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即使产生了振动和/或在端子上有异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插座端子与插头端子的连接可靠性的电子连接器。在插座端子(5)上设有与插头端子(4)接触的前触点部(5a),在插头端子上的与所述前触点部接触的接触面(4b)上,设有在插头端子相对于插座端子的拔出方向上插座端子的前触点部顶接而卡定的凹部(4c)的内壁(4c1)。另外,在前触点部设有擦拭接触面的异物(G)的接触边缘(5a1)。插座端子卡定于内壁,由此,即使在插头端子的插拔方向上产生了振动,也能够维持插座端子与插头端子的导通连接。另外,能够通过接触边缘除去异物,所以能够使插座端子与插头端子稳定地导通连接。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将电路基板彼此导通连接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即使被施加振动也维持电路基板彼此的连接的电连接器,已知包括插头与插座并能够修正插头与插座的相互错位的浮动连接器。作为这样的电连接器特别是作为提高端子间的连接可靠性的电连接器,提出了在插座端子设置S字状的可动部而使插座能够相对于插头相对移动的电连接器(专利文献I)。插头侧基板和/或插座侧基板的任何一方移位,插座端子的可动部都吸收振动,由此该电连接器能够确保连接器彼此的正确的嵌合状态。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 249076号公报
[0004]但是,在电连接器之中,具有例如作为汽车和/或精密加工机械用的部件而使用的电连接器那样、在暴露于较大的冲击和/或振动的环境下使用的电连接器。在这样的环境下使用的电连接器,具有下述危险:即使最初得到了电连接器彼此的正确的嵌合状态,但由于使用时的冲击和/或振动,端子彼此不再正确地接触,导通连接变得不稳定。另外,作为使端子间的导通连接不稳定的要因,还有附着于插头端子的基板渣和/或灰尘等异物,为了得到端子间的更高的连接可靠性,这些异物对策也不可缺少。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即,其目的在于提供处于嵌合状态的插头与插座即使受到冲击和/或振动也能够维持端子间的连接可靠性的电连接器。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异物附着于插头端子也能够维持端子间的连接可靠性的电连接器。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构成如下。
[0007]S卩,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是若使插头与插座嵌合则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接触并导通连接的电连接器,其中,插座端子具有与插头端子接触的触点部,在插头端子上的与所述触点部接触的接触面具有卡定部,插座端子的触点部在插头端子相对于插座端子的拔出方向上顶接并卡定于该卡定部。
[0008]插座端子具有与插头端子接触的触点部,在插头端子上的与上述触点部接触的接触面具有卡定部,插座端子的触点部在插头端子相对于插座端子的拔出方向上顶接并卡定于该卡定部。由此,即使在被施加了冲击和/或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用预先设定的拔出力以下的力从插座中将插头拔下,能够保持触点与接触面的接触状态,能够维持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的导通连接。
[0009]上述本发明中,在插头端子的接触面作为卡定部而设置有插头端子的板面凹陷所成的凹部,在插头与插座的嵌合状态下插座端子的触点部进入所述凹部从而端子彼此卡定。
[0010]触点部进入到凹部、端子彼此卡定,由此,能够用凹部的内壁限制触点部的运动。另外,能够使触点部与凹部的内壁接触而使插头端子与触点部导通连接。进而,在使插头与插座嵌合时,在触点部进入凹部时作业人员可通过手的动作而感觉到点击感,所以作业人员能够通过手的动作的操作感确认出嵌合状态。
[0011]能够在上述本发明的插头端子的接触面作为卡定部设置有贯通插头端子的板面的贯通孔,在插头与插座的嵌合状态下插座端子的触点部进入所述贯通孔从而端子彼此卡定。
[0012]贯通孔与凹部不同、没有端子的导电性的底部。因此,通过在插头端子的接触面设置形成为卡定部的贯通孔,能够使触点部深深进入贯通孔而将端子彼此卡定。
[0013]能够在上述本发明的插头端子的接触面作为卡定部而设置有插头端子的接触面突出的突起,在插座端子的触点部越过了插头端子的所述突起而横的插头与插座的嵌合状态下,在插头端子的拔出方向上端子彼此卡定。
[0014]能够在插头端子的接触面设置有形成为卡定部的突起,插座端子的触点部在越过了突起的位置卡定于突起而与插头端子可靠地嵌合。
