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降低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不齐量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4935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能够降低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不齐量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分信号连接器,包括多对信号接触件,多个接地接触件,和保持信号接触件和接地接触件的绝缘外壳。在用于连接到连接搭档的第一连接侧上,接地接触件布置在每对信号接触件的两侧,从而形成具有固定间距的接触件阵列。另一方面,在用于连接到板的第二连接侧上,接地接触件被布置在第一排中从而彼此间隔开,而在第一连接侧上被相邻地布置在接地接触件的两侧的所述多对信号接触件被布置成分配在位于第一排的两侧的第二排和第三排中,使得所述多对信号接触件在第二连接侧上交错布置。
【专利说明】能够降低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不齐量的微分信号连接器
[0001]本申请为专利申请案(申请日2012年2月17日,申请号201210036798.6,发明名称为“能够降低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不齐量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分案申请。
[0002]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享有2011年2月2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1-037321,2011年10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1-224075,2011年10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1-224098,以及2011年10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1-224139的优先权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参考整体并入这里。
【技术领域】
[0003]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适于传输微分信号对的连接线路中使用的连接器(以下被称作为〃微分信号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4]公知地,适于在形成一对的两个信号线路中传输微分信号对的微分传输系统包括具有反相的信号。由于微分传输系统具有数据传输率能够变得高的特征,所以其近来被放在各个领域中实际使用。
[0005]例如,在使用用于在装置和液晶显示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微分传输系统的情况下,装置和液晶显示器每个设有显示端口连接器,显示端口连接器根据显示端口标准进行设计。至于这种显示端口标准,公知地是VESA显示端口标准1.0版本或其1.1a版本。
[0006]这种显示端口连接器是一种微分信号连接器并具有用于连接到连接搭档的第一连接侧和用于连接到装置或者液晶显示器的板的第二连接侧。第一连接侧的构造根据与连接搭档的关系由显示端口标准严格限定,而第二连接侧的构造相对自由。这一款微分信号连接器被公开在专利文献I (JP-A-2008-41656)中。
[0007]图1A和IB显示结合到传统微分信号连接器中的接触件组件I,其与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那个不同但是在构造上与其类似。接触件组件I包括多对信号接触件2,多个接地接触件3,和保持信号接触件2和接地接触件3的绝缘外壳4。在用于连接到连接搭档的第一连接侧上,接地接触件3布置在每对信号接触件2的两侧,从而形成固定间距的接触件阵列。另一方面,在用于连接到板的第二连接侧上,信号接触件2和接地接触件3在穿过接触件阵列的方向上弯曲,从而信号接触件2和接地接触件3在两排上交错(zigzag)布置。
[0008]图2显示一种用于在其上安装包括图1A和IB的接触件组件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板5。板5形成有多个通孔6。通孔6在两排上交错布置,从而与第二连接侧上信号接触件2和接地接触件3的配置对应。
[0009]当微分信号连接器安装在板5上时,信号接触件2和接地接触件3分别插入通孔6中。每个为环状导线分布形式的连接块7分别围绕通孔6的开口形成。此外,布线图案8沿着板5仅从对应于适于插入信号接触件2的通孔6形成的那些连接块7并行引出。因此,每个信号接触件2通过通孔6和连接块7连接到布线图案8。
[0010]在上述微分信号连接器中,将信号接触件和接地接触件在第二连接侧上两排交错布置本身很容易使得减少连接器的尺寸成为可能。然而,如果连接器确实在尺寸上以此方式减少,那么由于形成一对的微分信号接触件之间长度不同的存在而引起接下来的问题。
[0011]如图3所示,多对信号接触件和多个接地接触件可以通过对单个导电板进行穿孔并继而执行弯曲而被共同地制造。为了使这个制造过程容易,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共识是将接触件的前端按规则间距以弯曲状态布置以及将接触件弯曲的次数设为2。然而,为了将接触件的前端按规则间距以弯曲状态布置,会出现形成一对微分信号接触件之间长度的不同,这可以在图3所示的接触件的展开状态中很好地看出。长度的不同造成微分信号连接器中的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传播时间差(不齐量)。
[0012]此外,由于长度的不同,会有这样的情况,在第二连接侧,即在板上,形成一对的微分信号接触件被分成两排,即没有被布置在同一排上。这也应用在布置在这对微分信号接触件的两侧的接地接触件上。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连接到这对微分信号接触件的一对布线图案之间长度的不同,也正如示出从形成在不同排中的连接块引出的具有不同长度的布线图案的图2中所见到的。这对布线图案之间长度的不同也造成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不齐量。

