钯硅纳米线室温红外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5553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钯硅纳米线室温红外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钯硅纳米线室温红外探测器,包括抗反射膜层、P型外延硅衬底层、光敏层、SiO2光腔介质层和铝镜反射膜层;所述抗反射膜层、P型外延硅衬底层、光敏层、SiO2光腔介质层和铝镜反射膜层依次层叠在一起形成红外探测器;其改进在于:所述光敏层由钯硅纳米线阵列形成;所述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模式采用背照方式;所述红外探测器工作于室温环境下。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采用钯硅纳米线制作技术,在提高红外探测器性能的同时,大幅度提高Pd2Si/P-Si红外探测器的信噪比,探测器可在室温环境下工作。
【专利说明】钯硅纳米线室温红外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外探测器,尤其涉及一种钯硅纳米线室温红外探测器及其制作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发明人早先提出过一件主题名称为"钼硅纳米线红外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的发 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410081602. 4),由该技术获得的红外探测器虽然性能得到了提升, 但其工作时,需要用液氮来进行制冷,而液氮制冷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不利于装置的小型 化。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钯硅纳米线室温红外探测器,包括抗 反射膜层、P型外延硅衬底层、光敏层、Si0 2光腔介质层和铝镜反射膜层;所述抗反射膜层、 P型外延硅衬底层、光敏层、Si02光腔介质层和铝镜反射膜层依次层叠在一起形成红外探测 器; 创新在于:所述光敏层由钯硅纳米线阵列形成;所述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模式采用背照 方式;所述红外探测器工作于室温环境下。
[0004] 前述钯硅纳米线室温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红外辐射从探测器背面入射,经 抗反射膜层进入P型外延硅衬底层,光子能量小于Si禁带宽度的红外辐射穿过P型外延 硅衬底层后透射进入由钯硅纳米线阵列构成的光敏层中,一部分红外辐射被钯硅纳米线阵 列吸收,激发出电子-空穴对,另一部分红外辐射从光敏区透射出去并进入光学谐振腔,经 铝镜反射膜层反射后,重新折回光敏层并被钯硅纳米线吸收,激发出电子-空穴对;由钯硅 纳米线光敏层产生的电子-空穴对中,能量超过势垒高度的热空穴越过Pd 2Si/P-Si势垒, 进入P型外延硅衬底层,从而在钯硅纳米线光敏层内形成电子积累,同时P型外延硅衬底层 内也形成空穴积累,光敏层内积累的电子被输出二极管收集,完成对红外辐射的探测。由于 红外辐射在钯硅纳米线之间多次反射,增加了光敏层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此外,钯硅纳米线 阵列与P型外延硅衬底层形成肖特基势垒接触,存在较大的边缘场效应,产生很大的边缘 电场,导致光生电子发生雪崩倍增效应,提高了红外探测器的量子效率。Pd 2Si/P-Si肖特 基势垒高度为〇. 33eV,PtSi/P-Si肖特基势垒高度为0. 21eV,故在相同制冷温度下,Pd2Si/ P-Si红外探测器的暗电流比PtSi/P-Si红外探测器的暗电流小几十倍,PtSi/P-Si红外探 测器需要在液氮制冷温度(80K)下工作。而本发明的Pd 2Si/P-Si红外探测器可在无制冷器 条件下工作于室温环境。