[0015]在上述本发明的插头与插座嵌合了的状态下,在插座端子的触点部与插头端子的卡定部之间设置有允许插头端子在插拔方向上移位的可动间隙,插头与插座能够在嵌合状态下相互在插拔方向上移位。
[0016]由此,即使沿插头的插拔方向施加了冲击和/或振动、触点部在可动间隙中移动,也能够吸收插头的插拔方向上的移位。
[0017]上述本发明的插座端子的触点部具有通过与插头端子的接触面滑动接触而擦拭并去除在该接触面附着的异物的接触边缘,在插头端子的接触面具有异物去除部,该异物去除部通过与擦拭了异物的插座端子的接触边缘滑动接触而将异物从该接触边缘擦除。
[0018]接触边缘与插头端子的接触面滑动接触而擦拭并去除在接触面附着的异物,不仅是附着于表面的灰尘等连基板渣那样粘着于接触面的异物也能够去除。另外,通过将从接触边缘擦除异物的异物去除部设置于插头端子的接触面,能够将附着于接触边缘的表面的异物从接触边缘可靠地除去,所以触点部与接触面能够稳定地导通连接。
[0019]能够在上述本发明的插头端子的接触面设置凹部,并将异物去除部设为该凹部的开口边缘。
[0020]通过将异物去除部设为凹部的开口边缘,能够从使触点部进入了凹部的状态开始使接触边缘与凹部的开口边缘滑动接触,以将接触边缘的异物擦除。另外,能够将去除了的异物收纳于凹部,所以能够防止从接触边缘擦除了的异物再次附着于接触面。
[0021]能够在上述本发明的插头端子的接触面设置贯通孔,将异物去除部设为该贯通孔的开口边缘。
[0022]通过在接触面上设置贯通孔,可使触点部更深地进入贯通孔内。由此,能够使接触边缘接触开口边缘,将异物可靠地擦除。
[0023]能够在上述本发明的插头端子的接触面设置突起,将异物去除部设为该突起的阶梯面。
[0024]通过将异物去除部设为突起的阶梯面,能够使接触边缘与阶梯面滑动接触而可靠地将附着于接触边缘的异物擦除。
[0025]上述本发明的插头端子的接触面能够具有限制插座端子的触点部的插头端子的宽度方向上的侧向移位的侧向卡定面。
[0026]通过具有这样的侧向卡定面,即使在插头与插座嵌合了的状态下沿插头端子的宽度方向的施加冲击和/或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侧向卡定面限制触点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移位。
[0027]上述本发明的侧向卡定面能够以在插头端子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方式设成凹状。
[0028]由此,因为触点部由多个侧向卡定面夹入,所以能够将触点部的移动限制在由侧向卡定面所夹的范围内。
[0029]上述本发明的侧向卡定面能够设置为形成为卡定部的凹部或贯通孔的内面。
[0030]通过这样,能够使触点部进入凹部和/或贯通孔的内部而将触点部的移位限制在由凹部或贯通孔的内面所包围的范围内。
[0031]上述本发明的插头端子的接触面能够具有使插座端子的触点部在插头端子的宽度方向上滑动并定位的倾斜面。
[0032]即使由于被施加冲击和/或振动、触点部要从与接触面的正规的接触位置沿插头端子的宽度方向错位,也能够使触点部在倾斜面上滑动而将该触点部引导到正规的接触位置。
[0033]上述本发明的插头端子的接触面,能够具有使插座端子的触点部在插头端子的插入方向和拔出方向中的至少某一个方向上滑动并定位的倾斜面。
[0034]通过形成这样的倾斜面,即使被施加冲击和/或振动、触点部要从正规的接触位置沿插拔方向错位,也能够通过使触点部在倾斜面上滑动而将该触点部引导到正规的接触位置。
[0035]在上述本发明中,能够以相对的方式将将倾斜面设置成凹状。
[0036]在插头与插座的嵌合状态下,通过在相对的倾斜面之间配置触点部而用倾斜面夹入该触点部,触点部即使从正规的接触位置向设有倾斜面的方向移动,也能够在倾斜面的引导下返回到正规的接触位置。
[0037]上述本发明的倾斜面,能够作为形成为卡定部的凹部或者贯通孔的内面而设置。
[0038]由此,能够对凹部或贯通孔的内面赋予使触点部滑入凹部或贯通孔的内侧的引导功能。
[0039]上述本发明的插座端子具有具有所述触点部的接触部和弹性支撑接触部的弹性片部,接触部具有前触点部和后触点部,所述前触点部是在使插头与插座嵌合时首先与插头端子滑动接触,而擦拭附着在插头端子的接触面的异物的所述触点部,所述后触点部在前触点部之后与被擦拭了的插头端子的接触面接触。
[0040]假如要用同一触点部进行异物的擦拭和与接触面的导通连接,则有异物仍附着于触点部、与接触面的导通连接变得不稳定的情况。与此相对,插座端子分别具有擦拭附着于插头端子的接触面的异物的前触点部和与被擦拭了的插头端子的接触面接触的后触点部,由此,能够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另外,通过使后触点部与前触点部擦拭而将异物去除了的范围的接触面接触,能够防止异物附着于后端子。
[0041]上述本发明的插座端子能够具有:前端子,其具有接触部和弹性片部的,所述接触部具有所述触点部,所述弹性片部弹性支撑接触部;和后端子,其具有与插头端子导通连接的接触部和弹性支撑接触部的弹性片部。