【发明内容】

[0013]因 此,本发明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尺寸小并且能够减少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不齐量的微分信号连接器。
[0014]随着描述的进行,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将会变得清晰。
[001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提供一种微分信号连接器,包括多对信号接触件、多个接地接触件、以及保持信号接触件和接地接触件的绝缘外壳,其中微分信号连接器具有用于连接到连接搭档的第一连接侧和用于连接到板的第二连接侧,其中,在第一连接侧上,接地接触件布置在每对信号接触件的两侧,从而形成具有固定间距的接触件阵列,并且其中,在第二连接侧上,接地接触件被布置在第一排中从而与彼此间隔开来,而在第一连接侧上被相邻地布置在接地接触件两侧的所述多对信号接触件被布置成分配在位于第一排两侧的第二排和第三排中,使得所述多对信号接触件在第二连接侧上交错布置。
[001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方面,提供一种作为用于形成连接器的接触件组的中间构件的引线框,包括布置在一个平面中的多个第一引线、被布置为在第一引线之间形成一对的第二引线、以及在一个端侧上连接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的连接部分,其中使得该对第二引线在另一个端侧上的间距比该对第二引线在所述一个端侧上的间距更大,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引线中的每一个具有自连接部分延伸的第一笔直部分、自第一笔直部分倾斜延伸从而远离第二引线的第一偏移部分、在与第一笔直部分在相同方向上自第一偏移部分延伸的第二笔直部分。
[0017]根据本发明的还一个示例性方面,提供一种微分信号连接器,包括使用上述引线框作为中间构件的接触件组,其中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分别在第一预定弯曲部分和第二预定弯曲部分处在穿过所述平面的方向上弯曲并且分别在附加预定弯曲部分处在穿过所述平面的方向上弯曲,并且其中连接部分被从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上切断。
[0018]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微分信号连接器,包括彼此以一间隔布置的多个接地接触件和被布置使得形成每对位于接地接触件之间的多对的多个信号接触件,其中接地接触件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和信号接触件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在连接器的第一连接侧的平面中相邻布置,其中接地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从所述端部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接着在彼此偏移的位置处在相同的方向上以直角弯曲,其中,在连接器的第二连接侧上,相邻接地接触件的另一端部位于梯形的长边的两端处,而形成为每对的信号接触件的另一端部位于梯形的短边的两端处,其中,为了增加形成为每对的信号接触件的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距离,两个信号接触件在它们的所述另一端部的附近远离彼此向外弯曲,并且其中,每个接地接触件具有位于其以直角弯曲的部分和它的另一端部之间的偏移部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A和IB显示结合到传统微分信号连接器中的接触件组件,其中图1A为透视图而图1B为仰视图;
[0020]图2是一种用于在其上安装微分信号连接器的板的仰视图;
[0021]图3是包括在图1A和IB的接触件组件中的信号接触件和接地接触件的制造中的接触件展开图(具有载体的引线框);
[0022]图4A至4D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安装在板上的状态,其中图4A为正视图,图4B为右视图,图4C为仰视图,而图4D为沿着图4A的线Id-1d的剖面图;
[0023]图5A至显示结合在图4A至4D的微分信号连接器中的下接触件组件,其中图5A为透视图,图5B为右视图,图5C为后视图,而图为仰视图;
[0024]图6是一种用于在包括在图5A至的下接触件组件中的信号接触件和接地接触件的制造中使用的构件的平面图;
[0025]图7是从图6的构件中切断载体所获得的引线框的平面图;
[0026]图8是图7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27]图9是图4A至4D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第一改进例的外部透视图;
[0028]图10是图9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后视图;
[0029]图11是图9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从一个方向上看的分解透视图;
[0030]图12是图9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从另一个方向上看的分解透视图;
[0031]图13A和13B是用于说明图9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制造中的一个过程的图示;
[0032]图14是显示图9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内部部件的已装配状态的透视图;
[0033]图15是图4A至4D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第二改进例的分解透视图;
[0034]图16是显示图15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内部部件的已装配状态的透视图;
[0035]图17是显示作为图15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一个部件的上接触件组件的透视图;
