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子元器件手工治具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元器件上多股引线的手工绞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元器件是组成电子产品的基础,了解常用的电子元件的种类、结构、性能并能正确选用是学习、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目前一些由塑料绝缘壳体和导线连接件组成的接线端子也属于电子元器件的一种,而接线端子上一般设有多根引线,有些引线需要并联也相关连接电器元件相连接,传动引线的并联通过导电连接套或者相互绞制一起;而相互绞制一般采用纯手工手绞,但绞制需要手直接接触裸露的导电引线,引线的线头容易刺痛手指,而且手绞受人的因素影响很大,手绞的质量不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了一种电子元器件上多股引线的手工绞制装置,其方便多股引线相绞制成一股,并且绞制完成后的质量呈一致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元器件上多股引线的手工绞制装置,包括外套管,外套管的一端插设有两块相对的夹板,外套管相对的两侧壁上插接有竖直的支轴,支轴的内端穿过外套管的管壁固定在夹板上,支轴的外端固定在压杆上,压杆上固定有与支轴相平行的导向柱,外套管上成型有与导向柱相对的定位孔,导向柱插接在外套管的定位孔内,所述的支轴上插套有压簧,压簧的两端分别压靠在外套管和压杆上;所述外套管的另一端成型贯穿外套管相邻端面的环形切槽,环形切槽的底面上成型有环形的卡槽,所述外套管的环形切槽外插套有旋转套,旋转套上螺接有顶丝,顶丝的下端插设在外套管的卡槽内;所述旋转套内插接有两个半圆形的限位块,限位块固定在旋转套相对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两个限位块相对的端面呈平面并相对,两个限位块相对端面之间的间距小于两块夹板相对端面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外套管中部的内壁上成型有贯穿外套管外壁的观察槽。
优选的,所述夹板两侧的端面呈圆弧形,夹板两侧端面的圆弧半径等于外套管内壁的半径,夹板两侧的端面抵靠外套管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靠近外套管的一侧的棱边成型有倒角。
优选的,所述导向柱的长度小于支轴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旋转套的外壁上成型有若干道环形的防滑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方便多股引线相绞制成一股,并且绞制完成后的质量呈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半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套管;11、观察槽;12、定位孔;13、环形切槽;14、卡槽;2、夹板;3、支轴;4、压杆;5、压簧;6、导向柱;7、旋转套;71、防滑条;8、限位块;81、倒角;9、顶丝。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至3所示,一种电子元器件上多股引线的手工绞制装置,包括外套管1,外套管1的一端插设有两块相对的夹板2,外套管1相对的两侧壁上插接有竖直的支轴3,支轴3的内端穿过外套管1的管壁固定在夹板2上,支轴3的外端固定在压杆4上,压杆4上固定有与支轴3相平行的导向柱6,外套管1上成型有与导向柱6相对的定位孔12,导向柱6插接在外套管1的定位孔12内,所述的支轴3上插套有压簧5,压簧5的两端分别压靠在外套管1和压杆4上;所述外套管1的另一端成型贯穿外套管1相邻端面的环形切槽13,环形切槽13的底面上成型有环形的卡槽14,所述外套管1的环形切槽13外插套有旋转套7,旋转套7上螺接有顶丝9,顶丝9的下端插设在外套管1的卡槽14内;所述旋转套7内插接有两个半圆形的限位块8,限位块8固定在旋转套7相对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两个限位块8相对的端面呈平面并相对,两个限位块8相对端面之间的间距小于两块夹板2相对端面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外套管1中部的内壁上成型有贯穿外套管1外壁的观察槽11。
优选的,所述夹板2两侧的端面呈圆弧形,夹板2两侧端面的圆弧半径等于外套管1内壁的半径,夹板2两侧的端面抵靠外套管1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8靠近外套管1的一侧的棱边成型有倒角81。
优选的,所述导向柱6的长度小于支轴3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旋转套7的外壁上成型有若干道环形的防滑条71。
工作原理:本发明为一种电子元器件上多股引线的手工绞制装置,使用时,将多股引线穿过外套管1的夹板2之间,引线的末端穿过外套管1插接到限位块8之间;然后手持外套管1,下压压杆4,实现夹板2夹持多股引线,另一手转动旋转套7,则实现多股引线的绞制成一股引线,绞完后,松开压杆4,将引线拉出,最后剪掉线头,就完成了绞制工作。
所述实施例用以例示性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