[0042]通过分别设置弹性支撑触点部的弹性片部和弹性支撑与插头端子导通连接的接触部的弹性片部,能够使具有触点部的接触部与和插头端子导通连接的接触部独立地运动。由此,触点部与接触部能够针对接触压力彼此不受影响地与接触面接触。
[0043]上述本发明的插座端子能够具有:被固定于电路基板的基板连接部;具有触点部的可动触点部;和将基板连接部与可动触点部弹性支撑得能够相对移位的可动部。
[0044]通过这样,即使对电连接器和/或电路基板施加了冲击和/或振动,也能够由可动部吸收移位。由此,通过将可动触点部设为能够相对于基板连接部移位,例如可动触点部能够沿从插头端子离开的方向移位而维持插座端子与插头端子的导通连接。
[0045]上述本发明的插座,能够具备被固定于电路基板的固定壳体和相对于插头的壳体嵌合的可动壳体,插座端子将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弹性支撑得能够相对移位。
[0046]插座具备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插座端子将这些壳体弹性支撑得能够相对移位,由此能够将本发明作为具有上述作用.效果的连接可靠性高的浮动连接器而实现。
[0047]根据本发明,即使暴露于冲击和/或振动之下也能够通过卡定部将插座端子卡定而维持插座端子与插头端子的导通连接。另外,即使异物附着于插头端子,也能够去除异物而使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稳定地导通连接。通过这些,能够提高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的连接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8]图1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浮动连接器的立体图。
[0049]图2是沿着图1中箭头SA —SA线的剖视图。
[0050]图3是表示凹部的说明图,图3(a)为凹部的立体图,图3 (b)为凹部的主视图。
[0051]图4是表示插座端子卡定于插头端子的状态的说明剖视图,图4(a)表示卡定前的状态,图4(b)表示卡定了的状态。
[0052]图5是表示前触点部去除异物的方法的说明剖视图,图5 (a)表示将擦拭异物的状态,图5(b)表示异物去除完成另外的状态。
[0053]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插座端子的说明图。
[0054]图7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卡定部,图7 (a)表示贯通孔的立体图,图7 (b)表示突起的剖视图。
[0055]图8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突起,图8(a)表示突起的立体图,图8(b)表示突起的首1J视图。
[0056]图9表不第5实施方式中的凹部,图9 (a)表不凹部的立体图,图9 (b)表不凹部的首1J视图。
[0057]图10表不第6实施方式中的凹部,图10 (a)表不凹部的立体图,图10 (b)表不凹部的剖视图。
[0058]图11表示第7实施方式中的凹部,图11(a)表示凹部的立体图,图11(b)表示凹部的剖视图。
[0059]图12表示第8实施方式中的凹部,图12(a)表示凹部的立体图,图12(b)表示凹部的剖视图。
[0060]附图标记说明
[0061]1:浮动连接器,2:插头,3:插座,4:插头端子,
[0062]4a:基板连接部(插头侧),4b:接触面,4c:凹部,
[0063]4cl?4c4:内壁,4c5:底壁,4c6:开口边缘,4d:接触面部,
[0064]5:插座端子,5a:前触点部(第I实施方式),5al:接触边缘,
[0065]5b:接触部,5c:弹性片部,5d:基端部,
[0066]5dl:固定片(可动壳体侧),5e:可动部,5f:基板连接部(插座侧),
[0067]5fl:固定片(固定壳体侧),5g:后触点部(第I实施方式),
[0068]6:插头侧壳体,6a:端子保持部,6b:插头主体部,
[0069]6bl:凹部(第3实施方式),7:插座侧壳体,7a:可动壳体,
[0070]7al:固定孔(可动壳体),7b:固定壳体,7b1:固定孔(固定壳体),
[0071]8:可动间隙,9:插座端子(第2实施方式),
[0072]9a:前端子(第2实施方式),9b:后端子(第2实施方式),
[0073]1a:前触点部(第2实施方式),1al:弹性片部(前端子侧),
[0074]1b:后触点部(第2实施方式),1bl:弹性片部(后端子侧),
[0075]11:贯通孔,Ila?Ild:内壁,Ile:开口边缘(第3实施方式),
[0076]12:突起,12a:上侧阶梯部,12b:下侧阶梯部,12bl:下侧边缘,
[0077]13a、13b:内壁(第5实施方式),14a?14d:倾斜面,14e:顶点,
[0078]14f:开口边缘(第7实施方式),15:凹部(第5实施方式),