[0036]图18是显示包括在图17的上接触件组件中的接触件组的一个示例的平面图;
[0037]图19是显示包括在图17的上接触件组件中的接触件组的另一个示例的平面图;
[0038]图20是显示作为图15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一个部件的下接触件组件的剖面透视图;
[0039]图21是包括在图20的下接触件组件中的仅一个接触件组的透视图;[0040]图22是在图21的接触件组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的一个示例的平面图;
[0041]图23示出了图21的接触件组的三种视图;[0042]图2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微分信号连接器安装在板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0043]图25是图2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0044]图26是包括在图24和25的微分信号连接器中的接触件组的透视图;
[0045]图27是在图26的接触件组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的平面图;
[0046]图28是图27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47]图29是在图26的接触件组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的改进例的平面图;以及
[0048]图30是图29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参见图4A至8,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微分信号连接器10。
[0050]图4A至4D显示微分信号连接器10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1上的状态。微分信号连接器10是印刷电路板安装类型的在上下两排具有接触件的20-插脚连接器并且它在使用时安装到印刷电路板11。微分信号连接器10的用于连接到用作连接搭档的配对连接器(未显示)的前侧被称为第一连接侧,而其用于连接印刷电路板11的底侧被称为第二连接侦U。在第一连接侧上,设置用于安装到配对连接器的安装突出部12。安装突出部12具有与连接器安装平面并行地横向延伸的形状。稍后将详细描述第二连接侧。
[0051]这里使用的印刷电路板11是多层板。印刷电路板11形成有几个通孔13,正如从显示印刷电路板11的下表面Ila的图4C中所见到的。每个为环状导线分布形式的连接块14分别围绕通孔13的开口形成。此外,布线图案15沿着板11从一些连接块14并行引出。稍后将阐明通孔13的位置和角色。
[0052]微分信号连接器10包括上接触件组件16,下接触件组件17,以及整个地围绕上、下接触件组件16和17的导电连接器壳体18。上接触件组件16包括多个导电上接触件19,这里称为附加接触件,以及保持上接触件19的绝缘上外壳21。上接触件19具有布置在安装突出部12的上部中的前端,上接触件19接着向后延伸,并且接着以直角向后弯曲,使得上接触件19的下端以SMT结构焊接到印刷电路板11的上表面(未显示)上的布线图案。连接器壳体18具有适于固定到印刷电路板11的两对固定脚18a和18b。通过固定脚18a和18b和印刷电路板11的配合,微分信号连接器10牢固地固定到印刷电路板11。稍后将详细描述下接触件组件17。
[0053]接下来,除了图4A至4D之外还参见图5A至将详细描述下接触件组件17。
[0054]下接触件组件17包括三对导电信号接触件22,四个导电接地接触件23,以及保持信号接触件22和接地接触件23的绝缘下外壳24。在下外壳24的第一连接侧上,形成有具有固定间距(在小型显示端口连接器中优选地为0.7_或小于0.7mm)的接触件阵列,其以接地接触件23被布置在每一对信号接触件22的两侧上的形式在第一方向Al上延伸。
[0055]所有信号接触件22和接地接触件23在垂直于第一方向Al的第二方向A2上向后延伸以通过下外壳24,并接着在下外壳24的相对侧以直角弯曲,从而在垂直于第一和第二方向Al和A2的第三方向A3上向下延伸。在以下的描述中,信号接触件22和接地接触件23还可以被共同地称为下接触件25。
[0056] 正如从图4A至4D中所见到的,在微分信号连接器10的第一连接侧上,下接触件25被布置在安装突出部12的下部,从而在离上接触件19具有一距离处面向上接触件19。因此,当配对连接器安装到安装突出部12时,配对连接器会与上接触件19和下接触件25接触,使得配对连接器电连接到微分信号连接器10。这里,每个下接触件25的会与配对连接器接触的部分被称为连接器接触部分。
[0057]另一方面,在微分信号连接器10的第二连接侧上,下接触件25分别插入到印刷电路板11的通孔13,并通过焊接在印刷电路板11的下表面Ila上而分别连接到连接块14。由于下接触件25焊接在印刷电路板11的下表面Ila上,当微分信号连接器10安装到印刷电路板11上时,可以容易地从视觉上检查焊接条件。这里,每个下接触件25的插入通孔13的部分被称为板连接部分。
[0058]当下接触件25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时,印刷电路板11的通孔13的直径被设计为至少稍微大于下接触件25的对角线长度(diagonal length)。此外,连接块14围绕通孔13形成并且必须确保相邻通孔13之间的绝缘。考虑到这些,优选地是为通孔13设定约为0.8mm的间隔。
[0059]在图5A至中,下接触件25的板连接部分被布置在在第二方向A2上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Al上彼此隔开的三个并行排中。具体地,接地接触件23的板连接部分被布置在第一排Rl中以彼此间隔开,而其连接器接触部分被布置在接地接触件23之间的多对信号接触件22被布置成使得被分配在位于第一排Rl两侧的第二排R2和第三排R3中。结果,正如从图5A至中见到的,多对信号接触件22的板连接部分交错布置在第一排Rl的两侧。
[0060]这里,布置在第二排R2中的信号接触件22被设计为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而布置在第三排R3中的信号接触件22被设计为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即,布置在同一排中的一对信号接触件22的长度被设为彼此相等。然而,多对信号接触件22按照它们在第一连接侧和第二连接侧之间彼此的弯曲度的不同,特别是它们在第一连接侧和第二连接侧之间彼此的弯曲位置的不同,而被分配在第二排R2和第三排R3。接地接触件23按照它们在第一连接侧和第二连接侧之间与信号接触件22的弯曲位置的不同而被布置在第一排R1。代替设置不同的弯曲位置,信号接触件22和接地接触件23可以按照弯曲的次数的不同而被布置在第二连接侧的三排中,或者两者可以共同地使用。
