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层压组件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818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层压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层压组件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光伏组件的接线方式为外接式,在光伏组件封装完成以后,需要在光伏组件的头部靠中间位置单独切开组件的防水背膜,引出组件导线,将组件导线与接线盒连接,接线盒依靠硅胶和背膜黏贴在一起。这种接线工艺,操作复杂,成本较高,并且切开组件防水背膜易造成组件防水性能不良,暴露空气时间长以后,受环境影响故障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设计一种结构简单,防水性能好的太阳能电池层压组件组合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太阳能电池层压组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结构包括钢化玻璃层、电池片层及防水背膜层,在所述防水背膜层的外面设有凹槽,在所述防水背膜层与所述电池片层之间层压有集成汇流带,所述汇流带设置在曹操内,在所述集成汇流带上集成有电池引出线及旁路二极管,所述集成汇流带通过两条引出汇流带从边缘引出。

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旁路二极管采用超薄贴片型二极管。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层压组件组合结构,在防水背膜与电池片之间层压有汇流带,并通过两条引出汇流条将汇流带直接从钢化玻璃与防水背膜的凹槽中穿出,接线时,不需要切开防水背膜,防水性能好;汇流带直接层压进组件,汇流带寿命与组件相同,寿命期内无需更换;采用超薄贴片型二极管,便于降温,可提高组件的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太阳能电池层压组件组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中:1、组件负接头;2、组件正接头;3、汇流带;4、防水背膜层;5、组件边框;6、引出汇流带;7、钢化玻璃层;8、电池片层;9、层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附图1、2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太阳能电池层压组件9的组合结构,所述组合结构包括钢化玻璃层7、电池片层8及防水背膜层4。本发明在所述防水背膜层4的外面设有凹槽,在所述防水背膜层4与所述电池片层8之间层压有集成汇流带3,所述汇流带设置在曹操内,集成汇流带3上集成有电池引出线及旁路二极管,集成汇流带3通过两条引出汇流带6从层压件9的边缘引出。

上述旁路二极管采用超薄贴片型二极管,便于二极管降温,对组件电性能有较大提高。

层压件9封装在组件边框5内,组件边框5上固定有组件负接头1及组件正接头2,组件负接头1及组件正接头2分别与两条引出汇流带6相连接。

本发明在防水背膜层4与电池片8层之间层压有集成汇流带3,并通过两条引出汇流条6将集成汇流带3直接从钢化玻璃层7与防水背膜层4的夹层中穿出,接线时,不需要切开防水背膜层4,防水性能好;汇流带直接层压进组件,汇流带寿命与组件相同,寿命期内无需更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层压组件组合结构,所述组合结构包括钢化玻璃层、电池片层及防水背膜层,在防水背膜层的外面设有凹槽,在防水背膜层与所述电池片层之间层压有集成汇流带,汇流带设置在曹操内,在集成汇流带上集成有电池引出线及旁路二极管,集成汇流带通过两条引出汇流带从边缘引出,旁路二极管采用超薄贴片型二极管。所述太阳能电池层压组件组合结构,在防水背膜与电池片之间层压有汇流带,并通过两条引出汇流条将汇流带直接从钢化玻璃与防水背膜的凹槽中穿出,接线时,不需要切开防水背膜,防水性能好;汇流带直接层压进组件,汇流带寿命与组件相同,寿命期内无需更换;采用超薄贴片型二极管,便于降温,可提高组件的电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薛志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阴市澳星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9.30
技术公布日:2018.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