[0079]G:异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80]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共用的构成,赋予同一附图标记而将重复的说明省略。
[0081]第I实施方式(图1?图5):
[0082]如图1、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浮动连接器I具备插头2和插座3,插头2具备插头端子4,插座3具备插座端子5。
[0083](插头)
[0084]插头2具备插头侧壳体6和安装于插头侧壳体6的多个插头端子4。插头侧壳体6形成为截面大致呈T字状,包括相对于电路基板(未图示)平行的大致长方体体形状的端子保持部6a和从端子保持部6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向插座3方向延伸的插头主体6b。另外,插头侧壳体6由绝缘性树脂形成。
[0085](插头端子)
[0086]插头端子4的截面为大致L字状,夹着插头主体6b成对地安装于插头侧壳体6。另外,插头端子4相对于插头主体6b以及端子保持部6a沿插头2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地安装有多个。
[0087]插头端子4包括相对于电路基板固定的基板连接部4a和沿插头主体6b设置的接触面部4d。
[0088]接触面部4d具有在插座端子5侧与插座端子5导通连接的接触面4b。接触面4b为在插头端子4的排列方向上具有宽度的平板状板面,在接触面4b上设有截面为“ ”状的凹部4c。
[0089]另外,以下将浮动连接器I的较长方向记载为X方向(各图中箭头X方向),将浮动连接器I的较短方向记载为Y方向(各图中箭头Y方向),将插头2相对于插座3的插拔方向记载为Z方向(各图中箭头Z方向)。
[0090](凹部)
[0091 ] 如图2?4所示,凹部4c在接触面4b上设置于Z方向上的中心附近,由内壁4c I?4c4和底壁4c5形成。内壁4cl?4c4设置成相对于接触面部4d的板面垂直。另外,内壁4cl、4c3为沿X方向的平面,内壁4c2、4c4为沿Z方向的平面。其中,Z方向上的设置于插座3侧的内壁4cl作为“卡定部”而起作用。由此,如后所述要想将插头2从插座3拔出、插座端子5所具有的前触点部5a顶接于内壁4cl并被卡定。
[0092]另外,与内壁4cI相对的内壁4c3的开口边缘4c6作为“异物去除部”而起作用,能够如后所述将由前触点部5a擦拭下的接触面4b的异物G从前触点部5a擦除。
[0093]如图3所示,形成凹部4的内壁4cl?4c4中的与内壁4cl、4c3平行的内壁4c2、4c4为平行的面,它们作为“侧向卡定面”而起作用。在使前触点部5a进入了凹部4c的状态下,若向插座端子5施加X方向振动,则前触点部5a相对于内壁4c2、4c4顶接而被卡定。这样一来,能够限制前触点部5a在X方向上的移位。
[0094]在浮动连接器I中,可动壳体7a能够相对于固定壳体7b移位,所以插座端子5与插头端子4容易摩擦。由此,前触点部5a和后触点部5g与接触面4b摩擦,恐会使端子的表面的镀层剥落。但是,通过内壁4cl、4c3限制前触点部5a相对于插头端子4在Z方向上移位,另外,通过内壁4c2、4c4同限地制样前触点部5a在X方向上移位。由此,能够抑制由浮动连接器I的微动所导致的接触面4b与前端子5a的镀层剥落。
[0095]另外,通过限制前触点部5a的移位而限制了插座端子5全体的移位,后触点部5g的移位也受到限制。由此,能够抑制与后触点部5g和接触面4b的摩擦,能够抑制与后触点部5g和与接触面4b之间的镀层剥落。
[0096](插座)
[0097]插座3具备插座侧壳体7和插座端子5。插座侧壳体7包括大致长方体体形状的可动壳体7a和沿可动壳体7a的较长方向以夹着可动壳体7a的方式成对设置的固定壳体7b,由绝缘性树脂形成。另外,在可动壳体7a和固定壳体7b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插座端子5的固定孔7al、7bl。
[0098](插座端子)
[0099]如图2所示,插座端子5包括接触部5b、大致S字状的弹性片部5c、与弹性片部5c相邻地设置的基端部5d、设置成倒U字状的可动部5e和相对于电路基板连接的基板连接部5f0另外,在基端部5d上设有被固定于可动壳体7a的壳体固定片5dl,在基板连接部5f上设有被固定于固定壳体7b的壳体固定片5fl。
[0100]插座端子5互相相对地成对设置,沿插座侧壳体7的较长方向安装有多个。另外,插座端子5由通过冲压对平板状金属材料进行冲切而成的冲切端子形成,为在厚度方向上无弯曲部的平板状。由此,与在厚度方向上弯曲的端子相比能够以窄间距更多地排列。插座端子5在前端侧具有接触部5b,在接触部5b设有向接触面4b突出的前触点部5a与后触点部5g。弹性片部5c弹性支撑接触部5b以使得前触点部5a与后触点部5g相对于接触面4b接触。通过后触点部5g与接触面4b接触,插座端子5与插头端子4导通连接。