[0061]此外,在第二连接侧上,每对信号接触件22被布置在对应于相邻接地接触件23之间的位置处,并且,此外,每对信号接触件22的间距被设计成稍微大于接触件阵列的间距。
[0062]在第二连接侧上,接地接触件23每个被布置在对应于多对信号接触件22之间的位置处,并且,此外,在第一连接侧上相邻地布置在每个接地接触件23的两侧的接地接触件23和多对信号接触件22被布置在倾斜穿过第一排Rl,第二排R2,和第三排R3的方向上。
[0063]另一方面,自然地,印刷电路板11的通孔13形成在对应于第二连接侧上的信号接触件22和接地接触件23的上述配置的位置处。
[0064]这里,每一对相邻信号接触件22用于连接适于传输包括具有相反相位的信号的微分信号对的线路,并因此会在以下的描述中被分别叫做+Sig接触件和-Sig接触件。此外,在这些通孔13中,适于插入+Sig接触件的通孔13会被命名为+Sig通孔,适于插入-Sig接触件的通孔13会被命名为-Sig通孔,而适于插入接地接触件23的通孔13会被命名为GND通孔。此外,在这些布线图案15中,连接到+Sig通孔的布线图案15会被命名为+Sig布线图案,而连接到-Sig通孔的布线图案15会被命名为-Sig布线图案。
[0065]根据上述微分信号连接器,由于+Sig通孔和-Sig通孔被并行布置在连接器安装平面,+Sig布线图案和-Sig布线图案可以被形成为向连接器的后方延伸并且在长度上彼此相同并且在作为多层板的印刷电路板11的下表面Ila上彼此平行的布线图案。因此,微分信号对之间的不齐量小。虽然已经给出的描述是在连接适于传输一对微分信号的线路的情况下,但是这在传输多对微分信号的情况下也适用。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0066]作为三对导电信号接触件22和四个导电接地接触件23的集合的接触件组容易能够通过压制的方式由单个导电板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获得图6中所示的形状。接着,切断载体26,从而形成图7和8中所示的作为中间构件的一个示例的引线框30。
[0067]在图7和8中,引线框30包括布置在一个平面中的多个第一引线31,被布置为形成每对在第一引线31之间的多对的第二引线32,被布置为形成在第一引线31之间的一对的第三引线33,以及在一个端侧上连接第一引线31、第二引线32、和第三引线33的连接部分34。使得第二引线32的从连接部分34开始的长度比第一引线31的从连接部分34开始的长度更短。使得第三引线33的从连接部分34开始的长度比第一引线31的从连接部分34开始的长度更长。此外,当冲压金属板时,使得多对第二引线32和该对第三引线33中的每一对在另 一个端侧上,即在自由端侧上的间距P2大于所述多对第二引线32和该对第三引线33中的每一对在所述一个端侧上的间距Pl,从而引线32、33中的每一对在自由端侧上接近第一引线31。
[0068]第一引线31每个具有延伸自连接部分34的第一笔直部分35、倾斜延伸自第一笔直部分35从而远离第二引线32的具有更大间距P2的部分的第一偏移部分36、以与第一笔直部分35在相同方向上延伸自第一偏移部分36的第二笔直部分37、倾斜延伸自第二笔直部分37从而接近第二引线32的第二偏移部分38、以及在第一笔直部分35的延长线上延伸自第二偏移部分38的第三笔直部分39。
[0069]此外,每个第一引线31在第一笔直部分35中具有用于在穿过上述平面的方向上弯曲的第一预定弯曲部分41。每个第二引线32在其具有更大间距P2的部分和连接部分之间的并且靠近具有更大间距P2的部分的位置处具有用于在穿过上述平面的方向上弯曲的第二预定弯曲部分42。
[0070]在图7和8的引线框30中,虽然具有更大间距P2的部分设置在形成为每对的第二引线32的自由端侧上,但由于存在第一偏移部分36,使得每个第一引线31和对应第二引线32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对地大。因此,引线框30可以容易通过压制冲压的方式制造。
[0071]此外,引线框30在第一预定弯曲部分41和第二预定弯曲部分42处弯曲并且接着连接部分34被切断。以此方式,能够容易地获得包括如图5A至所示的下接触件组件的六个信号接触件22和四个接地接触件23的接触件组。
[0072]由于在引线框30中的多对第二引线32和该对第三引线33中的每一对的自由端侧上设置更大间距P2,使图5A至中的第二排R2和第三排R3中的信号接触件22之间的距离变得大,这样能够轻易地在印刷电路板11上设置通孔和连接块,使得它们之间具有充分的电绝缘。另外,由于接地接触件23和第一及第二接触件22被布置在三个不同的排中,因此能够将它们之间的距离设得大并因此充分确保微分信号对之间的电绝缘。因此,能够轻易地实现接触件组的窄间距(pitch-narrowing)。[0073]此外,由于每个第一引线31设有倾斜延伸为远离对应第二引线32的具有更大间距P2的部分的第一偏移部分36,因此能够使在第一偏移部分36之后的第二笔直部分37和第二引线32的具有更大间距P2的部分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可以轻易地进行冲压,并因而能够提供有助于窄间距接触件组的制造的引线框30。
[0074]参见图9至12,将会描述上文描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第一改进例。相同的参考符号被赋予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从而省去对其的说明。
[0075]第一改进例包括上接触件组件16,下接触件组件17,以及结合在连接器壳体18中的绝缘定位件43。
[0076]多个上接触件19,每个上接触件19具有被布置在安装突出部12的上表面上的水平部分19a,从水平部分19a的后端在上外壳21的后面露出并且向下弯曲的弯曲部分1%,从弯曲部分1%向下垂直延伸的垂直部分19c,以及从垂直部分19c的下端以直角弯曲并且适于以SMT结构焊接到诸如印刷电路板的安装对象的上表面上的布线图案。下面,上接触件19还可以被共同地命名为接触件组。
[0077]上接触件19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在水平部分19a的部分处由上外壳21保持。每个水平部分19a由上外壳21保持的部分在这里被命名为保持部分。
