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连接铜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7679阅读:1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电连接铜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电连接铜棒,包括铜棒和连接件本体,所述铜棒上部为方形结构,所述铜棒上部设置“U”型卡槽,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卡接头和连接排,所述卡接头和连接排焊接连接,所述卡接头横截面为“H”形,所述卡接头通过定位螺钉与铜棒顶端固定在一起,所述连接排横截面为矩形,所述连接排通过若干定位螺钉与铜排或铝排相连。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基本不改变铜棒和铜排或铝排形状、大小的前提下,以最大的接触面积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保证导电性能,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专利说明】—种导电连接铜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系统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电连接铜棒。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电力系统中使用圆柱形铜棒作为主导体与截面为矩形的铝排或铜排等导体相连接的设备很多,但是这种导电接触形式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即由于导电接触面小,连接部位极易发热,严重时会烧坏设备。具体情况如下:正六边形铜螺帽内丝扣与铜棒外丝扣的接触面积约为1507.2mm2 ;正六边形铜螺帽与铝排的接触面积约为943.5mm2 ;也就是说在这种连接方式下铝排与铜棒的接触面积约为2450.7mm2。如果间隔内的铝排使用LMY-80X 10,按照规程要求接触面积不小于5947.84mm2,目前铝排与铜棒的接触面积只占规程要求接触面积的41.2%,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连接方式不大合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0003]申请号:201320092928.8申请日:2013-02-28的专利文件公开一种导电铜排连接结构,包括上铜排、下铜排和螺钉,上铜排和下铜排上分别开设有上通孔和下通孔,它还包括支架,支架的底面安装有螺母,螺母中间设置有螺孔,在螺孔的上方、支架上开设有支架通孔,上铜排、下铜排和支架层叠在一起,使上通孔、下通孔、支架通孔位置对应,螺钉穿过上通孔、下通孔、支架通孔并拧进螺母的螺孔里面,螺钉将上铜排、下铜排和支架安装连接起来。虽然该实用新型可以更大接触面积、更加紧固的实现两个铜排之间的连接,但是对于铝排或铜排与铜棒之间的连接来说,由于绝缘瓷套筒形状的限制及安装便捷的需要,铜棒不适合将截面制作成矩形结构,也即该实用新型的方案并不适用于铝排或铜排与铜棒之间的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连接牢固的导电连接铜棒。
[0005]一种导电连接铜棒,包括铜棒和连接件本体,所述铜棒上部为方形结构,所述铜棒上部设置“U”型卡槽,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卡接头和连接排,所述卡接头和连接排焊接连接,所述卡接头横截面为“H”形,所述卡接头通过定位螺钉与铜棒顶端固定在一起,所述连接排横截面为矩形,所述连接排通过若干定位螺钉与铜排或铝排相连。
[0006]所述卡接头的宽度略大于所述铜棒的宽度,所述连接排的宽度远大于所述卡接头的宽度。
[0007]所述铜棒侧壁呈直线设置2?3个定位螺钉。
[0008]所述卡接头和连接排呈直线相连。
[0009]所述卡接头和连接排垂直相连。
[0010]所述卡接头和连接排呈“Z”形相连。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铜棒和铜排或铝排之间设置结构特殊的连接件,不仅实现了铜棒和铜排或铝排之间的连接,而且大幅度增加了铜棒和铜排或铝排之间的接触面积,彻底解决了以前由于导电连接部位导电接触面小,连接部位极易发热烧坏设备的问题。其次,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卡接头的横截面为“H”形结构,再加上铜棒顶端贯穿设置的“U”型槽,可将位于卡接头中部较短的横板卡在铜棒顶端的“U”型槽内,再用定位螺钉进行固定,方便快速的实现铜棒和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同时,所述卡接头的横截面采用“H”形结构,可以待其卡于铜棒顶端的“U”型槽内后,通过位于其左右两侧的长板将铜棒整体包围起来,进一步增加卡接头与铜棒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好的保证铜棒和连接件之间的导电性能不受什么影响。最后,由于铜排或铝排大多为较薄的方形结构,为了保证导电性能的良好,就必须增加铜排或铝排与铜棒之间的接触面积,为此,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与待连接铜排或铝排形状近似的横截面为矩形的连接排,来实现连接件与铜排或铝排之间的连接,将待连接铜牌或铝排最大限度的与连接件相接触,以保证两者之间最佳的导电性能,也即保证铜棒和铜排或铝排之间的导电性能,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进一步的,为了防止铜棒和卡接头固定后发生晃动或相对转动,所述铜棒侧壁呈直线设置两到三个定位螺钉,为了适应电压柜等各种复杂的安装环境,所述连接件的形状也多种多样,即所述卡接头和连接排可以呈直角相连,可以垂直相连,还可以呈“Z”形相连。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电连接铜棒的主视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电连接铜棒的侧视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结构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结构一的俯视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结构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结构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一:
