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挤压铠装电力传输电缆。
背景技术:
在冶金、电力、石化等对电缆具有移动防腐等特殊要求的工作环境中,电缆敷设安装后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的挤压,尤其在抗挤压的过程中缆芯内导线易变形甚至易断芯,不能保证电力和通讯的传递通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常规抗挤压电缆外周设有钢带铠装或者编织铠装。然而,常规的金属铠装结构具有刚性结构,造成电缆灵活性差,受到外力发生形变时仍然会对缆芯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抗挤压铠装电力传输电缆。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抗挤压铠装电力传输电缆,包括:缆芯、第一绕包层、铠装层、第二绕包层、护套层;
缆芯包括多根导线和多个支撑条,多个支撑条平行纵置且沿缆芯圆周分布,任意相邻两根支撑条侧壁相互抵靠,多根导线围绕全部支撑条布置,每根导线位于相邻连根支撑条远离缆芯轴线一侧且每根导线与相邻两根支撑条侧壁相互抵靠,每根导线与相邻两根导线侧壁相互抵靠,每根导线包括位于中部的导体和包覆在导体外部的绝缘层;
第一绕包层包覆在缆芯外周,铠装层包覆在第一绕包层外周,铠装层包括沿缆芯圆周分布的多个铠装单元,每个铠装单元具有弹性芯体和铠装钢丝,弹性芯体具有扇弧截面,铠装钢丝螺旋缠绕在弹性芯体外周,第二绕包层包覆在铠装层外周,护套层包覆在第二绕包层外周。
优选地,多个铠装单元沿圆周方向首尾依次抵靠形成环形结构。
优选地,每个铠装单元的扇环截面的圆心角相等。
优选地,支撑条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导体采用镀锡铜丝绞合而成。
优选地,导线的截面积大于支撑条的截面积。
优选地,弹性芯体的内弧面至外弧面之间的距离为d,导线的直径为l,l/2<d<l。
本发明中,所提出的抗挤压铠装电力传输电缆,多个支撑条平行纵置且沿缆芯圆周分布,多根导线围绕全部支撑条布置,每根导线位于相邻连根支撑条远离缆芯轴线一侧且每根导线与相邻两根支撑条侧壁相互抵靠,每根导线与相邻两根导线侧壁相互抵靠,多个铠装单元在缆芯外周沿圆周分布,每个铠装单元具有弹性芯体和螺旋缠绕在弹性芯体外周的铠装钢丝。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的抗挤压铠装电力传输电缆,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缆芯内设置支撑条,在缆芯内部对导线进行支撑,为导线提供形变空间,在缆芯外周设置由多个铠装单元拼接形成的铠装层,当电缆受到外力时,钢丝起到刚性保护作用,当钢丝发生形变时,弹性芯体发生形变,从而从外部有效保护缆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抗挤压铠装电力传输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抗挤压铠装电力传输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抗挤压铠装电力传输电缆,包括:缆芯、第一绕包层3、铠装层、第二绕包层5、护套层6;
缆芯包括多根导线1和多个支撑条2,多个支撑条2平行纵置且沿缆芯圆周分布,任意相邻两根支撑条2侧壁相互抵靠,多根导线1围绕全部支撑条2布置,每根导线1位于相邻连根支撑条2远离缆芯轴线一侧且每根导线1与相邻两根支撑条2侧壁相互抵靠,每根导线1与相邻两根导线1侧壁相互抵靠,每根导线1包括位于中部的导体和包覆在导体外部的绝缘层;
第一绕包层3包覆在缆芯外周,铠装层包覆在第一绕包层3外周,铠装层包括沿缆芯圆周分布的多个铠装单元,每个铠装单元具有弹性芯体41和铠装钢丝42,弹性芯体41具有扇弧截面,铠装钢丝42螺旋缠绕在弹性芯体41外周,第二绕包层5包覆在铠装层外周,护套层6包覆在第二绕包层5外周。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抗挤压铠装电力传输电缆,多个支撑条平行纵置且沿缆芯圆周分布,多根导线围绕全部支撑条布置,每根导线位于相邻连根支撑条远离缆芯轴线一侧且每根导线与相邻两根支撑条侧壁相互抵靠,每根导线与相邻两根导线侧壁相互抵靠,多个铠装单元在缆芯外周沿圆周分布,每个铠装单元具有弹性芯体和螺旋缠绕在弹性芯体外周的铠装钢丝。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的抗挤压铠装电力传输电缆,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缆芯内设置支撑条,在缆芯内部对导线进行支撑,为导线提供形变空间,在缆芯外周设置由多个铠装单元拼接形成的铠装层,当电缆受到外力时,钢丝起到刚性保护作用,当钢丝发生形变时,弹性芯体发生形变,从而从外部有效保护缆芯。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多个铠装单元沿圆周方向首尾依次抵靠形成环形结构,进一步地,每个铠装单元的扇环截面的圆心角相等,保证电缆受到外力时,铠装层对缆芯进行有效保护。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条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进一步提高保护效果。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导体采用镀锡铜丝绞合而成,提高电缆柔软性。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导线1的截面积大于支撑条的截面积,保证电缆的电力传输利用率。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弹性芯体41的内弧面至外弧面之间的距离为d,导线1的直径为l,l/2<d<l,通过对弹性芯体的优化设计,使得铠装层与导线的尺寸相适应,从而保证铠装层保护效果的同时,减小铠装层的尺寸和重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