[0005] 与现有技术相同地,所述钯硅纳米线室温红外探测器上还设置有输出二极管、P+ 沟阻、电极引线、P+扩散地和N保护环。
[0006] 优选地,所述抗反射膜层由硅纳米线阵列形成。
[0007] -种钯硅纳米线室温红外探测器制作方法,按如下步骤制作钯硅纳米线室温红外 探测器: 1) 提供双面抛光的P型外延硅衬底层; 2) 在P型外延硅衬底层上双面生长二氧化硅介质层,在P型外延硅衬底层正面的二氧 化娃介质层上淀积氮化娃介质层; 3) 采用硼扩散工艺在P型外延硅衬底层上分别形成P+沟阻和P+扩散地; 4) 采用磷离子注入工艺在P型外延硅衬底层上分别形成输出二极管和N保护环; 5) 采用光刻工艺在P型外延硅衬底层正面形成光敏区;采用等离子刻蚀工艺将光敏区 内的氮化硅介质层刻蚀干净;采用湿法工艺腐蚀光敏区和P型外延硅衬底层背面,将光敏 区和P型外延硅衬底层背面的二氧化硅介质层去掉;获得工艺片; 6) 采用超高真空溅射工艺,在工艺片双面淀积钼膜并原位退火;采用钼辅助刻蚀工艺 在光敏区和P型外延硅衬底层背面制作硅纳米线,然后用王水去除钼膜;P型外延硅衬底层 背面的钼膜被去除后,P型外延硅衬底层背面的硅纳米线阵列即形成抗反射膜层; 7) 用稀氢氟酸溶液去除光敏区内硅纳米线上的自然氧化层,采用超高真空溅射工艺在 光敏区淀积钯膜并原位退火,形成钯硅纳米线阵列,钯硅纳米线阵列即为光敏层,用王水腐 蚀去除光敏区外围未反应的钯膜; 8) 利用PECVD工艺在光敏区及外围淀积低温二氧化硅光腔介质薄膜,形成Si02光腔介 质层; 9) 采用光刻工艺,刻蚀出引线孔; 10) 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在Si02光腔介质层上淀积铝膜,然后采用光刻工艺形成铝镜反 射膜层和电极引线压点。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采用钯硅纳米线制作技术,在提高红外探测器性能的 同时,大幅度提高Pd 2Si/P_Si红外探测器的信噪比,探测器可在室温环境下工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记所对应的名称分别为:抗反射膜层l、p型外延硅衬底层2、光敏层3、Si02 光腔介质层4、铝镜反射膜层5、输出二极管6、P+沟阻7、电极引线8、P+扩散地9、N保护环 10、二氧化硅介质层11、氮化硅介质层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一种钯硅纳米线室温红外探测器,包括抗反射膜层l、p型外延硅衬底层2、光敏层 3、Si0 2光腔介质层4和铝镜反射膜层5 ;所述抗反射膜层1、P型外延硅衬底层2、光敏层3、 Si02光腔介质层4和铝镜反射膜层5依次层叠在一起形成红外探测器; 其创新在于:所述光敏层3由钯硅纳米线阵列形成;所述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模式采用 背照方式;所述红外探测器工作于室温环境下。
[0011] 进一步地,所述钯硅纳米线室温红外探测器上还设置有输出二极管6、P+沟阻7、 电极引线8、P+扩散地9和N保护环10。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抗反射膜层1由硅纳米线阵列形成。
[0013] 一种钯硅纳米线室温红外探测器制作方法,按如下步骤制作钯硅纳米线室温红外 探测器: 1) 提供双面抛光的P型外延硅衬底层2 ; 2) 在P型外延硅衬底层2上双面生长二氧化硅介质层11,在P型外延硅衬底层2正面 的二氧化硅介质层11上淀积氮化硅介质层12 ; 3) 采用硼扩散工艺在P型外延硅衬底层2上分别形成P+沟阻7和P+扩散地9 ; 4) 采用磷离子注入工艺在P型外延硅衬底层2上分别形成输出二极管6和N保护环 10 ; 5) 采用光刻工艺在P型外延硅衬底层2正面形成光敏区;采用等离子刻蚀工艺将光敏 区内的氮化硅介质层12刻蚀干净;采用湿法工艺腐蚀光敏区和P型外延硅衬底层2背面, 将光敏区和P型外延硅衬底层2背面的二氧化硅介质层11去掉;获得工艺片; 6) 采用超高真空溅射工艺,在工艺片双面淀积钼膜并原位退火;采用钼辅助刻蚀工艺 在光敏区和P型外延硅衬底层2背面制作硅纳米线,然后用王水去除钼膜;P型外延硅衬底 