[0101]设置于插座端子5的一端侧的接触部5b、弹性片部5c和基端部5d被收纳于可动壳体7a,并通过壳体固定片5dl被压入可动壳体7a的固定孔7al而固定。另外,插座端子5的另一端侧,通过设置于基板连接部5f的壳体固定片5fl被压入固定孔7bl而相对于固定壳体7b固定。
[0102]而且,在可动壳体7a与固定壳体7b之间设有弹簧状的可动部5e。即使在对浮动连接器I施加了振动的情况下,通过可动部5e也能够使可动壳体7a相对于固定壳体7b相对移位。由施加于浮动连接器I的振动所引起的插座端子5相对于插头端子4的移位,被可动部5e吸收,所以能够容易地维持插座端子5与插头端子4的导通连接。
[0103](插头端子相对于插座端子的卡定方法)
[0104]在接触部5b的前端,从前端侧开始按顺序形成有前触点部5a与后触点部5g。首先,若将插头2插入插座3则按照前触点部5a、后触点部5g的顺序相对于接触面4b接触。通过进一步将插头2更深地插入插座3,如图4(a)所示凹部4c到达前触点部5a,前触点部5a进入到凹部4c。就这样插座3与插头2嵌合。在插座3与插头2嵌合的状态下,后触点部5g与接触面4b接触,插头端子4与插座端子5导通连接。
[0105]在前触点部5a进入到凹部4c时,作业人员(未图示)能够通过手的动作感受到点击感,所以作业人员能够通过手的动作的操作感确认出插座3与插头2嵌合了。
[0106]如图4(b)所不,若从插头2与插座3嵌合了的状态起向插头2的拔出方向(图4(b)中箭头C方向)施加较大的振动,则前触点部5a向与箭头C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前触点部5a马上顶接于内壁4cl而被卡定。
[0107]另外,也能够预先设定前触点部5a能够越过内壁4cl的程度的插头2的拔出力,并与其配合地变更前触点部5a和/或凹部4cl的形状。例如能够通过将前触点部5a在Y方向上缩短而使其不会深深进入到凹部4c或者使前端变圆,从而使前触点部5a容易越过内壁4cI。另外,使凹部4c变浅,能够与将内壁4cl?4c4在Y方向上缩短同样地,使前触点部5a容易越过内壁4cl。由此,也能够使插头2从插座3拆卸的拆卸作业变得容易。
[0108]与此相反,通过使前触点部5a在Y方向上加长而使其深深进入到凹部4c或者使前端变尖,从而能够使前触点部5a难以越过内壁4cI。另外,通过使凹部4c变深,也能够与将内壁4cl?4c4在Y方向上加长同样地使前触点部深深进入到凹部4c而使其难以越过内壁4cl。
[0109](Z方向的浮动功能)
[0110]一般在具有浮动构造的电连接器中,允许X方向、Y方向上的移位。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浮动连接器I中,可动部5e能够使可动壳体7a相对于固定壳体7b在X方向、Y方向上移位,进而也允许Z方向上的移位。即,在本发明的浮动连接器I中,在凹部4c中的相对的内壁4c 1、4c3之间设有可动间隙8,使得前触点部5a在进入了到凹部4c的状态下能够在Z方向上运动。由此,能够使其在X、Y、Z方向上复合移位。
[0111]在这里,具体地对Z方向上的移位进行说明。
[0112]在本实施方式的浮动连接器I中,在插座3相对于插头2在预先设定的正规的嵌合位置嵌合了的情况下,前触点部5a在正规的接触位置P与底壁4c5接触。而且,若例如对浮动连接器I沿插头2的插入方向(图4(a)中箭头B方向)施加较大的振动,则前触点部5a能够在可动间隙8中仅在正规的接触位置P与内壁4c3之间的范围8a内移动。
[0113]另外,若相反地沿插头2的拔出方向(图4(b)中箭头C方向)施加较大的振动,则前触点部5a能够在可动间隙8内仅在正规的接触位置P与内壁4cl之间的范围8b内移动。在该情况下,前触点部5a顶接于内壁4cl而被卡定,能够在维持插头端子4与插座端子5的导通连接的状态下使其在Z方向上移位。
[0114](插头端子的异物去除方法)
[0115]有时在接触面4b上附着有例如基板渣和/或灰尘等异物G。当后触点部5g在该状态下相对于接触面4b接触时,异物G恐会夹在后触点部5g与接触面4b之间、插座端子5与插头端子4的导通连接变得不稳定。但是如图5(a)所示,通过比后触点部5g靠前地设置前触点部5a,在将插头2沿箭头D方向插入插座3时,使位于前触点部5a与接触面4b的接触位置的接触边缘5al相对于接触面4b滑动接触,由此能够擦拭并去除异物G。然后,如图5(b)所示,后触点部5g与接触面4b上的前触点部5a通过并去除了异物G的部分接触,从而插座端子5与插头端子4能够稳定地导通连接。
[0116]另外,通过将插头2深深插入插座3,前触点部5a进入到凹部4c,马上接触边缘5al与凹部4c的内壁4c3的开口边缘4c6接触。然后,原样地接触边缘5al擦过开口边缘4c6,从接触面4b去除并附着于接触边缘5al的异物G被擦除。这样一来从接触边缘5al被擦除了的异物G被收纳于凹部4c,所以能够防止其再次附着于接触面4b。
[0117]根据该浮动连接器I,通过使前触点部5a进入成为“卡定部”的凹部4c,能够防止插头2拔出插座3,维持插头端子4与插座端子5的导通连接。另外,前触点部5a所具有的接触边缘5al擦拭异物G、后触点部5g接触被去除了异物G的部分的接触面4b,由此能够得到更高的连接可靠性。