[0078]大体长方体的电介质44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连接至上接触件19的垂直部分19c。电介质44在外侧以接触的方式覆盖每个垂直部分19c的大部分,从而与上接触件19形成一体。结果,接触件组的阵列状态由电介质44保持。此外,接合突出部44a分别形成在电介质44的在接触件组的阵列方向上的两端处。每个垂直部分19c的由电介质44覆盖的部分在这里被命名为中间部分。
[0079]与已经参考图4A至8所描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下接触件组件类似,下接触件组件17包括绝缘下外壳24和多个导电下接触件25,导电下接触件25包括由下外壳24以阵列形式保持的信号接触件22和接地接触件23。下外壳24具有用于与上外壳21定位的一对支柱24a。每个下接触件25具有沿着上外壳21的安装突出部12的下表面布置的水平部分25a和在下外壳24的后面露出并且垂直向下延伸的垂直部分25b。下接触件25的垂直部分25b的下端部分用作适于插入形成在安装对象中的每个通孔中并通过焊接固定的终端部分25c。
[0080]定位件43在其下表面上具有用于安装到安装对象的定位孔(未显示)的一对定位凸出件45。定位件43在其后表面上具有与电介质44的形状和尺寸相符的凹部46。在凹部46的彼此相对的侧表面上,形成有对应于电介质33的接合突出部44a的接合突出部46a。此外,楔形槽46b形成在凹部46的底表面上。
[0081]连接器壳体18具有多个固定脚18a和18b。通过固定脚18a和18b与安装对象的接合,微分信号连接器10牢固地固定到安装对象。
[0082]这里,还参见图13A和13B,将描述一种制造上接触件组件16的方法。在上接触件19中形成弯曲部分之前,上外壳21和电介质44相对于接触件组被同时嵌件成型,从而获得图13A中所示的构造。接着,将接触件组进行弯曲,从而形成如图13B中所示的弯曲部分19b。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弯曲部分19b的两侧由上外壳21和电介质44 一体地保持,因此可以在不对准接触件组的情况下容易将接触件组弯曲成预定形状。符号44b表示对应于楔形槽46b的楔块。[0083]如上所述,在制造工艺方面有利的是相对于接触件组同时嵌件成型上外壳21和电介质44。然而,可替换地,上外壳21和电介质44可以单独地形成。
[0084]图14显示上接触件组件16和下接触件组件17安装到定位件43的状态。当将上接触件组件16安装到定位件43时,电介质44插入到定位件43的凹部46而图13A和13B中所示的楔块44b安装到图11中所示的楔形槽46b中。插入以后,通过接合突出部44a和接合突出部46a之间的接合将电介质44固定地安装到凹部46中。
[0085]此外,上接触件组件16、下接触件组件17和定位件43由连接器壳体18共同地围绕,从而获得如图9和10中所示的连接器10。要注意的是定位件43在连接器10的两侧部分地突出并暴露于连接器壳体18的外侧。
[0086]根据参见图9至14所描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由于被构造成使得上接触件19的从上外壳21露出的部分通过电介质44以接触方式的嵌件成型而被覆盖,并且电介质44安装和连接到适于相对于安装对象定位的定位件43,因此能够实现阻抗匹配(impedancematching)并防止上接触件19的连接部分19d的位置偏差。此外,由于定位件43部分地突出到连接器壳体18的外侧,因此通过突起部分的镜像识别(image recognition)能够以高的位置精确度实现连接器的表面安装。
[0087]参见图15和16,将会描述上文描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第二改进例。相同的参考符号被赋予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从而省去对其的说明。
[0088]在图15中,在安装上接触件组件16之前,上接触件19的垂直部分19c整体暴露在外侧。另一方面,定位件43的后表面形成有多个平行槽47,所述多个平行槽47以与垂直部分19c相同的间距布置并且垂直延伸。这些槽47每个具有以小的间隙大体接收上接触件19的垂直部分19c的整体的尺寸。因此,将垂直部分19c插入槽47的操作是容易的。
[0089] 图16显示上接触件组件16和下接触件组件17安装到定位件43的状态。当将上接触件组件16安装到定位件43时,上接触件19的垂直部分19c分别插入到定位件43的槽47中。结果,获得与参见图9至14所描述的微分信号连接器10的电介质44的效果类似的效果。此后,与定位件43具有相同介电常数或者不同介电常数的树脂填充在槽47中,从而大体覆盖上接触件19的垂直部分19c的整体并且接着凝固使得阻抗调整的自由度变高。每个垂直部分19c的由凝固的树脂覆盖的部分在这里被命名为中间部分。
[0090]还是在这个改进例中,获得与图9的微分信号连接器10具有相同的外形的连接器。
[0091]根据参考图15和16所描述的连接器,由于它被构造成使得凝固树脂形式的电介质以接触的方式覆盖上接触件19的从上外壳21中露出的部分并且它连接到适于相对于安装对象被定位的定位件43,因此能够实现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并防止上接触件19的连接部分19d的位置偏差。此外,由于定位件43部分地突出到连接器壳体18的外侧,因此通过突起部分的镜像识别(image recognition)能够以高的位置精确度实现连接器的表面安装。
[0092]图17是从另一个方向看的作为图15的微分信号连接器的一个部件的上接触件组件16的透视图。相同的参考符号被赋予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从而省去对其的说明。
[0093]参见图18,将会描述包括在上接触组件16中的接触件组的第一示例。
[0094]图18的接触件组包括被布置成彼此分隔开来的四个接地接触件19-1和被布置成每对位于接地接触件19-1之间的三对的六个信号接触件19-2。每个接地接触件19-1用来连接到接地线,而每个信号接触件19-2用来连接到信号线。以接地接触件19-1、信号接触件19-2、信号接触件19-2和接地接触件19-1的顺序布置的四个接触件形成一个接触件副51,并且通过重复接触件副51并彼此部分重叠,形成接触件组。由于所有接触件副51具有相同结构,这里将会仅描述它们中的一个。
[0095]在所有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19-2和该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19-2的两侧的两个接地接触件19-1中,弯曲部分19b设置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处。即,弯曲部分19b被布置在接触件的阵列方向上的一个排中。因此,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中的一个端侧(图18中的下侧)上,接触件副51的四个接触件如图17所示沿着安装突出部12的上表面布置成一排,同时,在另一个端侧(图18中的上侧),接触件副51的四个接触件插入如图15所示的定位件43的槽47中,从而沿着定位件43的后表面被布置成一排。
