矩形框状的 基部70,以及从该基部70的内侧缘朝斜方向切起形状的一对弹性开关片部71、72。
[0168] 弹性开关片部71、72在开关插入/拔取方向互相朝向相反,且将前端形成为在底 面侧浮起的悬臂板簧状,通过形成在推杆本体60的中央部的上下贯通的露出孔73,露出到 推杆本体60的底面。
[0169] 又,操作部67配置在推杆本体60的后端侧,开关部件61设有压接板部74,其配置 为露出到操作部67的后端面,通过销(pin)状的推入部件,推压该压接板部74,在卡插入方 向推入推杆12。
[0170] 又,开关用凸部81、82从推杆收纳部16的内底面突出,插入露出孔73,推杆12与 开关用凸部81的里侧端面碰接而停止,限制推杆12的朝脱出方向的移动。
[0171] 该开关用凸部81、82配置为在卡插入/拔取方向互相不同。为此,在推杆本体60 形成与露出孔73连续配置的退避部73a,当推入推杆12时,里侧的开关用凸部82进入该退 避部73a。
[0172] 各开关用凸部81、82形成为在前侧具有倾斜部81a、81b的侧视台形状,开关端子 8、9的开关图形部8a、9a露出到其上面部。
[0173] 开关端子8、9如图9所示,系对导电性金属板材进行冲切、弯曲加工形成为一体, 包括露出到各开关用凸部81、82上面的开关图形部8a、9a,以及与各触头4、4、......的基板 连接端子部4b并列、露出到外壳下面的基板连接部8b、9b。
[0174] 因此,若推入推杆12,如图12 (b)所示,在所希望的位置,各弹性开关片部71、72 登上开关用凸部81、82,各弹性开关片部71、72分别与开关用凸部81、82上面的开关图形部 8a、9a接触,通过开关部件61,开关端子8、9间导通。
[0175] 即,推杆12以及开关端子8、9构成滑动开关,通过切换该滑动开关的接通/断开, 能检测推杆12的推入动作。
[0176] 在这样构成的卡插件1中,当卡体A插入卡插入部2场合,如图13 (a)所示,排出 器11处于所希望的卡插入位置P1,与此连动,转动杆10的位置是杆本体部31成为与卡插 件宽度方向大致平行的位置,处于被推入部32朝推杆收纳部16内突出那样的位置。
[0177] 在该状态下,推杆12受弹簧体66赋能,位于推杆收纳部16的前侧端部,处于插入 部62插入被推入部32下的状态,且处于能推入状态。
[0178] 如图13 (a)?图13 (b)所示,若从该状态推入推杆12,则推杆12的凹部侧面63a 与推入轴部64抵接,若进一步推入推杆12,则如图13 (b)?图13 (c)所示,推杆12将转 动杆10的一端,即被推入部32朝里侧推入。
[0179] 这样,端部被推入的转动杆10以转动轴23为基轴,朝排出器11向卡取出位置P2 侧移动的方向、即在此为水平逆时钟方向转动,与此连动,排出器11从卡插入位置P1到卡 取出位置P2在卡插入部2的内底面上滑动,受该排出器11推压,卡体A被推出。
[0180] 这时,排出器11能相对移动地与转动杆10的前端连结,因此,转动杆10的转动运 动有效地转换为卡推出方向的力,能推出卡体A。
[0181] 又,转动杆10通过排出器11支承在外壳3,在卡插件厚度方向常时保持在比触头 5的弹性接触片部50的突出高度H1高的位置H2,转动杆10和触头5不会接触,因此,可以 不限制转动杆10的能转动角度,能使得转动杆10到达触头5上,S卩,能使得转动杆10与触 头5重叠。
[0182] 又,与此相伴随,卡体A的推出量也能多,能合适地取出卡体A。
[0183] 再有,在该卡插件1中,绝缘部42介于触头5和转动杆10之间,触头5和转动杆 10确实绝缘,因此,即使使得转动杆10到达触头5上,S卩,使得转动杆10与触头5重叠场 合,也能防止无意图的短路。
[0184] 又,即使使得转动杆10和触头5重叠场合,转动杆10和触头5也不接触,且存在 与触头5接触可能性的排出器11 (绝缘部42)常时仅仅在卡插入/拔取方向移动,因此,对 于触头5,不会作用无意图方向的力,S卩,卡插件宽度方向的力,因此,能防止触头5压曲。
[0185] 再有,通过预先在绝缘部的下面设有推压部46,当排出器11在触头5上移动时,绝 缘部42的推压部46从弹性接触片部51的"?"字状的前侧靠近,倾斜部46a与倾斜面抵 接,将推压部46的下端面部引导到接点部54,接着,通过绝缘部42往下推压,弹性接触片部 50弹性变形。
[0186] 这时,由于触头5与绝缘部42弹性接触,在排出器11产生卡插入/拔取方向的阻 力,因该阻力,对转动杆10的势头发挥缓冲效果,合适地缓和通过转动杆10传递的推杆12 的推入动作时的势头,能防止卡体A的跳出。
[0187] 另一方面,若卡体A的取出结束,则如图13 (d)所示,推杆12受弹簧体66赋能, 回复到原来位置。
[0188] 这样,通过将推杆12配置为能脱离转动杆10,且设有将推杆12朝脱离转动杆10 的方向赋能的弹簧体66,推入动作时以外,推杆12与转动杆10的位置无关,位于能常时压 入的原点位置,因此,即使误操作也能对应。
[0189]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使用如图5所示的卡作为卡体A的例子,但是,卡体的构 成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可以是闪存卡等其它卡,也可以是将卡收纳在卡盘或附加器 (adapter)者。