[0118]另外,该浮动连接器I的插座端子5中,前触点部5a以及后触点部5g设置于一个接触部5b。由此,与前触点部5a与后触点部5g分别设置于不同接触部5b的情况相比较,插头端子4相对于插座端子5的插入性优异。即,当前触点部5a开始与接触面4b接触时,接触部5b与弹性片部5c由接触面4b按压而向从接触面4b离开的方向移位。从而,能够原来地将插头2强势插入插座3。因此,即使设置较多的插头端子4与插座端子5也能够设为插入性良好的浮动连接器I。
[0119]第2实施方式(图6):
[0120]关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插座端子5,列举了在大致呈S字状的一个弹性片部5c上具有前触点部5a与后触点部5g的例子。
[0121]但是,也可以如图6所示,设为具有由前触点部1a与弹性片部1al构成的前端子9a和由后触点部1b与弹性片部1bl构成的后端子9b的插座端子9。在该情况下,将后触点部1b与前触点部1a沿Z方向设置,将前触点部1a配置得比后触点部1b靠Z方向上的插头2侧。通过这样配置,在插头2插入了插座3时,能够使前触点部1a先于后触点部1b与接触面4b接触。
[0122]根据该插座端子9,前触点部1a与后触点部1b设置于不同的弹性片部10al、10bl,所以能够使它们独立地移位。由此,前触点部1a与接触面4b接触,即使由此从接触面4b按压而向从接触面4b离开的方向移位,后触点部1b也几乎不会移位。由此,能够抑制对于接触面4b的接触压力下降而导通连接变得不稳定的事态。另外,将插头2进一步插入插座3,即使后触点部1b由于与接触面4b接触而向从接触面4b离开的方向移位,前触点部1a也几乎不会移位。由此,能够防止前端子9a对于接触面4b的接触压力下降而导致异物G变得难以被擦拭的事态。
[0123]第3实施方式(图7):
[012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接触面4b上作为形成为“卡定部”的部件而示出了凹部4c。在该情况下,凹部4c的内壁4cl作为“卡定部”将前触点部5a卡定,内壁4c3的开口边缘4c6作为“异物除去部”将附着于接触边缘5al的异物G擦除。而且,能够将擦除了的异物G收纳于凹部4c。
[0125]但是如图7所示,也能够在接触面4b不设置凹部4c而设置贯通孔11。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形成贯通孔11的内壁Ila?Ild中的设置于Z方向上的插座3侧的内壁Ila设为“卡定部”、将与内壁Ila相对的内壁Ilc的开口边缘lie用作“异物除去部”。另外,在代替凹部4c而在接触面4b设置了这样的贯通孔11的情况下,能够使前触点部5a进入到贯通孔11。在贯通孔11中与凹部4c不同、不存在底壁4c5,所以能够使前触点部5a更深地进入到贯通孔11。通过这样,能够将前触点部5a更坚固地卡定于插头端子4。由此,能够可靠地将插头端子4与插座端子5导通连接。
[0126]另外,即使在插头2向拔出方向移动了的情况下,前触点部5a也较强地顶接于内壁11a,所以能够将前触点部5a相对于插头2的拔出方向卡定。而且,同样地通过使前触点部5a较深地进入到贯通孔11,作业人员能够感到更清晰的点击感,能够通过手的动作的操作感确认出插头2与插座3嵌合。
[0127]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7):
[0128]在第3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对插头主体6b未进行加工的例子。与此相对也能够图7(b)所示,与贯通孔11的形状匹配地在插头主体6b设置凹部6bl。通过这样,能够使前触点部5a更深地进入到贯通孔11内而更坚固地防止插头2拔出,将插头端子4与插座端子5更可靠地导通连接。另外,能够将异物G更深地推入到插头端子4侧,所以能够使异物G难以返回到接触面4b上。由此,插头端子4与插座端子5能够更稳定地导通连接。
[0129]第4实施方式(图8):
[0130]在第3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接触面4b上作为形成为“卡定部”的部件而设置贯通孔11的例子。但是,作为呈“卡定部”的部件,也能够如图8所示设置从接触面4b向前触点部5a侧突出的突起12。
[0131]在该情况下,在将插头2相对于插座3嵌合时,使前触点部5a向插头2的拔出方向越过突起12。在突起12中位于Z方向上的插头2侧的上侧阶梯部12a成为“卡定部”。即,在前触点部5a位于比上侧阶梯部12a靠插头2侧的位置的状态下,若插头2从插座3向拔出方向移动,则前触点部5a顶接于上侧阶梯部12a而被卡定。
[0132]另外,位于Z方向上的插座3侧的下侧阶梯部12b具有下侧边缘12bl,能够将该下侧边缘12bl设为“异物去除部”。在该情况下,在前触点部5a越过突起12时,接触边缘5al擦过下侧边缘12bl,由此能够将附着于接触边缘5al的异物G擦除。在该情况下,越过了突起12的前触点部5a之后都不会与从触点边缘5a2擦除并附着于下侧边缘12b的异物G接触,所以能够防止该异物G再次附着于前触点部5a。