[0096]此外,接触件副51的四个接触件分别具有适于由图17的上外壳21以嵌件成型的方式保持的保持部分52。即,通过保持部分52和上外壳21的接合,接触件组由上外壳21稳定地保持。
[0097]各个接触件的保持部分52设有多个突起部分53 (在此示例中为两个),作为改变接触件宽度的一款不同形态部分。在每个接触件中,突起部分53—体形成在接触件的两个侧表面的相应位置处从而相对于接触件的中心对称。突起部分53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上的形成位置在接地接触件19-1和信号接触件19-2之间彼此不同。在所示的示例中,接地接触件19-1的突起部分53形成在保持部分52中接近弯曲部分19b的一侧上,而信号接触件19-2的突起部分53形成在保持部分52中远离弯曲部分19b的一侧上。然而,这个可以颠倒。无论如何, 突起部分53形成为相对于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19-2的阵列的中心对称,即相对于四个接触件的阵列的中心对称。
[0098]由于如上所述的突起部分53形成为对称的,因此维持了包括四个接触件的微分信号传输线路的对称,并且因此,连接器的高频特性不会因设置突起部分53而降低。此外,由于突起部分53沿接触件的纵向方向形成在多个不同位置处,因此可以使得相邻接触件之间的距离相对的大并因此轻易进行压制。
[0099]参见图19,将会描述包括在上接触组件16中的接触件组的第二示例。相同的参考符号被赋予与图18中的那些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从而省去对其的说明。
[0100]也是在图19的接触件组中,在所有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19-2和该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19-2的两侧的两个接地接触件19-1中,弯曲部分19b设置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处。即,弯曲部分1%沿接触件的阵列方向布置成一排。因此,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中的一个端侧(图19中的下侧)上,接触件副51的四个接触件如图17中所示沿着安装突出部12的上表面布置成一排,而在另一个端侧(图19中的上侧)上,接触件副51的四个接触件被插入如图15所示的定位件43的槽47中,从而沿着定位件43的后表面布置成一排。
[0101]各个接触件的保持部分52设有多个切断部54 (在此示例中为两个),作为改变接触件宽度的一款不同形态部分。在每个接触件中,尽管切断部53设置在两个侧表面,但是切断部54形成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从而相对于接触件的中心不对称。切断部54的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中的形成位置在相邻接触件之间彼此不同。无论如何,切断部54形成为相对于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19-2的阵列的中心对称,即相对于四个接触件的阵列的中心对称。
[0102]由于切断部54如上所述形成为对称的,维持了包括四个接触件的微分信号传输线路的对称,并且因此,连接器的高频特性不会因设置切断部54而降低。此外,由于切断部54形成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中的多个不同位置处,可以使得相邻接触件之间的距离相对的大并因此轻易进行压制。
[0103]参见图20和21,将会描述包括在下接触组件17中的接触件组的示例。
[0104]在图20和21所示的接触件组中,三对信号接触件22分别布置在被布置成彼此分隔开来的四个接地接触件23之间。每个接地接触件23用来连接到接地线而每个信号接触件22用来连接到信号线。按照接地接触件23、信号接触件22、信号接触件22和接地接触件23的顺序布置的四个接触件形成一个接触件副61,并且通过重复接触件副61并彼此部分重叠,形成接触件组。由于所有接触件副61具有相同结构,这里将会仅描述它们中的一个。
[0105]在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22和该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22两侧的两个接地接触件23中,弯曲部分22b和23b设置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因此,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中的一个端侧(图20中的上侧)上,接触件副61的四个接触件沿着一个平面布置成一排,而在另一个端侧(图20中的下侧)上,这对信号接触件22和该对信号接触件22两侧的两个接地接触件23被布置在不同的排中,即在图5A至的排R1-R3中。此外,使得信号接触件22在所述另一个端侧上的间距比在所述一个端侧上的间距更大。
[0106]此外,接触件副61的四个接触件分别具有适于由下外壳24以嵌件成型的方式保持的保持部分62。即,通过保持部分62和下外壳24的接合,接触件组由下外壳24稳定地保持。
[0107]各个接触件的保持部分62设有多个突起部分63 (在此示例中为两个),作为改变接触件宽度的一款不同形态部分。这些突起部分63的功能与如18中所示的接触件组中的突起部分53的功能相同。
[0108]由于包括在下接触件组件17中的接触件组的突起部分63也形成为对称的,维持了包括四个接触件的微分信号传输线路的对称,并且因此,连接器的高频特性不会因设置突起部分63而降低。此外,由于突起部分63形成在接触件的纵向方向中的多个不同位置处,可以使得相邻接触件之间的距离相对地大并因此轻易进行压制。