层2背面的钼膜被去除后,P型外延硅衬底层2背面的硅纳米线阵列即形成抗反射膜层1 ; 7) 用稀氢氟酸溶液去除光敏区内硅纳米线上的自然氧化层,采用超高真空溅射工艺在 光敏区淀积钯膜并原位退火,形成钯硅纳米线阵列,钯硅纳米线阵列即为光敏层3,用王水 腐蚀去除光敏区外围未反应的钯膜; 8) 利用PECVD工艺在光敏区及外围淀积低温二氧化硅光腔介质薄膜,形成Si02光腔介 质层4 ; 9) 采用光刻工艺,刻蚀出引线孔; 10) 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在Si02光腔介质层4上淀积铝膜,然后采用光刻工艺形成铝镜 反射膜层5和电极引线压点。
【权利要求】
1. 一种钯硅纳米线室温红外探测器,包括抗反射膜层(1)、P型外延硅衬底层(2)、光敏 层(3)、Si0 2光腔介质层(4)和铝镜反射膜层(5);所述抗反射膜层(1)、P型外延硅衬底层 (2)、光敏层(3)、Si02光腔介质层(4)和铝镜反射膜层(5)依次层叠在一起形成红外探测 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层(3)由钯硅纳米线阵列形成;所述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模式采 用背照方式;所述红外探测器工作于室温环境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钯硅纳米线室温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钯硅纳米线 室温红外探测器上还设置有输出二极管(6)、P+沟阻(7)、电极引线(8)、P+扩散地(9)和N 保护环(1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钯硅纳米线室温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反射膜层 (1)由娃纳米线阵列形成。
4. 一种钯硅纳米线室温红外探测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制作钯硅纳米 线室温红外探测器: 1)提供双面抛光的P型外延硅衬底层(2); 2 )在P型外延硅衬底层(2 )上双面生长二氧化硅介质层(11 ),在P型外延硅衬底层(2 ) 正面的二氧化硅介质层(11)上淀积氮化硅介质层(12); 3) 采用硼扩散工艺在P型外延硅衬底层(2)上分别形成P+沟阻(7)和P+扩散地(9); 4) 采用磷离子注入工艺在P型外延硅衬底层(2)上分别形成输出二极管(6)和N保护 环(10); 5) 采用光刻工艺在P型外延硅衬底层(2)正面形成光敏区;采用等离子刻蚀工艺将光 敏区内的氮化硅介质层(12)刻蚀干净;采用湿法工艺腐蚀光敏区和P型外延硅衬底层(2) 背面,将光敏区和P型外延硅衬底层(2)背面的二氧化硅介质层(11)去掉;获得工艺片; 6) 采用超高真空溅射工艺,在工艺片双面淀积钼膜并原位退火;采用钼辅助刻蚀工艺 在光敏区和P型外延硅衬底层(2)背面制作硅纳米线,然后用王水去除钼膜;P型外延硅衬 底层(2)背面的钼膜被去除后,P型外延硅衬底层(2)背面的硅纳米线阵列即形成抗反射膜 层⑴; 7) 用稀氢氟酸溶液去除光敏区内硅纳米线上的自然氧化层,采用超高真空溅射工艺在 光敏区淀积钯膜并原位退火,形成钯硅纳米线阵列,钯硅纳米线阵列即为光敏层(3),用王 水腐蚀去除光敏区外围未反应的钯膜; 8) 利用PECVD工艺在光敏区及外围淀积低温二氧化硅光腔介质薄膜,形成Si02光腔介 质层(4); 9) 采用光刻工艺,刻蚀出引线孔; 10) 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在Si02光腔介质层(4)上淀积铝膜,然后采用光刻工艺形成铝 镜反射膜层(5)和电极引线压点。
【文档编号】H01L31/0352GK104143581SQ201410393284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2日
【发明者】李华高, 李仁豪, 龙飞, 钟四成 申请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