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系统元件的防电磁干扰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7560发布日期:2020-04-17 17:4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系统元件的防电磁干扰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系统元件的防电磁干扰壳体。



背景技术:

并联电容器,原称移相电容器。主要用于补偿电力系统感性负荷的无功功率,以提高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线路损耗。单相并联电容器主要由心子、外壳和出线结构等几部分组成。由于电容器及其连接的电力系统通常设于开放的户外,在电容器工作时间,易会受到外部环境电磁信号的干扰,且电容器工作时间本身也会通过连接的电子电路向外部辐射电磁骚扰信号,影响外部环境。因此针对现有电容器壳体通常采用铝质壳体,其结构简单、防电磁干扰效果有待改进的问题,我们提出一种电力系统元件的防电磁干扰壳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力系统元件的防电磁干扰壳体,以解决现有电容器壳体结构简单、防电磁干扰效果有待改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系统元件的防电磁干扰壳体,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顶面对称开设有两个接线槽,所述接线槽内固设有接线端子,所述本体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两个连接扣件,所述本体下端焊接有散热凸起;

所述本体包括由塑料材质制成的内壳体和由铝材料制成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设于内壳体外侧,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间隙配合形成有隔腔,所述隔腔内设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包括石棉纤维阻燃层及聚氨酯发泡层,所述石棉纤维阻燃层与内壳体外壁粘接配合,所述聚氨酯发泡层与外壳体内壁粘接配合,所述石棉纤维阻燃层与聚氨酯发泡层之间还设有导电塑料层和柔性吸波层,所述石棉纤维阻燃层、导电塑料层、柔性吸波层以及聚氨酯发泡层依次粘接固定构成屏蔽层。

优选的,所述散热凸起为中空的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散热凸起前后两端均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散热槽,并在所述散热凸起内部呈矩形方阵排列设有多个铜柱,所述铜柱下端与散热槽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铜柱上端穿过本体底面延伸至内部。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前后立面均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有双层结构的外壳,且在双层外壳之间设有多重结构的电磁屏蔽结构,屏蔽效果好,能抑制电容器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也抑制了电容器本身向外部辐射电磁波,减小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在外壳下端还焊接散热凸起,并在散热凸起内部设有多个散热铜柱,利用铜柱将电容器内部热量传导出来,再通过散热槽内的流通空气带走热量。本实用新型散热效率好,避免传统在电容器壳体上开设散热孔造成其电磁波干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内壳体;2、外壳体;201、凹槽;3、屏蔽层;301、石棉纤维阻燃层;302、导电塑料层;303、柔性吸波层;304、聚氨酯发泡层;4、本体;401、接线槽;402、接线端子;403、连接扣件;404、散热凸起;405、散热槽;406、铜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系统元件的防电磁干扰壳体,包括本体4,其特征在于:本体4顶面对称开设有两个接线槽401,接线槽401内固设有接线端子402,本体4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两个连接扣件403,本体4下端焊接有散热凸起404;

本体4包括由塑料材质制成的内壳体1和由铝材料制成的外壳体2,外壳体2设于内壳体1外侧,内壳体1与外壳体2之间间隙配合形成有隔腔,隔腔内设有屏蔽层3,屏蔽层3包括石棉纤维阻燃层301及聚氨酯发泡层304,石棉纤维阻燃层301与内壳体1外壁粘接配合,石棉纤维具有高度耐火性、电绝缘性、吸收电磁波和绝热性,是重要的防火、绝缘和保温材料,能够有效的起到阻燃作用,聚氨酯发泡层304与外壳体2内壁粘接配合,聚氨酯pu发泡材料是多功能材料,具有保温隔热、防水防潮、隔音隔声、防脱落抗震抗冲击以及吸收电磁波等一系列功能,石棉纤维阻燃层301与聚氨酯发泡层304之间还设有导电塑料层302和柔性吸波层303,导电塑料是将树脂作为基材和导电添加剂混合,具有优良的电磁屏蔽效果,而柔性吸波层303采用纳米材料、平面六角铁氧体、非晶磁性纤维、颗粒膜等高性能电磁吸收剂作为吸收介质,石棉纤维阻燃层301、导电塑料层302、柔性吸波层303以及聚氨酯发泡层304依次粘接固定构成屏蔽层3。

散热凸起404为中空的矩形框架结构,散热凸起404前后两端均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散热槽405,并在散热凸起404内部呈矩形方阵排列设有多个铜柱406,铜柱406下端与散热槽405位于同一水平面,铜柱406上端穿过本体4底面延伸至内部。本实用新型利用铜柱将电容器内部热量传导出来,再通过散热槽内的流通空气带走热量,避免直接在电容器壳体上开设散热孔造成其电磁波泄露或干扰内部元件。

外壳体2前后立面均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凹槽201。本实用新型在外壳体2前后立面上均开设有多个凹槽201,用于增大抗干扰面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力系统元件的防电磁干扰壳体,包括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4)顶面对称开设有两个接线槽(401),所述接线槽(401)内固设有接线端子(402),所述本体(4)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两个连接扣件(403),所述本体(4)下端焊接有散热凸起(404);

所述本体(4)包括由塑料材质制成的内壳体(1)和由铝材料制成的外壳体(2),所述外壳体(2)设于内壳体(1)外侧,所述内壳体(1)与外壳体(2)之间间隙配合形成有隔腔,所述隔腔内设有屏蔽层(3),所述屏蔽层(3)包括石棉纤维阻燃层(301)及聚氨酯发泡层(304),所述石棉纤维阻燃层(301)与内壳体(1)外壁粘接配合,所述聚氨酯发泡层(304)与外壳体(2)内壁粘接配合,所述石棉纤维阻燃层(301)与聚氨酯发泡层(304)之间还设有导电塑料层(302)和柔性吸波层(303),所述石棉纤维阻燃层(301)、导电塑料层(302)、柔性吸波层(303)以及聚氨酯发泡层(304)依次粘接固定构成屏蔽层(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系统元件的防电磁干扰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凸起(404)为中空的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散热凸起(404)前后两端均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散热槽(405),并在所述散热凸起(404)内部呈矩形方阵排列设有多个铜柱(406),所述铜柱(406)下端与散热槽(405)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铜柱(406)上端穿过本体(4)底面延伸至内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系统元件的防电磁干扰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前后立面均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凹槽(20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元件的防电磁干扰壳体,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由塑料材质制成的内壳体和由铝材料制成的外壳体,外壳体设于内壳体外侧,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间隙配合形成有隔腔,隔腔内设有屏蔽层,本体下端还焊接有散热凸起。本实用新型设有双层结构的外壳,且在双层外壳之间设有多重结构的电磁屏蔽结构,屏蔽效果好,能抑制电容器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也抑制了电容器本身向外部辐射电磁波,减小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桑紫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瑞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5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