[0109]还是在下接触件组件17中的接触件组中,可以设置与图19中所示的接触件组中的切断部54相同的切断部,取代突起部分53。不必说在那种情况下也可以获得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0110]图22是显示将单个金属板压制成引线框的状态的平面图,而图23显示从图22的引线框获得的图21的接触件组的三种视图。在接触件组61中,在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22两侧的两个接地接触件23分别在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22的间距增加的位置处设有逸出部分64,该逸出部分64远离该中间两个信号接触件22。结果,由于使得信号接触件22和接地接触件23之间的距离在设置逸出部分64的位置处大,有利于压制方式的成形。
[0111]接下来,参见图24和25,将会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70。
[0112] 这个连接器70是适于在其端部安装到印刷电路板71的微分信号连接器。连接器70包括多个导电上接触件(接触件组)72,多个导电下接触件73,保持接触件72和73的绝缘外壳74,和围绕它们的导电连接器壳体75。印刷电路板71在其端部形成有切断部71a。接触件72和73分别布置在垂直于图25中的纸面的方向中。
[0113]外壳74具有适于插入印刷电路板71的切断部71a的第一部分74a和沿着印刷电路板71的下表面自第一部分74a延伸的第二部分74b。每个上接触件72在第一部分74a中延伸并且接着在第二部分74b中弯曲延伸,并且具有穿过形成在印刷电路板71中的通孔从而通过焊接而被连接的终端部分72a。每个下接触件73在第一部分74a中延伸并接着在第二部分74b中弯曲延伸,并且具有通过焊接被连接到印刷电路板71的下表面的终端部分73a。用作连接搭档的配对连接器(未显示)安装到第一部分74a从而被电连接到上接触件72和下接触件73。
[0114]参见图26,仅上接触件72被作为接触件组共同地示出。从图26中可以看出,基于终端部分72a的位置将上接触件72分成三种。即,终端部分72a被布置在三排中。其终端部分72a被布置在中间排Rl中的上终端72被命名为接地接触件。其终端部分72a被布置在中间排Rl的一侧的排R2中的上终端72被命名为第一信号接触件。其终端部分72a被布置在中间排Rl的另一侧的排R3中的上终端72被命名为第二信号接触件。因此,图26的接触件组包括四个接地接触件,四个第一信号接触件,和两个第二信号接触件。每个接地接触件连接到印刷电路板71的接地线,而每个第二信号接触件连接到印刷电路板71的信号线。
[0115]如图26中所示的,在连接器的第一连接侧上,每个接地接触件的一端和每个信号接触件的一端在一个平面中相邻布置。接着,接地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接着在彼此偏移的位置处在相同的方向上以直角弯曲,结果,在连接器的第二连接侧上,相邻接地接触件的另一端(终端部分72a)位于梯形的长边的两端处,而形成为每对的信号接触件的另一端(终端部分72a)位于梯形的短边的两端处。此外,为了增加形成为每对的信号接触件的所述另一端(终端部分72a)之间的距离,两个信号接触件在它们的所述另一端(终端部分72a)的附近远离彼此向外稍微弯曲,正如将会在后面说明的。
[0116]参见图27和28,显示作为用于在上述接触件组的制造中使用的中间构件的一个示例的引线框80。
[0117]引线框80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而制造,并且包括布置在一个平面中的多个第一引线81,被布置使得形成每对位于第一引线81之间的多对的第二引线82,被布置为形成在第一引线81之间的一对的第三引线83,以及在一个端侧上连接第一引线81、第二引线82、和第三引线83的连接部分84。使得第二引线82的从连接部分84开始的长度比第一引线81的从连接部分84开始的长度更短。使得第三引线83的从连接部分84开始的长度比第一引线81的从连接部分84开始的长度更长。此外,当冲压金属板时,使得所述多对第二引线82和该对第三引线83中的每一对在另一个端侧上,即在自由端侧上的间距P4大于所述多对第二引线82和该对第三引线83中的每一对在所述一个端侧上的间距P3,从而引线82,83中的每一对在自由端侧上接近第一引线81。
[0118]每个第一引线81具有自连接部分84延伸的第一笔直部分85、自第一笔直部分85倾斜延伸从而远离第二引线82的具有更大间距P4的部分的第一偏移部分86、沿与第一笔直部分85相同的方向自第一偏移部分86延伸的第二笔直部分87、自第二笔直部分87倾斜延伸从而接近第二引线82的第二偏移部分88、以及在第一笔直部分85的延长线上自第二偏移部分88延伸的第三笔直部分89。
[0119]此外,每个第一引线81在第二笔直部分87中具有用于在穿过上述平面的方向上弯曲的第一预定弯曲部分91。每个第二引线82在其具有更大间距P4的部分和连接部分84之间的并且靠近具有更大间距P4的部分的位置处具有用于在穿过上述平面的方向上弯曲的第二预定弯曲部分92。
[0120]此外,第一引线81和第二引线82每个具有在连接部分84和第一偏移部分86之间或者在连接部分84和第二预定弯曲部分92之间的多个附加预定弯曲部分93。
[0121]在图27的引线框80中,虽然具有更大间距P4的部分设置在形成为每对的第二引线82的自由端侧上,但由于存在第一偏移部分86,使得每个第一引线81和对应第二引线82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对地大。因此,图27的引线框80可以通过压制冲孔的方式轻易地制造。
[0122]接着,引线框80在第一预定弯曲部分91、第二预定弯曲部分92和第三预定弯曲部分93处弯曲并且接着连接部分84被切断。以此方式,能够轻易获得图26的包括四个接地接触件、四个第一信号接触件和两个第二信号接触件的接触件组。
[0123]由于在图27的引线框80中的多对第二引线82和该对第三引线83中的每一对的自由端侧上设置更大间距P4,使在图26的接触件组的排R2和R3中的终端部分72a之间的距离变得大,这样可以充分地确保相邻第一信号接触件之间和第二信号接触件之间的电绝缘。另外,由于接 地接触件和第一及第二接触件的终端部分72a被布置在三个不同的排中,因此能够将它们之间的距离设得大并因此充分确保微分信号对之间的电绝缘。因此,能够轻易地实现接触件组的窄间距(pitch-narrowing)。
[0124]此外,由于每个第一引线81设有倾斜延伸以远离对应第二引线82的具有更大间距P4的部分的第一偏移部分86,因此能够使在第一偏移部分86之后的第二笔直部分37和第二引线82的具有更大间距P4的部分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可以轻易地进行冲压,并因而能够提供有助于窄间距接触件组的制造的引线框80。
[0125]此外,由于第一弯曲部分91设置在(第一偏移部分86和第二偏移部分88之间的)第二笔直部分87中,结果从第一弯曲部分91到自由端的距离,即图26中的终端部分72a的长度,缩短。因此,能够轻易实现连接器的高度的降低。