[0190] 又,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绝缘部介于触头5和转动杆10之间、将该绝缘部与排出 器11设为一体的例子,但是,排出器11的形态并不拘泥于此,例如,如果转动杆10保持在 比弹性接触片部50的突出高度H1高的位置H2,可以不设置绝缘部42,又,也可以在绝缘部 42不设置推压部46,即使绝缘部42介于转动杆10和触头5之间,与触头5也不接触。
[0191] 又,触头4、5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所示,例如,触头5与触头4相同,为悬 臂弹簧状,也可以全部与触头5相同,具有"?"字状的弹性接触片部。
[0192] 在上述用于实施发明的实施形态中所示的各部分的形状及结构都不过是实施本 发明时进行的具体化一例,并不因上述实施形态限定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带取出机构卡插件,包括: 外壳,形成插入卡体的卡插入部; 多个触头,具有弹性接触片部,从上述卡插入部的内底面部突出,与露出到上述卡体 的单面侧的信号传递端子接触;以及 卡取出机构,用于从上述卡插入部推出上述卡体; 所述带取出机构卡插件的特征在于: 上述卡取出机构包括: 排出器,与上述卡体一起在上述卡插入部的内底面部上,沿着卡插入/拔取方向,在 隔开间隔的所希望的卡插入位置和卡取出位置之间滑动; 金属制的转动杆,可转动地轴支在上述卡插入部的卡插入/拔取方向里侧,一端能相 对移动地与上述排出器上面部连结;以及 推杆,推压该转动杆的另一端,使得上述转动杆朝使得上述排出器向上述卡取出位置 侧移动的方向转动; 上述转动杆通过上述排出器支承在上述外壳,使其保持在比上述弹性接触片部的突 出高度高的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带取出机构卡插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出器设有由绝缘性部件构成的绝缘部,其位于上述转动杆的下面侧,且在上述 滑动时配置为能在上述触头上移动,该绝缘部介于上述转动杆和上述触头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带取出机构卡插件,其特征在于: 使用在上述卡体在卡插入方向里部侧缘具有定位用切口部的卡,在上述排出器设有 与上述定位用切口部互相嵌合的定位用嵌合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记载的带取出机构卡插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出器由绝缘性合成树脂一体成形。
5. 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个记载的带取出机构卡插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绝缘部,设有朝触头侧膨出的凸状的推压部,当上述绝缘部在触头上移动时, 上述推压部往下推压上述弹性接触片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个记载的带取出机构卡插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触头,设有"?"字状的弹性接触片部,将其一端设为支承在上述外壳的支承 端,将其另一端设为能在上述卡插入部的内底部滑动的可动端,同时,在上述支承端和可 动端之间,从上述卡插入部内底面浮起配置,形成接点部。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个记载的带取出机构卡插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壳的与上述转动杆互相对向的内面部,设有在所希望的位置与上述转动杆 互相嵌合的嵌合突起。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个记载的带取出机构卡插件,其特征在于: 配置上述推杆,使其能从上述转动杆脱离,同时,设有弹簧体,对上述推杆朝脱离上 述转动杆的方向赋能。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个记载的带取出机构卡插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壳,设有可移动地收纳上述推杆的推杆收纳部,以及配置在该推杆收纳部内 底面的所希望的位置的多个开关端子; 上述推杆设有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构成的本体部,以及露出到该本体部的底面侧的具 有多个弹性开关片部的导电性金属材料制的开关部件; 通过使得上述推杆移动,在上述所希望的位置,上述各弹性开关片部分别与上述各开 关端子接触,通过上述开关部件使得上述开关端子间导通。
【文档编号】H01R13/633GK104103959SQ201410101447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3日
【发明者】佐佐木良, 奥村晋也 申请人:Smk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