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冷却功能的模具监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8057发布日期:2019-02-10 22:3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具有冷却功能的模具监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冷却功能的模具监控器。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720627482.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监视模具使用情况的模具监控器,包括壳体,壳体设有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凹部,电池凹部配有可拆卸的电池凹部盖,电池凹部盖通过螺栓与壳体连接;电池凹部盖遮盖电池凹部,形成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仓;电池安装于电池仓内,可对电路板供电,使模具监控器不需要外接电源而独立工作。由于模具监控器安装在模具上,故模具监控器常常处在温度较高的工作环境,而电池的性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较高的工作环境对电池不利,故需要对电池进行冷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模具监控器,其电池凹部盖的内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抵靠电池的绝缘导热凸条,且电池凹部盖的外表面设有蛇形换热管,蛇形换热管可外接冷却液,进而可对电池进行冷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模具监控器,该模具监控器包括壳体,壳体设有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凹部,电池凹部配有可拆卸的电池凹部盖,电池凹部盖通过螺栓与壳体连接;电池凹部盖遮盖电池凹部,形成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仓;电池安装于电池仓内;

所述电池凹部盖为金属板;

所述电池凹部盖的内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抵靠电池的绝缘导热凸条,各绝缘导热凸条与电池凹部盖的内表面贴靠,各绝缘导热凸条相互平行,且各绝缘导热凸条等间隔依次设置;

所述电池凹部盖的外表面设有蛇形换热管,蛇形换热管与电池凹部盖的外表面贴靠,蛇形换热管的两端都伸出至壳体外侧,且蛇形换热管的一端设有冷却液输入接头,蛇形换热管的另一端设有冷却液输出接头。

优选的,各绝缘导热凸条通过绝缘导热胶与电池凹部盖的内表面固定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蛇形换热管与电池凹部盖的外表面焊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电池凹部盖的内表面还覆盖有绝缘导热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模具监控器,其电池凹部盖的内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抵靠电池的绝缘导热凸条,且电池凹部盖的外表面设有蛇形换热管,蛇形换热管可外接冷却液,进而可对电池进行冷却。

冷却液输入接头用于连接冷却液供应管,冷却液输出接头用于连接冷却液回收管,冷却液供应管向冷却液输入接头输送冷却液,冷却液流经蛇形换热管后由冷却液输出接头输出至接冷却液回收管。

本实用新型对申请号为201720627482.2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模具监控器进行了局部改进,即添加了上述对电池的冷却功能,并不影响模具监控器的原有功能,模具监控器的使用方法在该专利中有具体说明,故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池凹部盖的内表面的示意图;

图2是电池凹部盖的外表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模具监控器,该模具监控器包括壳体,壳体设有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凹部,电池凹部配有可拆卸的电池凹部盖1,电池凹部盖1通过螺栓与壳体连接;电池凹部盖1遮盖电池凹部,形成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仓;电池安装于电池仓内;

所述电池凹部盖1为金属板;

所述电池凹部盖1的内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抵靠电池的绝缘导热凸条2,各绝缘导热凸条2与电池凹部盖1的内表面贴靠,各绝缘导热凸条2相互平行,且各绝缘导热凸条2等间隔依次设置;

所述电池凹部盖1的外表面设有蛇形换热管3,蛇形换热管3与电池凹部盖1的外表面贴靠,蛇形换热管3的两端都伸出至壳体外侧,且蛇形换热管3的一端设有冷却液输入接头4,蛇形换热管3的另一端设有冷却液输出接头5。

优选的,各绝缘导热凸条2通过绝缘导热胶与电池凹部盖1的内表面固定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蛇形换热管3与电池凹部盖1的外表面焊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电池凹部盖1的内表面还覆盖有绝缘导热膜。

本实用新型具有冷却功能的模具监控器,其电池凹部盖1的内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抵靠电池的绝缘导热凸条2,且电池凹部盖1的外表面设有蛇形换热管3,蛇形换热管3可外接冷却液,进而可对电池进行冷却。

冷却液输入接头4用于连接冷却液供应管,冷却液输出接头5用于连接冷却液回收管,冷却液供应管向冷却液输入接头4输送冷却液,冷却液流经蛇形换热管3后由冷却液输出接头5输出至接冷却液回收管。

本实用新型对申请号为201720627482.2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模具监控器进行了局部改进,即添加了上述对电池的冷却功能,并不影响模具监控器的原有功能,模具监控器的使用方法在该专利中有具体说明,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