[0126]参见图29和30,显示作为用于在上述接触件组的制造中使用的中间构件的另一个示例的引线框80’。相同的参考符号被赋予与如图27和28中的那些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从而省去对其的说明。
[0127]在这个弓丨线框80’中,第一预定弯曲部分91设置在第一笔直部分85中。具体地,第一预定弯曲部分91设置在第一偏移部分86和连接部分84之间并靠近第一偏移部分86的位置处。作为改变第一预定弯曲部分91的位置的结果,第二预定弯曲部分92和附加预定弯曲部分93的位置定位成稍微靠近连接部分84,但是基本功能与图27中所示的引线框80的基本功能是相同的。
[0128]在这个引线框80’中,从第一预定弯曲部分91到自由端的距离,即图26中的终端部分72a的长度,与图27中的引线框80相比稍微更长,但是在功能和效果上与图27中所示的引线框80的功能和效果是相同的。[0129]在如图24和25所示的适于被设置在与印刷电路板大体相同的平面上的这种类型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引线框80和80’中的任何一个中的每个引线设有两个附加预定弯曲部分93。另一方面,引线框80和80’每一个还可以用于如图4A至4D所示的适于被安装到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上的这种类型的连接器中,而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附加弯曲部分93。
[0130]虽然已经通过参考其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特别图示和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偏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对于所述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包括多个接触件以及保持接触件的绝缘外壳; 其中连接器具有用于连接到连接搭档的第一连接侧和用于连接到板的第二连接侧; 其中接触件被分成布置在第二连接侧上中心或第一排中的在其间具有特定空间的多个第一接触件和作为接触件对分别分配到位于第一排的两侧的第二排和第三排的多个第二接触件; 其中,在第二连接侧上,第二排中的接触件对和第三排中的接触件对交替地对应于布置在第一排中的特定空间,从而接触件对被布置以形成交错的方式;并且 其中,在第一连接侧上,第一接触件和特定空间布置在一条线上并且接触件对分别布置在特定空间中,从而第一接触件和接触件对形成单一的接触件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布置在第二排上的第二接触件被设计成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并且其中布置在第三排上的第二接触件被设计成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二接触件在第一连接侧和第二连接侧之间在穿过接触件阵列的方向上弯曲,并且,根据第二接触件彼此之间的弯曲度的不同,所述多对接触件对被分配到第二排和第三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接触件在第一连接侧和第二连接侧之间在穿过接触件阵列的方向上弯曲,使得第一接触件被布置在第一排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第二连接侧上,第二接触件与第一接触件在位置上分别偏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第二连接侧上,每对接触件对的第二接触件的间距被设计成大于接触件阵列中第一接触件的间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第二连接侧上,第一接触件被布置在对应于留在接触件对之间的空间的位置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第二连接侧上,每个第一接触件和在第一连接侧上被相邻地布置每个第一接触件两侧的接触件对的两对被布置在倾斜穿过第一排的方向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排、第二排和第三排彼此平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多个附加接触件,其中,在第一连接侧上,所述附加接触件被布置成使得与接触件阵列具有一距离地面向接触件阵列。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每一个接触件对分配有一对差分信号,并且每一个第一接触件分配有接地部。
12.一种连接器,包括多个接触件以及保持接触件的绝缘外壳; 其中连接器具有用于连接到连接搭档的第一连接侧和用于连接到板的第二连接侧; 其中接触件被分成在在第一连接侧上用于接触连接搭档的连接器连接部分和在第二连接侧上用于连接板的板连接部分; 其中接触件包括两个接地接触件,第一对接触件,第二对接触件以及第三对接触件; 其中,在第一连接侧上,连接器连接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以第一对接触件、接地接触件中的一个、第二对接触件、接地接触件中的另一个、以及第三对接触件的顺序布置在同一条线上;并且 其中,在第二连接侧上,接地接触件的板连接部分布置在第一排中,第一对接触件和第三对接触件的板连接部分布置在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不同于第一排的第二排中,并且第二对接触件的板连接部分布置在比第一方向更加远离第二方向上的第三排中。
13.如权 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对接触件和第三对接触件的板连接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两个接地接触件的板连接部分的外侧,并且第二对接触件的板连接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两个接地接触件的板连接部分的内侧。
【文档编号】H01R13/648GK104022381SQ201410225106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3日
【发明者】白鸟雅之, 蓝原周一, 片柳雅之, 桥口彻 申请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