[0133]进而,在前触点部5a越过突起12时,作业人员能够感觉到点击感,所以能够确认插座3与插头2的嵌合并将插头端子4与插座端子5可靠地导通连接。
[0134]第5实施方式(图9):
[013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凹部4c和/或贯通孔11等具有与Z方向平行的内壁的例子。但是,如图9所示,也能够设为不设置与Z方向平行的内壁而仅具有与X方向平行的内壁13a、13b的凹部15。通过这样,能够设为如下浮动连接器1:能够通过内壁13a、13b仅限制前触点部5a在Z方向上的移动,能够增大在X方向上的移位范围。
[0136]第6实施方式(图10):
[013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凹部4c的内壁4cl?4c4相对于接触面部4d的板面垂直地设置于接触面4b。但是,如图10所示,也能够形成内壁4cl?4c4以从底壁4c5侧向开口侧扩展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14a?14d。
[0138]通过具有这样的倾斜面14a?14d,在将插头2嵌合于插座3时,能够引导前触点部5a在倾斜面14a?14d上滑动直到凹部4c的内部。即,倾斜面14a、14c能够将前触点部5a与Z方向平行地引导到底壁4c5,倾斜面14b、14d能够将前触点部5a与X方向平行地引导到底壁4c5。另外,凹部4c由倾斜面14a?14d形成,从而,底壁4c5的面积与具有同径的开口并由内壁4cl?4c4形成的凹部4c相比较形成得较窄。由此,能够使前触点部5a的可动范围以该量变窄并抑制微动。由此,能够容易地抑制插座端子5与插头端子4的镀层剥落、维持端子间的导通连接。
[0139]第6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140]在第6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凹部4c的内壁4cl?4c4设为倾斜面14a?14d的例子。与此相对,例如也可以将贯通孔11的内壁设为倾斜面14a?14d。通过这样,能够设为同时具有第3实施方式所示的贯通孔11的作用.效果与第6实施方式所示的引导功能的倾斜面14a?14d。
[0141]第7实施方式(图11):
[0142]在第6实施方式中不出了设置具有底壁4c5的凹部4c的例子。但是,如图11所示,也能够设置由倾斜面14a?14d包围并具有接触面部4d的最深部即顶点14e的凹部4c。由此,倾斜面14a、14c能够将前触点部5a在Z方向上引导到顶点14e,倾斜面14b、14d能够将前触点部5a在X方向上引导到顶点He。到达了顶点14e附近的前触点部5a,其在Z方向上的运动由倾斜面14a、14c限制,进而在X方向上的运动由倾斜面14b、14d限制,所以能够在顶点He附近被固定、抑制微滑动。通过这样,能够抑制插座端子5与插头端子4的镀层剥落、维持端子间的稳定的导通连接。
[0143]另外,在该情况下,如图11(b)所示,也可以使设置于Z方向上的插头2侧的倾斜面14c的倾斜角度比相对的倾斜面14a的倾斜角度大。通过这样,能够使得前端子5的接触边缘5al变得容易接触开口边缘14f,容易将附着于前端子5的异物G擦除。
[0144]第8实施方式(图12):
[014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接触面4b分别各具有I个形成为“卡定部”和/或“异物除去部”的凹部4c、贯通孔11和突起12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分别在接触面4b上设有多个这些部件。例如在图12中示出了沿Z方向设置了多个凹部4c的例子。另外,也能够组合地设置凹部4c、贯通孔11和突起12。通过这样,例如在图12的情况下,在将插头2插入插座3时,前触点部5a多次与接触边缘5al接触,所以变得容易将异物G擦除。另外,相反地在对插头2施加了从插座3拔出的拔出方向的振动的情况下,即使万一前触点部5a越过了一个内壁4cI,前触点部5a也能够进入Z方向上的插座3侧的凹部4c而顶接并卡定于内壁4cl。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将插座端子5卡定于插头端子4,能够可靠地维持插座端子5与插头端子4的导通连接。
[0146]其他实施方式:
[014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一个插座端子5具有多个触点部(前触点部5a与后触点部5g)的例子。然而,也可以设为一个插座端子具有一个触点部的方式。
[0148]在该情况下,对于多个排列的插头端子,能够由有“卡定部”的和没有“卡定部”的构成,使插座端子卡定于有“卡定部”的插头端子。而且,对于没有“卡定部”的插头端子构成为,插座端子与其导电接触。