[0020]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导电连接铜棒,包括铜棒I和连接件本体,所述铜棒I上部为方形结构,所述铜棒I上部贯穿设置“U”型卡槽。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卡接头2和连接排3,所述卡接头2和连接排3焊接在一起,所述卡接头2由一个较短的横板和两个相对较长的长板组成,所述卡接头2横截面为“H”形,所述卡接头2通过定位螺钉4与铜棒I顶端固定在一起,为了防止铜棒I和卡接头2固定后发生晃动或相对转动,所述铜棒I侧壁呈直线设置2?3个定位螺钉4进行固定。所述连接排3横截面为矩形,所述连接排3通过若干定位螺钉5与铜排或铝排7相连,由于设置在铜棒I外侧的空心瓷套管6的开口较小,故而铜棒I的宽度较窄,而又由于铜排或铝排7的宽度较宽,为了实现两者的连接,所述卡接头2的宽度略大于所述铜棒I的宽度,所述连接排3的宽度远大于所述卡接头2的宽度。
[0021]具体来说,首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铜棒I和铜排或铝排7之间设置结构特殊的连接件,不仅实现了铜棒I和铜排或铝排7之间的连接,而且大幅度增加了铜棒I和铜排或铝排7之间的接触面积,彻底解决了以前由于导电连接部位导电接触面小,连接部位极易发热烧坏设备的问题。其次,所述连接件的卡接头2的横截面为“H”形结构,再加上铜棒I顶端贯穿设置的“U”型槽,可将位于卡接头2中部较短的横板卡在铜棒I顶端的“U”型槽内,再用定位螺钉4进行固定,方便快速的实现铜棒I和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另外,所述卡接头2的横截面采用“H”形结构,可以待其卡于铜棒I顶端的“U”型槽内后,通过位于其左右两侧的长板将铜棒I整体包围起来,进一步增加卡接头2与铜棒I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好的保证铜棒I和连接件之间的导电性能不受什么影响。最后,由于铜排或铝排7大多为较薄的方形结构,为了保证导电性能的良好,就必须增加铜排或铝排7与铜棒之I间的接触面积,为此,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与待连接铜排或铝排7形状近似的横截面为矩形的连接排3,来实现连接件与铜排或铝排7之间的连接,将待连接铜牌或铝排7最大限度的与连接件相接触,以保证两者之间最佳的导电性能,也即保证铜棒I和铜排或铝排7之间的导电性能,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总之,通过这种结构较为特殊的连接件,可以在基本不改变铜棒I和铜排或铝排7形状、大小的前提下,以最大的接触面积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0022]实施例二:
[0023]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为了适应各种复杂的安装环境,所述卡接头2和连接排3垂直相连。
[0024]实施例三:
[0025]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之间的区别仅在于:为了适应各种复杂的安装环境,所述卡接头2和连接排3呈“Z”形相连。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电连接铜棒,包括铜棒和连接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棒上部为方形结构,所述铜棒上部设置“U”型卡槽,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卡接头和连接排,所述卡接头和连接排焊接连接,所述卡接头横截面为“H”形,所述卡接头通过定位螺钉与铜棒顶端固定在一起,所述连接排横截面为矩形,所述连接排通过若干定位螺钉与铜排或铝排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连接铜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头的宽度略大于所述铜棒的宽度,所述连接排的宽度远大于所述卡接头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连接铜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棒侧壁呈直线设置2?3个定位螺钉。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导电连接铜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头和连接排呈直线相连。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导电连接铜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头和连接排垂直相连。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导电连接铜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头和连接排呈“Z”形相连。
【文档编号】H01R4/62GK203932350SQ201420270100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6日
【发明者】郭跃东, 周建军, 樊高瑞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