[014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中的“电连接器”的例子示出了浮动连接器1,但只要是将电路基板彼此导通连接的连接器,也能够设为其他连接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是若使插头与插座嵌合则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接触并导通连接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插座端子具有与插头端子接触的触点部; 在插头端子上的与所述触点部接触的接触面具有卡定部,插座端子的触点部在插头端子相对于插座端子的拔出方向上顶接并卡定于该卡定部; 插座端子的所述触点部具有前触点部与后触点部,所述前触点部和所述后触点部由平板状金属板的端部制成并具有接触边缘; 前触点部的所述接触边缘,在连接器嵌合时从插头端子的前端侧起与插头端子接触对附着于所述接触面的异物进行擦拭直到通过所述卡定部为止,并且在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通过插头相对于插座向所述拔出方向移动而相对于所述卡定部卡定; 后触点部的所述接触边缘,在前触点部之后与插头端子接触,在由前触点部的所述接触边缘擦拭了的所述前端侧与所述卡定部之间与插头端子导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插座端子具有弹性支撑前触点部与后触点部的弹性片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插座端子具有前端子和后端子,所述前端子具有弹性支撑前触点部的弹性片部,所述后端子具有弹性支撑后触点部的弹性片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在插头端子的接触面作为卡定部而设置有插头端子的板面凹陷而成的凹部,在插头与插座的嵌合状态下前触点部的所述接触边缘进入该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在插头端子的接触面作为卡定部而设置有贯通插头端子的板厚的贯通孔,在插头与插座的嵌合状态下前触点部的所述接触边缘进入该贯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在插头端子的接触面作为卡定部设置有插头端子的接触面突出的突起; 在前触点部的所述接触边缘越过了插头端子的所述突起而成的插头与插座的嵌合状态下,在插头端子的拔出方向上端子彼此卡定。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在插头与插座嵌合了的状态下,在前触点部的所述接触边缘与插头端子的卡定部之间设置有允许插头端子在插拔方向上移位的可动间隙,插头与插座在嵌合状态下能够相互在插拔方向上移位。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在插头端子的所述接触面具有异物去除部,擦拭了异物的插座端子的所述接触边缘与该异物去除部滑动接触,从而将异物从该接触边缘擦除。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插头端子的接触面具有限制前触点部的所述接触边缘在插头端子的宽度方向上侧向移位的侧向卡定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插头端子的接触面具有使前触点部的所述接触边缘在插头端子的宽度方向上滑动并定位的倾斜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插头端子的接触面具有使前触点部的所述接触边缘在插头端子的插入方向和拔出方向中的至少某一个方向上滑动并定位的倾斜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插座端子由在板厚方向上无弯曲部的平板状金属板制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插座端子具有: 被固定于电路基板的基板连接部; 具有触点部的可动触点部;和 将基板连接部可动触点部弹性支撑得能够相对移位的可动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插座具备被固定于电路基板的固定壳体和相对于插头的壳体嵌合的可动壳体; 插座端子具有将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弹性支撑得能够相对移位的可动部。
【文档编号】H01R13/04GK104300255SQ201410344379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9日
【发明者】小林弘明, 进藤英博, 三冢茂 申请人: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